歐洲核子中心主任真的發郵件稱希格斯粒子不存在嗎?

2021-02-24 科學網

歡迎點擊「科學網」↑關注我們!

這兩天很多同事收到了一封來自歐洲核子中心主任Fabiola Gianotti的郵件,稱希格斯粒子不存在。文風也很奇詭,開頭說「我想你也收到了匈牙利物理學家Gabor Fekete的偽造郵件」,下面是郵件內容,最後竟然話鋒一轉,「我非常同意Gabor Fekete,XXX、YYY、ZZZ不應該得諾貝爾獎,因為電子跟超導沒關係。」

沒錯,這封郵件也正是這位「匈牙利物理學家」偽造的,但是從表面上看不出來是不是Fabiola發的。為了對抗反垃圾軟體,該「匈牙利物理學家」還將自己的名字用圖片顯示而不是文本,防止成為屏蔽關鍵詞。

去年我發了個微博講怎麼判斷:

2016-11-11 00:57 來自 微博 weibo.com

昨天收到一封郵件,來自新科諾獎獲得者,普林斯頓大學的鄧肯·霍爾丹,說石墨烯、中微子振蕩都是狗屎,真正牛B的人是匈牙利物理學家Gabor Fekete,他發明的理論可以描述電磁物理到8位精度。

以前也收到過同樣的郵件,還是同樣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只不過以前發信的是瑞典某教授,不熟悉,以為天下這麼多教授,總有一兩個腦子燒壞了的為民科喊冤。這次不對,霍爾丹不會剛拿獎就腦子燒壞,就查了一下郵件的meta info,要知道,發信人可以偽造,但是傳輸路徑無法偽造。這封信看上去確實是普林斯頓發出的,傳輸路徑是:

1)nat-oitwireless-outside-vapornet3-n-230.princeton.edu(應該是Princenton大學的一個無線網絡用戶)

2)smtp.princeton.edu,發信人haldane@princeton.edu

3)cc.usu.edu (unknown[179.43.143.185])

4)高能所伺服器

查了一下IP位址179.43.143.185的所在地,不是傳輸路徑上所說的猶他州立大學(usu.edu),而是巴拿馬。再查上次瑞典發出的郵件,前面都毫無漏洞,除了到高能所的前一站,ftf.lth.se (unknown [78.129.196.110]),說是瑞典,但IP實際來自英國。所以啊,這是個高手民科,不查IP還無法斷定真偽。假如路徑中有IP標註了unknown,小心點

在郵件客戶端中查看郵件「屬性」-->「詳細信息」,或者「顯示郵件原文」,或者「顯示郵件頭」,可以看到傳輸路徑。查IP位址所在地可以搜索「ip地址查詢」。例如:

Received: from caoj (unknown [211.100.3.45:58495])

by IMAP (Coremail) with SMTP id E3028CF0kBpWVT9Y;

Tue, 08 Nov 2016 23:51:49 +0800 (CST)

Received: from cc.usu.edu (unknown [179.43.143.185])

by ihep (Coremail) with SMTP id AQkAAf0DZXe;

Tue, 08 Nov 2016 21:57:25 +0800 (CST)

Received: from smtp.princeton.edu(smtp.princeton.edu [140.180.222.58])

by smtp.princeton.edu (Postfix) with ESMTPid 29984343FB7CF

Tue, 08 Nov 2016 08:57:18 -0500

Received: from nat-oitwireless-outside-vapornet3-n-230.princeton.edu

(nat-oitwireless-outside-vapornet3-n-230.princeton.edu

[140.180.253.242])

by smtp.princeton.edu with esmtp (Exim 4.82)

(envelope-from<haldane@princeton.edu>) id 1NDA-03oaj-00ha

Tue, 08 Nov 2016 08:57:18 -0500

【感謝高能所計算中心齊法制研究員指點】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自曹俊科學網博客。
連結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6183-1042423.html


