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分析:人類意識源自大腦電磁場嗎?

2020-11-02 新浪探索

神經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大腦的振蕩電磁場很有趣,但這只是大腦的「超現象」特徵,就像蒸汽機車上的汽笛

  克裡斯多夫·科赫(Christof Koch)是一位神經學家,近期,他在新書《生命的感覺》結束語中提出:「大腦是已知宇宙中最複雜的活動物質,是什麼讓它的活動變成了生命本身的感覺?」他認為,意識是由大腦產生的,其複雜性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科赫在書中描述了美國史丹福大學神經學家基蘭·福克斯(Kieran Fox)和同事們的最新實驗工作,他們探索了電刺激大腦的效應,揭示了一個有序原理,也就是說,一個大腦區域的感覺輸入或者運動輸出結構越遠離,就越不可能參與我們的主觀體驗。科赫指出,精確的數據,提供了關鍵的因果關係,而不僅僅是觀察,使用證據來確定意識的神經元相關性。

  與意識相關的神經元被認為是大腦意識發生所必需的部分,意識僅與神經元相關,而這些相關性是大腦特定部位的突觸放電模式,這是神經科學的傳統觀點。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深入分析大腦,就會發現不同類型神經元產生電化學突觸刺激,這就是生命所感受到的意識。

  「這是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時刻,我們將告訴每位科學家大腦電磁場是意識所在地。」

  如果意識源自大腦神經產生的電磁場,將會怎樣呢?大腦磁場是由大腦中各種生理過程產生的,但主要是由穿過神經元的跨膜電流產生,這些磁場始終存在振蕩,它們以不同的速度,聚集在特定波段,從底部德爾塔波段(delta)每秒1-2.5個振蕩周期至伽馬波段(gamma)每秒40-120個振蕩周期。

  一些神經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大腦振蕩電磁場非常有趣,但這僅是大腦「附帶現象」特徵,就像蒸汽動力火車上的火車汽笛。大腦電磁場可能只是不影響大腦正常工作的噪音,科赫傾向於這種觀點。

  科赫指出,雖然當前我們仍在大腦探索的初期階段,但絕對排除任何物理進程是愚蠢的,作為一名電生理學家,我不太熱衷於將特定的功能歸因於特定電磁場頻帶。我認為在與意識相關的時間尺度上(5-500毫秒),神經元之間的起因是動作電位,進而導致神經遞質的突觸釋放。

  他認為大腦電磁場振蕩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神經元的放電模式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細想一下心臟跳動發生的聲音,這些是可以被聽診器檢測到的,並可以用於診斷心臟狀況,然而,沒有證據表明身體利用這些聲音實現任何功能。

  奧地利薩爾茨堡大學教授沃爾夫岡·克裡米什(Wolfgang Klimesch)提出了「二元層次腦-體振蕩理論」,該理論認為,意識是大腦內部以及大腦和其他器官(例如心臟和胃)之間不同程度共振的功能。

  他說:「至於科赫的觀點,大腦電磁場太弱,無法發揮高級大腦功能的作用,如果僅視為一種振蕩,是正確的。該臨界點是振蕩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同步,即使每個振子都很弱,它們之間的同步也會引發一種強大、非常有選擇性的力。」

  科赫的合作者庫塔格·布斯卡基(György Buszaki)早在2004年辯論會上稱,大腦電磁場執行各種功能,包括連接大腦的不同區域,促進突觸變化,以及創建和鞏固記憶。所以他承認這些磁場具有功能性,不像心臟跳動的聲音或者火車汽笛聲。

  德國著名神經生理學家帕斯卡爾·弗裡斯(Pascal Fries)也支持大腦磁場的功能作用。在研究中,他強調大腦不同部位的場同步在改變交流模式,從而改變意識方面的作用,這些動態變化存在於「大腦更嚴格的解剖結構」。

