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0日,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衛生部長論壇在江蘇省蘇州市召開。會上,中國-中東歐國家公共衛生合作機制宣布成立,該機制將有力促進中國疾控中心與中東歐國家級公共衛生對口機構的未來合作。論壇期間,中心王宇主任和立陶宛傳染病與愛滋病研究中心主任Saulius Caplinskas博士在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捷克共和國總理博胡斯拉夫·索博特卡、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及中東歐相關國家部長的見證下簽署了機構間合作諒解備忘錄。該備忘錄提出了重點加強高致病性傳染病(如伊波拉、寨卡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和禽流感等)的防控、傳染病監測、研究與健康促進、公共衛生應急反應技術支持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通過合作擬促進兩機構在以上所述領域的人力資源開發、能力建設,信息交流,經驗、知識和技術共享
血吸蟲病是由血吸蟲寄生引起的一種慢性寄生蟲病,對人體產生危害較為嚴重的主要有日本血吸蟲病、埃及血吸蟲病、曼氏血吸蟲病。我國僅流行日本血吸蟲病,釘螺是其中間宿主。
人們如果接觸受侵染的水,淡水螺中釋放出的尾蚴侵入人體皮膚,就會造成感染。
三種血吸蟲的中間宿主——淡水螺類的形態學比較(a):釘螺;(b):水泡螺;(c):雙臍螺
在人體內,尾蚴發展為成蟲。成蟲寄生在血管中,雌蟲在血管中產卵。一些蟲卵隨糞便或尿液排出體外,繼續其寄生蟲生命周期。其它蟲卵則困在人體組織內,引起免疫反應,並逐漸損害人體器官。
血吸蟲生活史
血吸蟲病流行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無法獲得安全飲水和缺乏適當環衛設施的貧窮社區尤為嚴重。血吸蟲病的傳播已在77個國家得到文獻記載。但52個國家面臨的感染風險最大。每年逾2.3億人需要得到血吸蟲病治療。估計至少90%需要得到血吸蟲治療的患者生活在非洲。
世界血吸蟲病流行圖
血吸蟲病主要分兩種類型,一種是腸血吸蟲病,另一種是尿路血吸蟲病。血吸蟲主要有五個種屬。血吸蟲病寄生蟲種類和血吸蟲病地理分布
種屬
地理分布
腸血吸蟲病
曼氏血吸蟲
非洲、中東、加勒比、巴西、委內瑞拉和蘇利南
日本血吸蟲
中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
湄公河血吸蟲
柬埔寨和寮人民民主共和國的一些區縣
幾內亞線蟲以及相關的間插血吸蟲
中部非洲的雨林地帶
尿路血吸蟲病
埃及血吸蟲
非洲和中東
腸血吸蟲病可能導致腹痛、腹瀉和便血。肝臟腫大是晚期病例的常見症狀,往往與腹腔積水及腹腔血管高壓有關。在這種情況下,還可能出現脾臟腫大。
尿路血吸蟲病的典型症狀是血尿。膀胱和輸尿管纖維化以及腎臟受損是晚期病例的常見症狀。晚期還可能並發膀胱癌。尿路血吸蟲病女性患者可能會出現生殖器損傷、陰道出血、性交疼痛和外陰結節等症狀。尿路血吸蟲病男性患者則可能會出現精囊、前列腺和其它器官病變。這一疾病還可造成其它長期不可逆轉的後果,例如不育症。
血吸蟲病造成相當嚴重的經濟和健康影響。它可能會導致兒童貧血,發育遲緩,學習能力下降,不過,經過治療,這些影響通常是可以逆轉的。慢性血吸蟲病可能會影響工作能力,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導致死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每年共有20萬人死於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的診斷方法是,檢測糞便或尿液標本中寄生蟲卵。
3種血吸蟲卵生物學特徵
日本血吸蟲
埃及血吸蟲
曼氏血吸蟲
形態
成蟲表皮無細節
蟲卵為卵圓形,側棘短小
成蟲表皮細節明顯
蟲卵紡錘形,一端有小棘
成蟲表皮細節較小
蟲卵長卵圓形,側棘長、大
成蟲寄生部位
腸繫膜下靜脈,門靜脈
膀胱靜脈叢,骨盆腔靜脈叢
腸繫膜上靜脈,門靜脈
蟲卵在人體的分布
腸壁,肝
泌尿及生殖系統的器官
腸壁,肝
雌蟲每日產卵量
1500~3500
100~300
300~600
蟲卵排出途徑
糞
尿
糞
中間宿主
釘螺
水泡螺
雙臍螺
保蟲宿主
牛、豬、羊、馬等40餘種哺乳動物
猴、狒狒、猩猩等靈長類
猴、狒狒等靈長類,鼠等
為診斷尿路血吸蟲病,可採用過濾技術,使用尼龍、紙或聚碳酸酯濾器。埃及血吸蟲病患兒的尿中幾乎始終有微量血,為此可用化學試劑條進行檢驗。此外,可採用向兒童詢問血尿史來確定感染高風險的社區,以協助確定重點幹預地區。
通過一種使用將亞甲基藍染色透明紙浸在甘油中或放在玻片之間的技術,可在糞便標本中發現腸血吸蟲病的蟲卵。
對於來自非流行區或低傳播區的人,可使用血清學和免疫學技術檢測感染。
預防和控制血吸蟲病的基礎是開展預防性治療,滅螺,改善環境衛生,並開展健康教育。
世衛組織控制血吸蟲病戰略的重點是,使用吡喹酮進行定期的和有針對性的治療,來遏制血吸蟲病。這需要定期治療高危人群中的所有患者。治療應當與健康教育以及獲得安全飲用水和良好衛生設施相輔相成。
有針對性的治療對象是:
流行地的學齡兒童。
流行區中被認為有危險的成人,例如從事與受侵染水接觸的職業人群(例如漁民、農民、灌溉工人),以及在從事家務勞動中與受侵染水接觸的婦女。
生活在高流行區的所有居民。
幹預頻次視學齡兒童中的感染率或可見血尿(只適用於尿路血吸蟲病)的發生率而定。在高傳播區,可能必須連續數年反覆治療。
目標是遏制疾病:對風險人群的定期治療將治癒輕微病症,並防止受感染的個人發展為嚴重的晚期慢性病。吡喹酮的可得性是影響血吸蟲病控制工作的一項重大限制因素。現有數據顯示,在需要治療的患者中,只有不到14%的人得到治療。
吡喹酮是唯一可用於治療各種類型血吸蟲病的藥物。該藥高效,安全,且成本低廉。即使在治療後發生再次感染,如果在兒童期就進行治療,嚴重患病的風 險就會降低,甚至可得到逆轉。
(來源:寄生蟲病所 編輯:政研中心)
覺得不錯就點個讚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