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已至,但蘋果公司新的IDFA(dentifierForIdentifier,廣告標識符)政策卻沒有如期實施。不過,根據蘋果公司最新的表態,執行這項新政策的決心似乎並沒有動搖。中國廣告協會有關人士告訴《財經》E法,新政最有可能的實施窗口是iOS14.4更新時,但也不排除繼續延期的可能。
2020年12月8日,蘋果公司軟體工程高級副總裁克雷格 費德裡希(Craig Federighi)在歐洲數據保護和隱私會上表示,從2021年起,蘋果將會要求所有想要跟蹤用戶的App獲得用戶的授權同意,否則,將被蘋果的App Store下架。
2020年6月,蘋果在開發者大會上宣布,為了保護用戶隱私,在更新至iOS14後,將對IDFA(dentifierForIdentifier,廣告標識符)政策做出更改。
按照蘋果現行的IDFA政策,IDFA是默認開啟的,用戶如想關閉這一授權,需要主動在系統設置的隱私選項中關閉「允許APP請求跟蹤」這一選項。而新政策則默認IDFA是關閉的,APP運營方推送提示,讓用戶選擇是否開啟這一權限。簡言之,新政策是opt-in(手動選擇打開),舊版本是opt-out(手動選擇關閉)。
蘋果這項新的隱私政策宣布後,遭到了網際網路行業特別是網際網路廣告行業的強烈反對,蘋果隨即宣布,為了給APP開發者預留更多時間應對,將新政策的實施時間推遲到2021年。
在精準廣告已經是網際網路廣告主流的背景下,此舉對這個行業帶來哪些影響?近日,業內企業及有關專家告訴《財經》E法,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影響並不大,只是收到的廣告可能不再精準。
對於廣告企業來說,如果沒有新的解決方案,會造成iOS廣告收入的流失。而目前,廣告行業目前正在尋求多套解決方案,但具體效果有待進一步檢驗。
從opt-out到opt-in
很多蘋果手機用戶可能已經注意到,點擊進入一些常用App,會收到這樣的提示:「本App想要獲取權限以在其他公司擁有的APP和網站中跟蹤您的活動。獲取IDFA權限用於保障用戶的帳號、交易安全及接收個性化廣告推薦」。同時,提示提供兩個選項:「要求App不跟蹤」或「允許跟蹤」。
面對這一提示,可能有些用戶會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選擇。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提示會越來越多。
在公眾對於網際網路隱私政策越來越在意,個人信息洩露事件頻發的大背景下,蘋果新的IDFA政策將個人數據的使用權部分交還給用戶。一些App開發者推測,未來絕大多數用戶在面臨上面這兩個選項時,將選擇不開啟追蹤。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信息安全研究中心審查部總監何延哲告訴《財經》E法,通俗來說,IDFA相當於是一張手機的身份證,一些用戶的網絡行為習慣可能被記錄在IDFA中,例如,用戶常用哪些App、平時在哪個區域活動、經常搜索哪些產品等等。通過IDFA,App便可以形成一個用戶畫像,例如:男,30歲-35歲,經常在北京的西北區域活動,搜索和購買運動品牌服裝較多。依照畫像,App就可以向這部手機精準地推送廣告。值得一提的是,App得到的畫像是匿名的,並無法與現實世界中的用戶真正對應起來。簡單說,App知道有這個用戶,但並不知道這個用戶真實身份是誰。
2019年1月,蘋果首次披露iPhone用戶數量,截至2018年年度,iPhone用戶超過9億。時隔近兩年,業內普遍認為,iPhone目前的用戶數量已經超過10億。可以說,蘋果的任何一項政策修改,都會影響到海量的用戶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