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冒雨趟水回家竟"中了"毒? 聽聽醫生怎麼說-丹毒 血吸蟲尾蚴...

2021-01-15 東方網

原標題: 冒雨趟水回家腳上「中了」丹毒

  提醒1

  冒雨趟水回家腳上「中了」丹毒

  最近持續降雨,很多地方都產生了積水,一些市民不得已時會捲起褲腿趟渾水,但是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專家提醒,雨天的渾水最好不要趟,小心惹「毒」上身,這是為什麼呢?

  前幾天下大雨,家住南京城東的陳先生小區門口積水了,由於趕著辦事只好趟水出行。回家之後,由於陳先生覺得趟過的汙水很髒,所以回家後趕緊將腳衝乾淨。誰知第二天,他發現自己的左下肢出現了紅斑,還有些腫脹,感覺有點火灼樣的疼,一量體溫還發燒了!

  他在家人陪伴下來到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瘰癧科就診,該科主任黃子慧主任中醫師仔細為陳先生做了檢查,發現他本來腳上便有傷口,有傷口的地方長時間泡在汙水裡,細菌通過皮膚進入淋巴管裡,從而引發了丹毒,由於治療及時,經過中藥外敷之後,陳先生的病情得到了好轉。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瘰癧科主任黃子慧介紹說,丹毒是一種常見的外科感染,嚴格意義來說不是毒,是一種累及真皮淺層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為一種溶血性鏈球菌。丹毒多發於下肢和面部,往往在細菌進入人體後的數小時至5天發病。患者皮膚表面會有燒灼樣的疼痛,常會伴有高熱畏寒及頭痛等,因發病時局部鮮紅,所以叫丹毒。這種病的患者一般發病急劇,常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與普通感冒症狀相似,如果不及時正確治療,可能會出現嚴重併發症,而且易反覆發作。

  黃子慧提醒,梅雨季節高溫潮溼,細菌易於生長繁殖,是丹毒的高發季節,有傷口、溼疹、腳癬等疾患的人群都要注意,儘量不要光腳趟水。特別是一些糖尿病患者,本來就抵抗力弱,再加上腳部血液循環差、常伴有神經病變,稍不注意就會發生「腳氣」。而「腳氣」會使腳部皮膚出現小裂口,一旦在下雨天趟水,就容易使細菌入侵誘發丹毒。

  特別提醒:市民在雨天出行要加倍注意,即便是健康人群,趟水後依然要及時用清水將腿和腳部衝洗乾淨防止感染。此外,丹毒屬接觸性傳染,患者應和家人分開使用腳盆。(通訊員 楊璞 記者 於丹丹)

  提醒2

  接觸江水

  謹防血吸蟲病感染

  南京市疾控中心血地寄科謝朝勇科長介紹,雖然南京經過多年血吸蟲病防控,已多年未發生血吸蟲病急性感染病例,但市民切不可放鬆警惕。南京市沿江地區是血吸蟲病防控重點區域,今年汛期隨著上遊血吸蟲病疫區來水大量增加,江水漫灘,可能漂來的陽性釘螺體內的血吸蟲尾蚴會釋放到水中,形成一片片易感水域。此時接觸江水就可能感染血吸蟲病,甚至引起急性感染,導致身體嚴重受損。

  據介紹,正常人在接觸疫水後不久甚至幾秒內,血吸蟲尾蚴就會鑽進皮膚,接觸點皮膚會出現丘疹、瘙癢,數小時至2-3天消失,潛伏期一般在30天左右,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發熱、食慾減退、噁心、嘔吐、消瘦、乏力等症狀。謝科長提醒說,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血吸蟲病引起的發熱使用抗菌素無效,如果患者發熱不退,又有疫水接觸史,一定要檢查血吸蟲病。

