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歷次全球性疫情,如何映射到當下市場?

2020-11-28 首頁

發布時間:2020年3月9日

摘要:

隨著新冠疫情在海外蔓延,流行病傳播進入第二階段,即從發源國向外輸出。此次新冠肺炎從2月份開始向全球蔓延,靜態對比H1N1案例,則20203-5月份或許是全球爆發的高峰期。考慮到海外防控能力偏弱,民眾抵抗情緒較強,持續到5月份似乎並不是「危言聳聽」。

在所有的歷史案例裡,對經濟的衝擊都是一次性,但警惕對消費和貿易信心的「次生」衝擊,後者的影響更難以估計。此外,除了疫情本身的嚴重程度,經濟的復甦彈性還與經濟周期、經濟結構、政策效果相關。對比多個案例,當前的資本市場可以概括為:聰明資金更多,博弈屬性更強,「搶跑」邏輯更順。需要參考疫情爆發前經濟周期的位置、市場估值水平的高低等因素相關。

疫情本身的「回流」不必過於憂,一般而言,對起源國影響不大。需要擔心的是疫情後的內外信心恢復,包括對內消費信心,對外貿易信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可能面臨更大的輿論「歧視」。當前,疫情進入了向外部擴散的第二階段,而資本市場也會有針對經濟做交易的第二階段。除了2009年,其餘所有案例都在說明一個事實,在經濟未能企穩的情況下(至少在預期層面),市場還會經歷一些波折。

正文:

1.     回顧歷次全球性疫情,如何映射到當下市場?

隨著新冠疫情在海外迅速蔓延,流行病傳播進入第二階段,即從發源國向外輸出。從受影響範圍來看,此次新冠肺炎的衝擊可類比於2009年美國集中爆發的H1N1豬流感,擴散面積相對較大。而MERS僅集中爆發在沙特和韓國、SARS也主要爆發在中國和香港地區。

參考2009H1N1,當前可能還不是疫情影響最大的時候,4-5月仍面臨重大考驗。此次新冠肺炎從2月份開始向全球蔓延,靜態對比H1N1案例,則20203-5月份或許是全球爆發的高峰期。考慮到海外防控能力偏弱,民眾抵抗情緒較強,持續到5月份似乎並不是「危言聳聽」。

在所有的案例裡,對經濟的衝擊都是一次性,但警惕對消費和貿易信心的「次生」衝擊。  主要國家受到的經濟衝擊都是一次性的,持續時間  1-2  個季度,比如  2003    SARS  對我國第二產業影響約兩個季度,  2015    MERS  對韓國  GDP  影響一個季度。   

然而,疫情對經濟的「次生」衝擊更為持續。比如,印度因1994年鼠疫導致的貿易損失達到6億美元,在疫情解除後,旅遊業仍難以恢復;韓國也面臨消費和旅遊信心不足的衝擊。並且發展中國家受到的輿論壓力更甚,一些主流媒體的報導加劇了普通民眾對疫情發源國的「歧視」,導致的間接經濟損失不可估量。

除了疫情本身的嚴重程度,經濟的復甦彈性還與經濟周期、經濟結構、政策效果相關。2003年中國SARS2009年美國H1N1,都是爆發在前一輪經濟危機後的復甦期,但經濟韌性較強,疫情只是中斷了經濟反彈(中國案例),或延長了經濟復甦的時間(美國案例)。

但在2015年韓國的案例中,超低利率並沒有能解決經濟、市場、信心的面臨的問題。而韓國又非常依賴於旅遊消費等服務業,導致經濟的反彈能力相較於2003年的中國要更弱。

20202月的中國資本市場表現類似於2003年香港股市對SARS的反應。經過一個春節的時間消化負面信息,節後A股「抄底」情緒勝過「恐慌」。類似的,2003年港股先跌反應疫情衝擊,但在政策指引下觸底反彈,時間與4月中旬政治局會議幾乎重合。

當前,A股走出的無疑是「政策對衝」的行情,而非疫情導致經濟走弱的行情。海外來看,也是在針對以美聯儲帶頭的全球放水做交易。

對比多個案例,當前的資本市場可以概括為:聰明資金更多,博弈屬性更強,「搶跑」邏輯更順。除了上文對A股對2003SARS2020年新冠的反應對比,美股相關經歷也可作為恰當的證據:

1957年美國遭遇H2N2甲型流感衝擊,當2-4月份香港和日本先後受到衝擊時,美股並沒有太大反應。直到6月份進入美國本土,美股暴跌,一直到經濟觸底才結束調整回到上行趨勢。

2009H1N1豬流感,美股則完全脫離疫情,走出的是金融危機後的復甦行情。到了此次新冠肺炎,幾乎在疫情初期爆發,市場預期美聯儲降息,即開始出現「搶跑」。

1957年美國案例來看,下跌從本土疫情爆發開始,持續3-4個月。隨著最恐慌時候過去,股市先經歷估值的修復,在確認經濟觸底後,大概率回到此前的趨勢行情中。

2015年韓國遭遇MERS衝擊,資本市場表相似,下跌持續3個月,並領先於疫情觸底反彈(因預期經濟最差的時候過去)。但受制於經濟表現,韓國股市維持了長期震蕩,並沒有出現1958年美股恢復後的趨勢性行情。

資本市場的反應,還與疫情爆發前經濟周期的位置、估值水平的高低等相關。由於2008年金融危機已經使得美國經濟和股市受傷頗深,2009年疫情爆發雖然也導致了大面積的停工停課,但只是延緩了經濟的復甦。

股市反應更為領先,對於預期的利好反應敏感,因此可以走出與疫情完全獨立甚至可以認為是背離的行情。且由於估值水平非常低,預期金融危機+疫情的最壞時間點過去,幾乎無回調地上漲。

但債市對疫情類「黑天鵝」賦予更高權重,因此表現為一段時間內的股債雙牛,這與春節後的A股與中債,以及3月初海外資本市場的走勢相類似。

不需要擔心的是疫情的「回流」,需要擔心的是疫情後的內外信心恢復。近期國內確認了幾起海外輸入病例,但疫情本身的「回流」不必過於憂慮。比如2009年美國H1N1流感傳播到加拿大等國,並又在11月回流,但並未掀起大的波瀾。

當前,無論是隔離強度、疾控水平還是救治手段都比2009年更強,而我國是起源國,輸入型案例佔比非常低。

需要擔心的疫情後的對內消費信心,以及對外貿易旅遊的信心。印度因肺鼠疫被「歧視」,外貿和旅遊業遭到重創,韓國因MERS國內消費信心走弱對經濟產生較大衝擊。

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已經超過95%,但小微復工率還不高。日韓、美國、歐洲集體淪陷後,出口貿易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與輿論指責導致的間接經濟損失,可能後者更難以估計。

疫情有擴散的第二階段,資本市場也會有針對經濟做交易的第二階段。在幾輪大的流行病案例中,疫情首先在起源國蔓延,此為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即向周邊擴散,導致全球性的恐慌。

對於資本市場而言,第一階段情緒最恐慌,市場對情緒和疫情本身交易。第二階段,首先會出現估值修復,催化劑可能是政策指引(比如2003年的港股、2009年的美股)。但除了2009年,其餘所有案例都在說明一個事實,在經濟未能企穩的情況下(至少在預期層面),市場還會經歷一些波折。

比如,1957年美股8月份止跌,但底部震蕩到19584月才啟動上漲,因美國GDP同比增速1958Q1見底。而2015年由於經濟始終較為疲弱,韓國股市也只是進行了估值的修復,並沒有走出上漲的趨勢。

2.      案例一:1957年「亞洲流感」   

19572月,中國貴州發現首例。這場流感於19572月首先在中國貴州西部發生,宿主為野鴨,被稱為「亞洲流感」。

為變異甲2H2N2)亞型流感,傳染性較強。流感病毒會不斷變異,其中甲型最常見,可能人畜共患。而由於基因突變導致的亞型變異,屬於質變,通常傳染性較強,「亞洲流感」就屬於這一類。

