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是如何送走千年「瘟神」血吸蟲的?

2021-01-09 澎湃新聞

2020年3月30日,紀錄片《戰「疫」》在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的《國家記憶》欄目播出,向我們展示了中國歷史上人們不斷戰勝傳染疾病的事跡。

在漫長的歷史中,我們經歷過天花、霍亂、鼠疫等傳染病,直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依然一度為戰勝它們而努力。《戰「疫」》中提到的一種特殊的傳染疾病——血吸蟲病。

 

紀錄片《戰「疫」》截圖

它讓所向披靡的軍隊戰鬥力銳減,它讓昔日祥和的村莊變成「鬼村」,它讓數萬民眾聞聲色變,一個看不見的對手,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新中國成立後,全國上下是怎樣群策群力,送走貽害千年的「瘟神」血吸蟲病的?

1

1949年5月27日,解放戰爭進入最後階段。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解放上海。上海解放後,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駐紮在松江、嘉定等滬郊一帶,為了解放中國臺灣加緊水上練兵。然而沒過多久,這支所向披靡的10萬人部隊卻突然發生了非戰鬥性減員的重大事件。 

紀錄片《戰「疫」》截圖

大批戰士出現了皮膚瘙癢,疹子,發熱,腹瀉,發燒的症狀,許多戰士倒下了。

經查,致病的元兇來自戰士們練兵的湖水,湖水中隱藏著一種人的肉眼無法看見的寄生蟲,僅從它的名字上,人們就能感受到一種深入心底的恐懼:血吸蟲。

紀錄片《戰「疫」》截圖

血吸蟲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血吸蟲在患病的人或動物體內產卵,隨糞便排出,然後在水中孵化為毛蚴,侵入釘螺,發育繁殖為尾蚴,人或動物接觸了有尾蚴的水,即被侵入體內導致血吸蟲病,嚴重時常常危及生命。

紀錄片《戰「疫」》截圖

據當時駐守在江、浙、滬流行區的兩個軍、七個師的統計,感染病例達到了三萬以上。

這時,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詳細闡述了該怎麼防治血吸蟲,而寫信者是剛從英國留學歸來的科研人員——蘇德隆。

紀錄片《戰「疫」》截圖

據蘇德隆的女兒蘇竹君回憶,宋時輪將軍看了他的信,就邀請他來參加這個防治工作,不久,一個滬郊血吸蟲病防治委員會成立了。委員會由宋時輪任主任委員,蘇德隆和市衛生局的王希孟副局長任副秘書長。

1949年12月21日,根據陳毅的指示,華東軍政委員會宣布成立「上海市郊區血吸蟲病防治委員會」,上海各大醫院、醫學院迅速組織了2000餘名醫務工作者和學生奔赴滬郊部隊駐地,為解放軍戰士治療。

紀錄片《戰「疫」》截圖

在醫務人員的積極治療下,恢復健康的戰士們開赴了抗美援朝的前線。為表彰蘇德隆做出的貢獻,特意授予他名譽教育主任稱號。

但這只是剛剛成立的新中國與「瘟神」較量的第一個回合。

2

血吸蟲病在中國的流行已有很久的歷史。據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女屍和1975年湖北江陵鳳凰山男屍查到的血吸蟲卵來看,血吸蟲病在中國至少有2100多年的歷史。

 

20世紀50年代以前,血吸蟲病害流行地區遍及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和上海等12個省市的350個縣(市),患病人數約有1000多萬,受威脅的人口在1億以上。

紀錄片《戰「疫」》截圖

人得了血吸蟲病,會嚴重損害身體健康,造成勞動力下降,影響生產;急性或慢性病人若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徹底,血吸蟲在人體內不斷產卵,釋放毒素,使肝臟、脾臟受到損害,發展到晚期可危及生命;婦女得了此病,嚴重的會影響生育;兒童患了這種病,影響生長發育,嚴重者患「侏儒症」。

紀錄片《戰「疫」》引用的60-70年代紀錄片《送瘟神》片段,圖為上海郊區任屯村解放初期的合影

這張照片是上海市郊區青浦縣任屯村在解放初期拍的合影。根據當時的紀錄片的介紹,解放前,任屯村被叫做「鬼村」,很多人都病的肚皮大得像冬瓜,面孔黃的像南瓜,手臂細得像絲瓜。

