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新中國70年十大地標

2020-11-27 國家旅遊地理網

國家旅遊地理9月26日訊 70年不懈奮鬥,70年砥礪前行,從1949年建國至今,新中國已經走過整整70年的歷史。

從貧瘠到富強,從弱小變強大,70年間,新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還記得當年天安門城樓上的開國大典嗎?還記得奧運火炬點燃星空的瞬間嗎?現在就讓我的鏡頭來展現一下新中國七十年的十大地標吧,地標記錄著新中國成長的腳步。

北京鳥巢(國家體育場)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的地方—天安門

天安門,坐落在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宮的南端,與天安門廣場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隔長安街相望,佔地面積4800平方米,以傑出的建築藝術和特殊的政治地位為世人所矚目。天安門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設計者為明代御用建築匠師蒯祥。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有漢白玉石的須彌座,總高34.7米。天安門城樓長66米、寬37米。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於北京皇城中軸線上。正中門洞上方懸掛著毛澤東畫像,兩邊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大幅標語。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舉行盛大的開國大典。 毛澤東率領黨、政、軍和各民主黨派、群眾團體的負責人登上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天安門城樓

天安門廣場

中國首個濱海發射基地—文昌衛星發射中心

文昌衛星發射中心位於海南省文昌市龍樓鎮境內,是中國首個濱海發射基地,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低緯度發射場之一。該發射中心可以發射長徵五號系列火箭與長徵七號運載火箭,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太空飛行器的發射任務。作為低緯度濱海發射基地,文昌航天發射場不僅可用於滿足中國航天發展的新需要,還能藉助接近赤道的較大線速度,以及慣性帶來的離心現象。發射中心完全對外開放。2017年,中國探月工程第三期工程的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就是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發射,該探測器是探月"繞、落、回"中的第三步,主要實現無人採樣返回任務。2025年,文昌衛星發射基地還將在我國未來載人探月之中發揮重要作用。中國有可能在實現載人登月。中國人登月將從文昌出發。文昌衛星發射基地的建成也將為中國探測火星創造條件。在"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任務順利完成後,未來火星探測器也將在此發射。

文昌衛星發射中心

衛星發射

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公鐵兩用橋梁—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是萬裡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在中國橋梁史乃至世界橋梁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成就、中國橋梁建設的重要裡程碑,具有極大的經濟意義、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有"爭氣橋"之稱。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國東部地區交通的關鍵節點,上層為公路橋,車行道寬15米,可容4輛大型汽車並行,兩側各有2米多寬的人行道,連通104國道、312國道等跨江公路,是溝通南京江北新區與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下層為雙軌複線鐵路橋寬14米,連接津浦鐵路與滬寧鐵路幹線,是國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脈。大橋由正橋和引橋兩部分組成,正橋9墩10跨,長1576米,最大跨度160米。通航淨空寬度120米,可通過5000噸級海輪。長江大橋是南京的標誌性建築、共和國的輝煌,也是中國著名景點。從1970年至1993年,先後接待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600多個外國代表團,來此觀覽的國內外遊客更是難以計數。

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夜色美

中國農村改革開放從這裡開始--鳳陽小崗村

小崗村位於滁州市鳳陽縣東部25公裡處。是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全國十大名村之一。沈浩精神起源地、中國幸福村、中國鄉村紅色遺產名村、全國旅遊名村、全國幹部教育培訓基地。1978年,十八位農民以「託孤」的方式,冒著極大的風險,立下生死狀,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了紅手印,創造了「小崗精神」,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小崗村見證了農村和國家的變遷。距今41年了,小崗村早已經不是那個靠種糧致富的村莊,已經變成休閒旅遊的好地方。小崗村的旅遊景點並不多,但是它卻擁有著豐富的人文歷史,見證著中國農村的變遷,也同時見證了中國的富強與繁華。小崗村還保留著當年的農家模樣,也有許多是按照小崗村以前農村模樣進行還原的,其中就有茅房、茅草房、豬圈、廚房、茅廁、牛棚等,還原的場景可以讓人回到那個村民決定大幹一場的年代。除了以前的那些景點,小崗村也搞了許多農家樂和採摘園。