相關焦點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稱,希格斯玻色子衰變時,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
    意外的分解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剛剛看到希格斯玻色子做了一些奇怪的事情:當它衰變時,它似乎分解成了一種意想不到的粒子組合。根據本周在高能物理學會議上分享的研究,這是他們第一次看到希格斯玻色子。這種被認為能賦予其他基本粒子質量的粒子,分解成一對μ子。這一發現進一步強化了物理學的標準模型,而標準模型長期以來一直受到新粒子發現的挑戰。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μ子物理學家研究希格斯玻色子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觀察它是如何死亡的。
  • 科學家稱:神秘的希格斯玻色子可能根本不存在
    【搜狐科學消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8月23日,科學家宣布,之前粒子科學家認為形成宇宙的「上帝粒子」可能根本不存在。  7月份,科學家稱他們已近一步接近被稱為「上帝粒子」的複雜神秘希格斯玻色子,他們認為這種微小粒子是構建生命體的基礎元素。但是當希格斯玻色子的信號消失後,使科學家的希望逐漸破滅。  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在法國和瑞士邊境山脈之下運行,日前在印度孟買召開的會議中宣布這項最新研究。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新粒子 找到希格斯玻色子有望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2日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日前發現全新粒子,該粒子數年來一直被物理學家們懷疑存在,但此前卻從未得見。超面環儀器(ATLAS)是LHC的兩大粒子探測器之一,它在LHC內數萬億的碰撞中捕捉到了這個名叫「Chi_b (3P)」的粒子。
  • 新發現的粒子會是希格斯粒子嗎?
    2012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粒子的存在,而這種粒子很有可能就是希格斯玻粒子(希格斯玻粒子的命名來自於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這的確算得上是2012年最令科學界興奮的消息了。科學界普遍認為,基本粒子與亞原子粒子可以從希格斯場獲得質量,好比構成普通物質的夸克與輕子。希格斯玻色子是希格斯場的振動,就好像你扭動繩索時,繩索的上下擺動一樣。但是粒子們是如何從希格斯場獲得質量的呢?
  • 歐洲證明「上帝粒子」存在 或解釋宇宙初創之謎
    歐洲核子中心(CERN)昨日公布來自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重要數據,顯示有「上帝粒子」之稱的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強有力證據。  中國社科院專家上午接受法晚記者採訪時稱,這一數據就好似我們用收音機收到了「上帝粒子」的信號,未來一年之內,將很有可能發現這一粒子,解釋宇宙初創之謎。
  • 英特爾助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上帝粒子
    【IT168 資訊】2013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和比利時物理學家弗朗索瓦·恩格勒,用於表彰他們對希格斯玻色子(又稱「上帝粒子」)所做的預測。
  • 希格斯玻色子最終被觀察到衰變為稱為底夸克的基本粒子
    來自蘭卡斯特大學的專家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一項突破性發現中分享了希格斯玻色子 - 一種新發現的粒子,有助於解釋所有物質如何「質量」 - 如預期的那樣衰變,使我們又向理解早期宇宙的形狀邁進了一步。在最初發現的六年後, 希格斯玻色子 最終被觀察到衰變為稱為底夸克的基本粒子。
  • 新的粒子被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這意味著什麼?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有許多國家和組織參與,在這裡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基本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也在進行最後的理論潤色。原子內部是亞原子,基本粒子包括電子,兩種類型的夸克和膠子。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量的其他粒子被發現。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正式啟動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於當地時間10日9時30分(北京時間10日15時30分)左右正式啟動,將第一束質子束流注入對撞機。開啟物理學新黃金時代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項目相關負責人9月8日對外宣布,當地時間10日上午9時30分,該中心正式啟動世界最大的強子對撞機,開始對注入的第一批質子進行加速測試。約一個月後,相對運動的質子束將進行碰撞。
  • 歐洲發現希格斯粒子,美國腸子都悔青了,原本屬於美國的成就
    最近,中國即將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的新聞沸沸揚揚。這是因為在前段時間,歐洲核子中心宣布他們發現了希格斯粒子。希格斯粒子,被認為是宇宙起源的關鍵因素之一,同時也是高能物理學研究的目標之一。而歐洲核子中心成立了兩個科學家的團隊,聚集了三千多位的科學家,進行了幾年的實驗,通過近八百萬億次的實驗數據中才尋找真理的答案。
  • 如果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了一種新的粒子,這意味著什麼呢?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有許多國家和組織參與,在這裡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標準模型的高潮是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本世紀初,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中被發現了玻色子。但在那個時候,還有很多其他的謎團,這些謎團——就其本質而言——需要新粒子的存在來解釋我們所觀察到的物理現象。它們包括:I.N.D.基金幫助馬拉威學生實現了暗物質的夢想,也幫助他們認識到一個事實,即宇宙質量中80-85% 的東西都無法用標準模型中的粒子解釋。