據蘇德隆的學生、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員教授俞順章描述,當時,這個地方房屋倒塌,一家一戶,從老到少都死掉了,去的時候只看到一些成年人,看不到小孩。

紀錄片《戰「疫」》截圖

作為血吸蟲病流行最嚴重的村莊之一,在解放前的20年間,任屯村有499人被血吸蟲病奪去了生命,佔全村人口的一半。有121戶全家病亡,28戶死剩1人,活下來的461人中,97%感染血吸蟲病,連續七八年聽不到一個嬰兒的哭聲。

1953年,沈鈞儒在太湖療養時,發現在長江下遊各省血吸蟲病流行極為嚴重。9月16日,他給毛澤東寫信反映了這一情況,毛澤東當即覆信,指出血吸蟲病危害甚大,必須著重防治。 

紀錄片《戰「疫」》截圖

1955年在杭州召開中央工作會議期間,毛澤東特地找來時任國家衛生部副部長的徐運北,向他了解血吸蟲病的流行情況。毛澤東當即指出:「防治血吸蟲病要當作政治任務」,並發出了「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的號召。

紀錄片《戰「疫」》截圖

中共中央根據毛澤東的提議,隨即成立了中央防治血吸蟲病領導小組,由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柯慶施擔任組長,上海市委副書記魏文伯、衛生部副部長徐運北擔任副組長,當時被稱為「九人小組」。蘇德隆是中央血防「九人小組」辦公室及血防局顧問。

紀錄片《戰「疫」》截圖

不久,流行地區的省、地、縣各級黨委紛紛成立了防治血吸蟲病領導小組,建立了許多防治血吸蟲病的醫院和防治站,在許多公社的生產隊設立了治療點,大批醫務人員響應黨和毛澤東的號召,深入疫區,為群眾診治血吸蟲病。

紀錄片《戰「疫」》截圖

一場與「血吸蟲」的戰爭打響了。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回憶道:「高中畢業,我到農村做赤腳醫生,上門一家一家去收大便,做大便孵化,發現大便孵化陽性的就是血吸蟲感染的病人,我們一個生產大隊1300多人,查出來有260多個人大便孵化陽性,國家醫療隊就下來,用門板把床鋪搭起來治療,但那會兒沒有特別好的藥,就是一種叫酒石酸銻鉀的,這個藥對血吸蟲(病)治療是有效的,但毒副作用很大。」李蘭娟說的毒副作用,主要是影響到病人心臟,嚴重的會導致心臟停跳。。

為了減少病人的治療風險,後來曾擔任中央血吸蟲病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兼臨床組組長的錢悳,積極改良治療方案,提出避免和解救銻劑導致心臟和肝臟中毒反應的措施,大大提高了治療的安全性。

紀錄片《戰「疫」》截圖

在科研人員的努力下,更多有效的治療藥物相繼問世,血吸蟲病的治療安全性和治癒率得到了不斷提高。

當時,身患血吸蟲病的晚期病人,由於肝臟、脾臟等受到了嚴重損壞,出現了腹水、巨脾和侏儒等症狀,僅依靠藥物已經難以改善患者健康,各地醫療人員開始對部分晚期病人施行外科手術。

蘇德隆學生、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姜慶五解釋道:「當時對那些晚期血吸蟲病,尤其是存在脾臟腫大的患者,醫生會切除脾臟。還有一部分患者,因為門靜脈的壓力很高,醫生會把門靜脈的血管接到腎靜脈,接到身體其他系統上面,減緩門靜脈的壓力,也就減緩了症狀。

對抗血吸蟲病,不僅僅要治療患者,更要做好預防工作。

3

1952年12月,第二屆全國衛生會議召開。毛澤東為大會題詞:「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這次會議,確立了「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工作方針,一場轟轟烈烈的愛國衛生運動就此開啟。

紀錄片《戰「疫」》截圖

在廣泛開展的愛國衛生運動影響下,衛生事業不再僅僅是少量醫務工作者的工作,而是一項全民的事業。清除垃圾、疏通渠道、清潔水源、修建衛生廁所,消滅蒼蠅、蚊子、老鼠、蟑螂等害蟲,切斷疾病傳播途徑,規模空前的除害滅病群眾運動在廣袤的國土上全面展開。

 

紀錄片《戰「疫」》截圖

血吸蟲作為一種寄生病,對環境的要求極高。所以,減少血吸蟲病傳播,首先要斬斷其源頭,阻止含有血吸蟲卵的糞便進入水源。

 

