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前,美國維吉尼亞州的一位種植菸草為生黑人婦女,名叫海裡埃塔·拉克絲,偶然之間她發現了自己腹部上長了一個腫塊
於是她前往約翰·霍布金斯大學醫院接受檢查,診斷顯示,海拉患上了子宮頸癌,而且是晚期
儘管接受了化療,但海拉還是於1951年不幸去世,治療期間,海拉的主治醫生從她腫瘤上取下了一塊組織樣本,並送給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細胞培養組的喬治·蓋伊博士,喬治博士將其放在培養皿中觀察了幾天,結果他驚訝的發現,從海拉腫瘤上取下的細胞,非但並沒有死亡,而且很快的開始了複製,24小時就能分裂一次
並且是沒有盡頭的無限分裂,無論給海拉細胞多大的空間,它都能迅速填滿,要知道,普通的人類細胞在複製過程中,染色體兩端的端粒會不斷變短,最終到了一定階段,細胞就會凋亡,但是海拉細胞裡面有著更加活躍的端粒酶,保證每次複製後,端粒酶都會修復端麗,保證了細胞無限的,快速的複製
這種無限複製的不死細胞,在生物領域上有著巨大的作用,在此之前,科學家很難在實驗室培養人體細胞用作實驗
喬治·蓋伊博士將這種細胞命名為「海拉細胞」,他感覺到這種「不死細胞」的重要性,並分享給了全世界的實驗機構,用於癌症研究和製藥,不久之後,科學家利用海拉細胞被病毒感染,成功找出了小兒麻痺症的突破口,研製出了小兒麻痺症的疫苗
海拉細胞的發現,開啟了現代細胞研究的大門
1980年,德國病毒學家哈拉爾德·楚兒·豪森在海拉細胞中發現大量HPV-18,並證實其是導致海拉罹患宮頸癌的「元兇」,基於此,科學家研製出了預防宮頸癌的疫苗,如今在100多個國家使用
1986年,科學家發現如何讓海拉細胞感染人體免疫缺陷病毒(HIV)。通過它找到了一個關鍵受體,揭示了這種病毒的感染機制。
1989年,一位Yale大學的研究人員公布了一項科學發現,海拉癌細胞含有一種叫做端粒酶的物質,能使細胞不死,這讓控制生物衰老的神秘物質--端粒酶走進了人們的視線
1993年,研究人員讓海拉細胞感染結核桿菌DNA,明白了細菌如何侵襲人類細胞。
據推算,迄今為止培養出的海拉細胞已經超過了5000萬噸,作為醫學研究中重要的工具存在。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