安徽小崗村

小崗村大包幹紀念館

中國的「創新名片」——中關村 

從70年前的京郊荒野到如今的中國「創新名片」,中關村見證了一個創新的時代數不清的「第一」讓中關村一直勇立潮頭。北京中關村見證了一個創新的時代。「共和國科學第一樓」、第一個國家級高新區、第一個全國自主創新示範區……。如今的中關村,正聚力打造全球科技創新中心。1987年,中關村聚集了140多家民營科技企業,形成了「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在「全民攢機」的年代,電子賣場迎來鼎盛時期。2009年,中關村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後,電子賣場開始轉型,取而代之的是每天產生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的中關村創業大街。近年來,為搶佔全球科技創新制高點,中關村重點打造前沿產業和未來產業。2017年,首個中關村前沿技術創新中心落成。中關村134家前沿技術企業部分已經入駐到這個前沿技術創新中心。目前,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已超2萬家,上市公司達300多家,「獨角獸」企業82家,約佔全國一半,是全球僅次於矽谷的「獨角獸」最密集的地區。

北京中關村

中國矽谷--中關村

上海黃浦江畔的東方明珠塔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位於浦東新區陸家嘴,塔高約468米。該建築於1991年7月興建,1995年5月投入使用。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是國家首批AAAAA級旅遊景區。塔內有太空艙、旋轉餐廳、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等景觀和設施,1995年被列入上海十大新景觀之一。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是多筒結構,主幹是3根直徑9米,高287米的空心擎天大柱,大柱間有6米高的橫梁連結;在93米標高處,由3根直徑7米的斜柱支撐著,斜柱與地面呈60°交角。空心筒體加斜撐的結構方案,使電視塔的塔體具有良好的抗震、抗風性能,其設計抗震標準為"7級不動,8級不裂,9級不倒"。263米的上球體觀光層直徑45米,是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的主觀光層。

上海東方明珠

上海陸家嘴東方明珠塔

懸空觀光廊全長150米,寬2.1米, 通過原第二球體觀光平臺的臨邊改造而成。該觀光廊由24個可活動收放的"花瓣"狀鋼化透明夾膠玻璃組成,單元建築面積17.29平方米。350米處的太空艙直徑為16米,以未來主義的風格展現了太空場景的科幻魅力,是電視塔最高的觀光層。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三峽水電站

三峽水電站,即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又稱三峽工程。三峽水電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項目。三峽水電站的功能有十多種,航運、發電、種植等等。三峽水電站1994年正式動工興建,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開始蓄水發電,於2009年全部完工。三峽水電站大壩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庫長2335米,總投資954.6億元人民幣,安裝32臺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的水電機組。三峽電站最後一臺水電機組,2012年7月4日投產,這意味著,裝機容量達到2240萬千瓦的三峽水電站,2012年7月4日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站和清潔能源生產基地。長江三峽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它起自重慶奉節縣白帝城,蜿蜒約200千米至湖北宜昌南津關,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沿途地形險峻,山川秀麗,古蹟眾多。在水庫滿蓄水後,三峽的峽谷感將會受到一定程度削弱,但是三峽兩岸山勢原本高拔陡峭,「夔門天下雄」等山巒多在1000米以上,因此視覺觀感並不會差異太多。同時,蓄水後,原先一些幽深的景區也將更加便於遊人探訪。