在解放以前的血吸蟲病疫區,農村廁所大多簡陋,用生糞作肥料,蟲卵隨糞便擴散,汙染水源。

 

血防領導小組一方面通過各種座談會,深入淺出地宣傳教育群眾不在河塘裡洗馬桶,不用生糞施肥,推廣建造衛生廁所,後來又建造了無害化糞池。

與此同時,宣傳教育群眾不喝生水,發動群眾尋找泉水或者打井,推廣使用自來水,牲畜也規劃了專用池塘,避免血吸蟲尾蚴的感染。

紀錄片《戰「疫」》截圖

在長江流域,群眾日常及勞作生活當中常常需要下水活動,這就導致了大量的血吸蟲感染。顯然,不讓群眾下水是不可能的。據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餘金明介紹,蘇德隆在這種情況下,發明了「防蚴筆」,塗在皮膚上面,勞作時如果有尾蚴,也不會鑽進來,這樣就減少感染了;還有一個發明叫「防蚴襪套」,套在腳上,防止毛蚴鑽到人的皮膚裡。

紀錄片《戰「疫」》截圖

另一方面,在血吸蟲病的傳播環節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參與者——釘螺。

據中國疾控中心寄生蟲病所所長周曉農介紹,釘螺是血吸蟲的中間宿主,而且是中國血吸蟲病唯一的中間宿主。人體排放蟲卵後,蟲卵進入水體,孵化成毛蚴,毛蚴感染釘螺,一個毛蚴進去後,大量的尾蚴就出來,成千上萬的尾蚴就停留在水面上。當人體接觸水面,只要十秒鐘就會被感染。

所以,防治血吸蟲病的關鍵,就是儘可能地消滅自然界中的釘螺,這樣,血吸蟲病自然難以傳播擴散。

然而,釘螺的分布極其廣泛,且繁衍能力極強,一對釘螺一年可繁殖25萬隻,南方十幾個省、市、區面積廣闊,地貌複雜,要將其每一寸可能存在釘螺的空間都查遍,並將釘螺徹底消滅,談何容易?

   

紀錄片《戰「疫」》截圖

1956年2月17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發出了「全黨動員,全民動員,消滅血吸蟲病」的號召,一場規模宏大的滅螺運動拉開了帷幕。

各地的滅螺大軍們,沿著村裡的水道、河溝、湖泊、窪地、水塘等地仔細翻看、查找釘螺,在釘螺密集的地方,就噴灑藥物,將釘螺毒死。

   

科研人員們進行了大量的藥物檢驗與篩選,尋找更加有效的滅螺藥物,並制定了滅螺藥物的使用規範。

 

除了藥物滅螺,各地的疫區幹部和群眾也在實踐中發現,可以結合各地情況,有針對性的改變自然環境從而消滅釘螺。

江西省餘江縣,是當年血吸蟲病流行嚴重的又一地區。就在餘江的滅螺工作進展艱難時,江西省水利部門的一個偶然發現給所有人帶來了驚喜。

當時為了發展農業灌溉,江西省水利部門曾經在餘江縣獅子巖邊修建水渠,施工中開墾新溝的泥土把舊溝填平了。後來發現,新溝裡完全沒有釘螺,舊溝裡的釘螺也都成了空殼。針對這一發現,餘江縣血防人員進行了一項試驗,結果證明,土埋釘螺三個月後,釘螺減少接近四分之三。

有了科學依據之後,餘江人將水利建設與滅螺結合起來,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埋螺工程,主要方法就是開新溝填舊溝。

紀錄片《戰「疫」》截圖

從1956年到1958年,餘江人用兩臂雙肩,挑了416萬方土,填平了347條舊溝和520口水塘,既擴大了耕地面積,還消滅了釘螺,餘江縣的面貌煥然一新,餘江縣也成為了疫區中最先消滅血吸蟲病的縣。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報》以醒目標題發表了江西省餘江縣消滅血吸蟲病的消息。毛澤東主席和全國人民一樣,心情激動不已,欣然寫下不朽詩篇《送瘟神二首》——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兩首七律詩的發表,再次極大鼓舞了人民群眾的鬥爭熱情,激勵著廣大人民奔赴疫區,圍殲「瘟神」,奪取更大的勝利。

 

