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僥倖逃過黑洞的威脅

2020-09-05 天文在線

天文學家新發現一個關於生存之戰的故事:一顆恆星與一個巨大的黑洞擦肩而過,而人們從X射線的描述中了解了事件的來龍去脈。

來自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歐空局的XMM牛頓衛星的數據顯示:在距離地球約2.5億光年的星系中,一個紅巨星過於靠近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這個黑洞位於一個名為GSN069的星系中,其質量約為太陽的40萬倍,處於超大質量黑洞的小端。

一旦紅巨星被黑洞的引力俘獲,含有氫氣的恆星外層將被剝離並被吸向黑洞,只留下恆星的核心——白矮星。

但英國的研究發現,白矮星也沒有倖免於難。「現在它被困在圍繞黑洞的橢圓軌道上,大約每9小時繞一圈。」

當白矮星每天幾乎繞軌道運行三圈時,黑洞會在離黑洞最近的地方(距離黑洞不超過事件視界半徑的15倍,即不返回點)將物質帶走。恆星碎片進入黑洞周圍的一個圓盤,產生錢德拉和XMM牛頓衛星可以探測到的X射線爆發。此外,金預測,這對黑洞和白矮星還會發射引力波,特別是在它們相距最近的點。

這顆恆星及其軌道的未來會怎樣?引力波和恆星質量損失時體積增大的綜合作用會使軌道變得更圓,尺寸也會增大。在這種情況下,質量損失的速度逐漸減慢,白矮星慢慢地從黑洞中螺旋離開。

「它會努力逃走,但無法逃脫。「黑洞吸收它的速度會越來越慢,但這個過程永遠不會停止,」金說。「原則上,這種質量損失甚至將一直持續到白矮星變成一顆質量與木星相當的行星為止,甚至更久。對於宇宙來說,這將是一個非常緩慢且複雜的創造一個行星的方式!」

天文學家已經發現許多被黑洞(所謂的潮汐破壞事件)完全撕裂的恆星,卻幾乎沒有發現過恆星倖存下來的案例。

考慮到宇宙交通模式的統計數據,像這樣的擦肩而過應該比直接碰撞更常見,但是它們很容易因為一些原因而沒有被觀測到。首先,一顆質量更大且存活下來的恆星圍繞黑洞的軌道周期會更長,這樣天文學家才能觀測到重複的爆發。另一個問題是,比GSN069中的黑洞質量大得多的超大質量黑洞可能會直接吞噬一顆恆星,而不是讓恆星落入軌道然後周期性地失去質量。在這種情況下,天文學家不會觀察到任何東西。

金說:「從天文學的角度來看,我們目前的望遠鏡只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看到這樣的事件,大約2000年左右。」。「所以,除非我們非常幸運碰巧趕上了,否則我們可能會錯過更多的東西。這種與恆星的遭遇可能是像GSN 069大小的黑洞增長的主要途徑之一。」

金預測白矮星的質量只有太陽質量的十分之二。如果白矮星是紅巨星的核心,在被完全剝奪氫元素後,它應該富含氦。而氦可能是由紅巨星演化過程中氫原子的聚變產生的。

金說:「能推斷出2.5億光年外的一顆微小恆星的軌道、質量和組成,這是很了不起的。」

金根據他的設想做了一個預測。由於白矮星離黑洞如此之近,廣義相對論的影響意味著軌道軸線的方向應該發生擺動,或者說「進動」。這種擺動應該每兩天重複一次,並且可以通過足夠長的觀測來檢測到。

一篇描述這些結果的論文發表在2020年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並可在網上查閱。美國宇航局的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管理著錢德拉計劃。史密森天體物理天文臺的錢德拉X射線中心控制著來自劍橋和麻薩諸塞州伯靈頓的科學和飛行操作。