  也許近期最支持大腦電磁場產生意識的研究報告是2019年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多米尼克·杜蘭德研究小組的撰寫的,他們檢測了被斬首老鼠大腦海馬體組織中緩慢的電磁場振蕩(小於1赫茲)。研究人員發現緩慢的電磁場振蕩可以觸發那些沒有突觸連接的神經元活動。如果它們沒有突觸連接,就不能通過突觸放電進行交流。杜蘭德帶領的研究小組指出,研究結果支持內源電磁場假設,之前觀點認為該大腦電磁場太弱,無法觸發神經活動,但在海馬體緩慢周期活動自傳播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科赫對這些研究結果持懷疑態度,因為他們的統計有效性和效應範圍存在爭議。他說:「當然,在一定意義上,任何神經機制都不能被絕對排除(包含奇特的宏觀量子效應),只要它們不違反物理定律,像大多數挑戰共識的新科學發現一樣,其他團隊將不得不重複杜蘭德的研究,讓人們感到該研究更具說服力。

  現在斷言大腦電磁場是意識的主要來源還為時尚早,但是哲學家和神經學家提出了關於意識的電磁場理論,一般共振理論就是其中一種,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努力探索,搜集更多的證據資料。

  有興趣的讀者應該看看道格拉斯·菲爾茲(Douglas Fields)的新書《電子大腦:腦電波如何讀心,告訴我們如何學習,幫助我們變得更優秀》,該書作為大腦意識領域的入門書籍,非常詳細地探討了意識是否源自大腦電磁場。他在書中指出,腦電波是意識的關鍵,但到目前為止,研究結果都是相關的,並沒有證明存在因果關係。

  毫無疑問,伴隨著我們對大腦解剖及其領域的理解認知的進步,將有助於哲學家和科學家更好地處理如何提出正確的問題,探索各種形式意識的本質。(葉傾城)

