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一枚國徽由誰製作?…這輛列車帶你穿越70年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作者:李晛

  新中國第一枚國徽由誰製作?

  新中國第一枚地對空飛彈是什麼樣?

  新中國第一架雙倍音速殲擊機有多厲害?

  踏上這輛列車,你能了解到多個「新中國第一」,超燃!超給力!

  

瀋陽國慶主題有軌電車。於海洋 攝

  近日,國慶主題列車在瀋陽正式上線運營。列車採用外包車和內包車結合的方式,車身「1949穿越2019」的設計鮮明大氣。車廂內,多個「新中國第一」的故事被製成有聲海報,乘客掃描車體的二維碼,就能收聽到主播講述的榮耀故事。

  

民眾在國慶主題列車中拍攝。李晛 攝

  隨著列車的上線運營,初秋的瀋陽迎來了一次現象級的乘車熱潮。置身車中,老照片遍布車廂各處,一步一圖景、一步一印記、一步一篇章,聽著「新中國第一」的有聲故事,恍惚間,恰似從2019年穿越至1949年……

  1948年11月2日,瀋陽解放。一座歷經戰火、百業待興的城市從此有了新的使命。一座座關係國計民生的企業拔地而起,一項項技術難關被攻克,一件件打破國外壟斷的國之重器被創造出來。

  1949年11月4日,在新中國成立一個多月後,瀋陽重型機械廠煉出了新中國的第一爐鋼水……隨後,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接二連三在瀋陽這座城市誕生。

  新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

  1950年9月,瀋陽第一機器廠(現瀋陽第一工具機廠)接到了鑄造新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的任務,工人們克服重重困難製作了新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如今,這枚歷經60多年風雨的國徽依然高高懸掛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見證著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

  

  據了解,當時的生產條件十分艱苦,製作國徽的工具也非常簡陋,基本上都是工人自己動手做的,甚至沒有合適的尺子測量國徽,只能用工友的身高來測量。

  在工廠設備簡陋、工具落後、技術存在難題的情況下,瀋陽第一機器廠的工人們反覆研究試驗,攻堅克難。沒有爐子,工人們砌了個磚爐;沒有化鋁罐,自製鐵罐代替;沒有脫氧劑,用木棒攪拌脫氧;沒有測試鋁水溫度的儀器,就在爐前肉眼觀察鋁水顏色的變化。

  1951年4月,工人們憑藉精湛技藝,攻克一道又一道難關,成功鑄造出十多枚不同型號的國徽,其中掛在天安門城樓上的為直徑2米的大型國徽。

  

新中國第一枚國徽由瀋陽製造。於海洋 攝

  新中國第一枚地對空飛彈

  

地對空飛彈。

  1962年2月,由瀋陽國營松陵機械廠(今航空工業沈飛)研製的新中國第一枚地對空飛彈紅旗1號飛彈0001枚總裝完畢,並進行了靜力試驗達到合格。

  1963年7月,紅旗1號飛彈完成第一次靶場試驗,發射模型彈兩發,彈道正常,考驗了發動機、彈體強度和氣動力性能,證明飛行正常。

  為提升紅旗1號飛彈的性能,1964年,松陵機械廠第二設計室提出改型設計的方案,改型設計出了新型地對空飛彈。

  

紅旗二號飛彈。

  從最初的紅旗1號、2號、3號,發展到後來的紅旗6號和紅旗7號,已經服役的紅旗9號、紅旗12號、紅旗16號等,紅旗系列防空飛彈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家族,擔負著中國防空的重任,構成了中國地空防空飛彈的主體。

  新中國第一架雙倍音速殲擊機

  

殲-7飛機滑行起飛

  1965年10月14日,中國製造的殲-7飛機0001架在瀋陽國營松陵機械廠(今航空工業沈飛)總裝完畢,11月23日進行全機靜力試驗,加載到112%尚未發生總體破壞,試驗合格。這標誌著第一架國產化殲-7飛機研製成功。

