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血吸蟲戰鬥的那些年,下水10秒就會被感染

2020-11-24 澎湃新聞

8月17日,盛夏的空氣中吹來絲絲涼風,左雪梅和女兒來到綿竹市土門玫瑰谷,無數繽紛而香氣四溢的玫瑰迎風搖曳。沒有人能相信,上個世紀50年代,這裡還是血吸蟲泛濫的爛泥田。時光總令人感慨,左雪梅仿佛又看到父親戴著一頂曬得發白的草帽、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佝僂著身體吱吱扭扭地遠去……這曾經是父親「戰鬥」一生的地方,也是她自己和更年輕一輩們堅守的地方。

1964年,左德之(右二)和他的同事們

血防一代:遠看像要飯的  近看原來是滅螺的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源於毛澤東的號召:「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那是1955年。

「提起爛泥壩,人人都害怕;男人腹大像懷胎,婦女婚後不生娃;有女莫嫁爛泥壩,既受窮來又守寡。」這是綿竹縣遵道鄉水泉村曾流行的一首民謠,是當時血吸蟲病在農村肆虐的真實寫照。「當時全縣26個鄉(鎮),其中24個鄉(鎮)都有釘螺分布,疫情嚴重的村,60%左右的村民都患有血吸蟲病。」原綿竹血防所血防科主任李大明介紹。

綿竹處於四川盆地西北邊緣,由於氣候溫和、土質肥沃、水源豐富、河渠縱橫,為釘螺孳生和繁殖創造了「優越」環境,這也讓綿竹在上世紀50年代成為全國血吸蟲病嚴重流行的區域之一。

左德之(中)下鄉

「1964年全國建立了三個血防所,其中一個就在綿竹。」李大明告訴記者。由於釘螺是血吸蟲唯一的中間宿主,沒有釘螺,血吸蟲就無法生存,因此殺滅釘螺是防治血吸蟲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在這種情形下,1956年2月,綿竹縣一場全民動員的血吸蟲防治行動浩浩蕩蕩地展開了,左雪梅的父親左德之便是當地第一代血防人。

「一輛破自行車,一頂曬得發白的草帽,褲腳上還有永遠擦不完的泥巴。」這是左雪梅對父親的印象。左德之是血防所的外科醫生,他下鄉的地方是土門鎮鄧林村,除了為村民們查病、治病,他還經常背著兌有滅螺藥的噴霧器,沿著村裡的水溝一條條地翻看、查找,基本上是三步一蹲,五步一驗,一邊收集標本,一邊消滅釘螺,日復一日。那時鄉間流傳著一句話:遠看像要飯的,近看原來是滅螺的。

血防人員給赤腳醫生講血吸蟲病知識

到了晚上,住宿是一個問題,血防所工作人員有時寄宿在村民家,有時就在小學校裡用幾張課桌拼起來或者是在打穀子的拌桶里舖上幾把乾草也就睡了。

查螺的時候,常常有醫護人員被感染血吸蟲病。「有陽性釘螺的地方,只要腳一下水,最多10秒,血吸蟲尾蚴就會通過皮膚進入毛細血管。」李大明說,「沒有手套,沒有水靴,大家褲腳一擼,就跳到溝裡去了,所以感染的機率非常大。當時採用銻劑治療,毒性大、副作用多。」第一代血防人就是在這樣反覆感染、反覆治療的循環中走過來的。

正是第一代血防人二十多年來堅持開展查螺滅螺、積極治療人群病情、綜合治理等工作,到1984年,綿竹農村高達50%的血吸蟲病感染率下降到了基本消滅標準,還創造出了鼎鼎大名的「遵道經驗」向全國推廣。

血防二代:打江山容易  守江山難

「女兒啊,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綿竹的血防工作就靠你們了。」1993年,左雪梅年僅50歲的父親因肺癌病逝,只給她留下了一句叮囑。於是,她成了名副其實的「血二代」。

