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凡經上門為病人複診
鄉村醫生為信念堅守孤島37年
可能很多人會被南磯山清新的空氣和美麗的候鳥所吸引,但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南磯鄉在歷史上因血吸蟲病泛濫被稱為「瘟神島」。昨日,記者來到了南磯鄉,不是為了舉世聞名的候鳥,而是為了採訪一個醫生,一個在此地呆了37年,救助了近千名血吸蟲病人的醫生。
探訪
堅守孤島37年救治病人近千人
記者來到南磯鄉後,一問到該鄉衛生院院長陳凡經,很多村民都有話說。在與村民的交談中記者發現,多年來,和陳凡經一起工作的同事因為忍受不了島上枯燥的生活,大多離開南磯鄉。「島上沒有娛樂生活,電視有時連中央一臺都收看不到,天一黑就只有關門睡覺了。對於同事們的離開,陳凡經卻表示理解,但他自己卻選擇了堅守。」一位村民說道。
據了解,1955年出生的陳凡經是土生土長的南磯鄉人,19歲那年他成為了南磯鄉的一名醫生,從此他總是背著藥箱走村串戶、湖濱港汊診察送藥,始終在與血吸蟲病做鬥爭。後來,他當上了南磯鄉衛生院院長,但從未停過為病人親自出診,前後在這片孤島上已經呆了37年。
「他治好的病人數以千計,南磯鄉大部分的血吸蟲病人都是他治好的。」該村民說道。
同事
他幾十年未回家與子女過年
隨後,記者來到了南磯鄉衛生院,並採訪了陳凡經的一位同事劉醫生。他告訴記者,在幾十年中,陳凡經從未回家和子女過春節,記者問他為什麼?他說:「很多醫生都是看院長在這裡,他們才沒走,院長要做到表率。」而且由於反覆接觸疫病、疫水,陳凡經多次感染血吸蟲病,並患有脾臟腫大、肝臟纖維化。新建縣也安排了多次讓他離島休養與兒女團聚,他都拒絕了,甚至放棄了上調到縣城的機會。
據統計,南磯山居民血吸蟲病感染率由上世紀60年代的60%下降至5%以下,平均壽命由當時的不足50歲提升至70歲。
體驗
他對血吸蟲病防治情有獨鍾
「兢兢業業地做好工作,認認真真地履行好職責。」12日上午11時許,記者見到了陳凡經,在他辦公室內,一張他寫的人生格言躍入記者的眼帘。在簡單的交談中,他對自己的貢獻以及做出的表率避而不談,當記者問起什麼原因致使他在南磯鄉一呆就是37年,他只說了兩個字:「信念」。
而他卻不停向記者介紹血吸蟲病的防治手段以及要求。他說對血吸蟲病預防十分重要,但很多村民卻不懂得這點,甚至有些諱疾忌醫,每當醫生下到各村去採集村民糞便檢測時,有些村民不是很配合,所以他每次都是親自帶隊下去。同時,他希望記者將報導的內容重點談及血吸蟲病的預防,希望讓村民們知曉這些道理。
病人看到他就像見到了親人
「到時候給謝大姐複診了。」說著說著,陳凡經看了看手錶,他立即拿起藥箱準備出門,記者表示想跟隨他前往病人家中看望。
步行十幾分鐘後,大家來到了今年75歲的謝行宏老人家中,她患有肺心病,老伴患有嚴重腎病,而且兩人都是晚期血吸蟲病人,治療費用昂貴,家庭非常貧困。陳凡經得知這一情況後,不僅親自為兩位老人診治,而且最大限度地減免他們的醫藥費,累計已達萬餘元。「真心感謝陳院長,要不是他的話,估計我早已不在人世了。」面對採訪,謝行宏老人滿含熱淚地說。
接著,記者又跟著陳凡經來到了另一戶79歲的袁老太家中,由於早年丈夫過世,她家中十分困難,加上又感染上了血吸蟲病,真是雪上加霜,開始面對昂貴的醫藥費,袁老太選擇拒絕治療,陳凡經知道後,不僅親自上門為她治療,還盡力為她減免醫藥費,最終,老人活到了現在,而且陳凡經考慮到老人年紀大不方便到衛生院複診,會定期前往他們家中出診。
「見到了陳凡經就像見到了親人。」袁老太說道。
病人進城看病他來找關係
就在記者準備離開時,陳凡經接到了一個電話,原來是南磯鄉的一位村民腳受傷了,因為鄉衛生院無法徹底治療,於是,他勸病人來到南昌第二醫院治療,病人到了醫院後,他立即和市醫院的醫生聯繫,希望醫生帶著病人去掛號、看病,因為這樣病人才會踏實。
「這個病人開始不願意治療,後來我再三叮囑他要去南昌的醫院治療腳傷,他才去的,我幫他找找關係,帶著他看病,這樣他心理踏實,我也放心。」陳凡經說道。
在幫助村民抗擊血吸蟲病的同時,他還積極動員鄉民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他與同事們的努力下,南磯鄉農民的參合率每年都在98%以上,今年更是達到了100%。(記者 劉星 文 首席記者 萬勍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