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胡丹萍 徐婷婷)6月,正值鄱陽湖每年禁漁期,成排的漁船鋪滿了碼頭,經過常年烈日暴曬的漁船木板已經開裂並有些發燙。早上六點太陽剛剛從河邊升起,血吸蟲病防治站的查螺員就已經登上了草洲,與一名同行坐上了漁船。
1958年6月30日,毛澤東同志在得知江西餘江縣消滅血吸蟲後,寫下了《送瘟神》的七律詩篇: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60年過去了,如今血吸蟲病在上海、福建等許多地方已經被消除,但是江西、湖南、安徽等湖泊周邊的人們仍然在與「瘟神」鬥爭中。
為了解血吸蟲病防治情況,健康時報記者實地探訪了血吸蟲病流行嚴重的地區之一的江西省鄱陽湖周邊草洲鄉村。
江西進賢縣血防站查螺人員在草洲排查釘螺情況。中國衛生畫報陳浩/攝
小時候,村裡一半人死於血吸蟲病
「我們小時候都要到河裡洗澡、抓魚,村裡一半的人都是大肚子,很多人都因為這個病去世了」。回憶起小時候的事,72歲的何興夫至今依然感到後怕。
何新夫的家,就是在鄱陽湖大洲尾對面的何家村。在何家村與大洲尾之間,僅以一條河相隔。「靠水吃水」的何家村,打魚維持生計、吃喝的生活用水都仰仗村旁邊的這條河。
然而,何家村裡的人接連得了一種怪病,一半以上的村民肚子越變越大,何家村變成了「大肚村」,不久之後這些村民相繼離開了人世。在「大肚村」裡長大的何新夫也沒能倖免。
「在我十歲的時候,人很瘦,唯獨肚子特別大,就像懷孕六、七個月了一樣」。
何興夫說,直到1958年,被確診出是血吸蟲病,當時已經出現脾臟腫大,已經到了晚期,經過長時間的治療後,「幸運」地撿回一條命。
個子矮小、體型瘦弱、不分男女老少都像懷孕一樣頂著大肚囊,成了「大肚村」的整體形象。
血吸蟲病,俗稱「大肚子病」。是由血吸蟲寄生於人體的地方性寄生蟲病。血吸蟲在一種名為釘螺的生物中繁衍,一個陽性釘螺可以釋放出成千上萬的尾蚴,一個尾蚴可以在10秒之內鑽入人的皮膚,致使人感染血吸蟲病。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曾發表的《血吸蟲病的防治》一文介紹,當人畜等接觸疫水後,尾蚴會吸附並溶解皮膚中,脫去尾部進入表皮成為童蟲,童蟲能深入人體腸繫膜靜脈中定居、產卵。產卵率極高,一隻雌蟲含50個以上蟲卵,產卵於腸壁,每蟲每天產2000~3000個。從尾蚴至產卵一般為1個月。
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媒體通報中顯示,血吸蟲病等被忽視的熱帶疾病具有毀滅性,每年導致超過50萬人喪生,其中主要受害者為兒童,影響超過10億最貧窮和最弱勢的群體。
江西省進賢縣血防站內科主任醫師許勝文的童年,同樣是在鄱陽湖畔長大,在上小學的時候經常到草洲抓魚。後來也被查出感染了血吸蟲病,幸虧及時服下醫生給的治療藥物,情況才未繼續惡化。
「雖然當時治好了,但是打漁是當地維持生活的來源,還會反反覆覆下水,反反覆覆得病」,在許勝文的印象裡,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感染了血吸蟲病。
許勝文告訴記者,血吸蟲病可能導致腹痛、腹瀉和便血。肝腫大是晚期病例的常見症狀,往往與腹腔積水及腹腔血管高壓有關。由於血吸蟲卵會進入了肝臟等臟器,引起纖維化,臟器功能退化,形成腹水。
這,正是鄱陽湖邊「大肚子村」產生的原因。
醫生為當地居民檢查
趟著血吸蟲疫水過河,醫生基本上都感染過
