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杭州一8歲女孩因遊泳感染血吸蟲病,此病已銷聲匿跡22年
這是一個年輕人很少聽過的毛病——血吸蟲病。
老一點的浙江人,一定對這個傳染病印象很深,要知道在解放初期的時候,浙江還是血吸蟲病的重度流行省份,病人204萬,在全國排第二。
7月25日,杭州市疾控中心發布了通報,一對父女得了血吸蟲病,難道這個已經銷聲匿跡22年的疾病又死灰復燃了?
一年前回老家玩水,父女倆都得了病
事情得從一年前說起。
家住餘杭星橋的小姑娘小徐在去年時只有7歲,去年暑假的時候,她和爸爸到湖北老家爺爺奶奶家住。
在他們的老家邊,有一條小河,小徐和她的爸爸隔三差五總要到小河裡嬉水遊泳。
暑假結束後,父女兩人回到了杭州,他倆不約而同的都出現了發熱、皮疹的現象。
在醫院裡,父女都接受了普通的抗菌素治療,爸爸的病情很快有了好轉,但是小徐像是中了邪一般,病情反反覆覆,這一年裡沒少掛過瓶,但病情總是不見徹底好轉。因為要經常請假看病,小徐的學習成績都有了下降。
就在今年7月份,小姑娘又出現了發熱的症狀,這次疾控中心對小姑娘的糞便樣本進行了檢測。
7月12日,夜幕降臨,杭州市疾控中心地防所實驗室燈火通明,實驗室人員在小徐的送檢糞樣標本中發現可疑血吸蟲卵,經過一晚上的培養,次日凌晨可疑蟲卵蜉化出了血吸蟲毛蚴,在顯微鏡下快速地穿梭運動,那個「消失」了很久的血吸蟲病又出現了。
經過杭州市和餘杭區兩級疾控中心的聯合診斷以及浙江省血防中心的病原體確認,明確小女孩感染了血吸蟲,並已發展成慢性血吸蟲病。經對小女孩及家庭成員採血採集糞便進行檢測,實驗室人員經過了一個不眠之夜,又在其父親體內發現有血吸蟲。
父女兩人都被查出了血吸蟲病,而起因,就是一年前在湖北的老家小河裡嬉水遊泳。
血吸蟲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錢江晚報記者對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寄生蟲病研究所所長、浙江省血吸蟲病防治中心主任聞禮永進行了專訪。
聞禮永告訴錢江晚報記者,經過幾十年的防治工作,浙江在1995年已經摘掉了血吸蟲病的帽子,也就是說,從那時候起,浙江就沒有了新的感染病人和病畜,沒有本地的急性感染病人,沒有本地的感染性釘螺。
不過從1995年到現在,疾控部門發現了241例血吸蟲病,都是輸入型病例,也就是在外省感染的,最新的例子,就是小徐父女兩人。
「血吸蟲病是一種重大傳染病,不過大家要放心的是,它不會通過人傳染給人,和病人有過接觸完全沒問題。」聞禮永研究員說,血吸蟲主要是通過溪水、河流當中的「釘螺」作為中間宿主,由陽性釘螺逸出尾蚴傳染給人或者其他哺乳動物。
在全國範圍內,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四川、雲南是血吸蟲病的流行地區,「如果在當地有警示牌的水域,千萬不要下水遊泳戲水。」聞禮永說。
夏天,正是血吸蟲病容易感染的季節,這個病有多嚴重?「如果在急性期不及時治療,發展成慢性,到了晚期,會造成生命危險。」
聞禮永說,當人進入到危險水域的時候,血吸蟲的尾蚴就從釘螺通過人體的皮膚鑽入體內,它們在腸繫膜下靜脈寄生生活,從幼蟲長成成蟲,靠血液當中的營養為生。
如果它們只是吸血,那對人類的影響並不大,畢竟每條蟲子的個頭有限,吸不了多少血,可怕的是每條雌蟲每天會產出1000個蟲卵,其中的90%會進入肝臟裡。
進入肝臟的蟲卵,屬於永久性沉積,就算針對性治療也排不出體內,如果不採取措施,這些異物會引起人的免疫病理反應,在四五年後導致肝硬化、脾臟腫大,腹水等臨床表現。婦女得了病,嚴重的會影響生育,兒童得了病,還會影響生長發育,嚴重點的會成為「侏儒症」。
被血吸蟲感染會有哪些症狀?聞禮永說,接觸水後皮膚瘙癢,出現斑丘疹都是可疑現象,另外一個月後,還會出現發燒、頭痛、噁心等情況,要確診為血吸蟲病的話,標準就是在糞便裡發現血吸蟲卵或孵化毛蚴。
血吸蟲病的一大標誌,就是大肚子,不過小徐和他的父親都沒有出現這狀況,「因為他們都屬於慢性期,時間也只有一年,如果再發展到晚期,就會出現腹水、脾臟腫大的情況,也就變成大肚子了。」聞禮永說。
專家警示
現在,父女兩人經過規範藥物治療已經有了很好的恢復效果,沒有了發熱等臨床症狀。
「對於血吸蟲病,我們有特效藥吡喹酮。」聞禮永說,這個藥物是由國家免費提供的,現在父女兩人體內的血吸蟲已經被完全殺死了,不過留在他們肝臟內的蟲卵並沒有辦法排出,「還好對肝臟的影響也不算大。」
現在又到了學生暑期出遊的旺季,而我國的安徽、江西、湖南和湖北等省的長江沿線、鄱陽湖和洞庭湖周邊,特別是由於近期洪澇災害多發,存在血吸蟲中間宿主釘螺易感地帶擴大的可能。
暑期出遊請提防血吸蟲病,在流行區不下河、不下湖嬉水遊泳,避免接觸當地情況不明的河水、湖水、渠水等自然水體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如果在發病前2周至3個月內在流行區有疑似疫水接觸史,出現發熱、皮疹等相關症狀,應儘快就近到綜合性醫院接受診治,並主動告知接診醫生自己的疫水接觸史。
(原題為《杭州8歲女孩感染了一種消失22年的疾病,好像中邪了一樣!原因竟和遊泳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