90年代,綿竹的血防工作進入了傳播控制階段,工作條件也好了很多,但血防人下鄉的裝備仍舊只有一輛自行車、一頂草帽。

背著藥箱,下鄉給村民們做血吸蟲病普查,這是左雪梅常做的事情。她努力學了很久的自行車,但那個年代的自行車極為笨重,她在狹窄崎嶇的田坎上騎車,經常摔到田裡,一身的稀泥。她最害怕的不是這個,而是農村家家戶戶養的土狗,「狗一追,我們就滿田坎拼命地跑。」 

1992年後,滅螺藥五氯酚鈉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氯硝柳胺,這種藥的毒性沒那麼強烈,但味道依然刺鼻。「這藥不便宜啊,幾萬塊錢一噸,比撒白糖還貴。」同樣是血二代,現任血防科主任的蔣健已經在血防所工作了21年,回想起剛參加工作的那段時光,他仍有很多感觸。

為了判斷村民是否感染了血吸蟲病,醫護人員會先給村民做皮試,呈陽性者再採血樣,若血檢仍呈陽性就要進行糞便檢測。糞檢是確診血吸蟲病唯一的手段。

由於大便收集器具匱乏,村民們往往就地取材,荷葉、南瓜葉等都是包裹糞便的材料,其中蓖麻葉最受歡迎。「從全縣收集的大便都要集中送到血防所糞檢室,檢驗人員要對每份樣本進行充分攪拌,孵化,再用顯微鏡鑑別裡面有沒有蟲卵。因此檢驗員們還得了個外號叫『攪屎棒』。」蔣健說,「一到夏天,整個血防所都瀰漫著那股味道,你可以想像的!」

這個時期,除了開展人畜化療、藥物滅螺工作,還進行了安全用水、糞便管理等相關綜合防治技術措施。資料顯示,綿竹市(綿竹縣1996年11月撤縣設市)實施了「一池三改」阻斷傳播源,至2013年10月,全市疫區建沼氣池5389口;改建衛生廁所5000戶;改建禽畜圈舍25000m2;鋪設供水管網1500公裡,解決了29.7萬人的安全飲水。

2013年,綿竹市達到了國家血吸蟲病傳播阻斷標準,讓歷史血吸蟲病人數停止在了102956人,血防事業從此翻開了新的篇章。

血防三代:未曾放鬆警惕   血防路還很長

田間查螺 

「這是我們綿竹的血防陳列館,裡面記錄了血防人克服重重困難,消滅血吸蟲病、鞏固血防成果的完整過程……」8月8日,今年24歲的侯芮在為來訪者講解綿竹血防史。 2017年,與左雪梅女兒年紀相仿的侯芮從川北醫學院畢業,她選擇了回到家鄉,成為綿竹市的第三代血防人。

「雖然我家是綿竹漢旺鎮的,但是從小到大並不是特別了解血吸蟲病。 」直到在血防所工作後,侯芮才知道,「我們今天有這麼美好安全的鄉村,是幾代人的心血和汗水換來的。 」

如今的綿竹,各鄉鎮都已經「溝端路直樹成行」了,到目前連續30餘年沒有再查出會導致感染的陽性釘螺,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放鬆警惕。 綿竹地處龍門山脈邊緣,水系眾多,現在仍面臨著有螺面積廣、釘螺易擴散的嚴峻形勢。

侯芮介紹道,現在每年都要檢查20多萬隻釘螺。 到了汛期會特別忙,因為水面上的漂浮物也要檢測,「盡一切可能,防止血吸蟲病死灰復燃。 」

新時期血防工作的另一大難點便是健康教育。 「綿竹30多年沒有出現過疫情了,所以人們對血吸蟲病的認知極低,防範意識很薄弱。 」侯芮說,「如何讓居民了解和認識血吸蟲病,增強防範意識,這讓我們很費神。 」