紀錄片《戰「疫」》截圖

4

在藥物滅螺的同時,結合農田改造、水利建設、江河湖泊系統整治,改造釘螺孳生環境,加快了控制和消滅血吸蟲病的步伐。

 

上海市青浦縣,是當時的血吸蟲病嚴重流行區之一,1965年,受中共中央血吸蟲病防治領導辦公室的委託,蘇德隆帶隊研究城鎮地區消滅血吸蟲病的問題。他選青浦縣朱家角鎮作為試點,帶領師生深入第一線,從流行病學調查開始,了解居民感染血吸蟲病的特點和釘螺分布的規律。

紀錄片《戰「疫」》截圖

朱家角鎮是一個千年古鎮,居民住宅大多沿河而建,在調查過程中,蘇德隆發現了一個特別的現象。

 

紀錄片《戰「疫」》截圖

他的學生俞順章回憶:「朱家角有一個問題一直很困擾我們,朱家角的女性比男性發病高,這是什麼原因呢?後來我們才找到原因,就是因為這種特殊的地形。釘螺常在一些水碼頭下面,石駁岸破損之後,釘螺就在裡面作惡,一平方米就有幾百隻的釘螺。婦女常在石板、水碼頭一帶洗碗、洗衣服、洗馬桶,所以她們更容易被釘螺感染。」

 

石駁岸是什麼?就是把石頭打成長條,作為河水的第一道防線。我們從表面上看,石頭之間會有一條縫隙,可以進水,這條縫隙就成了釘螺完美的居住環境。

據此,蘇德隆提出了要改建石駁岸和水碼頭的設想,採取消滅釘螺和改造環境並舉的綜合措施。

 

紀錄片《戰「疫」》截圖

通過生態學研究,蘇德隆了解到乾燥的石面上不適宜釘螺爬行、尋找食物和產卵,於是就發動鎮上群眾,抽乾河水,剷除淺灘,噴藥滅螺,再用大石塊修砌鎮河兩岸,石塊接頭處用水泥抹縫,使釘螺接觸不到可以生存的土壤。所以在藥物滅螺的同時,結合農田改造、水利建設、江河湖泊系統整治,改造釘螺孳生環境,多管齊下,加快了控制和消滅血吸蟲病的步伐。

 

紀錄片《戰「疫」》截圖

經過人民群眾艱苦卓絕的戰鬥,1985年,上海市宣布全面消滅血吸蟲病,全國其他省、市、縣的血吸蟲病防治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紀錄片《戰「疫」》截圖,圖為上海郊區任屯村七十年代合影。此時的任屯村生育率上升,孩子多了,老人壽命也長了,年輕人身體強壯了,情況完全改變了

李蘭娟院士總結道:「一個是土埋和化學滅螺,一個是糞便管理,還有水的管理,治療病人這樣的措施來消滅血吸蟲病。後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後來有了新的吡喹酮的藥,治療很方便,口服3天就解決問題。所以,這樣一邊治療病人,一邊運用管理,我們很快把血吸蟲病控制下來,基本上做到了消滅血吸蟲病。」

紀錄片《戰「疫」》截圖

2004年,全國血吸蟲病人由新中國建立初期的1100餘萬人,下降到84萬人,12個流行省份已有5個省份先後消滅了血吸蟲病,434個流行縣(市、區)中有262個達到傳播阻斷標準,63個達到傳播控制標準。目前,全國12個血吸蟲病流行省份,已經全面實現了血吸蟲病傳播控制目標,有效控制了血吸蟲病的危害。

紀錄片《戰「疫」》截圖

70多年的砥礪奮進,中國血吸蟲病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績,血吸蟲病這一危害人民健康的「瘟神」終於逐漸遠去。