三峽大壩

宜昌三峽大壩遠眺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場館---鳥巢

鳥巢即國家體育場。國家體育場(鳥巢)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南部,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體育場。工程總佔地面積21公頃,場內觀眾坐席約為91000個。舉行了奧運會、帕運會開閉幕式、田徑比賽及足球比賽決賽。奧運會後成為北京市民參與體育活動及享受體育娛樂的大型專業場所,並成為地標性的體育建築和奧運遺產。鳥巢由雅克·赫爾佐格、德梅隆、艾未未以及李興剛等設計,由北京城建集團負責施工。體育場的形態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和搖籃,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設計者們對這個場館沒有做任何多餘的處理,把結構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築的外觀。2003年12月24日開工建設,2008年3月完工,總造價22.67億元。作為國家標誌性建築,2008年奧運會主體育場,國家體育場結構特點十分顯著。體育場為特級體育建築,大型體育場館。主體結構設計使用年限100年,耐火等級為一級,抗震設防烈度8度,地下工程防水等級1級。

北京鳥巢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

青藏鐵路起於青海省西寧市,途經格爾木市、崑崙山口、沱沱河沿,翻越唐古拉山口,進入西藏自治區安多、那曲、當雄、羊八井、拉薩。全長1956千米,是重要的進藏路線,被譽為天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凍土上路程最長的高原鐵路,是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2013年9月入選"全球百年工程",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2014年8月16日,青藏鐵路延伸線拉日鐵路全線開通運營。青藏鐵路推動西藏進入鐵路時代,密切了西藏與祖國內地的時空聯繫,拉動了青藏帶的經濟發展,被人們稱為發展路、團結路、幸福路。這條神奇的天路猶如吉祥哈達,載著雪域兒女駛向發展和幸福之園。2016年9月12日,歷時七年,總投資12.98億元的青藏鐵路無縫鋼軌換鋪工程完成,全線1956公裡青藏鐵路實現了"千裡青藏一根軌",列車的平順性和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創造了多個世界之最:最高的火車站,最高的的鋪架基地,最長的高原凍土隧道,最高的高原凍土隧道,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橋,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海拔最高的高原鐵路,高原凍土鐵路最高時速,凍土裡程最長的高原鐵路。

天路--青藏鐵路

青藏鐵路

世界最大的展覽館之一--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位於香港灣仔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是香港區海邊最新建築群中的代表者之一。除了作大型會議及展覽用途之外,這裡還有兩間五星級酒店、辦公大樓和豪華公寓各一幢。而它的新翼則由填海擴建而成,內附大禮堂及大展廳數個,分布於三層建築之中,是世界最大的展覽館之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大典亦在該處舉行,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而它獨特的飛鳥展翅式形態,也給美麗的維多利亞港增添了不少色彩。展館由香港貿易發展局擁有,並由新創建集團的全資附屬機構──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管理)有限公司管理。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展中心)是一座宏偉和具備多功能的場地,坐落於香港商廈林立、繁忙的商貿中心地帶,其臨海位置並可俯瞰維多利亞港。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不單是主辦機構首選的展覽場地,會展中心位處之城市-香港,也是一個全球匯聚參展商和買家的理想地點。憑藉享譽國際的基建設施與效率,香港亦是通往亞洲各國的理想門檻,每年吸引數以百萬計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務旅客訪港。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香港會展中心前的金紫荊花