「血吸蟲,害人精,人和牛,都可病,糞中卵,入水中,卵變蚴,鑽螺身……」這是血防所自主創作的《舞韻血防》主題廣場舞,在全市掀起了血防廣場舞熱潮。 為了讓宣傳覆蓋到每類人群,血防所還打造了獨特的血防廣播體操在全市中小學校推行。

2018年,綿竹市通過了四川省血吸蟲病消除達標考核評估,創造了30年有螺無病、5·12地震後十年無疫情的奇蹟。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血吸蟲病肆虐的時期已經過去,但老一輩人留下來的血防精神,卻一直都在傳承。 對此,李大明、蔣健、左雪梅、侯芮和更多血防人都有太多感觸,「回首這條我們曾經走過的路,就像螺區變景區的玫瑰谷一樣,早已花開遍地了。 」

家庭與生活報記者|胡麗蘋

​新媒體編輯|詹   偉

相關焦點

  • 下水十秒就會感染,當年肆虐神州的血吸蟲瘟神,是怎麼被送走的?
    這就是當年紀錄片對血吸蟲病人的描述。  這種據說下水十秒就會被感染的寄生蟲病,最終還是被消滅了。遠比非典、新冠「傳染」性更強的健康殺手,還是被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淹沒了——在萬眾一心面前,所有的災疫都只有被徹底消除一個結局。  我們知道,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 醫學水平遠不如今天發達,甚至可以用落後來形容,那麼我們是用什麼辦法消滅了血吸蟲病的呢?
  • 江蘇發布提醒 血吸蟲10秒可穿入皮膚 汛期少涉水防血吸蟲感染
    疾控專家提醒:每年5到10月,是血吸蟲病易感季節。儘管江蘇經過多年防治,血吸蟲病已經可控,但仍存在輸入性風險,血吸蟲只要10秒就可穿入皮膚,因此提醒市民:汛期少涉水,勿接觸江水、草灘。【江邊公園有市民跨越警戒線】南京市的三汊河口也是秦淮河的入江口。記者注意到,原本市民散步的沿江觀光橋,現在因為江水已經漫過了橋面,管理單位對這段橋進行了封鎖。
  • 永修「最美水中公路」現血吸蟲蹤跡?該路段下水很容易感染
    本報訊 江南都市報記者張祖珍、實習生吳心怡報導:湖水漫過公路,道路兩旁的白色路樁、清澈的湖水和蔚藍天空相映襯,宛如一條「上帝拋撒人間的項鍊」——這就是被譽為「最美水中公路」的永修縣永吳公路大湖池段。8月2日,永修縣血防部門下發溫馨提示,在該路段下水很容易感染血吸蟲病,大家儘量不要下水。
  • 洪水之後一定要預防血吸蟲感染,一旦感染終身受累,甚至導致死亡
    全球有76個國家和地區有血吸蟲病流行。其中,日本血吸蟲分布在亞洲的中國、日本、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這種血吸蟲是在日本首先發現的,故定名為日本血吸蟲;埃及血吸蟲分布在非洲及西亞地區;曼氏血吸蟲分布在中南美洲中東和非洲。中國只流行日本血吸蟲病,簡稱血吸蟲病。血吸蟲病在我國主要流行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省區,長江中下遊是血吸蟲病流行區。
  • 血吸蟲病疫情有上升趨勢 老廣逾廿載未染
    新華社昨日(12日)透露,俗稱「大肚子病」的血吸蟲病疫情近年在全國有上升趨勢,毛主席曾說過的「送瘟神」任務依然艱巨。  記者了解到,在廣東,自1985年消滅血吸蟲病以來,已經21年沒有發現本地感染病例。  但這兩年,我省的外來人口感染血吸蟲數據有所上升,2005年就有幾十例。
  • 我省連續10年無本地感染急性血吸蟲病例 63個血吸蟲病流行縣全部...
    我省連續10年無本地感染急性血吸蟲病例 63個血吸蟲病流行縣全部實現傳播阻斷
