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究竟是否能被引力彎曲?繼牛頓力學後,愛因斯坦為你解答

2020-12-04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

網友提問:如果光沒有質量,引力又怎能彎曲它呢?

:根據牛頓力學,確實,正因光是無質量的,引力才無法影響它。早在1912年,也是在愛因斯坦於廣義相對論的方程上取得最終突破的三年前,他寫下了一份有關因光的偏折所導致的最重要的現象之一的簡練描述:(幾何意義上的)引力透鏡的存在可能性。這種透鏡的質量M會使由遠處的光源S發出的光發生偏折,以至於光會沿兩種不同路逕到達觀察者O所處的位置。因此,觀察者O將觀察到兩個清晰的S:

被觀察到的兩個S之間的角度不僅受物體的質量影響,同時也受光源、該物體和觀察者這三者之間的距離影響;而對於兩個星體而言,它們精準地排成一行來形成從地球上可觀察的雙重圖像這種事情是極有可能實現的,因此引力透鏡效應的產生過程可以是分毫不差的。實際上,1919年的日全食的觀察記錄正好證明了引力透鏡效應的存在和一般相對論的正確性。

你現在已經知道具有質量的物體是如何改變時空的曲度,以及光只會單純地沿著已有的曲度穿越時空:並不是引力在彎曲光。

如今,引力透鏡效應已是天文學研究當中的熱門。自第一場專門探討引力透鏡效應的研討會在1983年的法國烈日市舉辦後,那裡便每年都舉行類似的國際性研討會

現在,克裡斯蒂娜·李(Christina Lee)已設法巧妙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根據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處在與外界隔離的房間中的人無法依靠實驗來辨別自己是處於靜止狀態還是正在進行直線勻速運動。但是勻速運動以外的任何細小偏差都可被人們所感知。為此愛因斯坦做了一個思想實驗。

他將自己置於火箭(一個與外界隔離的空間)中,並讓這支火箭遠離任何具有質量(即會受到引力作用)的物體。在這種情況下,所有未被固定在牆上的物體和他自己會在這個空間中自由飄浮。而現在,開動發動機使火箭往恆定方向進行加速運動,所有飄浮的物體和愛因斯坦都將向離發動機最近的那堵牆上倒去(這與汽車加速時人們被推倒在座位上的情況相同)。如果火箭的加速度與重力加速度相等,火箭中的乘客便會認為火箭正處在地球的表面上。

讓我們在這個正在加速的系統中另外做一個實驗。火箭中的其中一位觀察者持有兩個球體,一個鐵球和一個木球。讓觀察者同時釋放兩個球,它們會同時落在「地板」(離發動機最近的牆)上。而無論在哪個星球上都能得出這樣的結果(不考慮大氣阻力)。讓我們來思考一下這個結果背後的原因。當觀察者拿著兩個球時,它們都正在進行加速運動。

在觀察者釋放它們的那一瞬間,它們的加速度變得與火箭的加速度相同(顯而易見,只要與箭體保持接觸,任何物體都將保持與火箭相同的加速度。當物體與箭體脫離後,物體則會擁有在脫離的那一瞬間時火箭的加速度)。現在這兩個球在火箭前進的方向上擁有著相同的加速度,但它們並未接觸箭體,所以此刻它們並沒有受到(發動機產生的)力的作用。

而火箭仍然在加速,其速度也越來越快。因此,「地板」(離發動機最近的牆)會追上球並同時撞上它們。然而釋放球的觀察者則會觀察到是兩個球「落」向「地板」並同時撞上它。他會根據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定律來認定火箭內存在一個重力場。如果他不知道自己在火箭內,他會覺得火箭仍在地球上。因此,在一個加速參照系或非慣性參照系(我們的火箭)中所觀察到的結果會和地球表面上所觀察到的一致。

由此,等效原理認為(在我們這個正在加速的火箭中)觀察者是無法辨認火箭究竟是處於標準重力場還是勻加速參照系之中的。愛因斯坦認為等效原理是物理學中的普遍規律,甚至連光學現象和電磁現象也都遵循該原理。

