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一段時間2020級萌新就要入學了,在和新生輔導員老師們交流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工作的時候,我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很多大家沒意識到的工作,都是在促就業;有「大就業」視野,很多工作可以巧妙嫁接促就業。形象一點說,新生工作需要就業的「望遠鏡」和「放大鏡」。
聊聊就業「望遠鏡」
大學生就業難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如果從刀刃向內的角度進行分析,就業工作的前置不夠和啟動過緩是重要原因。大學新生剛入校,學業還沒有開始就開始琢磨就業,聽起來好像確實有點早了。但仔細想想,好像不是這麼回事。
咱們拿新生入學教育來舉例子:新生入學教育過程中院長、系主任都會做專業和學業的介紹,面對什麼都不懂、什麼都想學的「好奇心寶寶」來說,他們想做的事情太多了。但哪些知識最該學,哪些事情最該做,學到的知識有什麼用這些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最本源的東西,可能澄清得還是不夠。在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過程中,在和不少畢業生交流的時候,發現他們壓根就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其實這個問題很嚴重,如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那你憑什麼說服HR老師相信你就是單位需要的那個人?學什麼、為什麼學、如何學以致用、如何知行合一,這些問題如果拿起就業「望遠鏡」看看就業市場上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計劃和選人用人標準,可能會好回答很多。
新生工作配上就業「望遠鏡」,從新生入校教育起就將學涯規劃與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貫穿在日常的工作中,視野再深遠一點,對工作進行前移和植入,以終為始未嘗不是一條指導學生成長發展的道路。
聊聊就業「放大鏡」
可能有的老師會說我職業病發作了,除了天天給畢業生洗腦,竟然把就業洗腦的魔爪伸向了新生輔導員,是不是心太急了一點,手太長了一點。個人認為不是,而且這篇推文也是只在和新生輔導員老師交流探討。新生工作,主要還是引導和幫助學生迅速切換角色、適應環境、規劃學涯。
咱們繼續拿新生入校教育來舉例子:在新生入校教育的過程中,少不了學校、院系和專業介紹;在學校、院系和專業介紹中的過程中,又少不了光輝歷史和傑出校友的介紹。通過正向引導激發學生的愛校榮校意識,通過傑出和優秀校友案例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和學習動力,這些都沒錯。但務實一點講,傑出和優秀是學生的奮鬥目標,良好甚至普通那可能才是多數。入校教育的過程中,如果只呈現傑出和優秀的案例,而不進行更深入的澄清和解讀,向學生說明傑出和優秀背後的邏輯和不易,那很容易讓同學們認為傑出和優秀是唾手可得的常態,反而可能將學生的就業期望吊得虛高,等到畢業季時再抱怨學生就業期望高那就有點自己挖坑自己跳的味道了。該宣講的都宣講了,但該解讀的有沒有解讀透,這可能就是就業「放大鏡」倍增效應功力上的差別。
新生工作配上就業「放大鏡」,從新生入校教育起就將學涯規劃與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貫穿在日常的工作中,深度和廣度再放大一點,對工作進行巧妙嫁接,一舉多得可能也是一條指導學生成長發展的道路。
以終為始 有效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