  • 杭州一8歲女孩因遊泳感染血吸蟲病 此病已銷聲匿跡22年
    原標題:杭州一8歲女孩因遊泳感染血吸蟲病,此病已銷聲匿跡22年  這是一個年輕人很少聽過的毛病——血吸蟲病。  老一點的浙江人,一定對這個傳染病印象很深,要知道在解放初期的時候,浙江還是血吸蟲病的重度流行省份,病人204萬,在全國排第二。
  • 新中國是如何送走千年「瘟神」血吸蟲的?
    11949年5月27日,解放戰爭進入最後階段。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解放上海。上海解放後,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駐紮在松江、嘉定等滬郊一帶,為了解放中國臺灣加緊水上練兵。然而沒過多久,這支所向披靡的10萬人部隊卻突然發生了非戰鬥性減員的重大事件。
  • 血吸蟲病會傳染,萬一患病別緊張能治
    武漢市江夏區血吸蟲病防治所 所長 汪殿軍:上遊螺情比較複雜,汛期的時候,怕釘螺上遊漂浮來了之後,怕感染血吸蟲病,所以,要禁止遊人下水,接觸疫水。
  • 汛期如何做好血吸蟲病防控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室發布《關於加強2020年汛期血吸蟲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國衛辦疾控函〔2020〕540號),要求疫區各地強化領導責任,切實落實各項預防控制措施,強化宣傳教育,加強個人防護,嚴控血吸蟲病感染,杜絕急感暴發疫情,確保「大汛之年無大疫」。通知還要求廣泛宣傳防控血吸蟲感染的知識,為此,《中華醫學信息導報》特邀請湖南省血吸蟲病防治所防治部主任周杰組織撰寫了汛期血吸蟲病防控相關知識。
  • 【記憶】新中國是如何送走千年「瘟神」血吸蟲的?
    11949年5月27日,解放戰爭進入最後階段。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解放上海。上海解放後,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駐紮在松江、嘉定等滬郊一帶,為了解放中國臺灣加緊水上練兵。然而沒過多久,這支所向披靡的10萬人部隊卻突然發生了非戰鬥性減員的重大事件。
  • 血吸蟲病防治常見問題
    患了血吸蟲病的病人,早期可以不出現症狀,或者可以出現腹痛、腹瀉、大便帶血和乏力等症狀,但是,一般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檢查和治療,天長日久,重複感染,逐漸形成慢性晚期血吸蟲病;小孩患了血吸蟲病則影響生長發育,長不高,智力低下,看起來就象小老頭一樣;婦女患了血吸蟲病則月經不調,影響生育,並缺乏生活樂趣;如果發展成晚期血吸蟲病,則腹腔裡就會長腹水,肝脾腫大,表現出肚大如鼓,骨瘦如柴,有的還會大嘔血
  • 看武漢長江段的血吸蟲治理
    血吸蟲是什麼武昌區自1976年在紫陽街轄區武昌造船廠長江江灘發現釘螺以來,也加入了血吸蟲防治工作。洪山區自行政區域劃分後,一直處於郊區,所以歷來就有血吸蟲防止工作。在長江岸邊,有此處有釘螺,嚴禁下水遊泳的告示。而汛期,洪水泛濫,原本沒有釘螺和血吸蟲的江灘也會受到血吸蟲疫情的影響。釘螺是血吸蟲的唯一中間宿主,一個陽性釘螺可以釋放出成千上萬的尾蚴,一個尾蚴可以在10秒鐘之內鑽進人的皮膚,哪怕只有一個尾蚴鑽進體內,感染血吸蟲就是必得無疑。
  • 【古代】血吸蟲病致曹操兵敗赤壁
