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新中國70年,與世界相互成就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新中國70年)評論:新中國70年,與世界相互成就

  中新社北京9月30日電 題:新中國70年,與世界相互成就

  中新社記者 張量

  2019年10月1日,中國將用一場盛大的慶典,紀念這個國家70年來走過的不平凡歷程。

  在這70年裡,中國跑過了先行者近370年的賽程——實現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總體小康,對世界經濟貢獻率超30%,為世界減貧貢獻70%,造就了世界現代化史上絕無僅有的社會變遷。

  這70年,是中國與世界深度互動、彼此成就的70年,它刷新了世界對中國的現代化敘事。

      中國這個70年演繹的是一個勵志的故事

      一個曾在世界現代化進程門外沉淪、徘徊、掙扎的古老國家,在這個70年裡,歷盡磨難,經受自拔,自立,自強的心靈洗禮,終於找回自我,並超預期地向外界證明了自己。無數在生存、發展問題面前躑躅的發展中國家,從中國這70年的勵志故事裡獲得啟示看到可能。

      外界將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不凡成就稱為「中國奇蹟」甚至「中國之謎」。作為最新的熱門研究,學者們不斷發現「奇蹟」背後的原因所在:專注於減貧、民生目標的高效政府,獲得制度性保證的發展觀,成功的經濟政策、勤勞的工作文化、穩定的政治文化,重視教育和科技……

      中國人自己對這70年的成功經驗,則有一個最簡單樸實的概括:中國順應了世界潮流。

      當然,這個順應過程並不簡單,也非一帆風順。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用30年的時間進行道路的初步探索,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但也經歷了無數坎坷、曲折,甚至「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最終在面臨「開除球籍」危險之際,找到了改革開放這條關鍵道路。

      在改革開放的40年裡,中國人發揮勤勞、智慧和勇氣,吸收來自世界各國的資金、技術和經驗,使國家邁上快速發展的軌道,一步一腳印地走出了今天中國的樣子。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國再次向世界鄭重宣示,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將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中國這個70年也是一個關於「回家」的世界故事

      在這個70年裡,中國實現了一個又一個關於世界的,曾經遙不可及的夢想: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一償中國回歸世界大家庭的夙願。

      中國用40年改革開放,打破了意識形態的隔閡,創造性地建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體制,積極融入世界。

      但中國這70年快速的「和平發展」,也引發了世界各國的不同反應。畢竟,這是一條沒有先驗的路徑。中國要走的和平發展道路上,既有來自外部現實的遏制、打壓,更有各種人類既有經驗、觀念的障礙。

      面對種種質疑和猜忌,中國在不斷申述和平發展理念的同時,更多選擇用事實來說話。今天,面對世界大變局,中國理性應對中美摩擦,努力超越「修昔底德陷阱」;面對世界範圍的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中國沒有袖手旁觀,沒有姑息縱容,旗幟鮮明地維護國際秩序、推動新型全球化,擔負起大國責任,向世界提供「一帶一路」公共產品,打消世界再次墮入「金德爾伯格陷阱」的疑慮。

      國慶前夕,中國政府專門發表《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白皮書指出,中國始終把自身發展置於人類發展的坐標系中,始終把自身命運與世界各國人民命運緊密相連。講清楚了中國的世界觀、發展觀和道路觀,再次展示中國融入世界、擔負責任的堅定姿態。

      中國這個70年書寫的是一個與世界彼此成就的故事

      過去70年,是中國融入世界,在與世界深度互動中不斷校正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這70年裡,中國在來自世界各國的支持、援助、善意批評中,逐步成長、成熟,找到自身在世界坐標系中的位置,並用持續健康的發展回饋世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

      中國不僅支撐世界渡過亞洲金融危機;在全球化遭遇困境的今天,更挺身而出努力維護國際秩序,以東方特有的「和合」智慧提出了一系列全球治理方案。

      正如一位學者指出的,中國與世界在開放中形成了互相成就的關係。

      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已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寫入自己的國家目標。