  • 探訪「上帝粒子」發現地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重離子注入器 《參考消息》駐日內瓦記者 王昭 劉洋報導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位於瑞士和法國兩國邊境,從日內瓦市中心駕車不過20分鐘車程。CERN不僅是著名情景美劇《生活大爆炸》中男主角「謝爾頓」、「萊納德」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首次觀測到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兩個渺子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在第40屆國際高能物理大會上宣布,「ATLAS超環面儀器」和「CMS緊湊型繆子螺線管探測器」已經觀測到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兩個μ子(渺子)的過程。渺子是電子的一個更重的複製品,是構成宇宙物質內容的基本粒子之一。電子被歸為第一代粒子,而渺子屬於第二代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渺子的物理過程是一個罕見的現象,因為大約每5000個希格斯玻色子中只有一個衰變為渺子。這一新發現對基礎物理學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因為它首次證明希格斯玻色子與第二代基本粒子相互作用。
  • 尋找希格斯,和「上帝粒子」一樣難找的男人
    去年7月,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小組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發現了希格斯所預言的希格斯玻色子,從那時起,彼得·希格斯便成了諾獎得主的大熱門。1964年,希格斯、恩格勒和其他幾位物理學家提出了希格斯場理論,而希格斯玻色子存在與否,便是證實或證偽這一理論的確鑿證據。幾十年來,大西洋兩岸從事希格斯場理論研究的科學家都在尋找希格斯子的蹤跡。
  • 上帝粒子奠基者流淚見證奇蹟 霍金稱應授其諾獎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科學家4日宣布發現很可能是希格斯玻色子的一種全新亞原子粒子,這被看作是宇宙形成的關鍵。在世界科學界歡呼發現了「上帝粒子」時,也有媒體提醒,「飲水不忘挖井人」,作為希格斯玻色子的奠基者,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不該被人遺忘。  英國《泰晤士報》5日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這次發現的新型粒子,與希格斯玻色子理論所描述的粒子一致。希格斯玻色子,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上帝粒子」是一種亞原子粒子,理論上認為它是構成宇宙的最基本組成部件之一,是物質的質量之源。
  • 邢志忠:我與希格斯玻色子
    【連結】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一書的譯者為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著名粒子物理學家邢志忠研究員,他對希格斯粒子的前世今生熟悉有加,2011年就曾在科學網上貼出題為「圍追堵截希格斯之戰已進入生死關頭」的博文。早在今年5月下旬,他就預測,如果一切都不出人們所料的話,恩格勒和希格斯榮獲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不是懸念。
  • 上帝粒子真的存在嗎?有什麼科學依據嗎?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2012年7月,經過一代又一代對撞機升級,物理學家們終於在位於歐洲核子中心(CERN)的世界最大粒子對撞機LHC上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證據。至此,粒子物理標準模型預言的最後一個基本粒子,已經在實驗上被發現,標準模型完成了的最後一塊拼圖。Englert和希格斯也因此拿到了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光明日報】科學家找到 「上帝粒子」了嗎
    (圖片均為資料照片) 7月4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找到了一種新亞原子粒子,這種粒子有可能就是「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由此,萬物質量來源之謎或可解開,粒子物理學或將臻於完美。為了這個結果,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不惜耗費了10年時間,耗資132.5億美元建造了大型強子對撞機。
  • 物理實驗是檢驗希格斯粒子的唯一標準(一)
    星期四,來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在義大利的莫芮昂迪召開了年度的會議,科學家在會議上確定了一個事實,即:到目前為止,新發現粒子的某些關鍵性能符合由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所定義的特性。例如:按照標準模型的定義,假設的希格斯粒子是沒有旋轉的,或者是自旋的;粒子奇偶性的一種測量,也就是判斷粒子鏡像行為的數值應當是正數。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發現:比「上帝粒子」還罕見50倍的事件
    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家使用位於瑞士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這是現有最大、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以及其緊湊µ子螺線管(CMS)實驗,對非常罕見的事件進行了新觀測,這可能有助於使物理學超越目前對世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