讓我們在火箭內進行另一項實驗。

在火箭左部的牆上固定一個光源。接著如圖1所示在左右牆之間豎起一系列螢光板。現在光源向右牆發射出一道光,我們想利用這些螢光板來觀察火箭加速時光的路徑。

P1,P2,P3代表著螢光板。光線會在經過時間t1時到達P1的I1處,並且在該處產生一個螢光點。在t2時,它會到達P2的I2處。最後到t3時,它會到達P3的底端。正當火箭加速時,I3-I2的垂直距離將大於I2-I1的垂直距離。而時間間隔t2-t1與t3-t2是相等的。光的路徑被彎曲了(呈拋物線狀)。這裡所運用的邏輯與兩球「落」向「地板」並同時撞上後者的實驗相同。

假設我們的觀察者對自己身處火箭內並不知情,所以他會認為他是在地球表面上並且光在重力場內被彎曲了。而如果我們承認等效原理是物理學中的普遍規律,那麼從極遠處傳來的光也應該在路過太陽時被它彎曲。這個假設正是由愛因斯坦在1919年提出並由艾丁頓對日全食時鄰星的位置的觀察所證實了的。由此引力場與一個加速系統的等價性被證明是正確的,並且光確實會在引力場中被彎曲。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Kori-quora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光一直都直線傳播,愛因斯坦說會被引力彎曲,愛因斯坦錯了嗎?
    光直線傳播這個事實應該在小學的科學課中就有說明了,假如你問小學生光是直線還是曲線傳播時,他會明確告訴你是直線!但愛因斯坦又明確無誤的告訴大家,光線會被引力場彎曲,並且在1919年的日食觀測中證明,那麼光線到底是直線傳播還是曲線傳播?
  • 愛因斯坦指出牛頓錯誤,直言引力並不存在,只是「時空的彎曲」
    以牛頓的理論為基礎,當時的科學家建立起了經典力學的宇宙觀,但是在進入二十世紀後,以普朗克和愛因斯坦為首的一眾科學家,提出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打破了牛頓經典力學的宇宙觀。直到今天,仍然有大部分的世界觀是建立在牛頓的經典力學之上,認為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不靠譜」,這樣的觀點並不錯誤也不正確,因為現代物理學相互矛盾,不能自圓其說,在描述宇宙的過程中有很多漏洞,存在一些現象無法解釋。
  • 引力的本質是什麼?愛因斯坦和牛頓誰更正確?
    而在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提出後證明,不論是地球上還是宇宙中,人類的定律普遍具有適用性。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顛覆了牛頓的引力理論,並且建立出了全新的引力概念,牛頓作為引力的發現者,對人類科學的貢獻不言而喻,而愛因斯坦在遠比的理論上作出改進,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絕對概念,為人類探索宇宙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
  • 解讀引力理論發展史: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到愛因斯坦的時空彎曲
    當牛頓的看到蘋果落地之後,啟發性的認識到萬有引力後。這時候他才知道,太陽也給地球施加了引力。地球吸引了蘋果,在引力的作用下,蘋果落地了。那太陽也給地球一個力,為啥地球不落向太陽呢?後來卡文迪許通過扭秤實驗精確的測量出來了引力常數G,這樣萬有引力公式就完美了。有了常數G,人類終於計算出來了地球的質量。牛頓提出萬有引力之後,陷入到一個更深度的問題中。是什麼推動了引力?牛頓的答案就是上帝。還有一個問題羈絆著牛頓,這個問題甚至為相對論的建立埋下了伏筆。牛頓在思考,在宇宙深空中,兩個星球的引力是通過什麼傳遞的?
  • 引力理論發展簡史: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到愛因斯坦的時空彎曲
    當牛頓的看到蘋果落地之後,啟發性的認識到萬有引力後。這時候他才知道,太陽也給地球施加了引力。地球吸引了蘋果,在引力的作用下,蘋果落地了。那太陽也給地球一個力,為啥地球不落向太陽呢?牛頓提出萬有引力之後,陷入到一個更深度的問題中。是什麼推動了引力?牛頓的答案就是上帝。還有一個問題羈絆著牛頓,這個問題甚至為相對論的建立埋下了伏筆。牛頓在思考,在宇宙深空中,兩個星球的引力是通過什麼傳遞的?