擴散期為2個月+2個月。「亞洲流感」4月傳播至香港,後進一步向外擴散。當年5月,日本首次分離到造成這次流感大流行的毒株。6月傳播到美國、澳大利亞和南美洲。

發病率15-30%,死亡率並不高。根據WHO數據,「亞洲流感」發病率在15%-30%左右,病死率並不高,全球共有超200萬人死於該病毒,致死率0.67%左右。

初始階段美股走勢獨立,6月開始在本土蔓延後,股市大幅回調,時滯1個月(美股7月中旬見頂),衝擊時長3個月(暴跌至10月末)。

經濟方面,美國GDP環比折年率從1957年三季度6.5%,最低下降至1958年一季度-6%,除了美聯儲此前針對通脹進行的緊縮政策之外,疫情導致停工停課也有影響。

美股處於1953年開始的牛市中,1956年進入頂部震蕩,但疫情爆發初期對美國沒有影響。直到6月份傳播到美國本土,導致了7月中旬美股從頂部的加速回落,主跌浪持續至10月末。

美股見底(10月末),領先於疫情爆發高潮(11月),並很快回到原先上漲趨勢。然而,隨著疫情在北美迅速擴散,到11月為最嚴重時期,次年3月美國學校還在爆發大面積的感染,8月才研製出第一例疫苗。

美股見底時間與政策指引一致,盤整6個月,待經濟反彈後,美股重回上漲趨勢。美股10月末止跌,底部盤整到19854月,又重新回到原先上漲趨勢。最主要的原因是,針對1957年下半年開始的衰退,美聯儲擴張貨幣和信貸,經濟從1958Q1底部-6%反彈至1958Q3的高點12.3%

3.     案例二:1994年印度肺鼠疫

19949月第一例在港口城市蘇拉特發現,病毒伴隨著恐慌向其他各邦蔓延。19949月,蘇拉特市發現多起病例,市民得知鼠疫流行後開始向四處逃竄,到11月已經蔓延至印度11個邦,引起5000多人感染。

印度宣布緊急狀態並關閉公共場所,各國限制印度人跨入邊境。9月末,印度宣布不蘇拉特進入緊急狀態,並關閉學校公園工廠等公共設施。

由於鼠疫傳播速度較快,鄰國巴基斯坦、孟加拉等迅速終端與印度的交通聯繫;美國則加強了對印度入境者的監控。

鼠疫並不是罕見病症,媒體渲染導致印度被動進入「閉關鎖國」狀態,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據統計,鼠疫給印度造成的國際貿易損失約6億美元,國內經濟損失更大(僅蘇拉特市直接經濟損失2.4億美元)。

事實上,除了中世紀的黑死病,鼠疫每年在南美如秘魯、美國本土西南各州有零星爆發,並不是罕見病症。但主流媒體BBCCNN的過度渲染,導致印度旅遊業受到重創,對外交往幾乎完全阻斷。

印度鼠疫對外輸出性不強,衝擊主要體現在起源地,股市暴跌三個季度。孟買SENSEX指數幾乎與疫情9月份大爆發同時見頂(此前為持續近1年的牛市),並持續下跌,直到19955月初企穩,但一直到1996年初處於底部震蕩狀態。

4.     案例三:2003年中國SARS   

20021116日在廣東首次發現,出現兩波加速期。首個病例確診後,312日,世衛組織發布對本次疫情的全球警報。但由於防控意識薄弱,3月從廣東大面積傳播,4月中下旬全國蔓延開。

由於管控及時,20036SARS疫情本身的衝擊基本結束。3月確認了SARS的宿主以及傳染源,417日國常會後,衛生部每日公告疫情數據,國務院取消五一長假,51日北京小湯山醫院啟用,6WHO將中國從疫區名單中排除。

SARS傳播速度較快,20033月香港出現病例,並逐步向東南亞、歐美諸國蔓延。38日香港病例陸續爆發,315日後,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嚴重呼吸系統困難症(SARS)」的報導。

雖然波及範圍廣泛,但有效防治手段抑制了傳染性。根據統計,在受到影響的23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死亡人數總共694人,死亡率10%左右,全球其他國家一共有774人死亡。

SARS對中國經濟的衝擊體現在2003Q2,工業領先於服務業復甦。SARS對全球衝擊有限,對發源國影響較大。2003Q2中國GDP同比增速較Q1回落2個百分點至9.1%;對工業衝擊體現在2003Q2,服務業到了2003Q3才基本回到Q1水平(2003Q1-Q4消費增速額分別為9.2%8.0%8.6%9.1%)。