  謝科長特別提醒,每年的5-10月是南京長江江段疫水期,市民不要到江灘釣魚、挖野菜、戲水和遊泳,以免接觸疫水;因防汛、生產、建設等確實要到江邊涉水作業的要做好血吸蟲感染防護,如塗抹防護油膏、戴手套、穿膠靴等;萬一不小心皮膚接觸到江水或江灘窪塘水,應及時與當地疾控部門聯繫登記,及時進行檢查和治療。(通訊員 魏德會 記者 於丹丹)

  提醒3

  抗洪戰士

  要特別注意皮膚病

  連日來,由於降水量大加之上遊水位告急,南京市的防汛形勢告急。險情就是命令!近兩千名駐寧部隊官兵第一時間駐紮到抗洪搶險一線,官兵們分成幾組輪流值班,平均每人也就休息了一兩個小時,非常辛苦。有時為了救援工作,他們往往在水中一泡就是好幾個小時。

  看到這些救援照片後,江蘇省人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尹志強表示,救援官兵們非常疲勞,再加上長期浸泡在水中,極易遭受皮膚病的困擾。因此,他提醒抗洪戰士們,在救援的過程中要儘量注意保護好自身的安全。如果在救援中皮膚被劃傷或者擦傷,一定要儘早到部隊的治療點進行消毒、包紮,防止發生繼發感染。必要時可以使用破傷風抗毒素和破傷風免疫球蛋白進行治療。