  1966年1月17日,由試飛員葛文鏞駕駛首飛成功。此後,殲-7飛機開始正式投入批量生產,並裝備部隊。

  殲-7飛機裝備部隊後,屢立戰功,有力地捍衛了祖國的領空。

  「北京八分鐘」驚豔世界

  

2018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鐘」表演環節。

中新社

記者 崔楠 攝

  2018年2月25日晚,在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最新研製的成果——24臺移動機器人圓滿亮相「北京8分鐘」,為世人展現了一臺精彩絕倫而且充滿最新、最高科技元素的視覺盛宴,充分展示了中國智慧。這是中國新一代智慧機器人第一次在奧運會上表演高難度舞蹈動作,僅僅90秒的換場準備時間,24個移動機器人要與舞蹈演員精準互動,完成16套複雜的機器人動作規劃……

  演出場地內的燈光幹擾多,這就要求機器人導航更為精準,並且能用最短的時間作出判斷然後適應和調整,與演員進行互動。世界範圍內從未出現過如此大規模的移動機器人演出陣容。

  移動機器人車體攜帶「冰屏」,在表演中需要配合舞蹈演員完成一系列曼妙而複雜的舞美動作,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誤差,哪怕其中的一臺機器人有一秒的延遲或動作偏差,都將導致整個演出的失敗。強大的工業製造水平與科技創新實力,成就了這場完美的演出,中國用強大的科技實力讓世界矚目。

  從煉出新中國的第一爐鋼水,到天安門前懸掛的新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從新中國第一枚地對空飛彈,到驚豔世界的「北京八分鐘」;還有……

  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臺水下機器人「HR-01號」

  1985年12月,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臺「HR-01號」水下機器人首航試驗成功。水下機器人試驗成功,為中國建立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奠定了基礎。1986年7月,國家「七五」重點科研建設項目——瀋陽機器人示範工程奠基開工。1990年通過國家驗收,並命名為「中國科學院瀋陽機器人示範研究開發中心」。

  

  新中國第一臺6000米水下機器人「CR-01」

  1995年,國內第一臺6000米水下機器人「CR-01」研製成功,並分別於1995年、1997年兩次赴太平洋中國多金屬結核開闢區開展調查工作,獲得了大量的海底多金屬結核錄像、照片及聲圖資料,為開闢區資源勘查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它的研製成功,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6000米級水下機器人的國家。

  

  亞洲第一臺鬥輪挖掘機

  1996年,瀋陽重型機器廠為內蒙古元寶山露天煤礦生產的3600立方米鬥輪挖掘機,設計能力為每小時採掘3600立方米,被列為國家「八五」重點建設項目。該設備結構複雜,工藝先進,達到當時國際水平。其重量4500噸,屬超大型設備,當時被譽為「亞洲最大的陸上航母」。

  

  世界首臺500千伏三相組合式發電機變壓器

  2006年,特變電工沈變公司成功研製了世界首臺500千伏三相組合式發電機變壓器,該產品的研製成功,是中國組合式變壓器技術領域取得的重大創新成果。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刷新中國載人深潛紀錄

  2012年6月到7月,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參與研製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完成了7000米級海試,最大下潛深達到7062米,刷新了中國載人深潛的紀錄,使中國具備了在全球超過99.8%的海底開展載人深潛作業的能力,標誌著中國深海載人技術可與美、法、俄、日等國比肩,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世界上最長的水泥熟料輸送機

  2018年9月6日,由北方重工裝備散料裝備事業部設計製造的浙江湖州南方物流碼頭「空中運輸走廊」輸送機試車成功,這條世界上最長的水泥熟料輸送機長近12千米,通過穿過群山,實現了航道與水運碼頭無縫銜接,創造了「水泥熟料天上走」的壯觀景象。

  

  國內規模最大、運營裡程最長的現代有軌電車線路

  瀋陽有軌電車線路是國內第一條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70%、100%的低地板現代有軌電車項目,第一個一次性建成一定規模的現代有軌電車網絡系統,第一個作為區域骨幹公共運輸的現代有軌電車工程。