資本市場方面,港股率先反應,衝擊時長約3個月,與政策指引出臺同時見底;A股對疫情時滯4個月,衝擊時長5個月,與經濟同時觸底。SARS首先導致了港股下跌,一方面,港股本身處於下跌趨勢中,另一方面,疫情首先爆發在廣東。恒生指數從20021月的10240點跌至4月末低點8331點,跌幅18.62%,衝擊時長約3個月,與政策指引出臺同時見底。

2002年的降息操作,2003年開始制度上推行股票大宗交易,引入QFII投資者,A股進入震蕩市中的上行階段,對SARS的初始爆發不以為意。直到415日見頂,走出一輪暴跌,到200311月觸底,上證綜指跌幅達到20.77%左右。

經濟起步回升被SARS疫情的「黑天鵝」打斷,債市熊市回頭,與經濟亦步亦趨,與股市蹺蹺板效應。我國經濟逐步從亞洲金融危機恢復,事後來看,經濟從2002年開始穩步復甦,一直持續到2007年經濟過熱,2003SARS疫情導致了經濟階段性的回落,也給債市帶來了兩個季度的下行行情。

5.     案例四:2006年印尼H5N1流感   

H5N1病毒1996年在農場鵝中被分離出首例,其後零星爆發在東亞、東南亞諸國,但當時僅限於禽類傳染給人。1996年,高致病性H5N1性病毒在中國廣東被發現了,1997年香港同時出現了人與禽類感染的案例。隨後,韓國、泰國、越難、寮國等國有零星病例爆發。2005年四季度,印尼確定病患增多。

但一直到20056月,WHO的調查小組稱,沒有足夠證據表明H5N1已經提高到了人間傳播的能力。

20066月,印尼病例顯示出H5N1人間傳播的可能。至此,H5N1禽流感可能蔓延並引起大範圍疫情的風險才引起足夠重視。WHO派出專家小組進入印尼,臨床治療展開,更多家禽動物被有效隔離。

2006-2007年,H5N1在東亞、中東等國確診案例不斷上升,但始終未形成大面積傳染。在爆發的高峰期(截至200610月),印尼累計確診人數72例,死亡55例;截至2008年中,主要受影響國家和地區,印尼確診133例,越南確診104例,埃及確診50例,中國確診30例。總體而言,H5N1並未形成大面積的傳播。

有限傳染,H5N1對印尼經濟和資本市場影響不大,更多體現為情緒上的一次性衝擊。印尼股市從20003年開始的牛市一直持續2007年金融危機前。H5N1對股市的衝擊大約一個月(20065月初到6月初),調整幅度20%左右,更多理解為情緒導致的一次性衝擊。

6.     案例五:2009H1N1甲流

20094月,H1N1的人際傳播開始被重視。H1N1流感,也稱為豬流感。與2006年印尼爆發的禽流感類似,早先被認為是人接觸動物而被感染。

到了20094月,美國CDC在追蹤兩個病例的接觸者,檢查人與豬之間是否有任何聯繫,初步懷疑H1N1病毒已經能夠實現人際之間的傳播。

4月下旬,WHOH1N1疫情級別提高三個等級,並實施全球警報。20094月下旬到6月中旬,WHO將流感級別從3級提高到6級(最高),並將其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IEC)」,以及2005年《國際衛生條例》實施後的第1起「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美國本土對此積極應對,但病毒傳播速度非常快,並向全球蔓延。4月份升級警報開始,美國方面反應可以算是比較快。但病毒傳播速度更快,根據CDC的數據,截至20066月末,已經有超百萬人感染,5.3萬得到確診。

美國疫情向全球蔓延,波及北美、歐洲至亞洲(到9月已經有206個國家和地區報導相關病例)。截至200912月末,中國內地一共確診12.3萬例新型H1N1患者,死亡714例。

H1N1疫苗20098月份研製,12月美國廣泛接種,20101月感染病例大幅下降。美國牽頭研發相關疫苗,8月份問世並向全球推廣,中國9月份由衛生部發布了H1N1流感疫苗接種指導文件。

