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津7月8日訊 從6月29日到7月4日,為了了解我省長江沿岸血吸蟲疫情,我們順著長江跑了蕪湖、銅陵、池州、安慶4個市,行程千裡,實地採訪了血吸蟲疫區防治和發病情況。
嚴防「急感」
6月29日,天剛剛亮,記者從蕪湖市中心坐車來到長江的邊上,開始了為期6天的長江沿岸血吸蟲情況調查。
每年的7、8、9月都是血防工作最忙的時期,也是血吸蟲病高發的季節。6月30日,記者找到位於蕪湖東郊的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時,裡面很安靜,我們找了幾個辦公室都沒人。接待我們的辦公室羅主任說,因為今年全省有不少地方發現了急感,所裡的工作人員都到一線去檢查血吸蟲發病情況了。
疫水捕魚,張永喜對血吸蟲已經麻木了。
安徽省是全國防治血吸蟲病重點省份之一,涉及到9個省轄市的41個縣和4個省屬農場,疫區總人口約602萬。根據安徽省對血吸蟲病疫區查病情況的統計,1992年,全省查病的陽性率為8.57%,而到了1998年,這個比例為7.56%,6年間只下降了一個百分點;而1998年之後,陽性率又迅速回升,到2003年,5年間,查病陽性率上升到了9.82%,超出1998年兩個百分點。全省現有血吸蟲病人6萬左右,其中晚期患者5640人。另外,1992年安徽全省的釘螺面積為2.82億平方米。在隨後的10多年時間裡,全省每年滅螺的平均面積在3000萬平方米左右。然而到了2004年,全省的釘螺面積仍增長到2.89億平方米。
幾天的採訪,從我們的所見所聞中可以看出,這些數據並沒有誇張,在有的地方甚至更嚴重。「我們村民大部分都有肝病。」這句話是我們聽的最多的一句話,得肝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血吸蟲。肝腹水、肝硬化是血吸蟲病晚期的主要病徵。
血吸蟲,一個溼漉漉的夜行性噩夢,當我們議論它「回潮」,詫異它「死灰復燃」時,它笑了:它根本沒有被消滅過。
疫區推行「三改一控」
「健康是財富,預防應為重」、「疫水,禁止接觸」……
像這樣的宣傳標語在疫區水域到處都能看到,但周邊的居民好像對它們熟視無睹,照樣下水洗涮、遊泳。在蕪湖縣黃池村宣界灘,記者在採訪中看到這樣一幕:一位村民睡完午覺後徑直拿著條毛巾,走到水中肆無忌憚地洗臉。記者問他怎麼不怕感染上血吸蟲病,他說,已經得上了,也就沒什麼好怕的了。
我們接觸到的村民幾乎都知道血吸蟲的危害,也能說出注意事項,但到了實際行動中,他們做的和說的完全是兩回事。一位村民說:「其實我們也不想感染上血吸蟲病,但是我們都生活在這裡,吃的用的都是河裡的水,要說完全不接觸河裡的水那是不可能的事。」
2000年以後安徽省以防治人畜血吸蟲病情為主要策略,在農村地區開始了「改水、改廁、以農機替代耕牛、控制血吸蟲病傳播流行」的「三改一控」試點項目。同樣是在黃池村,政府部門為改善村民用水,為村裡興建了個自來水廠,但目前使用自來水的村民依然很少,不是自來水不好,而是因為使用自來水要花700多元的開戶費,所以多數家庭不願意出這個費用,或者是拿不出這筆錢。
池州市秋浦河沿岸歷來是血吸蟲發病率比較高的地區。2001年開始,當地政府部門按照省政府的統一安排,對秋浦河長江交匯處到上遊的涓橋鎮沿岸疫區實行「農機替代耕牛」工程,要求當地村民將耕牛賣掉,然後政府補貼其中的差價統一購置農用拖拉機,但很多村民不願意配合,原因是當地的山區多,使用農機不方便。
我們在採訪中聽到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不知道是農民的思想真的很落後還是有什麼其他原因?一位血防工作人員說,血防工作僅僅靠幾個政府工作人員是永遠不會完成的,50年前開始的消滅血吸蟲運動需要群眾的參與,今天的血防同樣需要全民參與。
不到位的血防