來源:健康四川

相關焦點

  • 【記憶】新中國是如何送走千年「瘟神」血吸蟲的?
    在漫長的歷史中,我們經歷過天花、霍亂、鼠疫等傳染病,直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依然一度為戰勝它們而努力。今天,我們與大家分享的,是《戰「疫」》中提到的一種特殊的傳染疾病——血吸蟲病。,全國上下是怎樣群策群力,送走貽害千年的「瘟神」血吸蟲病的?
  • 下水十秒就會感染,當年肆虐神州的血吸蟲瘟神,是怎麼被送走的?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七律·送瘟神》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肆虐神州大地的血吸蟲病,長江流域十幾個省市區的一億多人受到感染,現在想起來當年的紀錄片還心有餘悸:得了血吸蟲病,不論大人小孩兒,四肢瘦得像麻杆兒,肚子漲得像扣了一面鼓——所以血吸蟲病又叫大肚子病,罹患此病,輕則喪失勞動能力,重則有生命危險。
  • 曾肆虐神州千年,「血吸蟲病」是如何被中國人降服的?
    這令人不禁回憶起上世紀50年代,中國人民與血吸蟲病進行的另一場生死角逐。經過惡戰,中國人民擊敗了「千年瘟神」,許多原先的重點疫區,病患就此絕跡。1958年6月,江西醫學院程崇圯教授對《人民日報》記者說:「我在舊社會從事醫務工作十六年,從來沒有聽說過,更沒有看見過哪裡曾經根除了血吸蟲病,在資本主義國家的文獻裡,根本找不到血吸蟲病可以消滅這一條。
  • 如何防治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天哪,居然還有這種病!第一次聽說它的時候,覺得它非常可怕,因為名字聽起來就有點讓人毛骨悚然,血吸蟲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影響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寄生蟲病,在我國流行歷史悠久。其實這種疾病距離我們並不遙遠。
  • 汛期如何做好血吸蟲病防控
    通知還要求廣泛宣傳防控血吸蟲感染的知識,為此,《中華醫學信息導報》特邀請湖南省血吸蟲病防治所防治部主任周杰組織撰寫了汛期血吸蟲病防控相關知識。新中國成立初期,血吸蟲病俗稱「大肚子病」,毛主席稱其為「瘟神」,實際上是指晚期血吸蟲病,臨床上出現以脾大、脾功能亢進、門靜脈高壓以及側支循環形成而導致的食管下端及胃底靜脈曲張、腹水為主的症候群。
  • 我不是藥神,但我想活著 |談談比白血病還可怕的健康殺手血吸蟲病
    與駭人聽聞的癌症不同,血吸蟲病名列全球十大傳染病之中。其傳播快、影響廣、對人類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人類與之抗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今天,奧豪斯就為各位科普一下曾被稱為「瘟神」的血吸蟲病的歷史,以及我國防治血吸蟲病的歷史:- 3 -一千年前,埃及的尼羅河邊。在水田裡工作的努比亞人突然出疹、身體忽冷忽熱,這樣的症狀在當地迅速蔓延。
  • 血吸蟲防治:送「瘟神」警鐘長鳴(圖)
    每年的7、8、9月都是血防工作最忙的時期,也是血吸蟲病高發的季節。6月30日,記者找到位於蕪湖東郊的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時,裡面很安靜,我們找了幾個辦公室都沒人。接待我們的辦公室羅主任說,因為今年全省有不少地方發現了急感,所裡的工作人員都到一線去檢查血吸蟲發病情況了。疫水捕魚,張永喜對血吸蟲已經麻木了。
  • 世界血吸蟲病防治史上的奇蹟何以發生?
    我國在1958年全面消滅了在中國流行2000多年的血吸蟲病,這在世界血吸蟲病防治史上是一大奇蹟。這個奇蹟為何能發生?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不斷地與各類疾疫進行鬥爭,經受住了一次又一次考驗,並在有效應對風險、克服困難、戰勝挑戰、破解危局的過程中充分彰顯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卓越的治國理政能力和水平。
  • 送瘟神!鼠疫、霍亂、麻疹、天花…….這些肆虐舊中國的傳染病,就是...
    2「三者結合起來,瘟神就只好走路了」為了加強對「流行最嚴重,危害最劇烈,流行因素複雜,防治工作艱巨,涉及部門多、地區廣的寄生蟲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力度,黨和政府還設立了專門的防疫領導機構——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蟲病領導小組和中央防治地方病領導小組。
  • .| 電影之外,談談比白血病還可怕的人類健康威脅——血吸蟲病
    作者引用《未來簡史》的觀點說:數千年來,人類一直為對抗死亡、爭奪活著的尊嚴而抗爭。 與駭人聽聞的癌症不同,血吸蟲病名列全球十大傳染病之中。其傳播快、影響廣、對人類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人類與之抗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
