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70年文化建設的成就及經驗

2020-12-05 人民網

觀點提示

全面回顧和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文化建設發展歷程和成就,認真研究和總結黨在文化建設中艱辛探索取得的寶貴經驗,有助於我們更加堅定文化自信,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推動我國經濟、科技、國防、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無疑是同我國日益繁榮發展的文化建設分不開的。值此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全面回顧和展示我國文化建設發展歷程和成就,認真研究和總結黨在文化建設中艱辛探索取得的寶貴經驗,有助於我們更加堅定文化自信,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新中國70年文化建設的歷史進程與成就

新中國70年的文化建設,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探索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階段;改革開放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階段;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階段。

探索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階段。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百廢待興,文化建設也步入了一個新的時期。這一時期,毛澤東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積極探索文化建設新路,創建了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嶄新的、人民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第一,積極組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指導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領導對錯誤文化思想的批判。提出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文化建設基本原則,提出在繁榮文藝、發展學術方面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極大地激發了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創作熱情,文化藝術界出現了生機勃勃的景象,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文藝作品,形成了新中國文化事業發展的第一個高潮。第二,新生政權受到西方各國的重重封鎖和各種制裁,為配合我國內政外交大局,各類文化代表團互訪頻繁,交流項目不斷增加,為增進中國與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友誼和理解,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重點與社會主義國家、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和少數西方國家開展了廣泛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擴大了新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為社會主義和平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三,明確了文化建設在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中的戰略地位。

改革開放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階段。通過開展真理標準大討論,黨中央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與時俱進地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相結合,探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與繁榮之路。第一,文化戰線大膽解放思想,積極改革開放,投身到新時期的文化藝術實踐活動中。鄧小平同志在全國第四次文代會上,提出了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二為」方向,再次強調了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方針,明確了在藝術創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展,在藝術理論上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的自由討論。黨的十二大把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定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大戰略方針。隨著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的發表和黨的十四大召開,強調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同時,促進了經營性文化活動的蓬勃興起和文化消費需求的迅速增長,推動了文化市場的培育和發展。正如黨的十五大報告所指出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第二,全面提升了文化建設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別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將建設先進文化上升至立黨之本、執政之基的高度來認識。第三,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中,我們黨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文化發展理念,初步回答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為什麼要發展、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和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黨的十七大進一步強調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極大地解放了文化生產力。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

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緊緊圍繞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一重大問題,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與文化擔當,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鑄造中國精神、滿足精神需求、促進文明互鑑,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一,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彰顯了高度的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第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表達了我們的社會理想和價值追求,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薰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第三,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兩創」方針的提出,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第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對外宣傳工作,重視加強話語體系建設,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新對外宣傳方式,講好中國故事。

新中國70年文化建設的經驗

經過70年的不懈努力,我國文化建設與國家改革發展協同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70年文化建設的經驗,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堅持黨對文化工作的正確領導。注重黨對文化建設的領導,結合時代要求、圍繞黨的中心任務提出文化綱領、文化發展目標、文化政策,把握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歷來是馬克思主義者高度重視的命題。遵循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斷加強改進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建立一支政治立場堅定、理論水平高、熟悉文化工作的文化管理隊伍,這是新中國社會主義文化不斷開拓創新的根本保障。

第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加強文化建設。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在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第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文化建設就是要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權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目的和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準確把握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產品與服務的供給能力,讓全體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才能從根本上維護公共文化生活的公平與正義。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就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

第四,正確處理古今中外文化關係。中國共產黨在文化建設中既重視對封建腐朽文化的批判,又重視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更主張在繼承基礎上進行綜合創新。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11月30日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講話指出,我們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繼承中轉化,在學習中超越。「不忘本來」,是中國共產黨人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態度。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吸收外來」,就是放眼世界,吸收借鑑國外優秀文明成果,積極參與世界文化的對話交流;「面向未來」,就是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在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善於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不斷推進中華文化創新。

第五,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講清楚黨帶領人民過上美好幸福生活的堅定決心和責任擔當,講清楚我們堅持人民當家做主,不斷增進民生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波瀾壯闊的奮鬥歷程。

(作者單位: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洪曉楠系該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相關焦點

