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血吸蟲」
最近一段時間,天就像漏了一般,長江中下遊幾乎就是「雨、雨、雨」的節奏。河水、江水水位持續上升,不少地方長江畔的風光帶都沒在水裡。在新聞上看到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在江邊水裡嬉戲,著實為他們捏了一把汗,不僅僅因為溺水的危險,即便是淺水區,長江流域水裡的血吸蟲真的是很可怕的。
全球有76個國家和地區有血吸蟲病流行。其中,日本血吸蟲分布在亞洲的中國、日本、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這種血吸蟲是在日本首先發現的,故定名為日本血吸蟲;埃及血吸蟲分布在非洲及西亞地區;曼氏血吸蟲分布在中南美洲中東和非洲。中國只流行日本血吸蟲病,簡稱血吸蟲病。血吸蟲病在我國主要流行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省區,長江中下遊是血吸蟲病流行區。
在疫區接觸疫水的行為均易造成急性血吸蟲感染。當血吸蟲尾蚴侵入皮膚後,接觸疫水部位皮膚可出現刺痛樣感覺,繼而局部出現丘疹或蕁麻疹,稱尾蚴性皮炎。接觸疫水後1~5天可有咳嗽(易誤為感冒),反覆感染者肺部症狀較嚴重。當雌蟲開始大量產卵時,少數患者出現以發熱為主的急性變態反應性症狀,常在接觸疫水後1~2月出現,除發熱外,伴有肝區疼痛、腹脹、腹瀉、肝脾腫大及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糞便檢查血吸蟲卵或毛蚴孵化結果陽性。急性血吸蟲病多見於對血吸蟲無免疫力的初次感染者,也可發生於再次感染大量血吸蟲尾蚴(肉眼不可見)的慢性血吸蟲病人,如不及時救治,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急性血吸蟲病是血吸蟲病的一種臨床類型,血吸蟲病可分為急性、慢性和晚期三期。急性期後病情逐步轉向慢性期,在流行區90%的血吸蟲病人為慢性血吸蟲病,此時,多數患者無明顯症狀和不適,也可能不定期處於亞臨床狀態,表現腹瀉、糞中帶有粘液及膿血、肝脾腫大、貧血和消瘦等。一般在感染後5年左右,部分重感染患者開始發生晚期病變。晚期病人血吸蟲肝病,表現為極度消瘦,出現腹水、巨脾,腹壁靜脈怒張等晚期嚴重症狀。晚期血吸蟲病還可能並發闌尾炎和結腸病變、腸梗阻。
小小的血吸蟲,危害是很大的,近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加強2020年汛期血吸蟲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告誡防汛同時,須特別警惕急性血吸蟲病!無論大人孩子都喜歡玩水,但到疫區一定不要接觸疫水,不下水遊泳戲水、洗手洗腳(洗澡),特別見有警示標牌處絕對不能下水,必須下水作業時需做好防護。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