12月,美國民眾開始廣泛接種疫苗。而疫情也快速出現好轉,20101月美國本土感染病例數大幅下降。

H1N1流感持續12個月,傳染性和死亡率都很高。2009年的H1N1流感持續到20104月基本結束,持續時間長達12個月。根據WHO,則是到20109月才將H1N1正式歸入後流感階段,並不再公布相關信息。據不完全統計(很多國家放棄了公布相關數據),H1N1一共波及了214個國家,全球造成了約163萬人的感染和28萬人的死亡。

金融危機的特殊時點,導致資本市場走出的是與疫情獨立的行情。從市場反應來看,金融危機的影響導致10年美債收益率從危機前的高點5.2%下行至2008年末的低點2.0%左右;標普500指數從高點1576點跌至666點,跌幅達到60%

到疫情爆發的4月,以及快速蔓延的6月,資本市場幾乎對此完全無視。美股從低點反彈並一路走高,一直持續到20104年(疫情差不多結束),美債收益率也從低點反彈。

區別在於,美債對疫情相對敏感,在大爆發的6月前後築頂,並一直維持橫盤震蕩,而美股幾乎一路無回調上漲。

這段期間,主導美國資本市場的更多是政策對衝,經濟次之,疫情為最後。為應對次貸危機的衝擊,美聯儲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從5.25%下調至0.25%,出手營救「兩房」,公布7000億美金的財政救市方案,進行第一輪QE

而經濟的觸底回升則延遲了至少兩個季度,2008Q4-2009Q4,美國GDP不變價環比折年數同比分別為-2.75%-3.29%-3.92%-3.05%0.18%

如果說救市方案集中在2008Q4出臺,經濟觸底於2009Q2,對標資本市場表現,股市跟隨政策指引(08年末觸底),債市同理(08年末觸頂),均領先於經濟,從直觀上而言,更與疫情走出了反向。

疫情本身的外溢性較大,但經濟和資本市場均處於金融危機後的復甦期,疫情被危機的負面影響衝淡。從上文的數據不難看出,2009年美國爆發的H1N1流感在傳染性、覆蓋範圍、致死率方面的綜合影響超過了之前的類似全球流行病案例。但其負面影響被不久前發生的金融危機衝淡。

資本市場除了在美國本土走出了「逆」疫情的走勢,在中國表現也非常相似。上證綜指在20091-8月走出了1500點的大級別行情(從1900點上漲至3400點左右),債市則因基金公司「去債券化」、預期經濟二季度復甦等下跌。

7.     案例六:2015年韓國MERS   

MERS病毒起源於2012年的沙特,首先傳播至歐洲,兩年內累計確診病例超200,早期死亡率較高。首例MERS20129月在沙烏地阿拉伯首次發現,但由於人間傳播能力較弱,而並沒有大範圍爆發。但早期死亡率較高,接近50%

病毒自身經過迭代,在20144月導致了沙烏地阿拉伯感染病例的激增,並且傳播能力更強,從中東蔓延到歐洲,以及更遠的韓國。

20155月末,韓國確診第一例,並向周邊的香港和中國擴散。2015613日韓國首次發現第三代人傳人MERS病例,並有兒童疑似感染。

根據韓國媒體報導,MERS共造成186人感染,38人死亡,致死率達20.4%16752人被隔離。至20151224日宣布疫情結束,韓國政府應對這場疫情的時間用了大約7個月時間。

MERS雖然爆發在韓國,但彈壓全球風險偏好,導致主要股指走弱。疫情爆發階段,韓國綜指從2189的高點跌至1800點附近(此前為震蕩市,並走出了兩個季度的上行),並從情緒上衝擊了全球主要股指,只是持續性和幅度都偏弱。

「救市」未能救信心,股市持續下跌,但領先於經濟觸底回升。韓國央行611日宣布降息25個基點至紀錄低點1.50%,但對資本市場提振非常有限。由於韓國經濟對國內消費和旅遊業依賴程度較高,而疫情對服務業信心衝擊非常大,2015Q2,韓國GDP增速下滑至0.3%,為金融危機後的最低值。