作者: William Bryan

FY: 瓶子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一顆恆星——差點遭受黑洞吞噬而僥倖存活
    簡介:文章介紹了科學家們對一顆有規律地噴出X射線耀斑的黑洞進行研究發現,一顆死恆星與黑洞擦肩而過,被困在圍繞它的9小時橢圓軌道上。每過近距離,或近星體,黑洞就會發出更多恆星的物質。每次恆星越接近黑洞時,黑洞便吸收更多的物質。「這個白矮星被鎖定在黑洞附近的橢圓軌道上,每九個小時環繞一圈,」金解釋道。
  • 恆星肚子裡生成黑洞 黑洞從內部吃掉恆星
    超超新星不是指一個明星有多紅而是天文學家對一種星球的命名。質量為太陽質量8~25倍的恆星會因引力坍縮而最終發生超新星爆發,遺留下一顆中子星。研究表明,如果是質量更大的恆星,它們則會以形成黑洞而終結其一生。這種形成黑洞的爆發是宇宙中規模最大的超新星爆發,叫做「超超新星」(hypernova)。
  • 黑洞距離我們有多遠,這些黑洞對地球和人類有威脅嗎?
    一般認為,黑洞是大質量恆星死亡後坍縮的結果,這種死亡方式驚天動地,會發生核心坍縮導致超新星大爆發。一個40倍太陽質量左右的恆星大爆炸後才有可能坍縮成一顆黑洞,而且大爆炸會把絕大部分質量炸碎散發到太空中,核心留下的黑洞只有太陽質量的3~5倍。
  • 黑洞撕裂恆星瞬間 黑洞撕裂恆星是什麼樣子的?
    近期英國伯明罕大學的天文學家發布了一段觀測天象的研究成果,這段視頻完全記錄下了黑洞是如何吞噬掉一顆高質量恆星的整個過程在視頻中可以看到一顆距離地球2.15億光年外的恆星在如果一個黑洞的時候,被黑洞強大的潮汐力給完全撕碎,被拉成了細長的物質流,就像是麵條一樣,最終恆星的一部分落入黑洞之中。在這個過程當中,還爆發出明亮閃光。被撕裂的這顆恆星質量與太陽相當,而黑洞的質量超過太陽100萬倍,這顆恆星大約有一半被黑洞吞噬。
  • 歐洲南方天文臺發現一個距離最近的黑洞,它會威脅到地球嗎?
    通過數據可以推算出,在銀河系內大概有1000億到4000億個恆星系統,但黑洞的數量我們無從得知,因為就以目前的科技水平來講,關於黑洞的探測還是比較有難度的。黑洞。第二種是經過大質量恆星的演化之後,再經過超新星爆炸所形成的緻密天體,這種類型的黑洞是宇宙中最常見的一種黑洞;第三種是超大質量黑洞,這種類型的黑洞只存在於一個星系的中心,質量可能是幾百萬倍甚至幾十億倍太陽質量。
  • 很多恆星質量比黑洞都要大,黑洞一毛不拔!為什麼恆星還能發光?
    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是2800光年外的麒麟座V616,我們能觀測到它完全得益於它有一顆0.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因為黑洞的引力擾動對這顆恆星的運行以及光譜都發生了變化,從而可以計算出這顆黑暗天體的質量高達太陽的9-13倍,而高於奧本海默極限的天體成了距離地球最近的候選黑洞之一!
  • 微型黑洞無處不在?假如大型強子對撞機製造黑洞,會威脅地球嗎?
    在宇宙中黑洞確實是「無處不在」,有恆星、有星團的地方可能就會存在黑洞,因為黑洞是大質量恆星死亡坍縮後的屍體,而我們對黑洞的定義也十分簡單,指的就是:光線也無法從事件視界面逃脫的空間區域。我們一般認為的黑洞有恆星級黑洞和大質量黑洞(中等質量、超大質量),恆星級黑洞顧名思義就是由恆星死亡後直接形成的黑洞,一般質量在3.8倍太陽質量到數百倍太陽質量,而中等質量黑洞,一般在數百倍到10萬倍太陽質量之間,超大質量黑洞在10萬倍太陽質量以上,這裡需要說一下,目前宇宙中最小質量黑洞的質量還不是很確定。
  • 中國罕見發現:兩個巨型黑洞合夥吃掉一個恆星-黑洞,恆星 ——快...
    據報導,安徽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相關成果成果已經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通訊》。據介紹,黑洞潮汐撕裂恆星事件在每個星系中幾乎每10萬年才發生一次,而在30多年來,天文學家們只在少數幾個星系中發現了超大質量雙黑洞,捕捉到雙黑洞吞噬恆星更是極為罕見。舒新文教授團隊通過分析衛星觀測資料,在距離地球約26億光年之遙的一個星系中,找到了雙黑洞吞噬恆星的觀測證據。
  • 科學家發現「近地黑洞」身影,或對地球造成威脅,人類該怎麼辦?
    歐洲天文臺發現「近地黑洞」,質量是地球5倍以上,或威脅地球安危!宇宙的誕生在科學界內,最讓大家信服的理論是宇宙大爆炸,大約在140億年前宇宙發生一場爆炸,在這場爆炸中產生了無數天體,經過幾億年的變化,這些天氣開始的有規律運行,受到引力的作用相互制約、相互運轉,然而在這些天體當中有一個最為恐怖的事物叫「黑洞」,前段時間歐洲發現了一顆「近地黑洞」,或許會威脅地球的安危。
  • 宇宙暴力 黑洞撕裂吞噬恆星
    天文學家通過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望遠鏡觀測到,在2.15億光年外的波江座螺旋星系中,一顆恆星被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撕裂併吞噬。這是迄今為止天文學家看到的距離最近的恆星「臨終」燃燒過程。黑洞吞噬附近的恆星聽起來似乎很科幻,卻也時常在宇宙上演。恆星必須非常接近黑洞時才能發生,所以這是非常罕見。
  • 黑洞吞噬光、恆星、中子星,黑洞中心是什麼?