編輯:石益紅

相關焦點

  • 新中國70年文化建設的成就及經驗
    觀點提示全面回顧和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文化建設發展歷程和成就,認真研究和總結黨在文化建設中艱辛探索取得的寶貴經驗,有助於我們更加堅定文化自信,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值此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全面回顧和展示我國文化建設發展歷程和成就,認真研究和總結黨在文化建設中艱辛探索取得的寶貴經驗,有助於我們更加堅定文化自信,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宣傳活動」】白銀政法工作先進人物王立言...
    【「見證大提升——甘肅政法系統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宣傳活動」】白銀政法工作先進人物王立言:用...70周年大型宣傳活動」】白銀政法工作先進人物王立言:用柔情堅守法律》 她曾在公訴部門工作27年,審查起訴了300餘件頗具影響的重大案件,所辦案件無錯訴、漏訴,起訴準確率達到100%。
  • 評論:新中國70年,與世界相互成就
    (新中國70年)評論:新中國70年,與世界相互成就  中新社北京9月30日電 題:新中國70年,與世界相互成就  中新社記者 張量  2019年10月1日,中國將用一場盛大的慶典,紀念這個國家70年來走過的不平凡歷程。
  • 新中國氣象事業70年:從地面人工到空天地一體化自動觀測
    「今天,新中國氣象事業走過了70年的光輝歷程,經過50年的發展,風雲氣象衛星也從最初依賴國外到如今服務全球。作為其中一員,我倍感榮幸和振奮。未來,我將繼續不忘初心,做好風雲衛星資料應用工作,最大限度發揮衛星效益,服務好國家經濟和一帶一路建設。」
  • 70位作家70部兒童文學作品,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中國成立...
    10月20日,由北京出版集團旗下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主辦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兒童文學經典作品集」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發布會當天,北京出版集團總編輯李清霞首先代表出版方致辭,她談到,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推出一批主旋律突出、正能量強勁的優秀主題出版物,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更有營養的精神食糧,為社會貢獻可以傳之久遠的精品力作,是國家之需、民族之需、時代之需,也是出版人的使命與追求。
  • (新中國70年)新中國第一臺計算機:從無到有躋身世界前列
    1953年1月,華羅庚受命在剛成立不久的中國科學院數學所內組建中國第一個計算機科研小組,清華大學電機系閔大可教授任組長,這個小組的目標就是研製中國自己的計算機。1956年4月,在周恩來總理親自領導制定12年科技發展遠景綱要時,華羅庚被任命為計算技術規劃組組長,負責起草中國計算機事業發展的藍圖。
  • ...我看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成就」——聽聽全國婦聯離退休幹部怎麼說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全國婦聯建會70周年。作為與新中國共同成長的一代,全國婦聯的離退休幹部們親身參與了祖國的建設和改革開放,感受到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巨大發展變化,是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 八大關別墅群上榜「青島十大地標建築」
    八大關別墅群上榜「青島十大地標建築」百年青島地標評選活動進入專家評選階段在市民投票的基礎上,經過激烈討論、認真評議,「120年青島地標建築展評」獲獎榜單出爐。專家團聲音林民慶青島房地產業協會會長棧橋、八大關建築群、奧帆中心……它們是青島的驕傲、是青島城市發展的「表情符號」,這些地標建築兼具建築本身自然美又彰顯著城市精神。
  • ...攝影師聚焦新中國70年》精選圖片 高校巡展第十四站在中國科學...
    中國日報網11月26日電(記者 陸中秋)11月26日,由中國日報社、中國畫報出版社主辦的《百名攝影師聚焦新中國70年》精選圖片高校巡展第十四站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圖書館開幕。為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中國日報社發起了「百名攝影師聚焦新中國70年」活動,精心編輯出版《百名攝影師聚焦新中國70年》畫冊,共收錄283位攝影師的374幅作品,生動展現新中國70年來的發展成就和群眾生產生活的變遷。《百名攝影師聚焦新中國70年》精選圖片高校巡展 第十四站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圖書館開幕。
  • 新中國70年:青年發展與青少年工作
    編者的話日前,以「新中國成立70年青少年發展與青少年工作」為主題的第十五屆中國青少年發展論壇(2019)在北京舉行。大會收到參會論文258篇,來自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黨校系統和共青團系統的專家學者及青少年工作者近200人到會,圍繞論壇主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 在蒙中資企業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聯歡會