    這必然降低了個體和整體對疾病感染與發病的抵抗力和康復機能的水準。同中國北方相比,南方氣候炎熱多雨,溫溼度等條件適於各種傳染病、地方疾病原和傳播媒介的繁衍和循環。那些當時無法明了的致病微生物對新進入疫區人群、馬匹的侵襲性以及入侵後的致病性也遠比世居此地的人群和動物更為嚴重。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記述周瑜對孫權分析似可作為曹軍南徵失敗原因總的提示。
  • 最後的血吸蟲調查:鄱陽湖「大肚子村」,曾有一半人死於這種病
    血吸蟲在一種名為釘螺的生物中繁衍,一個陽性釘螺可以釋放出成千上萬的尾蚴,一個尾蚴可以在10秒之內鑽入人的皮膚,致使人感染血吸蟲病。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曾發表的《血吸蟲病的防治》一文介紹,當人畜等接觸疫水後,尾蚴會吸附並溶解皮膚中,脫去尾部進入表皮成為童蟲,童蟲能深入人體腸繫膜靜脈中定居、產卵。產卵率極高,一隻雌蟲含50個以上蟲卵,產卵於腸壁,每蟲每天產2000~3000個。
  • 瑞昌市民在血吸蟲流行區遊泳 血防站:接觸疫水需檢查
    近日,瑞昌市血防站就發布信息,讓最近在該市橫港河、烏石河、南陽河三大血吸蟲病流行區遊泳的市民,前往血防站進行免費檢查,避免感染血吸蟲病。  1市民在血吸蟲流行區遊泳  瑞昌一直是血吸蟲病的重度流行區,其中部分河流就有血吸蟲,然而近日卻有很多市民在這些有血吸蟲的河流裡遊泳,據橫港河附近一位村民介紹,前些日子有很多市民都在這裡遊泳,雖然血防站在邊上豎立了警示牌,但卻沒有引起大家的關注。
  • 湖北血吸蟲病疫區調查
    在63歲村民郭典金的記憶中,「1947、1948年的時候,村裡人死得讓人心寒,有一家九口兩個月內死了三人,兩年後只剩一個小女孩。」病人的典型症狀是挺起「簸箕肚」,「200多戶人家的村子人口銳減」。郭典金說,「到1955年政府確診為血吸蟲病,才知道男的下田勞動多,接觸疫水就感染了。」這之後雖然疫情不斷得到控制,但血吸蟲病在當地卻沒有消失過。
  • 預防血吸蟲病我們需要做什麼?
    近日來我國南方洪澇災害頻發,恰好又是在這個血吸蟲病高發的季節,加強汛期血吸蟲病的防控迫在眉睫。說起血吸蟲病,在早些年可以說是臭名昭著,就連毛主席都曾經為此寫下過一首詞,可以說血吸蟲病是老一輩人的噩夢。在醫學飛速發展的今天,血吸蟲病雖然也會嚴重危害感染者的健康,但它已經不像當年一樣會造成那麼嚴重的傷害了,那麼預防血吸蟲病,今天的我們需要做什麼呢?殺滅釘螺及尾蚴釘螺是血吸蟲重要的中間宿主,它可以把血吸蟲的蟲卵孵化成尾蚴,易感人群接觸到含有尾蚴的水,或者進食含有尾蚴的釘螺,就會導致感染血吸蟲病。
  • 國家衛健委:加強汛期血吸蟲病防控工作。如何預防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血吸蟲病是一種什麼病,我們又該如來預防呢? 血吸蟲病也稱為大肚子病 是由血吸蟲寄生於循環系統所導致的一種慢性寄生蟲感染,主要通過皮膚,黏膜與疫水接觸受染。 血吸蟲的生活史比較複雜。
  • 杭州一對父女雙雙染上多年未見的血吸蟲病
    反覆發燒出皮疹竟發現血吸蟲  這一年來,女孩冉冉總是發燒、出皮疹,用了普通抗菌素治療,病情還是反反覆覆。這幾天放暑假,冉冉又燒了起來,到餘杭區當地醫院檢查後,醫生懷疑感染了寄生蟲,將情況上報給了區和市疾控部門。  7月中旬,市疾控中心地防所的實驗室人員,對冉冉的送檢糞樣標本進行檢查,意外發現了可疑血吸蟲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