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南昌4月9日電(時雨)「突、突、突、突……」一陣陣柴油機發動的聲音迴蕩在江西省進賢縣三裡鄉豐富村大洲尾的草洲上空,廣袤的「大草原」上幾個身影在草叢中忙碌——江西省進賢縣血吸蟲病防治站的工作人員正在這裡撒藥滅釘螺。每年的這個時節是他們最為忙碌的時候,儘管該縣已經三年未發現血吸蟲病例,但他們依舊不敢懈怠,「事關湖區百姓的生命安全,釘螺一日不消失,我們一日就不能消停。」該縣血防站副站長胡卓輝說。
春天萬物復甦,從高處向大洲尾的草洲望去,滿眼綠色,藍天白雲下,鄱陽湖的支流在草洲間蜿蜒開去,一條條漁船停歇在岸邊,水肥草盛,這樣的景象對於城裡人來講絕對是踏青的好去處,然而對於血防站的滅螺人來說卻「暗藏殺機」。
江西進賢縣地處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湖區,也正是因為這方肥沃的水土滋生了令湖區群眾聞之色變的釘螺。「血吸蟲寄生在釘螺內,遇水後『出殼』,只要有人沾上帶水的葉子,血吸蟲在數秒內就能鑽進皮膚。」胡卓輝介紹,血吸蟲用肉眼看不到,鑽進人的皮膚後進入血管,再進入肝臟等器官後產卵繁殖,感染血吸蟲病,若不及時治療性命堪憂。
胡卓輝介紹,血吸蟲病在進賢流行至少有160餘年歷史。解放初期,血吸蟲病猖獗流行,泛濫成災,給疫區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全縣有48個村莊嚴重破壞,11個村莊完全被毀,全家滅絕的有607戶。「鑑於這種情況,1956年進賢縣成立了血防站,在近60年間的主要任務就是防治血吸蟲病和滅螺!」胡卓輝說,解放初期,人感染血吸蟲病的概率高達23%-25%,80年代,專治血吸蟲病的藥物「吡喹酮」問世,病人明顯下降,最近3年間,進賢縣未再出現血吸蟲病病例,不過滅螺工作不能放鬆,因為只有滅了釘螺,才能真正阻斷血吸蟲病。
2日一大早,血防站的工作人員和幸福村的村民早早來到湖邊,柴油機、滅螺劑搬上木船,小船啟動,向深處的草洲開去。十來分鐘後,靠岸,一撥人搬機器、調藥劑、灌藥,一氣呵成,另一撥人接管子,向草洲深處前行。
春日暖陽、微風拂面,眼前碧綠的蘆葦飄蕩,腳下踩著齊膝高的「綠毯」,這一切看起來讓人無比愜意。「你看,這就是釘螺!」一名戴著手套的工作人員撥開綠草,用鑷子從草根處鑷出一個釘螺,「別看它只比芝麻粒兒大,厲害得很,把我們湖區群眾禍害的好苦!」這名工作人員將釘螺裝進樣本帶,繼續撥開草叢尋找釘螺。
柴油機「突、突、突」響起,草洲深處的工作人員端著水槍、黃色的藥劑在半空中劃出一道弧線向草地噴灑開去。「是不是覺得我們的工作枯燥簡單?」正在撒藥的工作人員開玩笑說,很多人羨慕他們能在「江南大草原」工作,其實個中危險和艱辛只有他們自己明白。
「全縣有釘螺的草洲達7萬多畝。上半年滅螺的最佳時節是4月、5月和6月份,下半年是9月、10月和11月份,也就是說,一年中有半年的時間我們都在草洲上度過。」工作人員說,每次進入草洲必須穿高筒雨鞋,查螺還要戴防護手套,做好自我保護措施。除此之外,血防站的工作人員每年體檢兩次,查看是否感染血吸蟲病,即便沒有感染,也需服用相關服藥進行預防,「我們屬於沒病也得吃藥的群體。」一句玩笑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隨著時代的發展,滅螺也越來越科學。」胡卓輝介紹,血防辦成立初期的滅螺方法是把草皮連根翻起,讓釘螺暴露在陽光下曬死,冬天的時候在草洲上放把火,燒死釘螺。隨著經驗的積累和技術的進步,現在不光可以撒藥滅螺,還可以通過「挖溝濾水」的方法進行滅螺,這種方法既能滅螺,又能最大程度保護生態環境。2005年,進賢縣被國務院血防辦選定為血防工作聯繫點;2006年5月,全國血防會議代表到進賢三裡鄉現場考察,對血防試點工作給予充分肯定,進賢縣的「血防經驗」也因此在全國推廣。
「血防滅螺的道路任重道遠。」站在「大草原」上,胡卓輝說,江西仍有39個縣市流行血吸蟲病,進賢縣是其中之一,希望有釘螺的草洲越來越少,血吸蟲病能徹底阻斷,把這塊肥美的草洲「還」給湖區群眾,「那樣我們的心願也就滿足了!」
(責編:吳若、帥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