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工信部發放 5G 商用牌照,我也不知道主編大人為什麼要安排我來寫這個選題,作為一個純種車輛工程專業畢業的人,我無比尊重我的專業,潛心研究機械 4 年,對電子和通訊領域一竅不通,就算拿出我大學期末考試 13 門功課同步學的水準,我也不可能短短幾天之內就給大家寫一篇無比專業的 5G 科普+應用文章。
所以我們這次也別追求什麼高屋建瓴,就從普通大眾的體驗來看看,5G 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 5G 幫你收穫甜甜的愛情
先聊聊最普通 5G 的應用,快。我也不想用 XX M/s 這樣的數字來描述了,畢竟很多人對這個玩意沒概念。但從我看到的幾個 5G 測評視頻來看,下載 APP 幾秒完成,看各大網站的 1080 P 視頻可隨便拖進度條,跟緩存的沒什麼區別。
▲ 測試圖片來自媒體「車東西」
要知道快的好處遠不僅這些,還能讓你收穫愛情,比如之前有漂亮小姐姐約我打王者榮耀,大家都知道這是示好的表現,可我打開遊戲一看,呵,1 個多 G 的更新包,可憐我的 4G 下載了 20 幾分鐘,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5G 就能完全避免這種尷尬,低延遲速度快,讓你五殺超神收穫小姐姐的芳心。
速度快的同時容量也大,眾所周知我是一個在上下班地鐵上看完《基督山伯爵》狠人,你以為我不想刷微博嗎?不,我想,但早高峰地鐵上我連文字消息都收不到;去年十一我在西湖,移動信號被「擠斷了」我連朋友圈都發不出去。這個問題肯定不能怪 4G 容量小,一定是中國人太多的緣故。
5G 到來之後,容量提升好幾倍,我就能愉快的在地鐵刷微博,在景區髮帶定位的朋友圈了。(前提是我有錢換一個 5個G 手機)
目前 5G 在北京有幾個試點(比如清華大學、中關村、北京郵電大學等),如果你有 5G 手機的話,不妨親自去試一下。但是運營商的 5G 網絡還沒有宣布商用(運營商還沒有向著用戶提供 5G 網絡服務),目前仍處於測試階段,所以 5G 網絡被限流,有時候也會全速開放。
不過有個東西 5G 也解決不了——百度網盤。
■ 自動駕駛
好歹我是個汽車媒體人,自然不能格局這麼小,玩遊戲算什麼 5G,自動駕駛和 V2X 才是高端玩意。他們要求車聯網擁有高速、低延時和高安全性,對時延的要求最低達到了 3 毫秒,對帶寬的要求最高達到了 1Gbps。
這就比方說特斯拉 4 月發布的號稱吊打英偉達的晶片,自己本身處理速度非常快,但你要把他放在 2G 的網絡下,自己能力再強,輸入不給力也沒辦法嘛。
其實理解了上面那段,你也就明白為什麼 5G 更適合自動駕駛了,真正的自動駕駛和車聯網,是需要車子和萬物進行交互的,比如目的地的停車場、餐廳和娛樂場所、交通信號燈、其他車輛、家裡的電器……5G 的高速和大容量配合車子自身優秀的處理和反應能力,才能做到任何情況下都不用人類幹預。
■ VR 是風口?
剛從 CES 回來的我對 VR 遊戲倒是有點發言權,由於 4G 信號傳輸有幾十毫秒的延時,在使用 VR 眼鏡後,易出現眩暈感。但 5G 速度快延遲低,自然能緩解這個問題。
但 VR 設備並不是生活剛需品,這就決定了即使 VR 遊戲開發者做出了媲美魔獸和紀念碑谷的優秀遊戲,VR 設備也無法像智慧型手機和電腦一樣走進每個人的手中,加之 VR 設備的價格和續航能力都是劣勢,如果不能很好的優化硬體,VR+5G 似乎也掀不起什麼風浪。
不過有個東西叫 VR 雲服務,大量的內容可以在雲上進行渲染計算,再傳輸到用戶的設備,VR 終端的壓力降低,使 VR 設備變得更輕和便宜。
至於 VR 直播,強調的是一個沉浸感,如果用 VR 設備來看演唱會或者球賽,搭配 5G 的高速低延遲,聽起來非常完美。但對於一般人來講,必須在一個熟悉的、安全的環境中,才能放心的將自己的五感全部用來體驗 VR,這也就大大限制了 VR 直播的使用場景。而且我還有一個大疑問:看 VR 直播時,我怎麼吃東西啊……畢竟我沒法把薯片和可樂也帶到虛擬實境裡來。
■ 5G 是三體人的水滴,是歌者的二向箔
扯了這麼久,終於要到本文的重點了。上面做這些 5G 的應用,總覺得是小打小鬧,就是那種「有是最好,但沒有也不影響我」的感覺。但其實你要讓我說說更有意思的 5G 應用,對不起,我還真說不出來。
2008 年,我看央視新聞,張璐在演播室聯線現場人員時,尷尬的延遲都被今天的網友做成了「央視失誤集錦」,他們說有了 4G 就再也沒有這種尷尬的情況。但誰也沒想到這個全民直播的年代,4G 給直播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任何一個人,有一個手機就能直播,這些直播搶走了多少正經新聞的流量呢?
2010 年我讀高中,媒體預測 4G 的應用時,高清視頻是個重點,可當時哪能想到,2019 年人們越來越看不下去長視頻,看電視劇都 2 倍速,短視頻、VLOG 才是視頻的王道。
2012 年我上大學,從沒想到 4G 讓支付寶和微信能以烽火燎原之勢取代現金。時代推著你前進你根本無法抗拒,就連我爸,當年覺得掃碼支付,網購等無現金交易超級不靠譜,現在居然用今日頭條買了東西(我都不知道頭條還能購物……),在自己的小吃攤上掛兩個二維碼,寫上「推薦掃碼支付」了,還天天誇讚掃碼不用找零錢。
這世界上有一些牛逼的東西,能改變人類的歷史,燧人鑽木取火,特斯拉發明交流電,馮·諾依曼搞出了計算機,一堆工程師搗鼓出了網際網路。行動支付、網購和直播與這些相比雖略顯不足,但不得不承認它們也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你回過頭來想想,在 2010 年左右,我們怎麼能預想到馮提莫靠直播做了大明星;抖音靠 15 秒短視頻成了流量帶貨王;一個小方塊掃一下就能付錢;我們把錢放在「餘額寶」裡,而不是銀行呢?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說明一個問題:現在的我們對 5G 應用的預測,全是基於「我們知道的事實」來預測的,就像三體人要打擊地球,地球人想了各種辦法來應對,但水滴來臨的時候,一切預測、一切準備全都化為灰燼了。因為水滴是個你從未見過,甚至從未想像過的東西。但就算是水滴,也逃不過被二向箔壓成一張畫不是嗎?
你知道自己不知道還好,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才可怕。
所以說你讓我寫 5G 有什麼應用,我只能告訴你我不知道,我也不敢預測,我不知道幾年後會出現什麼我從來沒想像過的東西,這些東西又和 5G 會產生什麼化學反應。就像當初的卡爾本茨,哪知道 2019 年的汽車能上網?他甚至連「網」都不知道。可能過些年,高速低延遲,會是 5G 最弱的應用呢?
所以我們不妨等一等,看看過幾年,有什麼好玩的新東西等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