何新夫、許勝文在童年時期逃過一劫,得益於下鄉排查血吸蟲病的血防站醫生。由於疫情嚴重,1958年之後各個地方相繼建起血防站,挨家挨戶對血吸蟲病進行排查和治療。
75歲的樊笑買做血吸蟲病防治醫生已經近60載,「條件艱苦的時候,我們趟著血吸蟲疫水過河,喝著疫區的水,我們這些醫生基本上都感染過血吸蟲」,樊笑買如是說。
在江西省進賢縣一條較為偏僻的街道,坐落著一座粉色的四層小樓,在這個佔地不到500平米的小樓裡有血吸蟲病檢查的實驗室、100張病床、放射科、手術室以及進賢縣血吸蟲病防治站的13名醫護人員。
如今,願意來血防站的醫生越來越少,以江西省進賢縣為例,10年之間只留下了2個醫生、1個護士。就連早已到退休年齡的樊笑買,最近他又接診了90多個住院血吸蟲患者。
在許勝文看來,這些血吸蟲病防治的醫生,救了自己和村民的命,在醫學院畢業志向一欄,他填下了回到家鄉血防站的志願。
「每年都會派醫務人員到各個鄉村查血吸蟲病,自己也免不了接觸到,甚至可能感染,在這裡工作的醫生,都必須吃血吸蟲病防治的藥」,許勝文告訴健康時報記者。
下鄉篩查除血吸蟲病的病人,都會到血防站進行治療。還在住院的羅女士已經50歲,就是在許勝文去羅家村下鄉篩查的時候發現的。發現時,羅女士的脾臟功能已經完全損壞,隨著時間的推移,臟器會越來越硬化,甚至完全喪失功能,只能進行切除。
同樣來自羅家村的羅先生已經84歲,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來到許勝文的門診,將「大肚子」裡的腹水抽出去。
羅先生以前靠捕魚為生,生活起居都在船上,1993年,羅先生被查出感染了血吸蟲病,他已經不記得自己是什麼原因,只知道每年都會有腹水,治療了稍微消退一些,2到3個月又長出來,如果不進行治療,肚子會越來越大,自從得了這個病,就沒敢讓兒子再當漁民。
「早期不治療,就很難恢復到原來的樣子,一旦發展成晚期,也只能延緩疾病的進程,不能根治」。在許勝文的門診上,每年約有500名血吸蟲患者找來這裡。
許勝文回憶,在附近三裡村有一個病人,晚上一直嘔血不止,說是等到天亮後再來醫院,可等到天亮,血管連針都插不進去了。
還有一個老鄉同樣嘔血不止昏迷了一個多月,在上級醫院被救過來,一年之後,還是離開了人世。每當碰到這種情況,許勝文都深感無力。
其實,即便不慎感染了血吸蟲,早期發現也可得到有效的治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8年2月血吸蟲病實況報導統計,2016年,至少有2.065億人需要得到血吸蟲病預防性治療,其中有8800多萬人接受了治療。
江西省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長林丹丹介紹,我國在血吸蟲預防性藥物方面也在不斷更新換代,從最開始時副作用很大的銻劑(酒石酸銻鉀),到如今國家已經普遍運用的抗血吸蟲常用藥物吡喹酮,治療有了很大改善。
免費的檢查、藥物,是守護血吸蟲病人的最後一道防線。根據《血吸蟲病防治條例》的規定,國家對農民免費提供抗血吸蟲基本預防藥物,對經濟困難農民的血吸蟲病治療費用,予以減免。
許勝文說:「病人先由『新農合』或/和大病保險中按規定報銷,剩餘的部分由血防專項救治項目兜底,已經基本上覆蓋了所有治療費用。」
醫務人員檢查中
沒有血吸蟲,血吸蟲病就不能傳播
要想消滅血吸蟲病,治療很重要,但關鍵更在於預防。「沒有釘螺,血吸蟲就無法繁衍,血吸蟲病也就不能傳播和流行」。親眼目睹過半數村民因病離世、又從血吸蟲中撿回一條命,何興夫決心參與到消滅血吸蟲病的隊伍中。
6月,正是我國長江中下遊血吸蟲病易感的高峰季節,查螺滅螺、加強預防措施避免感染是當前血防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