在蕪湖市採訪時,一位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分析血吸蟲病疫情這幾年出現回升的原因很多,有洪澇的原因,但血防部門血防工作不到位應該算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7月1日,某縣血防站的工作人員陪同記者到疫區採訪,我們剛下車,就有當地老百姓圍了上來。在這之前,血防站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他們每年都是按照上級的要求,認真做好查螺、滅螺工作,並每年定期多次對疫區的村民進行抽血化驗,免費向村民發放治療血吸蟲病的藥品。
可當地老百姓的說法卻是完全相反。所謂查螺滅螺只是應付差事,在有的地方象徵性地噴些藥水,有的藥粉被直接丟到水裡;每年是來給村民進行抽血化驗,但只是做做樣子,多數村民沒有被抽血;下來抽血也不帶藥品或者是少帶藥品;免費得到藥品的人沒有幾個,絕大多數藥品是賣給村民的,而且價格很貴,最低的0.5元一粒,最高的賣到2元錢一粒;村民只要到血防站去檢查不花去幾百元是出不來的……
最後,陪同記者的血防站的工作人員竟然當場與村民爭執了起來。
7月2日,記者在一位當地居民的帶領下找到了池州市孔井村附近一處疫區,碰巧的是當地血防部門有3個工作人員正在走訪急感情況。記者的到來讓他們很是驚訝,其中一位自稱是血防組組長的工作人員幾次追問記者是怎麼找到那裡的。該工作人員說,孔井村附近的疫區比較特殊,沿岸的居民有很多是原來江邊國有企業的下崗職工,這些人雖然居住在他們監控的地區,但因為是非農業戶口,不屬於普查的範圍,這些居住在河邊的職工要是感染上了血吸蟲病,只能自己到醫院去治療。血防站每年對疫區居民進行檢查只限於農業戶口的村民。因為擔心記者偷拍,這幾名工作人員很快便離開了。
一位當地村民說:「秋浦河血吸蟲一直都有,只是以前沒這麼嚴重,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有七八年的時間沒見到血防站的人來查螺滅螺。」
血防的10年目標
血吸蟲病疫情的回升已經引起了安徽省有關各部門的高度重視。2003年1月1日起,安徽省正式實施了《血吸蟲病防治條例》,這是安徽省首次以立法形式防治血吸蟲病。
近日,在安徽省召開的血防工作會議上,副省長徐立全在分析了我省血防形勢後,對血防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目標,到2005年底,全省41個流行縣,有17個達到傳播控制標準,有24個達到傳播阻斷標準。
徐立全說,造成血吸蟲病疫情反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血防基金投入不足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按實際防治安徽省每年約需3200萬人民幣投入,但每年卻有1200萬元短缺。對此,省財政將逐步加大對血吸蟲防治的投入,並對查螺滅螺、晚血病人救治等給予經費補助。
為解決因血吸蟲帶來的新危害,他要求,全省各相關市、縣,一定要實施血防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和報告制,認真組織開展查螺滅螺、人畜查病治病等工作,確定重點地區、重點人群,有針對地採取預防控制等措施。對符合救助條件、生活貧困的晚期血吸蟲病患者實行醫療救助。對生活貧困的晚期血吸蟲病患者實行特殊臨時救助城市,適當補助有關醫療費用,嚴防血吸蟲病疫情的蔓延。
相關連結
血吸蟲病俗稱「大肚子病」,是由於人或牛、羊、豬等哺乳動物感染了血吸蟲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腸炎、肝硬化,並導致腹瀉、消瘦、貧血與營養障礙等疾患,在我國主要分布於長江下遊和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流域。血吸蟲病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血吸蟲病病人發病迅猛,短期內就可導致死亡。慢性血吸蟲病一般發展較慢,早期對體力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進入晚期後可造成患者勞動力喪失,甚至死亡。(萬家兵、王雄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