相關焦點

  • 科學分析:人類意識源自大腦電磁場嗎?
    科赫指出,精確的數據,提供了關鍵的因果關係,而不僅僅是觀察,使用證據來確定意識的神經元相關性。與意識相關的神經元被認為是大腦意識發生所必需的部分,意識僅與神經元相關,而這些相關性是大腦特定部位的突觸放電模式,這是神經科學的傳統觀點。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深入分析大腦,就會發現不同類型神經元產生電化學突觸刺激,這就是生命所感受到的意識。
  • 困擾人類的千年謎題被解開?人類意識來自大腦的「能量場」
    一位神經科學的英國科學家稱,人類意識是由大腦的「能量場」產生的,這種能量場來自於該器官神經元的電信號。「意識」一詞的最早使用可以追溯到16世紀。從笛卡爾和洛克的時代起,西方哲學家就試圖理解人類意識的本質:理解它是否有神聖的起源,它是否由物質構成,以及它如何與語言和豐富的生活經驗相聯繫。
  • 宇宙有意識或思維嗎?會像人類的大腦一樣運作嗎?
    之前在美國雜誌的科學報告專欄中發表過一篇文章,這篇文章非常具有科學研究價值,文章證明:浩瀚宇宙的演變過程與人類大腦中的細胞生成的過程結構上非常的相似。更讓人驚訝的是,在科學領域研究的宇宙與大腦的結合中,發現組成大腦的各種元素就藏在宇宙之中,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的元素構成都源自宇宙。站在時間軸的角度來講,與浩瀚宇宙形成的時間相比較,生命體存在的時間大概在幾億年左右,而宇宙的形成時間到現在將近137億年,比生命形成的時間早了太久。
  • 科學分析靈魂與大腦的關係,靈魂或許真實存在,以你想不到的方式
    當科學發展到一定水平的時候,人們產生了這樣的認識,而隨著科學進一步發展,科學家們越來越意識到大腦就是唯一這種觀點是說不通的。人真的存在著靈魂。而且不僅是今天,早在古代,人們就對於靈魂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認識。事實上不僅是人類,任何一種生物都是存在著靈魂的,而大腦只是一種介質而已。
  • 人類的意識能夠永生嗎?
    人類意識能否永生?我們也許聽過一個雄心勃勃的藍圖: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可以拋棄肉體,將自己的思想移植到機器人身上,從而實現意識的永生。像Nectome這樣的矽谷公司相信,有一天能開發出完全複製人類大腦物理結構的必要技術,並且能重現人的意識,但實話實說,從科學已知的證據來看,要想實現意識的永生,簡直是一個「神話故事」。事實上,人類對意識還知之甚少,意識的本質和起源仍然是一個開放性話題,我們甚至不知道是什麼構成了記憶—意識的基本組成部分。
  • 刨根問底求解人類意識的科學作用,意識科學研究能為人類帶來什麼
    其實意識就在我們的大腦中,萬物生命都有自己的意識,甚至是宇宙也擁有自己的意識,只不過現在的我們可能無法理解。過去,意識通常是一個哲學問題,在過去人類只是知道自己擁有意識,但是卻無法研究,但是現在,人類找到了自己的或者說其他生物的意識。溯本求源,現代科學不僅可以幫助人類找到意識的源頭,還可以讀取它,改變它,未來的人類甚至可以將意識單獨拿出來,與其他技術結合。
  • 人類的意識是如何產生的?科學家發現對意識至關重要的兩個大腦網絡
    意識是真實存在的嗎,抑或只是幻覺?它以何種方式起源自何處?我們又為什麼需要擁有意識?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都在對大腦進行研究,試圖解開關於意識的諸多謎題。
  • 意識是虛擬還是真實存在的物質?人類大腦究竟是如何產生意識的?
    人類大腦解剖圖因為除了人類身上,在其他動物身上根本找不到這種高級意識活動存在,就比如計算能力,人類會算1+1=2,因為人類會思考,運用意識產生的判斷能力,算得一個再增加一個就是兩個,但是動物們會嗎,動物們除了基本的生存技能(比如捕獵、避險、睡覺、進食、育兒)外,高級一點的生命活動根本無法完成,它們所做的一切基本都是為了吃飽或者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 意識是一種物質嗎?人類大腦到底是怎麼產生意識的?
    隨著人類的科技越來越強大,對於我們自身的研究也是越發的深入了,然而不管我們的科學如何的發展,對於人的意識卻很少有人能夠解釋,那麼人類的大腦到底是如何產生意識的呢?其實關於人的意識是如何產生的,在早前的時候就有不少人進行過研究,甚至在20世紀的時候還被許多人認為,這是一項禁忌課題,它並不屬於科學研究的範疇,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這樣的限制,但對於意識是如何產生的卻依然沒有完美的定論很多研究人員在剛開始的時候,他們認為只要能夠了解了大腦的工作原理,那麼意識是如何誕生的也就不攻自破了,然而事實上他們並沒有成功
  • 玻爾茲曼大腦是否存在?人類的意識是真的嗎?
    玻爾茲曼大腦為我們描述了宇宙中一種孤單的大腦,在宇宙空間中存在著熵,而熵是分低熵和高熵的,就在熵起落的狀態裡面就存在著許多低熵的自我意識,這種自我意識就是玻爾茲曼大腦,也就是宇宙中獨有的意識流。根據能力守護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在我們的宇宙空間熵是固定不變的,也就是說它不會減少,當然這個前提是我們就有一個單一宇宙,因此也不排除有高等宇宙存在,那麼這個高等宇宙中就會存在高熵態物質,所以這種情況我們暫時先不考慮,根據研究人員的分析研究,在我們的宇宙中有很多孤單的玻爾茲曼大腦存在。
  • 科學能夠解釋意識嗎