  新中國第一臺工具機、第一架噴氣式戰鬥機、第一塊電磁鐵、第一臺20000千伏安變壓器、第一臺25噸塔式起重機……

  「以前只知道瀋陽是座工業城市,有許多大型工廠、企業,還不知道瀋陽創造了這麼多新中國第一,我很自豪!」「中國紅真美呀!國慶期間坐上這樣的列車很有儀式感。」「這麼有意義的主題列車必須來打卡!」來乘坐國慶主題列車的乘客們如是說。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到新時代,瀋陽這座工業城市創造的無數個「史上第一」見證了新中國從咿呀學語,經而立之年,到今天的蛻變成熟。一輛列車不僅見證了國家走向繁榮富強的輝煌歷程,更唱響了民族和城市的時代主題!

  本文動圖素材由中共瀋陽市委宣傳部、中國新聞網等提供,文字、圖片等素材綜合整理自《城市的榮光瀋陽解放70年輝煌成就》一書。

  

相關焦點

  • 首枚金屬國徽鐫刻金色記憶
    原標題:首枚金屬國徽鐫刻金色記憶 新華社瀋陽9月28日電(記者張非非、石慶偉、於也童)60多年前,瀋陽第一機器廠的烈火中,熔鑄出新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如今,這枚直徑2米寬、豎直徑2.4米高、重達487公斤的國徽,仍懸掛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熠熠生輝。
  • 我眼中的新中國70年十大地標
    國家旅遊地理9月26日訊 70年不懈奮鬥,70年砥礪前行,從1949年建國至今,新中國已經走過整整70年的歷史。從貧瘠到富強,從弱小變強大,70年間,新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還記得當年天安門城樓上的開國大典嗎?還記得奧運火炬點燃星空的瞬間嗎?現在就讓我的鏡頭來展現一下新中國七十年的十大地標吧,地標記錄著新中國成長的腳步。
  • (新中國70年)新中國第一臺計算機:從無到有躋身世界前列
    今年7月份召開的「2019世界計算機大會」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計算機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7%;微型計算機產量3.1億臺,伺服器年產量達到了295.2萬臺。如今的人們很難想像,中國的第一部電子計算機——103機,佔地達40平方米,運算速度僅為每秒30次。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幣圖案(金銀紀念幣+雙色銅合金紀念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幣  發行時間:2019年9月10日起  發行套數:紀念幣1套共7枚  紀念幣分類:  1、金質紀念幣2枚,銀質紀念幣4枚,>不需要預約需要購買  該套金銀紀念幣由上海造幣有限公司、瀋陽造幣有限公司和深圳國寶造幣有限公司鑄造,中國金幣總公司總經銷。
  • 新中國70年文化建設的成就及經驗
    觀點提示全面回顧和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文化建設發展歷程和成就,認真研究和總結黨在文化建設中艱辛探索取得的寶貴經驗,有助於我們更加堅定文化自信,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值此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全面回顧和展示我國文化建設發展歷程和成就,認真研究和總結黨在文化建設中艱辛探索取得的寶貴經驗,有助於我們更加堅定文化自信,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 車輪上的皇宮:這5輛豪華列車完全顛覆你對印度的認識
    來看看印度最豪華的5列火車你就知道了。1,車輪上的皇宮火車路線:新德裡 - 齋浦爾 - 奇陶爾加爾 - 烏代浦爾 - 齋沙默爾 - 焦特布爾 - 阿格拉行駛時間:8天7晚這輛列車從1982年就開始運行,2009年又重新開放。這列火車擁有兩個豪華的餐車,還有豪華的小木屋、酒吧、水療中心和精美的內部裝飾。
  • 關於建立新中國的一些檔案文獻回顧
    我這裡主要是通過對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追憶建立新中國這一舉世矚目的偉大事件的莊嚴過程,展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團結統一、勇於攻堅克難、敢於奪取勝利的偉大精神,以此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一、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今北京)舉行。
  • 2018年全球最快的5輛列車,前兩名都在中國,上海磁懸浮位居榜首
    下面就是2018年世界上最快的5輛列車。5,西班牙Talgo 350列車,時速350公裡西班牙的Talgo 350列車是由國營公司運營的,運行在馬德裡和巴塞隆納之間,最高時速可達350公裡。車廂分為4個等級,都配備有舒適的座椅,每個座位上還配備有視頻和音頻設備。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商用車行業傑出人物
    為此,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和中國商用汽車網共同推出大型專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商用車行業7位傑出人物、7件重大事件、7種經典車型。今天,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和中國商用汽車網推出的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商用車行業傑出人物。