相關焦點

  • 雨天光腳趟水會感染「丹毒」?真的!
    那麼,赤腳趟水為什麼會染病?「丹毒」到底是怎樣一種病?具有傳染性嗎?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進行了核實採訪。&nbsp&nbsp&nbsp&nbsp赤腳趟水回家發燒&nbsp&nbsp&nbsp&nbsp「的確有這樣的病例!」
  • 光腳趟水小心染皮膚病!珠海男子暴雨後患上丹毒
    這幾天珠海陰雨不斷,很多市民都會穿著拖/涼鞋,捲起褲腳趟水而過。專家提醒,雨後趟水的人小心惹「毒」上身。近日,吳某上班時,突然下起暴雨,路面上都是積水,他便脫了鞋,蹚水趕路,到公司後因為沒有備用鞋襪,只能穿著溼襪子、鞋子繼續上班。
  • 趟水染皮膚病市民驟增 專家提醒:回家後及時洗腳
    連續強降雨襲擊江城,黃陂區一小夥怕弄髒新球鞋,光腳趟水回家,沒想到第二天雙腳潰爛流膿水,就診竟發現自己得了丹毒。醫生表示,丹毒嚴重時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腫甚至敗血症。據了解,近日因趟水患上各種皮膚病的市民驟增,僅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一周就有近40人。    今年26歲的趙磊(化名)家住黃陂區。
  • 怕弄髒「限量版」球鞋 小夥光腳趟水回家後腳氣變丹毒
    人民網武漢7月5日電 近日連續的強暴雨襲擊江城,讓眾多市民不得不挽起褲腿趟水回家。黃陂小夥怕弄髒剛買的新球鞋,光腳淌水,沒想到第二天雙腳又癢又痛,還潰爛流水,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就診才發現自己得了丹毒。皮膚科專家介紹,近日因趟水患上足癬、丹毒等皮膚病的患者人數驟增。
  • 雨水有多種致病菌 赤腳趟水當心病從腳入
    為了趕時間,兩雙腳趟著雨水趕路也在所不惜!甚至一不小心就得站進齊腰深的水裡……可能大家都知道,淋雨之後回家要做好保暖工作,以防受涼感冒。可是,趟水之後你可能面臨比感冒更可怕的事…… 趟水回家患上丹毒 前不久,武漢有個老大爺出去買東西後趟水回家,由於汙水很髒,他回家後趕緊將腳衝乾淨。
  • 颱風天別穿這種鞋趟水!或惹上敗血病!珠海已有人中招!
    中大五院的醫生提醒:雨後趟水,容易惹「毒」上身!珠海已有人中招!近日,市民吳先生上班時,突然下起暴雨,路面上都是積水,他便脫了鞋,蹚水趕路,到公司後因為沒有備用鞋襪,只能穿著溼襪子、鞋子繼續上班。醫生診斷,他患上了常見的皮膚疾病——丹毒,對症治療後,該患者病情穩定,現已出院。丹毒丹毒俗稱「流火」,大多數是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感染性皮膚疾病,最常見的感染部位是下肢和面部,表現為局部的紅斑、表面發熱,伴有疼痛,與周圍正常的皮膚之間分界比較明顯。
  • 「糖友」趟水買菜患上糖尿病足,醫生:雨天出門穿雨鞋
    冒雨出門買菜趟了水,第二天腳上冒出一個小水泡,幾天後潰爛流膿。7月21日,李先生趕到醫院看診,才知是糖尿病足引起的。武漢市東湖醫院醫生管雅文指出,近段時間雨水不斷,不少糖尿病患者因足部起泡潰爛前來就診,大多都是趟水後所致。她提醒市民,雨天出門最好穿雨鞋,尤其是糖友。
  • 血吸蟲病的防治
    血吸蟲長什麼樣? 成蟲寄生於人或其他哺乳動物的腸繫膜靜脈中。體小,雄蟲長12-24mm,寬約0.50mm。雌蟲含50個以上蟲卵,產卵於腸壁,每蟲每天產2000-3000個。卵內毛蚴分泌物致腸黏膜組織壞死,蟲卵隨壞死組織由於腸蠕動而落入腸腔,隨糞便排出體外。蟲卵入水後在20-30℃經12-24小時即孵化出毛蚴。
  • 寄宿於釘螺的日本血吸蟲
    血吸蟲病(schistosomiasis)是由於人或牛、羊、豬等哺乳動物感染了血吸蟲所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我國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蟲(簡稱血吸蟲)病。我國第一例日本血吸蟲病是由美籍醫生Logan於1905年在湖南常德經蟲卵檢查確診。
  • 杭州一對父女雙雙染上多年未見的血吸蟲病
    反覆發燒出皮疹竟發現血吸蟲  這一年來,女孩冉冉總是發燒、出皮疹,用了普通抗菌素治療,病情還是反反覆覆。這幾天放暑假,冉冉又燒了起來,到餘杭區當地醫院檢查後,醫生懷疑感染了寄生蟲,將情況上報給了區和市疾控部門。  7月中旬,市疾控中心地防所的實驗室人員,對冉冉的送檢糞樣標本進行檢查,意外發現了可疑血吸蟲卵。
  • 最後的血吸蟲調查:鄱陽湖「大肚子村」,曾有一半人死於這種病