    宇宙中最大的奇蹟:從一團灰色的、果凍狀的有機物質中誕生出的意識。而當今時代最大的科學挑戰就是對此給出解釋。大腦是非常複雜的器官,由近1000億個細胞(神經元)組成,每個細胞與10000個其他細胞相連,產生約10萬億個神經連接。 我們在理解大腦活動與人類行為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
  • 人類的意識到底是什麼?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又客觀存在。
    人的意識和人的關係是這樣的密切,人卻不知道它是什麼,堂而皇之的人類,實在不好意思,難為人也!不甘平庸的人類,竭盡全力進行探索、研究,各有發現,各持己見,爭論了幾百年。論戰激烈,火花飛舞,多彩紛呈!牛頓科學認為:意識是人類大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 實驗室培育的大腦類器官具有意識嗎?
    這些被稱為大腦類器官的微小結構是從人類幹細胞中培育出來的,現已成為許多研究大腦特性的實驗室目標。穆特裡是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神經科學家,他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的方法進行驗證分析。穆特裡和其他許多神經科學家認為,人類大腦類器官可能是理解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特殊人群的關鍵,這些情況不可能在實驗老鼠身體上展開詳細研究。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和其他研究人員可能需要有意地創造「人類意識」。
  • 未來人類能否將意識上傳至新身體?我們應該這樣做嗎
    我們是否能夠上傳自己的思維意識至其他身體呢?此外,我們應該這樣做嗎?說實話,如果我們能夠獲得這樣的技術突破,我們還能稱自己是人類嗎?目前,來自神經系統科學、哲學和未來主義派的專家將深入探討這一問題。
  • 為什麼計算機永遠不會擁有人類的意識?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22日消息,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導,科學家嘗試建造超級計算機大腦,但結果表明它們始終無法接近現實人類大腦,為什麼電腦很難具有人類真實大腦的意識呢?許多先進的人工智慧項目表明,科學家們正在致力於建造接近人類意識的計算機,其設計理念是大腦功能僅能編碼和處理多元感官信息,因此一旦科學家正確理解大腦功能,很可能將人腦功能程序化,輸入計算機系統。前不久,美國微軟公司宣稱,將投資10億美元研製具有人類意識的計算機。
  • 人類的意識是什麼?它不止與大腦有關,我們一直都低估了!
    人類的意識是什麼?它不止與大腦有關,我們一直都低估了!人體中最特殊的器官,非大腦莫屬了,大腦具備獨一無二的智慧,能夠分辨事物的好與壞,還能產生意識,這就是人類與其他動植物之間的不同。意識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意識都是獨立的,因為有了意識,大腦的思維才更加活躍,可以說大腦與意識處於一種共生的關係,它們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人體的大腦中存在幾十億的細胞,這些細胞都有各自的作用,相互組成神經元,這些神經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能夠影響一個人的情緒,大腦的開發程度能決定一個人有多聰慧。人類的意識是什麼?
  • 科幻原創小說《粒子人》是對人類靈體意識的解讀嗎?
    人們總是疑惑大腦是由什麼構成的,但權威的科學家,已經認同是由「粒子物質」組成的。而粒子物質量子波化的能量,能夠使人的大腦產生意識。這就是為什麼粒子人以粒子物理學和量子論為科學基礎,所做的科幻構思。但是,小說以故事來提示意識的。人們總是認為,人的思想就是意識,人的意識是對自然界規律的反映。我們在各種科幻以及靈異的小說中,也能夠發現意識這種特殊信息的影子。
  • 意識能從科學角度解釋嗎?意識可能是一種「物質」
    來源:新浪科技意識的形成和形態是非常複雜的,科學家迄今也很難從科學角度解釋它是如何從大腦膠狀組織中浮現出來,它是當今時代最大的科學挑戰。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3日消息,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導,為什麼科學不能解釋意識呢?這是當前科學界的一個重大科學挑戰。
  • 中外腦科學研究者在滬解密大腦意識與科技關係
    中外腦科學研究者在滬解密大腦意識與科技關係 2017-06-09   中新網上海6月9日電 (記者 許婧)來自美國、德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家的30多名腦科學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及中國研究人員9日在上海與公眾見面,對科技與大腦意識、身體及行為之間的關係等進行解密。  當天,「CSTS(世界大腦意識與科技峰會)科學家見面會」在上海舉辦,話題涉及人工智慧、神經經濟學、AR、機器人等領域。
  • 大腦意識上傳雲端得永生?你可能想多了
    比如在身體死亡後,講人的大腦意識上傳到雲端,進入一個虛擬的世界,是否能像一個真實存在的人,能夠通過電話或視頻通話與現實世界中的親人保持聯繫?這種未來的可能性就稱為思維上傳,也就是在「數字來世」中繼續維持一個人的思想意識。但本文作者認為,人類也許可以解開讓大腦意識永生的秘密,但不可能通過將大腦意識上傳雲端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