但隨著經濟最差階段過去,即便尚未正式宣布疫情結束(201512月),韓國股市從8月下旬走出一波反彈行情。

相關焦點

  • 背景資料:中國曆次神舟飛船發射回顧
    背景資料:中國曆次神舟飛船發射回顧 2008年09月24日 16:50 來源:新華網 發表評論
  • 未來十年,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會如何影響人類及世界?
    2020年,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帶來的衝擊,幾乎改變了所有我們熟悉的日常——從國際關係、世界經濟,到人際距離、生活方式……如何看待疫情/後疫情時代的不確定性,如果以十年為尺度,這種不確定性又將對人類和世界產生怎樣的影響?
  • 頂尖「經濟頭腦」如何看待疫情?
    論壇 · 實錄新冠疫情不僅將公共衛生問題推到人們面前,隨之而來的是全球性經濟影響。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拉爾斯·彼得·漢森、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託馬斯·薩金特、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里斯多福·皮薩裡德斯、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芬恩·基德蘭德和華夏幸福研究院院長顧強,就當下最受關注的疫情與經濟問題,展開精彩的個人演講與圓桌討論。
  • 全球疫情大流行將帶來怎樣的影響,企業如何應對
    導讀:對商業及商業模式的思考,離不開當下,特別是對全球疫情的思考。百年生存危機——當你讀到這個標題的時候,可能就像我自己當時寫下這個標題時一樣驚訝。這一場被世衛組織姍姍來遲宣布為全球大流行的疫情,真的有這麼可怕嗎?我們是不是誇大了疫情的潛在危害?但是,看看歷史,再回觀現狀,連串的外部和內部特徵都讓我們不得不發出這樣的預警。
  • 初創公司的疫情拐點|每周海外科技創業事件回顧
    這裡,動點出海將和大家一起回顧本周(2020.04.13-2020.04.19)我們都見證了哪些海外科技創業事件發生。本周,我們看到更多的初創公司直面疫情影響。比如 Yellow Messenger、Kargo、Onfido···通過自身產品直接參與一線行動,以及 KoinWorks 和 FarEye 等公司在融資後幫助其它企業共渡難關。
  • Pandas的函數應用及映射方法
    CDA數據分析師 出品在數據分析師日常的數據清洗工作中,經常需要對數據進行各種映射變換,通過Pandas可以非常方便地解決此問題,其提供了map()、apply()、mapapply()等方法,下面將一一詳細介紹這三個映射函數的用法及三者的區別。
  • 步步學LINQ to SQL:將類映射到資料庫表
    【IT168 專稿】該系列教程描述了如何採用手動的方式映射你的對象類到數據表(而不是使用象SqlMetal這樣的自動化工具)以便能夠支持數據表之間的M:M關係和使用實體類的數據綁定。即使你選擇使用了自動生成類的工具,理解這一實現過程可以讓你更加方便地對你的應用程式加以擴展。
  • 英倫金融:疫情影響全球市場,宏觀經濟如何變化
    消息一出,引發市場與英國經濟前景的擔憂,英鎊跳水下跌逾1%,而且疫情加劇市場對原油需求降低的擔憂,油價也大幅下跌。如今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更表示,變異新冠病毒輸入美國的可能性很大,很可能已在美國傳播。看來美國疫情也有惡化的風險,市場擔憂全球疫情升溫。  不少朋友都想知道,疫情對投資市場有何影響?疫苗利好和疫情的消息碰撞會有何變量?
  • 疫情當下桶裝水危機四伏,論淨水機的重要性
    疫情之下快遞、外賣不敢收,就連桶裝水也頻遭多方預警! 2月5日廣西柳州送水的師傅確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目前各地陸續爆出換水工人交叉感染事件,一個感染新冠狀病毒的換水工人與數百家庭換水接觸,造成可能感染範圍不可估量。
  • 疫情下的倫理與人文之思①|疫情之中的情緒與記憶
    面對新冠病毒的全球性發生,歐洲哲學家的身影頻現,如齊澤克、喬吉奧·阿甘本等。他們對疫情之中的恐慌、隔離以及後果提供了哲學分析。本組稿件出於人文與技術融合的原則,從記憶哲學、數據倫理和機器人學等角度討論與疫情有關的問題,顯示當代學人面對疫情的倫理與人文關懷。
  • 新中國曆次大型疫情