  • 國徽、人民幣的設計者都是同一人,他筆下有兩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1949年,為開國大典繪製天安門城樓上懸掛的毛主席像的情景毛主席畫像後,他又投入到包括政協會徽、國徽和人民幣在內的新中國國家視覺形象的設計工作,完成了大量的國家設計任務。隨後國徽的設計,可以說是新中國最重要的形象設計之一。
  • 評論:新中國70年,與世界相互成就
    (新中國70年)評論:新中國70年,與世界相互成就  中新社北京9月30日電 題:新中國70年,與世界相互成就  中新社記者 張量  2019年10月1日,中國將用一場盛大的慶典,紀念這個國家70年來走過的不平凡歷程。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丨生活用品極大豐富 北京百姓生活顯著改善
    北京市城鎮居民家庭每百戶擁有自行車、縫紉機、手錶和收音機的數量分別由1955年的24.0輛、4.0臺、31.2隻和21.6臺增長至1978的135.8輛、58.6臺、208.1隻和97.0臺,分別增長了4.7倍、13.7倍、5.7倍和3.5倍。此外,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購買能力不斷增強。
  •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關於建立新中國的一些檔案文獻回顧
    我這裡主要是通過對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追憶建立新中國這一舉世矚目的偉大事件的莊嚴過程,展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團結統一、勇於攻堅克難、敢於奪取勝利的偉大精神,以此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一、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今北京)舉行。
  • 70位作家70部兒童文學作品,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中國成立...
    10月20日,由北京出版集團旗下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主辦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兒童文學經典作品集」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活動由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策劃總監安武林主持。北京出版集團總編輯李清霞致辭。發布會當天,北京出版集團總編輯李清霞首先代表出版方致辭,她談到,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
  • 長沙研製出全國首輛磁懸浮列車
    長沙晚報記者 王志偉 攝   長沙晚報記者 王斌 實習生 申瀟軼   1995年,是我國科研界和交通界一個令人振奮的年份。這一年的5月11日,我國第一臺單轉向架磁懸浮列車在國防科大實驗室試車成功,中國人正式圓了自己的磁懸浮列車夢。這一事件,入選當年我國的十大科技新聞。從此以後,我國的磁浮交通運輸技術向前邁進一大步,逐漸走在國際前端。
  • 每年千輛!滬地鐵第5000輛列車亮相 年內發車頻率有望大增
    每年千輛!滬地鐵第5000輛列車亮相 年內發車頻率有望大增  黃琨 • 2018-07-20 16:32:40 來源:前瞻網 E
  • 新中國經濟70年·中國製造|親歷者王夢恕:坐中國高鐵感受中國速度
    中國製造新中國成立之初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國,工業基礎非常薄弱,產業體系很不完善,工業化水平很低。經過70年的建設和發展,中國製造業持續快速發展,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產業體系,取得了偉大的歷史性成就。2010年中國製造業規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
  • 世界首輛「倒掛」磁懸浮列車大連誕生(圖)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世界首輛「倒掛」磁懸浮大連誕生這種輕型吊軌磁懸浮列車的時速可達
  • 新中國70年:青年發展與青少年工作
    編者的話日前,以「新中國成立70年青少年發展與青少年工作」為主題的第十五屆中國青少年發展論壇(2019)在北京舉行。大會收到參會論文258篇,來自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黨校系統和共青團系統的專家學者及青少年工作者近200人到會,圍繞論壇主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 星際特工實力開場秀,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我和國旗同框」安徽行活動於9月15日上午在安徽創新館啟動。此次活動,樂森機器人編了一場機器人舞蹈,向祖國深情告白,用科技創新的力量,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