    血吸蟲在一種名為釘螺的生物中繁衍,一個陽性釘螺可以釋放出成千上萬的尾蚴,一個尾蚴可以在10秒之內鑽入人的皮膚,致使人感染血吸蟲病。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曾發表的《血吸蟲病的防治》一文介紹,當人畜等接觸疫水後,尾蚴會吸附並溶解皮膚中,脫去尾部進入表皮成為童蟲,童蟲能深入人體腸繫膜靜脈中定居、產卵。產卵率極高,一隻雌蟲含50個以上蟲卵,產卵於腸壁,每蟲每天產2000~3000個。
  • 科普|預防血吸蟲病基本知識
    什麼情況最容易得血吸蟲病?人或哺乳動物接觸疫水10秒鐘,血吸蟲尾蚴即可侵入皮膚,就可能造成感染髮病。人體感染血吸蟲病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生產性接觸疫水,如水田作業、打湖草、搶收、放牧、防汛、抗洪搶險以及捕魚撈蝦等;二是生活性接觸疫水,如在有感染性釘螺的地方遊泳戲水、淘米、洗菜、洗衣物等;喝生水時尾蚴也可自口腔黏膜侵入,河岸草灘露水亦可有尾蚴
  • 男子常發燒,竟從大腦取出30多條寄生蟲!醫生:這種肉別吃!
    醫生手術取出患者大腦中的蟲子。貴醫大附院神經外科醫生楊明告訴記者,經過對吳先生的磁共振檢查發現,其腦幹周圍全是一個個的囊性病灶,堵塞了腦積液通道,這也正是腦積水的原因。那麼,這一個個囊性病灶是什麼呢?3月1日,吳先生接受了開顱手術,終於解開了這個困擾他半年多的「怪病」。「手術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個晶瑩透亮的小球球。」
  • 暑期出遊避暑玩水 警惕血吸蟲病
    鑑於近期多地洪澇災害多發,上海市疾控中心提醒,接觸血吸蟲疫水,含有血吸蟲的感染期幼蟲——尾蚴的水體,包括湖泊、河流和溝塘等的機會增多,遊玩時應注意防範。上海市疾控中心專家介紹說,血吸蟲病是一種寄生蟲病,經接觸疫水而感染。在我國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蟲病,可以感染人和40餘種哺乳類動物,該病首先由日本的科學家於1904年發現並命名。釘螺是日本血吸蟲的唯一中間宿主。
  • 血吸蟲病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識要點
    一、核心信息 1.血吸蟲病(俗稱「大肚子病」)是嚴重危害身體健康的重大傳染病,人和家畜都能感染。 2.人和家畜接觸含有血吸蟲尾蚴的水體(俗稱疫水),就可能患病。血吸蟲病主要感染季節是4至10月。 3.因生產生活需要接觸疫水時,要採取防護措施。 4.感染血吸蟲以後要及時進行檢查和治療。
  • 當心血吸蟲病 不要去江邊玩水
    雖然大部分市民都會遵守規定,遠離禁區,在規定的觀水點觀水遊玩,但是記者在微博等平臺上卻發現,少部分市民竟然偷偷翻越警戒線,近距離接觸汛期江水。而對於這種行為,武漢市疾控中心的專家也發出提醒,每年5到10月,是血吸蟲病的易感季節,此時接觸江水甚至江邊雜草都有可能被感染。
  • 民情日記(20)--關於血吸蟲不得不說的一些話
    作為一名血防工作者,希望廣大村民自覺加入到血吸蟲防治的人民戰爭中來。發現疑問,可及時向鄉村醫生和血防站報告。」五、怎樣識別湖區血吸蟲釘螺?湖區血吸蟲釘螺很好識別:一是個體小,螺殼為長圓錐形,長度不超過10毫米,寬度不超過4毫米。二是釘螺有一個獨具的特徵——唇脊(殼口外唇近邊緣有一較厚的脊狀突起),這是其他螺都沒有的。三是有縱肋。
  • 汛期如何做好血吸蟲病防控
    當終宿主人和哺乳動物接觸含有血吸蟲尾蚴的水體時,尾蚴通過皮膚入侵終宿主,繼續發育成童蟲、並經肺移行到門脈-腸繫膜靜脈寄居,逐漸發育成成蟲並交配產卵,蟲卵隨糞便排出終宿主體外感染中間宿主釘螺形成新的循環。釘螺是血吸蟲的唯一中間宿主,其大小一般不超過1 cm(長度超過1 cm的螺一般不是釘螺),寬度不超過4 mm。
  • 血吸蟲病防治常見問題
    血吸蟲病的危害性就是影響生命、生產、生活、生長、生育之「五生」。   四、血吸蟲生活史   血吸蟲的發育和繁殖包括成蟲、蟲卵、毛蚴、尾蚴和童蟲五個階段。血吸蟲成蟲寄生於人或哺乳動物的腸繫膜靜脈中,部分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在水中孵出毛蚴,後鑽入螺體,發育成尾蚴。
  • 國家衛健委:加強汛期血吸蟲病防控工作。如何預防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血吸蟲病是一種什麼病,我們又該如來預防呢? 血吸蟲病也稱為大肚子病 是由血吸蟲寄生於循環系統所導致的一種慢性寄生蟲感染,主要通過皮膚,黏膜與疫水接觸受染。 血吸蟲的生活史比較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