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近期強降雨影響,我國部分地區洪澇災害嚴重。「湖區五省」(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安徽省和江蘇省)是我國血吸蟲病防治重點地區,水位的上漲給潛伏在江河中的血吸蟲可乘之機,人一旦接觸含有血吸蟲尾蚴的水體(疫水)就很有可能感染血吸蟲病,嚴重危害健康。因此,抗洪防汛一定要注意預防血吸蟲病。
血吸蟲的生活史
血吸蟲病是由血吸蟲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會導致腹痛、腹瀉、便血等症狀,晚期甚至出現肝腫大等實質性病變。
血吸蟲尾蚴主要是經皮膚侵入人畜體內,感染方式主要有兩種:
一是生產性接觸疫水,如抗洪搶險、捕魚撈蝦等涉水作業;
二是生活性接觸疫水,如在有感染性釘螺的地方遊泳戲水、淘米洗菜、洗衣物及飲用疫水等。
中間宿主—釘螺,常見於河灘、水塘、田地等有草的溼泥土上。
那麼在生活中,我們該如何預防血吸蟲病?
1.避免接觸疫水。血吸蟲病是因人接觸疫水而感染的,因此,在生產和生活中避免或減少接觸疫水是預防血吸蟲病最有效的辦法。避免接觸疫水或者有釘螺分布的水體,不直接飲用生水,不在流行區自然水體中遊泳、戲水、洗手、洗衣等。
2.做好個人防護。因抗洪搶險等特殊原因需接觸江水的人員,可採取一些防護措施,如穿戴防水手套、膠靴等防護用具、塗擦防護藥劑等。這些措施可以極大降低血吸蟲感染的機率。
3.加強糞便管理。改水改廁,防止糞便汙染水源,保證生活飲用水安全,改變不利於健康的生產、生活習慣,是預防血吸蟲病傳播的重要措施。
4.主動接受檢查、及早就診。如接觸疫水,應主動到醫院或疾控中心進行血吸蟲病檢查,發現感染儘早治療。接觸疫水後如出現發熱、腹瀉、乏力等症狀,應及早就診,並主動告知疫水接觸史,有利於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