在鄱陽湖旁的一處大洲尾的溼地上,健康時報記者見到了何新夫,72歲的他頭髮和鬍子已經花白,一件洗得泛白的褐色襯衫,衣領和胸前的口袋都已經磨出了破洞。
蹲在地上、扒開草叢,這個能危及人性命的血吸蟲寄存地釘螺,僅有米粒大小。從太陽升起,到太陽落下,從在草洲中一顆一顆草尋查,到足跡已經遍布鄱陽湖區進賢縣的每一片草洲,何新夫這一查,就查了46年。
「哪一片草洲有釘螺,甚至釘螺大概的位置我都心中有數。」何新夫站在齊腰高的絲茅草中間,談起當天的收穫:「前幾天已經查過一次螺了,今天主要是來滅螺,其實這幾年都沒有查到陽性螺(感染血吸蟲的釘螺)。」
根據十三五全國血吸蟲病防治規劃中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江西39個血吸蟲病流行縣,有15個實現血吸蟲病傳播控制、24個實現傳播阻斷,何新夫所在的進賢縣就屬於傳播阻斷縣,每年需要定時查螺滅螺,阻斷血吸蟲病傳播風險。
此外,耕牛也是血吸蟲病的主要傳染源。由於人和牲畜感染血吸蟲後,在體內產生大量蟲卵,會隨著糞便排出體外,尤其在湖區草洲70%~90%的血吸蟲病感染是由於牛糞中的蟲卵造成的。
進賢縣的三裡鄉封洲禁牧辦公室一名基層工作人員羅啟基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一個血吸蟲感染者。「小的時候,我父母都感染過血吸蟲病,10歲時,父母都因病住院,我只能帶著8個月的弟弟獨自生活。」這讓羅啟基下定決心,宰殺家中飼養的40頭牛,也是他發動周邊的親友都支持封洲禁牧的原因。
「剛開始殺牛,大家特別捨不得,2005年的時候一頭牛也能賣幾千元,是一筆可觀的收入。」羅啟基介紹,他家當時也蓄養了40多頭肉牛,因為草洲豐富,只需要把牛放在上面吃草,基本不需要飼養成本。
自2005年起,國務院血防辦在江西進賢縣開展了以機代牛、封洲禁牧試點工作,成為了湖區阻斷血吸蟲病傳播的措施。根據國務院血防辦在2006年公布的數據,在棄養一頭耕牛補償700元、購買農機補貼30%的政策鼓勵下,僅用一年的時間,三裡鄉就棄養耕牛2156頭,購進農機488臺,實現了農機耕作。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一項的全球行動計劃,將清潔水、衛生設施和個人衛生的服務與四個公共衛生幹預措施更好的結合,2020年徹底消滅和根除血吸蟲等熱帶病。中國的目標是,湖沼省份的控制傳播水平達到1%以下,山區省份四川和雲南達到切斷傳播水平。
夕陽落下之後,何新夫查螺隊的漁船又一次停靠在了岸邊,望著河對面的草洲,他希冀著消滅血吸蟲病的這一天,早日到來。
工作人員工作中
相關閱讀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8種最重要和最常見的熱帶病,主要包括瘧疾、血吸蟲病、黑熱病、錐蟲病、絲蟲病、麻風病、登革熱和結核。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血吸蟲病後肝脾腫大帶來的大肚子,以及絲蟲病引起的象皮腿雖然已經久遠,但在疫水中遊泳或下水嬉戲都容易受到血吸蟲病的感染。而且,隨著生態旅遊的興起以及遊客離開常走的路,越來越多的遊客感染血吸蟲病,有時伴有嚴重的急性感染和異常問題,包括腦炎。醫生提醒,預防血吸蟲病,一定要注意避免接觸被感染的疫水區,不要貿然前往遊泳嬉戲。
編輯:步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