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俗稱「大肚子病」,是由血吸蟲的成蟲寄生於人體所引起的地方性疾病,釘螺是其主要的傳染源。血吸蟲病患者,均有乏力、貧血、消瘦和勞動力減弱等症狀;晚期患者則脾臟腫大,腹水,骨瘦如柴。據統計,建國時全國共有13個省、378個縣的1000多萬人患此病,。血吸蟲病由此被稱為「瘟神」。建國初期,湖南省血吸蟲疫區人口感染率最高達80%,最低的鄉村也在20%以上。
1955年,毛澤東主席發出「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的號召。同年,中央成立了中央血防9人領導小組,提出了限期消滅血吸蟲病的要求。1958年6月3O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通訊,題為《第一面紅旗--記江西餘江縣基本消滅血吸蟲病的經過》。看到這篇通訊後,毛澤東寫下了著名詩篇《送瘟神》。
在1958年11月上海召開的全國寄生蟲病會議上,大會決定擴大群眾消除寄生蟲運動的規模,並縮短了原計劃徹底剷除5種主要寄生蟲病所需的時間。這5種寄生蟲病是瘧疾、絲蟲病、鉤蟲病、黑熱病,和血吸蟲病。大會的決議稱:「考慮到各地防寄生蟲病工作開展的深度、廣度和已經取得的成就,我們決心努力在明年徹底剷除這五種寄生蟲病」。因此,(到1960年年初為止)展開了轟轟烈烈的群眾運動,動員了上百萬農民來剷除寄生蟲的宿主。大部分疫情流行地區基本上消滅了疫情,疫情一度得到有效控制。
非典型性肺炎
2002年11月16日,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接診了一例特殊肺炎患者。在佛山市發現了2到3個病例。此後,河源、中山、江門、廣州、深圳相繼出現類似病例。
2003年2月6日,廣東非典型肺炎進入發病高峰,全省發現病例達218例,一下子增加45例,大大超過此前單日新增病例。而這些病例主要集中在廣州,相當一部分還是接診的醫務人員。2月10日到11日,廣州街道呈現出一片蕭條景觀,酒店、餐館及各種娛樂場所無人光顧。12日,連北京的藥店都採取限購板藍根(同仁堂的兩盒、其他品牌五盒)的規定。
2003年4月20日,衛生部長張文康、北京市委副書記孟學農由於防治非典不力被免職。2003年8月16日下午16時,衛生部宣布全國非典型肺炎零病例,至此,全國共確診非典型肺炎病例 5327例,死亡349人。此外,中國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國臺灣665例,死亡180人;加拿大251例,死亡41人;新加坡 238例,死亡33人;越南63例,死亡5人。
禽流感
2004年1月27日,農業部宣布: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最終確診廣西隆安縣丁當鎮的禽只死亡為H5N1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這是中國內地首次確診禽流感疫情。同時,湖北省武穴市一林場養雞專業戶和湖南省武岡市一養鴨戶也出現禽只死亡,後被確診為高致病性禽流感。 1月30日,全國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揮部成立。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任總指揮,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任副總指揮。
2月2日,溫家寶總理在安徽、湖北檢查禽流感防治工作時強調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同日,財政部宣布,國家將對疫區病禽和疫點周圍3公裡範圍內撲殺的家禽給予合理補償。2月5日,農業部衛生部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指出中國較好控制禽流感,沒有發現感染人群。2月22日,中國內地第一個確診禽流感疫情的廣西隆安縣宣布解除疫區封鎖。3月16日,農業部宣布解除廣西南寧和西藏拉薩疫區的封鎖。中國內地前一階段已確診的49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已經全部撲滅。高致病性禽流感阻擊戰取得階段性成果。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截至2009年5月,全球共有15個國家和地區的393人感染,其中248人死亡。中國從2003年至2009年5月,有31人感染禽流感,其中21人死亡。
2006年8月8日,衛生部新聞辦公室的一份聲明證實,中國第一例人禽流感病例出現於2003年。這一時間,比早先官方在2005年11月公布的湖南人禽流感病例認定提早了兩年。衛生部稱,近期組織專家對一個發生於2003年的可疑人禽流感病例進行了討論。患者史某,男,24歲,解放軍某部士官,2003年11月在北京死亡,最初診斷死於SARS。但衛生部最終將其追溯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確診病例。
甲型H1N1流感
2009年4月25日,衛生部首次通報甲型H1N1流感疫情信息,稱接世界衛生組織通報,美國和墨西哥發生人感染A/H1N1豬流感疫情。4月30日,衛生部發布公告,將甲型H1N1流感納入法定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同時,還將其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從5月3日起,衛生部要求各地對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觸者實施隔離觀察情況,實行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
2009年5月11日,四川省一名從美國回來的學生被確診患有甲型H1N1流感,這是自上個月墨西哥等國發生疫情以來,我國內地確診的首個輸入性病例。
截止2009年7月24日,中國內地共計1789例,無死亡病例。中國香港自8月30日出現首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之後,陸續出現7例甲流死亡病例。而據世界衛生組織9月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30日,甲型H1N1流感已經造成全球25.4206萬人感染,至少2837人死亡。其中美洲地區死亡2234人,西太平洋地區279人,東南亞地區188人,歐洲地區至少104人,東地中海地區21人,非洲地區11人。
附:人類歷史上其他大型傳染病
黑死病
14世紀,鼠疫大流行,當時被稱為「黑死病」,流行於整個亞洲、歐洲和非洲北部,中國也有流行。在歐洲,黑死病猖獗了3個世紀,奪去了2500萬餘人的生命。引起瘟疫的病菌是由藏在黑鼠皮毛內的蚤攜帶來的。一旦該病發生,便會迅速擴散。
西班牙流感
1918年至1919年間,西班牙大流感所造成的災難是流感流行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也是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瘟疫,估計全世界患病人數在7億以上,發病率約20%~40%,死亡人數達4000萬-5000萬。美國科學家的研究顯示,1918-1919年導致5000萬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病毒很可能源自鳥類。實際上是禽流感的變異。
狂牛症
1985年,狂牛症主要主發國在英國。據估計死亡人數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逐年上升,迄今為止死於此疫的人數為69人。波及法國、愛爾蘭、加拿大、丹麥、葡萄牙,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阿爾巴尼亞和賽普勒斯等。對於這種病毒究竟通過何種方式在牲畜中傳播,又是通過何種途徑傳染給人類,科學家研究得還不清楚。
牛肉產業是美國農業領域中最重要的產業,產值高達1880億美元,約佔農業總產值的20%。提供了140萬個就業機會。據美國有線新聞網估計,狂牛症事件給美國造成了至少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口蹄疫
2001年,英國爆發口蹄疫,集中宰殺、焚燒了近700萬頭感染口蹄疫的牲畜,許多農民損失慘重。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及一些歐洲國家還有東南亞各國、中國香港、中國大陸等皆屬「口蹄疫疫區」。該病入侵途徑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經呼吸道傳染,具有流行快、傳播廣、發病急、危害大等流行病學特點,疫區發病率可達50%-100%,犢牛死亡率較高,傳播無明顯的季節性。
附:相關法規與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該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於2004年8月28日修訂通過,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血吸蟲病防治條例》
該條例由2006年3月22日國務院第129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