      今天,中國與世界正共同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緬懷歷史,瞻望未來之際,中國必將珍視過去70年不凡歷程的啟示,繼續「做好自己的事」,在巨變之中謀求與世界的共贏。(完)

    相關焦點

    • 新中國70年文化建設的成就及經驗
      觀點提示全面回顧和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文化建設發展歷程和成就,認真研究和總結黨在文化建設中艱辛探索取得的寶貴經驗,有助於我們更加堅定文化自信,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推動我國經濟、科技、國防、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無疑是同我國日益繁榮發展的文化建設分不開的。
    • (新中國70年)新中國第一臺計算機:從無到有躋身世界前列
      今年7月份召開的「2019世界計算機大會」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計算機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7%;微型計算機產量3.1億臺,伺服器年產量達到了295.2萬臺。如今的人們很難想像,中國的第一部電子計算機——103機,佔地達40平方米,運算速度僅為每秒30次。
    • ...我看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成就」——聽聽全國婦聯離退休幹部怎麼說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全國婦聯建會70周年。作為與新中國共同成長的一代,全國婦聯的離退休幹部們親身參與了祖國的建設和改革開放,感受到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巨大發展變化,是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 70年,「當驚世界殊」的發展成就給我們哪些啟示
      2019年是一個歷史性年份,給人們帶來了怎樣的深層次思考?透過剛剛落下帷幕的「偉大曆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我們可以從歷史深處、人心深處聆聽到生動回答。行穩才能致遠。70年來的輝煌成就,起自於優勢鮮明、獨具特色的治國安邦之路。
    • 王文興: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大氣汙染防治歷程、成就與經驗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在經濟持續增長、能源消耗不斷增加的同時,及時緩解了各類主要的大氣環境問題,有效避免了歐美發達國家曾經出現的嚴重大氣汙染災害.然而,目前我國仍然面臨著大氣汙染尤其是二次汙染的嚴峻挑戰. 為此,非常有必要全面梳理與分析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特別是自20世紀70年代至今,我國大氣汙染防治的歷程、成就與經驗.
    • 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化建設成就述評
      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題: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化建設成就述評新華社記者周瑋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影視劇《紅海行動》《雞毛飛上天》,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永遠在路上》,戲劇《挑山女人》《谷文昌》,圖書《抗日戰爭》《雲中記》等,深刻反映新中國成立7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深切感應時代主題和人民心聲。70年來,我們黨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開幕,這裡有1:1的原子彈模型
      今天上午,「禮讚共和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在中國科技館短期展廳正式開幕。從中國成功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到世界首顆連通地球與月背通訊的中繼衛星「鵲橋」;從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到「蛟龍號」、「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從「復興號」高鐵到中國芯「龍芯」……43件(套)展品展現了新中國成立70年史詩中,科技創新這一盪氣迴腸的篇章。
    • 中國深度——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就述評之四
      新華社北京9月4日電 題:中國深度——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就述評之四新華社記者 董瑞豐3658米,國產鑽井平臺的最大作業水深,「可燃冰」噴薄而出;7018米,中國探鑽新紀錄,地球母親的「心跳」在此律動;10767米,洋底下潛的新標杆,萬米深海從此打開大門。
    • ...攝影師聚焦新中國70年》精選圖片 高校巡展第十四站在中國科學...
      中國日報網11月26日電(記者 陸中秋)11月26日,由中國日報社、中國畫報出版社主辦的《百名攝影師聚焦新中國70年》精選圖片高校巡展第十四站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圖書館開幕。為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中國日報社發起了「百名攝影師聚焦新中國70年」活動,精心編輯出版《百名攝影師聚焦新中國70年》畫冊,共收錄283位攝影師的374幅作品,生動展現新中國70年來的發展成就和群眾生產生活的變遷。《百名攝影師聚焦新中國70年》精選圖片高校巡展 第十四站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圖書館開幕。
    • 紐約大學教授:新中國成就體現中華文化國家治理優勢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新中國成就體現出中華文化的國家治理優勢」——訪美國紐約大學政治學終身教授熊玠新華社紐約10月15日電 專訪:「新中國成就體現出中華文化的國家治理優勢」——訪美國紐約大學政治學終身教授熊玠