    人民網烏蘭巴託9月19日電(記者 霍文)作為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之二,由蒙古國中華總商會和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館共同主辦的在蒙中資企業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聯歡會19日在烏蘭巴託成吉思汗飯店舉行,駐蒙古使館外交官、中資企業代表、蒙古國商業理事會代表以及旅蒙華人華僑等300餘人出席。
  • 新中國成立70年來70部長篇小說,新舊版本見證輝煌70年
    因此,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為了慶祝這個重要節日,人民文學出版社與學習出版社聯袂合作,共同策劃了「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叢書,併入選了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的重點選題計劃。「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叢書以精裝與平裝同時印行。平裝版中,有56種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精裝版則由學習出版社出版。
  • 【統戰新語】【新中國與統一戰線70年•心聲】從歷史走向未來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回首光輝歷程,縱覽神州巨變,幾多感慨,幾多豪邁。  1949-2019,中國人民一路披荊斬棘、跋山涉水,經歷無數坎坷,付出巨大艱辛,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書寫了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
  • 高銘暄:我與刑法70年
    午後熾熱的陽光,給這位91歲高齡的刑法學泰鬥披上一層耀眼的光芒,仿若我們剛剛與他一起回顧的91年風雲歲月和共和國70年刑法歷程。新中國刑法學奠基人、全程參與新中國第一部刑法典創製、編寫新中國第一部刑法學教材、新中國第一位刑法學博士生導師……在高銘暄身上,有數不清的榮譽與標籤。
  • 新中國人權事業發展70年白皮書(雙語全文)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9月22日發表《為人民謀幸福:新中國人權事業發展70年》白皮書。全文如下:為人民謀幸福:新中國人權事業發展70年Seeking Happiness for People: 70 Years of Progress on Human Rights in China(2019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The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 新中國70年機關事務治理的制度變遷
    70年來的歷史敘事之中。  關鍵詞:機關事務治理;國家治理;制度變遷;歷史制度主義;新中國70年  一、問題的提出  機關事務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黨政機關履行職能的基礎。我國現代意義上的機關事務工作源於革命戰爭年代,成長於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發展於改革開放年代。
  • 70張全家福,70個小家的喜怒哀樂折射祖國70年變遷
    為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河報向社會徵集拍攝的70張全家福,9月27日至10月7日,「白雲邊·我們的新時代我們的全家福」影像展在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一樓展出,多名受訪者也將小家背後的故事,娓娓道來。活動70張全家福展出,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爸、我媽、我家、我國……守望、團圓、笑容、定格……梁鎮西、唐先生、劉先生的故事,是大河報·大河客戶端承辦的「白雲邊·我們的新時代我們的全家福」影像展中的幾個側影。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徵文:我的「中國夢、統戰情」
    【編者按】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年,市委統戰部在全市統一戰線範圍內開展徵文比賽活動,活動得到各地統戰工作者、統戰對象等的積極響應。你可知,馬路河需要你,全寨180多口老老少少永遠惦著你、想著你……」這是我們2017年舉辦「烏當區統一戰線聚力大扶貧戰略行動典型事跡講述會活動」講述的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李仙,她用弱小的身軀帶領馬路河村村民致富。2017年4月30日,她從黃連村大山組學習獼猴桃管護技術返回的路上,一場意外的車禍奪去了她年輕的生命。36歲的李仙將青春獻給了脫貧山路,用生命譜寫了短暫而精彩的華章。
  • 紀念新中國民航「八一」開航70周年
    70年前的今天,對於中國民航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1950年8月1日,天津經由漢口飛往重慶的首航班機「139號」,載著14名乘客於上午8時30分在天津機場起飛,同日上午10時30分,由毛澤東題名的「北京號」飛機從廣州經漢口飛向天津。新中國民航最早的國內航線由此正式開通,史稱「八一」開航,拉開了新中國民航事業的序幕。
  • 嚴鵬:新中國70年工業史,就像一場經濟學的自然實驗
    建國70年來,我國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走過了發達國家幾百年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蹟。值此之際,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工業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嚴鵬對新中國工業七十年的發展歷程作了一番回顧,觀察者網特此刊發,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