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可以說是未來最有可能取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了,而其中最有前景的莫過於可控核聚變了,我國就在這個領域取得了好成績。
與常規的化石能源和那些常規清潔能源相比,可控核聚變就相當於是太陽,這是幾乎無情無盡的能源,足夠我們的揮霍,按照100億的人口數量來算,足夠我們揮霍到地老天荒。所以可控核聚變必然是人類不可或缺也必須攻克的領域,目前全球都在研究這個領域以尋求突破。而一旦突破,必將會帶來一場能源革命。
我國新一輪的「人造太陽」已經升起了,它是我國最新的核聚變研究裝置,名為「中國環流器二號M」。這個大傢伙預計在明年正式投入運行,最高將可實現超過2億攝氏度的高溫,是名副其實的「人造太陽」。這個實驗性核聚變反應堆在全球同類型裝置都是最先進的。
核聚變可以說是人類之光,他的產能原理和天上的太陽是一樣的,最重要的是他的原料在地球上也是超級無敵多的,就是氫元素——宇宙中最多的元素。當然,聚變使用的並不是普通的氫元素,而是它的同位素氘和氚,平均一升海水中能夠提取到的氘和氚產生能量就相當於300升的純淨汽油,所以我們前面用了「揮霍」這個詞。
可控核聚變的研究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當時大家普遍認為我們能夠在50年內解決,必將當時大夥想的很簡單,那時候人們認為只要找到隔熱裝置就好了,可是事到如今卻發現新的困難總比被解決的困難多。
到現在為止,科學家們一直沒有完全實現從核聚變到高效能源的轉變,就是我們無法利用較少的能源來讓核聚變發生,核聚變產生一份能量,中間卻耗費了兩份能量,這個結果明顯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想要的是利用一份能量獲得一百份甚至一千份能量。
我國的人造太陽是通過強磁場約束來實現高溫隔離的,去年11月的時候,我們的EAST就實現了1億攝氏度的高溫,而新一代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卻能夠實現2億攝氏度的高溫,不得不說這是一個中國奇蹟。
我們除了有自己的核聚變實驗裝置外,還受到世界各國的邀請去參與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項目(ITER計劃),這意味著我們的發展速度真的是讓人眼紅,我們在未來能源利用上已經成為了最重要的組成國家。
ITER計劃在我們加入前就已經燒了155億英鎊的經費,堪稱史上最貴的科研項目,但是成果卻沒出多少,現在只能讓反應堆小規模生產能量。「中國太陽」的升起讓世界各國科研人員看到了希望,各國都在找中國尋求幫助。已有消息稱ITER計劃將和這次中國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一起進行聚變試驗,預計2025年正式投入運行。
未來的世界是怎樣的,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一定會引領世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