    因此,(到1960年年初為止)展開了轟轟烈烈的群眾運動,動員了上百萬農民來剷除寄生蟲的宿主。大部分疫情流行地區基本上消滅了疫情,疫情一度得到有效控制。非典型性肺炎2002年11月16日,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接診了一例特殊肺炎患者。在佛山市發現了2到3個病例。此後,河源、中山、江門、廣州、深圳相繼出現類似病例。
  • 國外媒體如何回顧疫情籠罩下的2020?|讀刊
    到了新舊交替的時候,關於2020年的各種關鍵詞在國內各媒體湧現,而被迅速控制的新冠疫情似乎只是萬象中的一環而已。但疫情仍舊急轉直下、封鎖只見縮緊的英美和歐洲,疫情依然是大部分討論的根源。《衛報》、《紐約時報》等大型刊物也照舊風生水起地整理著影視作品類的年度榜單,可在名單列舉之外,該用什麼語言來總結過去一年,總結一場在日常生活中無影無形的病毒天災?
  • 在疫情之中,該如何應對金融危機?
    弱國減「單位」,強國發貨幣疫情席捲,當下危機的複雜度前所未有,已無法沿用超發貨幣的方式解決,無限量化寬鬆將面臨需求、通脹與國家信用的三大約束。用「貨幣大洪水」來對衝疫情之下的經濟問題,不僅效果有限,反而可能弄巧成拙——不僅進一步加劇經濟脫實向虛,金融市場本身也將逐漸扭曲。
  • 區塊鏈世界裡,映射是什麼?
    本文為【言幣有中】第二期,內容為大家都關注的「映射」。一直以來,「映射」這個詞不少在社群裡被提起。到底什麼是映射?為什麼要映射?如何映射?來,今天一文為你講述區塊鏈世界裡的「映射」。一、什麼是映射?映射,準確來說「代幣遷移」(token migration)。在項目上線之後,項目方會發布代幣(token)。
  • 冠狀病毒全球性疫情如何幫助我們為小行星撞擊做準備
    【內容簡介】:潛在的小行星威脅和疫情一樣,都是低概率廣影響的事件,儘管都是人們認知中存在的事,但一定發生了都往往讓人措手不及。不過人們可以從同冠狀病毒鬥爭中出現的應對措施中學到一些有關行星防禦的寶貴經驗。
  • 2020年到了,我們距離一場全球性危機越來越近了?
    本書作者雅克·阿塔利對未來世界做了一個全景式的預測,他認為,未來世界未必能延續目前的繁榮穩定,在2030年左右,人類會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危機。1.人口危機到2030年,世界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將更加嚴重:全世界人口的平均年齡將從29歲上升到32歲;老年人佔總人口的比例將從12%上升到18%。
  • 國際視窗|2020年終回顧:12張圖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
    轉載於:世界銀行2020年終回顧:12張圖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去年的此時此刻,我們大部分人還不知道諸如「封城」、「強制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之類的概念。如今,這些都已成為我們日常用語的一部分,而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下面的12張圖,我們嘗試對世行同事們在這場真正前所未有的危機下所做的研究成果進行量化和提供一個概覽。
  • 疫情過後的社會如何繁榮興盛?
    新冠疫情剛爆發時,各國紛紛搶購試劑盒和防護裝備。全球供應鏈幾近崩潰,低收入國家更是排到了長隊的末尾。於是,世衛組織與聯合國合作夥伴聯手建立起了一個採購平臺。非洲地區如今擁有了超過750家能夠檢測新冠病毒的實驗室。然而,非洲許多低收入國家的市場仍處於一片混亂之中,檢測效率也未達到理想水平。確保得到疫苗供應可能是個更大的挑戰。
  • 人工智慧:當下有為 未來可期
    各國大咖雲端論道,人工智慧的當下作用與未來前景愈發清晰。在全球協力抗疫的背景下,人工智慧被賦予了更多期待和重任,在疫苗藥物研發、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大顯身手。與此同時,隨著新技術新業態的不斷湧現,人工智慧凝聚全球智慧、助力全球經濟復甦的力量更加凸顯。
  • 《小丑》對現實的映射
    《小丑》從一開場便描述了一個骯髒混亂的哥譚,處於社會底層的環衛工人首先發起罷工,成千上萬的垃圾堆積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讓街道從裡到外都髒透了。然而這種髒也只會引起普通民眾的反感,鏡頭掃過音樂廳裡的上流社會舉辦的慈善晚會,那裡永遠乾淨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