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位博士

2020-12-03 騰訊網

3月4日·今日高能

1、1982年3月4日,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學位評定委員會批准授予高能所馬中騏博士學位。這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位博士。1983年5月27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首批博士學位授予儀式。

1982年博士論文答辯-高能所馬中騏

編號10001博士學位證書

2、1988年3月4日,為了適應當時形勢發展需要,更好地普及現代物理知識,中國科學院批覆同意高能所主辦的科普雜誌《高能物理》更名為《現代物理知識》。《高能物理》1976年1月9日經中國科學院批准出版,在國內外公開發行。

嚴濟慈、錢三強、謝希德、王淦昌等老一輩科學家為《現代物理知識》創刊題詞

3、1978年3月,高能所「強子結構的層子模型」、「反西格馬負超子的發現」、「加速器的研製」、「一個可能的重質量荷電粒子事例和高山大型雲霧室及自動化裝置」4項成果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新中國首批自主培養的18位博士都是誰?學位編號10001的第一博士是誰
    一直以來,博士學位都是代表了做學問的最高成就,上百年來,世界各國都相繼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博士人才,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一直沒有建立自己的人才庫,再加上歷史原因,造成一段時間的人才斷檔,直到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後,才有了自主培養的新型大學生,那個時候的大學生真正稱得是天之驕子,第二年,我國才有了研究生學位,當年參加研究生考試的人數是
  • 華羅庚:新中國第一位數學家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他培養和教育影響了新中國幾代數學家,他是第三世界科學院創始院士、美國科學院120多年來第一位中國籍院士。他就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複變函數論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解放後第一個從國外回歸新中國的世界著名學者華羅庚(1910~1985)。
  • 史紹熙院士:我國第一位燃燒學博士
    史紹熙院士:我國第一位燃燒學博士 2018年05月10日 10:14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史紹熙院士
  • 新中國首位博士:「我們一代人的命運是幸運而幸福的」
    1981年從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畢業後留所工作,1982年獲得中科院數理學部博士學位,博士學位證書編號10001,是新中國自主培養的"第一位博士"。1991年被評為"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2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5年退休。
  • 河南培養的第一位院士吳養潔 和化學「熱戀」一輩子
    熟悉的人感嘆,鄭州大學教授吳養潔,這位河南省培養的第一個「本土」院士,真是從實驗室裡「泡」出來的。他很欣慰:「我一個苦孩子能有今天,全是黨和人民的功勞。我比很多人更能理解『國家』這兩個字的分量,我要為祖國貢獻所有力量。」吳養潔6歲時父親去世,他在山東煙臺恤養院長大。
  • 中國國產博士數量居全球第一,為何引發擔憂?
    1983年5月23日,教育部在人民大會堂為新中國自主培養的首批博士舉行隆重的學位授予大會,共有18名博士在本次大會中拿到了學位證書。授予大會後,時任復旦大學校長的蘇步青說了一句令人十分意外的話:「這麼多博士怎麼辦?」
  • 她是中國半導體之母,終身殘疾身患癌症卻成為新中國第一位女校長
    同時她還是新中國第一位女校長,復旦大學唯一一位女校長。謝希德1921年出生在福建省泉州的書香世家,他的父親是物理學家謝玉銘。謝玉銘在美國留學時,因精確測定了氫原子光譜的結構,被楊振寧譽為「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人。在謝希德的記憶中,她最喜歡的去處就是父親的書房。
  • 來自浙江小鎮的求學少年,與新中國一起成長,在北大任教50年
    他在學術上,發表過230多篇科研論文,出版著作9部,現有20項重大科技成果;在成就上,曾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兩次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共16項國家級和部委級獎勵;在教學上,共培養了近百名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他的名字叫做王陽元,中科院院士、北大博士生導師。他用一生見證了,中國集成電路事業的發展。
  • 在成為學位之前,「博士」有幾個意思?
    大學令,圖片來源搜狐國民政府時期,留學歸來的學者漸漸增多,不同國家、不同培養體制出身的人都自稱「博士」,於是,建立學位制度的呼聲越來越高。國民黨也曾「嚴肅地」討論過這件事,不過,一開始博士學位的授予權在教育部(隸屬行政院),沒過多久又被考試院(與行政院平級)惦記上。互不統屬、彼此爭執,最後不了了之。
  • 新中國監獄學人才培養體系的形成及展望
