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端約炮圈背後:支付鴇向微信投擲了一個二向箔
文 | 楊君君
原本以為,在經歷過去年紅包大戰的慘痛失利之後,支付寶或多或少的會在社交戰場有所收斂。但是,我們仍然低估了馬雲對社交的執念。於是,我們就看到了支付寶這兩天在朋友圈瘋狂刷屏的「圈子」功能。
對於支付寶做社交,我一直都不太看好,原因在於,從用戶的遷移成本上來看,搜索是一維的——只需要用戶改變搜索習慣、電商是二維的——需要買家和賣家共同遷移、而社交則是多維的——不但你自己需要遷移,更重要的是,你的朋友、圈子都要隨之遷移,這樣才能形成一個新的社交平臺。可以說,社交是所有網際網路產品中用戶遷移成本最高的。
現在能數得上的社交平臺,大多是隨著終端更替發展而來的,比如QQ誕生在PC普及之初,微信則生於移動網際網路。而在網際網路發展的「和平年代」,已經成型的社交平臺很難被撼動。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網易泡泡、新浪UC、百度Hi等等軟體沒能在PC時代顛覆QQ,而集阿里全員之力的馬雲也無法用來往給微信形成壓力,電信和網易推出的易信在微信面前更是不堪一擊。
唯二能夠出來的社交平臺——也是能夠逃脫騰訊社交帝國掌控的,一個是YY,通過遊戲這一垂直領域成功突圍,另一個則是陌陌,在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之初,抓住了微信和QQ交替之際,在陌生人社交市場佔住了腳。而其餘的很多社交軟體,類似於結合O2O最終都沒有形成氣候,理由只有一個,他們只是抓住了用戶初次社交的場景,並沒有能力留住用戶。這也就是「幾乎所有的陌生人社交軟體最終都成為微信導流工具」的主要原因。
如果說支付寶之前所有的社交嘗試都屬於試錯期的話,那麼這一次支付寶推出圈子功能算是走在了正道上。縱觀所有的社交平臺,在發展初期無不是抓住了以下的幾個特點:
第一,荷爾蒙驅動;
不管從哪個層面來看,荷爾蒙都是用戶社交的主要動力。QQ最早的聊天室、微信的搖一搖和附近的人、陌陌的「約炮」等等,都是以此為出發點,進而讓用戶產生使用這個社交平臺的動力。此次支付寶抓住了校園和白領這兩個荷爾蒙最旺盛的領域,其實就已經抓住了很多用戶的G點,這其實是支付寶此次能夠獲得如此之多關注的原因。
第二,抓住女性用戶;
對社交平臺來說,女性用戶和男性用戶的價值完全不能等同,甚至可以這樣說,一個優質女性用戶的價值幾乎是男性用戶價值的10倍。原因在於,在社交平臺,女性用戶是稀缺資源,「從來都是一個女性可以收到十幾個男性用戶的招呼進而選擇一個,而很少有男性挑女性的情況」。包括現在很多人都看不懂的Snapchat,70%的女性用戶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知乎上也有大神分享過類似的經歷,現在美國很多知名的社交軟體都起源於USC(南加州大學),原因就是USC以數量眾多的美女著稱。陌陌在興起之初,也是以美女多而聞名。支付寶的圈子功能,只邀請女性測試,無非就是想要以此為餌抓住用戶。不過,聯想到之前陌陌在上線初期的大量機器人美女,現在的支付寶也不排除有馬甲充當美女的可能。
第三,打破既有的社交關係鏈;
當用戶使用一個社交平臺的時間足夠久,那麼他在這個平臺上的行為就很可能會固化下來,也就是說,這個社交平臺只能滿足他的正常社交需求,而無法滿足他內心需要的社交刺激。所以我們看到,陌生人社交在社交平臺發展前期都具有足夠的影響力。雖然現在社交關係鏈是開放的——基於手機通訊錄抓取,但支付寶之前的以此為切入點,無非是再造了一個已經包含這個社交關係的微信,用戶自然不會埋單。而現在,支付寶以陌生人為切入點,做出了微信不具備的社交關係,那麼這個就有可能形成用戶遷移的動力。
因此,對於支付寶這次嘗試圈子功能,個人認為還是不錯的,雖不清楚是否是得到了高人指點——陌陌的指導或者是從騰訊挖的那些產品經理起了作用,但很明顯,這種嘗試遠比之前通過紅包來拉動社交關係高明。
以上可以說是支付寶在社交領域已經初窺門徑,而真正能夠驚訝我的則是,此次支付寶的圈子功能毫無違和的融入了「信用積分」體系——只有芝麻信用分超過750分的人才能在圈子裡進行互動評論。這讓我產生了三個反應:
第一,我聯想到了QQ最早的等級體系,太陽-月亮-星星,在2004年左右的那段時間,這套等級體系給QQ的瘋狂增長立下了汗馬功勞。我猜測,當時大家之所以瘋狂迷戀這套等級體系是因為當時電腦正在普及期,上網還是一件很「潮」的事情,等級的高低會給人帶來是否經常上網。現在,支付寶的這套信用積分體系,完全會給人以類似的感覺,不知道就這個功能上線,會刺激多少人綁定學歷、公司、資產來提升信用積分;
第二,虛擬榮譽開始升級。如果說QQ最早的等級體系是全部虛擬化的產品,那麼現在支付寶的信用積分則具備了現實價值參考。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使命之一,就是儘可能多的將現實世界搬到網際網路上。當這種現實世界向網上遷移的進程不斷加快的時候,過去能夠給人帶來的虛擬榮譽也開始升級——結合更多現實環境的因素,並且將現實世界的元素融入進去。支付寶的信用積分就履行了這一功能。
第三,社交鄙視鏈仍然存在。支付寶圈子的火爆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用戶對於虛擬榮譽的需求仍然旺盛。原因在於,虛擬榮譽可以讓用戶產生足夠的「自豪感」。在社交關係鏈中,鄙視鏈一直存在,「不鄙視你我怎麼活」這一直都是最實在的話。此次支付寶在圈子裡融入信用積分,徹底激發了用戶鄙視鏈的爆發。更重要的是,由於這種虛擬榮譽的升級,這種鄙視鏈所需要的門檻也越來越高,過去類似於QQ會員之類這種純虛擬的東西很難刺激到人,而真正能夠結合現實的榮譽,才能夠讓你站在鄙視鏈上遊。
記得在微信剛剛發展的初期,程苓峰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說微信對阿里的競爭是降維攻擊,「微信對陣阿里,是三維打擊二維,毀滅你但與你無關」,原因其實是微信的使用頻率是淘寶N倍,並且可以以社交為基礎,通過融合電商、支付等業務形成多對多的平臺,這與阿里的1對多來說就是三維打二維。然而,時過境遷,微信儘管發展迅速,但並沒有形成對阿里爆炸性的傷害,阿里的電商依然雄偉,支付也影響緩慢。
現在,按照同樣的維度,支付寶在圈子功能中融入信用積分,可以看作是向微信投遞了一個二向箔,強行將微信拉回社交領域貼身肉搏,比拼在社交平臺抓住用戶的能力。這讓我想起了微信和米聊的故事,微信作為現實世界遷移程度最高的平臺,是否會推出同樣的能力,以及微信是否會給支付寶三個月的時間?
至於現在大家都討論的支付寶變為「支付鴇」——支付寶涉黃,支付寶的團隊顯然不可能在產品上線之初對此沒有預期,所以個人舉得,這應該不算是太大的問題,而且很大程度上就是支付寶的有意為之。
更多內容請關注作者微信公眾帳號「yangjunjun42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