    • 奮進四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四川發展成就述評之一
      2018年,落戶四川的世界500強企業達347家  成都,寬窄巷子,一場關於「時光」的展覽正在進行。  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一個個真實的生活場景,一件件沉澱歲月痕跡的老物件,鋪展出一幅長達70年的歷史畫卷。
    • 我眼中的新中國70年十大地標
      國家旅遊地理9月26日訊 70年不懈奮鬥,70年砥礪前行,從1949年建國至今,新中國已經走過整整70年的歷史。從貧瘠到富強,從弱小變強大,70年間,新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還記得當年天安門城樓上的開國大典嗎?還記得奧運火炬點燃星空的瞬間嗎?現在就讓我的鏡頭來展現一下新中國七十年的十大地標吧,地標記錄著新中國成長的腳步。
    • 70位作家70部兒童文學作品,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中國成立...
      10月20日,由北京出版集團旗下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主辦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兒童文學經典作品集」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發布會當天,北京出版集團總編輯李清霞首先代表出版方致辭,她談到,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推出一批主旋律突出、正能量強勁的優秀主題出版物,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更有營養的精神食糧,為社會貢獻可以傳之久遠的精品力作,是國家之需、民族之需、時代之需,也是出版人的使命與追求。
    • 羅馬尼亞《旅羅華人報》:華僑華人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
      羅馬尼亞《旅羅華人報》:華僑華人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 2019-09-29 10:21:35來源:中國僑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新中國全球化戰略70年:從獨立自主到人類命運共同體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實際上是全球化戰略與思想不斷深化的70年,中國在融入全球化的進程中推動了制度創新與經濟增長,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近年來中國提出了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遵循公平正義原則、天下主義與社會主義原則、社會責任與利益共同體原則,樹立新的國際合作和國際援助理念,從而構建一種嶄新的全球經濟、政治和文化秩序和全球治理模式。
    • 在蒙中資企業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聯歡會
      人民網烏蘭巴託9月19日電(記者 霍文)作為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之二,由蒙古國中華總商會和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館共同主辦的在蒙中資企業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聯歡會19日在烏蘭巴託成吉思汗飯店舉行,駐蒙古使館外交官、中資企業代表、蒙古國商業理事會代表以及旅蒙華人華僑等300餘人出席。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七
      新中國的成立點燃了中華民族科技復興的希望。70年來,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吹響向科學進軍的號角,到改革開放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從跨越新世紀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到黨的十八大後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再到確立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艱苦奮鬥、不懈努力,中國科技實力伴隨著經濟發展同步壯大,實現了從難以望其項背到跟跑、並跑乃至領跑的歷史性跨越
    • 新中國成立70年來70部長篇小說,新舊版本見證輝煌70年
      因此,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為了慶祝這個重要節日,人民文學出版社與學習出版社聯袂合作,共同策劃了「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叢書,併入選了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的重點選題計劃。「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叢書以精裝與平裝同時印行。平裝版中,有56種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精裝版則由學習出版社出版。
    • 新中國70年:青年發展與青少年工作
      編者的話日前,以「新中國成立70年青少年發展與青少年工作」為主題的第十五屆中國青少年發展論壇(2019)在北京舉行。大會收到參會論文258篇,來自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黨校系統和共青團系統的專家學者及青少年工作者近200人到會,圍繞論壇主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 新中國第一枚國徽由誰製作?…這輛列車帶你穿越70年
      強大的工業製造水平與科技創新實力,成就了這場完美的演出,中國用強大的科技實力讓世界矚目。  從煉出新中國的第一爐鋼水,到天安門前懸掛的新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從新中國第一枚地對空飛彈,到驚豔世界的「北京八分鐘」;還有……  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臺水下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