    黑洞是一種特殊的天體,"黑"意味著它不會向外界發射或反射任何光,"洞"意味著它可以吞噬任何物質,包括光,一旦墜落進去,就會成為它的一部分。黑洞吞噬天體,被認為是目前宇宙中最神秘和最令人震驚的場景。最近,科學家第一次觀察到黑洞吞噬中子星的引力波。黑洞還吞下了些什麼?
  • 科學家最新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是怎麼回事?它會威脅地球嗎?
    HR 6918來自中國的Good idea該項發現其實是受到我國去年底發現最大恆星級黑洞的啟發,他們使用了我們同樣的方法,通過分析由大型光學望遠鏡獲得的恆星光譜,得到某些恆星視線方向上的速度變化規律,從而雙星系統的運行規律
  • 罕見雙黑洞吞噬恆星
    記者從安徽師範大學獲悉,該校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通訊》。據介紹,黑洞潮汐撕裂恆星事件在每個星系中幾乎每10萬年才發生1次,概率為十萬分之一。
  • 歐洲南方天文臺發現一個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它會威脅到地球嗎?
    奧本海默極限,是一個關於大質量恆星命運的數值上限,大意是說,如果一顆恆星晚年的核心區域質量,達到了3個太陽質量以上,那麼該恆星的核心區域就會在中子星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坍塌成一個連光都無法逃逸的「奇異天體」,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黑洞。
  • 一顆恆星被黑洞撕成「義大利麵條」
    這是迄今為止天文學家看到的距離最近的恆星「臨終」燃燒過程。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12日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論文合著者、智利聖地牙哥的歐洲南方天文臺研究員託馬斯·韋弗斯說:「當一顆不幸的恆星與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距離太近時,黑洞的極強引力會將恆星撕成細薄的物質流。」這些物質流就像義大利麵條一般。當這些細細的、薄薄的恆星物質落入黑洞時,會釋放出明亮的高能耀斑,並被天文學家探測到。
  • 科學家最新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是怎麼回事?它會威脅地球嗎?
    來自中國的Good idea該項發現其實是受到我國去年底發現最大恆星級黑洞的啟發,他們使用了我們同樣的方法,通過分析由大型光學望遠鏡獲得的恆星光譜,得到某些恆星視線方向上的速度變化規律,從而雙星系統的運行規律。如果從視向速度上判斷為雙星系統而實際上卻只能看到一顆恆星,那麼就可根據其恆星光度質量(根據光度計算的恆星質量)、繞轉速度和繞轉周期確定未知天體的質量。
  • 黑洞吞噬恆星會發生什麼?
    能夠吞噬宇宙間一切物質的力量是多麼可怕的,不過還真的著這種力量的存在,正是人類產生了這個疑問,才促使人類發現了這種神秘力量的原形,宇宙間的所有在黑洞面前都是無法逃脫的,黑洞就是宇宙物質的終點甚至可能宇宙的終點也是黑洞,現階段人類只是發現了黑洞,並不了解黑洞,就像人吃飯黑洞吞噬宇宙物質,按理來說會從黑洞中產生物質的,但是黑洞浩瀚深淵,根本不知道宇宙的另一面會是什麼
  • 黑洞「殺死」恆星罕見畫面曝光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 《參考消息》14日刊登美國太空網站報導《望遠鏡觀察到黑洞通過「意面化」殺死恆星》。摘要如下:望遠鏡捕捉到一顆垂死的恆星在被一個超級黑洞撕裂時發出的罕見閃光。這一罕見的潮汐撕裂事件是已知距離地球最近的此類事件,相距距離僅為2.15億光年。在潮汐撕裂事件中,恆星會被「意面化」(變成義大利細麵條狀)。
  • 揭秘宇宙黑洞的一生,恆星到底是如何演化,進而形成黑洞的!
    揭秘宇宙黑洞的一生,恆星到底是如何演化,進而形成黑洞的!關於黑洞來說,構成方式包括巨型恆星演化方式、黑洞兼併等等。那我們今天討論下晚期恆星是如何形成黑洞的。當物質與鐵核碰撞時,不僅給鐵核帶來強大的動能,而且使物質以內部爆炸的形式衝出恆星,形成超新星爆炸。這種持續的撞擊使得超新星爆炸持續一段時間。此外,當外部物質撞擊內部鐵核的動能輸入時,內部物質和鐵核被連續壓縮,體積減小,密度增加。根據引力定律,其引力變大。當引力如此之大,以至於自身發出的光被自身吸引而無法逃逸時,恆星的核心就變得不可見,這就是所謂的黑洞。
  • 黑洞撕裂恆星瞬間是怎樣的 一顆和太陽差不多大小的恆星
    黑洞撕裂恆星瞬間是怎樣的 一顆和太陽差不多大小的恆星時間:2020-10-15 13:24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黑洞撕裂恆星瞬間是怎樣的 一顆和太陽差不多大小的恆星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當地時間9月27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用 的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