  • 引力原來不是「力」,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早已被愛因斯坦相對論推翻
    而這就是數百年前被牛頓總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並且在牛頓之後的兩百年之中,由於有越來越多天文觀測的結果符合運用萬有引力定律所計算出的結論,而被認為是絕對的真理。而即使有少數不符合定律的,也被當成是計算錯誤或者是有觀測不到的影響因素。
  • 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指出我們熟悉的時間觀念是錯誤的,在牛頓的鐘表宇宙中,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無論是在北京還是紐約,地球還是太陽上,所有人都按照同一個宇宙時鐘生活。愛因斯坦說:「不,時間是變化的、因人而異的。」愛因斯坦時空中每個人都佩戴自己的手錶,顯示的時間不盡相同。當你坐在高鐵上從我身邊飛馳而過時,會看到我的手錶走得比你的手錶快。
  • 引力彎曲光線的那些事兒 | 賢說八道
    沙漠中容易遇到海市蜃樓,那是因為地表空氣密度連續、大範圍地變化,是遠處的風景(光)經扭曲後進入我們的眼睛而我們的大腦又固執地認為看到的光線都有單純的直線傳播歷史才造成了這樣的幻象。光可以被物質偏轉,說到底是被電磁場偏轉。這不奇怪。光本身是電磁現象,是電磁相互作用的傳遞者(carrier)。那引力呢?引力也能偏轉光線嗎?圖1.
  • 引力,萬有引力,時空彎曲看浩瀚宇宙
    但由於與牛頓的爭論導致他去世後少為人知。胡克也因其興趣廣泛,貢獻重要而被某些科學史家稱為「倫敦的萊奧納多(達文西)」胡克在力學方面的貢獻尤為卓著。他支持吉爾伯特的觀點,認為引力和磁力相類似。1664年胡克曾指出彗星靠近太陽時軌道是彎曲的。他還為尋求支持物體保持沿圓周軌道的力的關係而作了大量實驗。
  • 牛頓至死不渝的不安,愛因斯坦「一生最快樂的想法」
    物體間存在著相互吸引作用,比如,太陽和地球通過引力聯繫在一起,地球所受到的來自太陽的吸引力取決於地球的質量、太陽的質量以及地球、太陽之間的距離。然而,地球和太陽被空空如也的空間相隔,地球究竟是如何感知到太陽的質量和兩者之間距離的呢?牛頓充滿不解,並為之陷入困惑的深淵。
  • 愛因斯坦到底比牛頓偉大在哪些方面?
    我們都知道愛因斯坦和牛頓都是物理學的大咖級別人物,從時間上看牛頓在先愛因斯坦在後,但是從名氣上來看,似乎愛因斯坦更佔據上風,那麼愛因斯坦究竟比牛頓再哪些方面技高一籌,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首先你要明白當我說愛因斯坦比牛頓更偉大,其實並不是否認牛頓做出的學術成果,相反小編認為牛頓也是人類智慧的代表,所以要比較出兩者誰更偉大其實很難,不過好在兩者所研究的對象範圍大致相似,因此才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牛頓研究的對象是啥?
  • 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後,牛頓的定律是錯的嗎?
    牛頓卓越的洞察力1666年,23歲的牛頓從劍橋大學回到位於英國鄉村的家中。多年後他對一位傳記作家說,在一個慵懶的下午,他正在沉思,這時,由於蘋果偶然間墜落,他的思緒轉移到了引力上。那就意味著,如果你把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擴大一倍,它們之間的引力就只有之前的四分之一。牛頓是這樣描述引力的:每個物體都在吸引著其他所有的東西,不管它們在哪裡,或者相距有多遠。但是重力的一些概念也困擾著他,力是如何跨越真空作用到物體上的?
  • 牛頓和愛因斯坦是怎麼看引力的?
    (有時你會感覺引力很強,但是別忘了地球時刻以 6x10^24 kg得力在拉著你)在大多數情況下,牛頓的引力定律是十分精確的。然而,牛頓的理論還是有很強的局限性,不論是在實驗(水星軌道上的存在的微小異常)還是理論方面(和相對論的不兼容)。這些局限導致愛因斯坦修正了引力定律,即提出了廣義相對論(在此簡稱GR),相對論大致把引力解釋為時空曲率的結果。
  • 真的是時空彎曲產生引力嗎?
