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沒有出去,是不是就不會有意外了!」陳大姐掩面哭泣,後悔不已,卻再也換不回孩子的生命。
最近,重慶的陳大姐在帶11個月大的孫子時,因為一時手癢,上了麻將桌,將孩子交給老闆娘暫時看管。
本來看管一下問題也不大,不料孩子在被看管的過程中,孩子被人餵了軟糖,當場窒息,等到送醫的時,已經因為異物卡喉,窒息死亡了。
我相信誰都不想這樣,包括給孩子吃東西的人,也是「出於一番好心」,但是事情的結局卻讓人深表遺憾。
孩子的外婆、爸爸媽媽、送東西的好心人,甚至和外婆一起麻將的人,都會一輩子活在自責的陰影中。
請別隨便給孩子餵東西
中國人似乎天生熱情好客。有時候帶孩子出門在外,總是會有好心人給孩子塞各種吃的,就算你委婉地拒絕了,人家還是仿佛沒聽不見似的,還覺得你是不好意思呢:就給孩子吃一點嘛,就吃一點又沒事。
這一類人沒有眼見力的大人通常被稱為「熊大人」,他們經常會打著愛的名義給孩子投食。孩子年齡小,自然不會拒絕,孩子的媽媽更是左右為難,拒絕也不成,接受也不是。
除了管住「熊孩子」的嘴,如何管住「熊親戚」的手,成了最頭痛的難題。
青青的女兒豆豆今年3歲了,長得乖巧可愛。去年帶著孩子回老家過年,老家的親戚多,總有好心的親戚朋友看到豆豆會忍不住去捏捏她的臉,再給孩子一些五顏六色的糖果逗孩子吃。
青青有時候會委婉地拒絕:我們豆豆牙不太好,不能吃糖。
親戚們反而笑嘻嘻地說:怕什麼,吃一塊糖又不要緊,你這媽媽管得真嚴,你看,可把我們豆豆饞壞了,豆豆你吃吧,你媽媽不敢批評你的。
為此,豆豆明裡暗裡吃了不少糖,還聯合起來對媽媽撒謊,稱自己沒吃。
對此,青青無可奈何,小小年紀的豆豆牙齒已經長了蛀牙,自己好不容易給豆豆立好的規矩,就這樣被打亂了。
給孩子吃東西之前,一定要徵得父母的同意
要知道,每家的情況不一樣,年齡越小,投食越需謹慎,在給2歲以下的孩子餵食前,一定要徵得的父母的同意,因為就算你們家孩子適合吃的東西,別人家的孩子也未必適合。
我就有這樣一次「好心辦壞事」的經歷。
兒子小時候我經常給他製作小點心,那次帶著兒子在外面散步,剛好遇到了鄰居家8個月大的女兒球球被外婆抱著在遛彎。
看見球球可愛的模樣,我就拿了給兒子的溶豆餵給他。
小球球對入即可化的蛋黃溶豆顯然喜歡得不得了,於是我就又多餵了幾顆。
沒想到幾分鐘以後,小球球突然就吐奶了。
後來我才知道,球球對蛋黃過敏,而外婆又對溶豆不太了解,於是誰也沒有多想。還好吃的量也不多,只是虛驚一場,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很多孩子小時候會對一些食物過敏,有些小朋友的過敏源甚至你想都想不到,比如,我有一個朋友的孩子從小冬瓜過敏,直到4、5歲了才能正常接受。
所以,年齡小的寶寶,尤其是1歲以下還在吃輔食階段的寶寶,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都需要徵得對方家長的同意。
糖果等甜蜜的誘惑,容易引起蛀牙,也要在詢問了家長,確定能吃以後才可以給。
還有一些寶寶從小被餵養得比較精細,孩子的吃食從來都是單獨準備的;
或者有一部分家裡平時要求比較嚴格,從來不會輕易給他們吃零食;
每家情況各不一樣,我們在「投餵」的時候,要尊重別人家的習慣,否則,就有可能出現一些尷尬的場面。
餵的東西一定不能是存在潛在風險的
給孩子投喂,還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絕對不能給孩子吃有潛在風險的食物。就想開頭提到的案例,本來是出於好心,結果卻以悲劇收場。
最近的熱播劇《以家人之名》,有這樣的一個橋段,小凌霄爸爸長期在外工作繁忙,母親陳婷把3歲的妹妹丟給小凌霄照看,自己出去打麻將了。
小凌霄給妹妹餵核桃,不料妹妹卻因此窒息身亡。
從此以後,陳婷便把孩子的死亡怪到凌霄身上,凌霄也活在痛苦的陰影裡。
都說吃核桃補腦,核桃本身確實是一種健康的堅果,但是對低齡兒童來說,核桃卻存在窒息的風險的。
從安全角度來講,我們不主張給孩子吃以下這些東西:
第一類:有窒息風險的食物。
堅果類的食物,如腰果、核桃、胡豆、豌豆、花生、瓜子、冬棗等;
比較滑溜溜容易誤吞的,比如軟糖、果凍等,不適合給年齡較小的孩子;
不易消化的,如糯米製品、湯圓等,很容易黏在食道卡住而導致呼吸不暢。
第二類:有致病風險的食物。
比如一些沒什麼牌子的三無產品,容易引起拉肚子;
冰淇淋等容易刺激腸胃;
碳酸飲料等釋放出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引起腹脹或影響食慾。
第三類:有危害健康的食物
比如有些人喜歡逗孩子喝酒,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孩子的肝臟還未發育成熟,飲酒有可能損害肝。
還有有一些高熱量、或者有食品添加劑的,也千萬別隨便給人家塞;
魚、海鮮等容易引起過敏,也一定不要隨便給別人吃。
如果遇到有人亂投餵應該怎麼辦?
首先,儘量做到親力親為,時刻緊盯。2歲以下的孩子,還沒有任何安全意識與遠離風險的能力,不建議隨便交給其他人看管。就算交給其他人代管,也要將注意事項提前說明。
第二,不要顧及面子,直接拒絕。作為父母,如果有人違背了原則問題,請不要顧及面子問題,不要害怕傷了和氣,直接拒絕就好。
第三,實在拒絕不了的,可以私底下處理。比如對於別人遞過來的糖,如果不好拒絕的,可以先替孩子收下,等到無人注意的時候,再把糖處理掉。
遺憾的是,每年因誤食而引發意外的新聞總是屢見不鮮,希望引以為鑑,看好自己的孩子,同時也別做「熊大人」。
如果有人給自己的孩子平常不會吃的東西,你會怎麼處理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