  • 評論:新中國70年,與世界相互成就
    (新中國70年)評論:新中國70年,與世界相互成就  中新社北京9月30日電 題:新中國70年,與世界相互成就  中新社記者 張量  2019年10月1日,中國將用一場盛大的慶典,紀念這個國家70年來走過的不平凡歷程。
  • 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化建設成就述評
    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題: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化建設成就述評新華社記者周瑋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文化經過歷史長河的洗鍊、崢嶸歲月的磨礪、偉大實踐的鍛造,凝聚億萬人民為新中國發展不懈奮鬥。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更加自信地行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之路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積蘊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王文興: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大氣汙染防治歷程、成就與經驗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在經濟持續增長、能源消耗不斷增加的同時,及時緩解了各類主要的大氣環境問題,有效避免了歐美發達國家曾經出現的嚴重大氣汙染災害.然而,目前我國仍然面臨著大氣汙染尤其是二次汙染的嚴峻挑戰. 為此,非常有必要全面梳理與分析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特別是自20世紀70年代至今,我國大氣汙染防治的歷程、成就與經驗.
  • ...留天地間——新中國70年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艱辛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的重要講話中,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高度,深刻總結了70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光輝歷程和巨大成就,鄭重宣示中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70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只是彈指一揮間,但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來講,這是滄桑巨變、換了人間的70年。
  • 紐約大學教授:新中國成就體現中華文化國家治理優勢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新中國成就體現出中華文化的國家治理優勢」——訪美國紐約大學政治學終身教授熊玠新華社紐約10月15日電 專訪:「新中國成就體現出中華文化的國家治理優勢」——訪美國紐約大學政治學終身教授熊玠
  • ...我看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成就」——聽聽全國婦聯離退休幹部怎麼說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全國婦聯建會70周年。作為與新中國共同成長的一代,全國婦聯的離退休幹部們親身參與了祖國的建設和改革開放,感受到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巨大發展變化,是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 新中國70年中國共產黨的自我革命:實踐歷程、基本經驗與戰略路徑
    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加強黨員及幹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強化黨內突出問題的解決,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始終以黨的自我革命保持其先鋒隊性質,不斷提升黨的全面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確保黨的自我革命內在動力長期充沛和政治保障日益穩固,是新中國70 年來黨的自我革命的基本經驗。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立德樹人的歷史回顧、基本經驗與時代...
    回顧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立德樹人的歷史,系統總結黨在立德樹人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基本經驗,對於新時代黨的立德樹人有著重要意義。新時代,要在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的新特點,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 新中國70年:青年發展與青少年工作
    編者的話日前,以「新中國成立70年青少年發展與青少年工作」為主題的第十五屆中國青少年發展論壇(2019)在北京舉行。大會收到參會論文258篇,來自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黨校系統和共青團系統的專家學者及青少年工作者近200人到會,圍繞論壇主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 中國深度——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就述評之四
    新華社北京9月4日電 題:中國深度——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就述評之四新華社記者 董瑞豐3658米,國產鑽井平臺的最大作業水深,「可燃冰」噴薄而出;7018米,中國探鑽新紀錄,地球母親的「心跳」在此律動;10767米,洋底下潛的新標杆,萬米深海從此打開大門。
  • 新中國70年語言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的回顧與思考
    【項目論壇】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語言學教學與研究得到全面發展,成績斐然。新時代,在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致力於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構建之時,有必要回顧和研討70年來語言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建設問題。
  • 在蒙中資企業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聯歡會
    人民網烏蘭巴託9月19日電(記者 霍文)作為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之二,由蒙古國中華總商會和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館共同主辦的在蒙中資企業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聯歡會19日在烏蘭巴託成吉思汗飯店舉行,駐蒙古使館外交官、中資企業代表、蒙古國商業理事會代表以及旅蒙華人華僑等300餘人出席。
  • 奮進四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四川發展成就述評之一
    2013年,全國唯一一個國家級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試驗區——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獲批;2014年,四川首個國家級新區——天府新區獲批;2017年,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準設立……  70年,波瀾壯闊、碩果纍纍。70年,翻天覆地、日新月異。從解決溫飽到總體小康再向全面小康大跨越,從一窮二白到經濟大省再向經濟強省大跨越!
  • 【統戰新語】【新中國與統一戰線70年•心聲】從歷史走向未來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回首光輝歷程,縱覽神州巨變,幾多感慨,幾多豪邁。  1949-2019,中國人民一路披荊斬棘、跋山涉水,經歷無數坎坷,付出巨大艱辛,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書寫了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
  • 新中國人權事業發展70年白皮書(雙語全文)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9月22日發表《為人民謀幸福:新中國人權事業發展70年》白皮書。因為有了新中國70年,中國人民的生活才更加幸福美滿;因為有了新中國70年,我們的世界才更加繁榮發展;因為有了新中國70年,人類社會才更加豐富多彩。
  • 王亞華:中國治水七十年 「成就與經驗」
    11月19日晚,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亞華在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國情講壇」第42講的直播中為我們詳細解讀了1949年以來,新中國開啟的現代水利建設新徵程,經過70年的建設取得了輝煌治水成就,不僅修建了世界上數量最多和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而且實現了從傳統水利到現代水利的轉型,水治理水平不斷提升,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民生需求,以佔全球總量6%的水資源和9%的耕地養活了全球約
  • 科技部談新中國60年科學技術發展的成就與啟示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科技事業繁榮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做出巨大貢獻,探索和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發展之路。    偉大的戰略決策    新中國成立後,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發出「向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逐步建立起現代科學技術體系,取得了以「兩彈一星」為標誌的重大科技成就,為國家的獨立、尊嚴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 習近平在參觀「偉大曆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
    他強調,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70年來我國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充分說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引領中國走向繁榮富強。
  • 中山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升旗儀式
    10月1日上午6時30分,中山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升旗儀式,全市各界代表逾1000人齊聚市委市政府機關大院,致敬國旗,祝福祖國,深情謳歌新中國成立70年來取得的豐功偉績。市委原書記謝明仁,1949年10月親歷了當時的升旗儀式,至今仍歷歷在目。撫今追昔,他說,70年來,國家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
  • 70年,「當驚世界殊」的發展成就給我們哪些啟示
    2019年是一個歷史性年份,給人們帶來了怎樣的深層次思考?透過剛剛落下帷幕的「偉大曆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我們可以從歷史深處、人心深處聆聽到生動回答。行穩才能致遠。70年來的輝煌成就,起自於優勢鮮明、獨具特色的治國安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