    楊劍鋒 金利軍一、新中國監獄學人才培養的形成(一) 監獄學人才培養體系的萌芽階段新中國建立後,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中期,主要是開展勞動改造犯罪的方針政策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同時初步開展了勞動改造學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
  • 新中國第一位國際大法官倪徵:傾情《海洋法公約》
    新中國第一位國際大法官倪徵(日+奧)   與跟隨晚年倪徵 輾轉海內外的倪乃先聯繫時,她不但向我追溯講述其父親的許多難忘的往事,還送給我一些珍貴的資料,使筆者深感法學大家倪徵(日+奧)不同尋常的人生歷程及其卓越的成就之不易。筆者在這裡擇其平生幾個片斷,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 中國第一位女航海家:孔慶芬
    1976年,孔慶芬取得遠洋一等船長的證書,成為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位女遠洋輪船長,也是中華民族航海史上第一個女航海家。孔慶芬女士於1933年生於天津,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位遠洋輪女船長。孔慶芬少年時代就刻苦學習,1949年考入河北工學院,後來因病休學。雖然離開學校,但她一直堅持自學。後來到天津航政局當打字員,之後任港務監督員。
  • 新中國第一批文科博士的學術人生
    【讀書者說】  作者:沈章明(華東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南京大學文學博士)  一本好書都會具有值得挖掘的多重價值,《開山大師兄——新中國第一批文科博士訪談錄》也不例外。
  • 史料|中國第一位化學博士趙承嘏的博士論文
    1914年,趙承嘏獲瑞士日內瓦大學博士學位,是我國第一位化學博士,之後留校任教兩年,成為在歐洲大學講授科學(Science)課程的第一位中國人。今天,借趙承嘏先生博士論文(中文版)發布之際,談一些感想。趙先生105年前即在日內瓦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是我國第一位化學博士,為我國的藥學事業和天然產物的發展作出了奠基性和開創性貢獻。趙先生回國後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南京大學前身)、協和醫學院、國立北平研究院藥物研究和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工作期間,獨自開展研究工作,直到去世當天的上午還親自在實驗室做實驗。
  • 她是祖國培養的第一位女性航天員,如今事業有成,家庭幸福
    她是祖國培養的第一位女性航天員,如今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中國是在蘇聯、俄羅斯、美國之後第四個實現載人航天的國家,而為國家實現了這個光榮任務的太空人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他就是楊利偉。也因為這樣,世界各國的太空人主要由男性組成,女性比例較低,但這並不意味不存在,今天就要跟大家介紹下中國第一位女太空人,她的名字叫做劉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她的故事:她是祖國培養的第一位女性航天員,如今事業有成,家庭幸福。
  • 張阿舟百年誕辰:新中國首架飛機「特等功臣」
    張阿舟試製了新中國第一架自製飛機,榮獲「特等功臣」嘉獎,是振動領域的泰鬥,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飛機結構強度和振動研究領域的優秀人才,其中包括三位院士。現場舉行了張阿舟先生塑像揭幕儀式和智能裝備動力學中心揭牌儀式。
  • 塵封的記憶:追尋中國第一位物理學博士李復幾
    揭開塵封的記憶  ——追尋中國第一位  物理學博士李復幾  文/歐陽圻  浮出水面的神秘博士  1984年10月10日,北京大學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  然而,這位被科爾總理稱之為「中國第一位留歐博士學位獲得者」的李復幾和他的論文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主流媒體如《人民日報》在報導科爾訪問北大發表講演的新聞中並無李復幾論文的消息。這本珍貴的「留洋歸國」論文只好靜靜地躺在北大檔案館裡,以至於同在京城的中國科學院物理學史研究專家戴念祖也不知情。
  • ...攜手少林寺培養武術國際生,包括普通進修生、本科生、碩士和博士
    資料圖,新華社供圖12月27日,河南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稱,河南大學與少林寺將合作培養武術國際生,籤約儀式將於12月28日上午9時在河南大學明倫校區大禮堂舉行。澎湃新聞注意到,河南大學官網也已在首頁發布了上述預告。
  • ...副部級官員是西政培養的博士」——專訪西南政法大學副校長嶽彩申
    其實,這只能算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教育工作成績的滄海一粟,就像柬埔寨司法部副部級官員是西政博士一樣,西政培養的國際化高端法治人才已走向世界。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大道2020年10月15日,西南政法大學副校長嶽彩申在接受上遊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作為新中國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學府、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