    這是一種迷惑,是一種引力「假象」。所以說愛因斯坦建立了一個對的理論,卻解釋錯了,就是不能用時空彎曲解釋引力的成因!這個想法就是:引力可以局域的等效為物體處於非慣性參考系中【愛因斯坦那個電梯實驗,就是講的等效原理】。這個時候你發現引力在廣義相對論中「不見了」。我們把這個方程叫愛因斯坦場方程,也有人把它成為引力場方程。
  • 宇宙秩序規則:引力,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是時空彎曲還是引力子?
    二、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到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聽說牛頓被蘋果砸到了才發現了萬有引力,當然這個橋段你可以繼續當故事講給你家小朋友聽,但卻不合適在正式場合引用,除非你打算活躍一下氣氛!我們討論萬有引力,現在理解起來很簡單,如上圖,無論天體質量大小如何,它們之間的引力都是相等的,這與它們之間的質量之積成正比,與它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當然還有一個萬有引力常數,直到牛頓去世都還沒測出G的值是多大,但在70年後卡文迪許巧妙的用扭稱解決了這個難題。自此萬有引力定理大行其道,天體間所有行為都可以以此為基礎展開計算。
  • 百年前一場日食,推翻了牛頓,捍衛了愛因斯坦
    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個新的替代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用它來推翻牛頓的理論,等一次日全食就可以了。百年後,愛因斯坦的理論被證明是正確的。接下來,我將給大家解釋這段傳奇。 像日全食這般的天文現象可以為驗證愛因斯坦的理論提供獨一無二的機會,因為其他遙遠的天體的光路在經過太陽附近時會發生偏折,但是仍然能為地球上的觀日者所見,因為當太陽被月球完全遮擋的時候,天空也隨之變暗。這一方法在1919年5月29日得到了應用,目的是為了第一次證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 時空彎曲產生引力改為引力使時空彎曲,能不能解釋相對論的問題?
    1905年相對論面世後,曾經有一位記者問英國天文學家阿瑟·愛丁頓,他是不是真的就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個能理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人之一。愛丁頓認真地想了片刻,然後回答說:「我正在想誰是第三個人呢。」詭異相對論實際上,相對論不是簡單的E=mc2,它只是當年狹義相對論發表後,愛因斯坦幾個月後做的一點補充,但由於簡潔明了而深入人心。同學們誤會很深啊,真正的廣義相對論涉及許多微分方程、洛倫茲變換和其他複雜的數學表達形式,當年愛因斯坦都需要和其他數學家合作才弄了出來發表。
  • 牛頓力學全錯,早已被《相對論》推翻!為什麼中學生還需要學習?
    不管對於上過學或者沒有上過學的你,也必然知道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這樣的世界頂級科學家。至於牛頓的偉大之處,我在這裡也沒有必要再多做贅述。牛頓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已經統治物理學整整兩百餘年。這在期間,牛頓力學被奉為權威,沒有任何科學家可以挑戰他的絕對地位。
  • 愛因斯坦和牛頓的「引力」之爭,為什麼愛因斯坦討厭「引力」?
    其實要讓大家繼續依附在地球表面,不一定非要有一個向心力拉大家,也可以是因為你所處的參考系有反向加速度,這個我前面幾篇文章反覆談了。於是你又會問:那我也沒感受到反向的加速度啊?其實我要告訴你的是,你只是以地面為參考系,的確你處於相對靜止,並未沒有反向加速度,但是萬一參考系本身就有反向加速度呢?比如地面本身就是在以g為加速度向上運動呢?
  • 任何物體都會由於引力而使得時空發生彎曲
    米歇爾的推斷是錯誤的因為當地球的半徑變到只有1釐米大小的時候,這個時候引力會變得特別的強,所以前面使用「牛頓力學」的推導過程實際上已經失效了,它並不能真實地反映在強引力場下面物體以及光線的運動特徵,所以需要藉助一種更加有效的理論體系——那就是「愛因斯坦相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