  • 血吸蟲病疫情有上升趨勢 老廣逾廿載未染
    新華社昨日(12日)透露,俗稱「大肚子病」的血吸蟲病疫情近年在全國有上升趨勢,毛主席曾說過的「送瘟神」任務依然艱巨。  記者了解到,在廣東,自1985年消滅血吸蟲病以來,已經21年沒有發現本地感染病例。  但這兩年,我省的外來人口感染血吸蟲數據有所上升,2005年就有幾十例。
  • 中國《新聞周刊》:中國應該如何控制血吸蟲?
    事實上,儘管在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就宣稱要「徹底消滅血吸蟲」,但在我國與血吸蟲病長達半個世紀的鬥爭中,血吸蟲病從未得到過根除。剛剛在血吸蟲基因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的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課題組教授韓澤廣指出,在科學如此發達的今天,根治血吸蟲依然是一個世界難題。  這與血吸蟲的中間宿主—釘螺—有極大的關係,人體接觸有釘螺存在的疫水後,在極短的時間內即可被感染。
  • 20世紀50年代黨領導消滅血吸蟲病的歷史經驗
    資料圖片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民群眾健康問題,始終把防疫工作看作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血吸蟲病是一種傳染極廣、危害極大的寄生蟲病,在我國流行的歷史長達兩千多年。20世紀50年代,面對血吸蟲病疫情的嚴重危害,毛澤東同志發出「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的號召,親自領導和部署消滅血吸蟲病的鬥爭,並取得重大勝利。
  • 血吸蟲病肆虐洞庭湖 資金不足防治工作逐步萎縮
    ●湖南等地出現疫情反彈,患者重複感染現象嚴重  ●資金不足困擾血防工作,農村防疫體系尤待完善  「千村薛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這些是毛澤東1958年揮寫的《送瘟神》詩中的名句
  • 絕地上築起血防長城 嘉興半個世紀的血吸蟲病防治
    ——毛澤東《送瘟神》  浙江在線06月07日訊2011年,有些乾燥的春天,鳳橋鎮梅花洲景區裡,電視劇《紙船明燭照天燒》正在緊張攝製。  一場始自半個多世紀前,嘉興人民抗擊血吸蟲病的戰役在攝像機鏡頭裡緩緩展開。
  • 瑞昌市民在血吸蟲流行區遊泳 血防站:接觸疫水需檢查
    瑞昌橫港河、烏石河、南陽河有「瘟神」,血防站喊話——  若在這些地方遊泳快去驗血吸蟲  8月份以來,高溫天氣一直持續,遊泳避暑成為許多市民的選擇,然而選擇遊泳的地方卻是一個需要注意的事情。近日,瑞昌市血防站就發布信息,讓最近在該市橫港河、烏石河、南陽河三大血吸蟲病流行區遊泳的市民,前往血防站進行免費檢查,避免感染血吸蟲病。
  • 專家揭秘:血吸蟲病是曹操赤壁之戰失敗的主要原因
    讓我們看看史料中是如何記載的。(周瑜對孫權說)今北土未平,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而操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今又盛寒,馬無稿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資治通鑑》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
  • 我省連續10年無本地感染急性血吸蟲病例 63個血吸蟲病流行縣全部...
    「十二五」期間,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各級血防工作者努力和疫區廣大群眾參與下,全省血防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把送「瘟神」變成了現實。截至2015年底,我省已連續10年無本地感染急性血吸蟲病例報告,未發現感染性釘螺,疫情降到歷史最低水平,全省63個流行縣(市、區)全部達到傳播阻斷標準,在全國7個血吸蟲病重流行省中,我省在2008年率先實現全省傳播控制的目標,2015年又率先以縣為單位實現傳播阻斷的目標。
  • 夜讀黨史233丨金華地區血吸蟲病的防治
    血吸蟲病是一種危害極其嚴重的地方性慢性病,俗稱「鼓脹病」、「大肚子病」。血吸蟲病在金華流行有300多年,患者以農村中青壯年佔多數,疫情嚴重時,田地荒蕪,人口減少,甚至絕代絕戶。金華是浙江省血吸蟲病流行最為嚴重地區之一。據1955年調查,金華患血吸蟲病的有15萬人,150萬群眾直接受到威脅。
  • 新中國曆次大型疫情
    血吸蟲病血吸蟲病俗稱「大肚子病」,是由血吸蟲的成蟲寄生於人體所引起的地方性疾病,釘螺是其主要的傳染源。血吸蟲病患者,均有乏力、貧血、消瘦和勞動力減弱等症狀;晚期患者則脾臟腫大,腹水,骨瘦如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