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道困境」:為救五人犧牲一人還是不救人

2020-11-24 騰訊網

[摘要]《你會殺死那個胖子嗎?一個關於對與錯的哲學謎題》一書通過講述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告訴了讀者哲學家們為什麼以及如何與這個哲學謎題抗爭,而這些回答將可以告訴讀者許多關於對與錯的知識。

《你會殺死那個胖子嗎?一個關於對與錯的哲學謎題》,【英】戴維·埃德蒙茲 著,姜微微 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本文摘自《你會殺死那個胖子嗎?一個關於對與錯的哲學謎題》,【英】戴維·埃德蒙茲 著,姜微微 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年10月。

第二章 岔道

曾經取人性命怎能沒有罪惡?——聖奧古斯丁

一個男人站在鐵道邊,突然他看到一輛失控的電車正朝他呼嘯而來。顯然,剎車失靈了,而前面有五個人被捆綁在鐵軌上。如果這個人什麼都不做,這五個人將被電車軋死。幸運的是,他身邊有一個開關,只要扳動開關,就能讓失控的電車轉向另外一條鐵軌,即他面前的一條鐵路支線。不妙,又出差錯了:他看見另一條鐵軌上也綁著一個人,改變電車的方向肯定會讓這個人送命。他該怎麼辦?

從現在起,我們將把這一困境稱作「岔道困境」。岔道困境與邱吉爾曾經面對的謎題肯定有所不同,但二者之間也有相似之處。當時的英國政府面臨著一個抉擇:要麼無所作為,要麼通過提供虛假情報讓德軍改變「小飛蟲」的彈道,以拯救人們的性命。死亡的對象會因此不同,而且數量會變少。改變電車的方向也會同樣救人性命,雖然另一個人會因此喪命。

大多數人似乎相信,不但可以而且應該讓電車轉向那條鐵路支線——這是道義的選擇。

「岔道困境」的其中一個版本第一次出現在1967年的《牛津評論》(Oxford Review)上,這一版本後來重印在一本題詞是「追憶艾麗斯·默多克」的雜文集中。這本書的作者正是在二戰中與艾麗斯·默多克共居一室,在英國政府面臨類似「岔道困境」的抉擇時蜷縮在西弗斯地的浴缸裡的那個人。菲利帕·彭桑切(後來被稱為菲利帕福特)肯定沒想到,她的這個在一本艱深難懂的期刊上,用一篇長達14頁的文章進行闡述的謎題,後來不但催生了一個迷你學術產業,而且開啟了一場延續至今的爭論。

這場爭論吸引了哲學史上最為著名的道德思想家——從阿奎那到康德,從休謨到邊沁,並且捕捉到了我們道德觀中最為基本的矛盾。為了檢驗我們的道德直覺,哲學家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超現實場景:活板門、大轉盤、拖拉機,還有吊橋。而在上文提到的那個場景中,電車正在衝向五個倒黴的人,讀者會想到許多拯救他們的方法,但代價是犧牲另外一個人的性命。

一般而言,受到死亡威脅的五個人是無辜的,他們本來不該遭此劫難。為了救這五個人而要殺死的另外一個通常也是完全無辜的人。這五個人同這一個人之間一般也沒有瓜葛,他們非親非故,他們之間唯一的聯繫就是恰巧遭遇了同一場災難。

我們很快就會遇到「胖子」。我們如何對待他是本書的核心謎題,這一謎題已經困擾了哲學家們近半個世紀。關於這一話題已經發表了太多的文章,所以一個幽默的新詞應運而生——「電車學」。

作為電車學已經進入大眾意識的證據,發生在英國首相身上的例子常被使用。2009年7月,在進行TED直播演講時,一個提問者向戈登·布朗提出了下面這個具有迷惑性的問題。「你在美麗的海濱度假,有人報告說發生了大地震,一場海嘯正朝海岸襲來。海灘的一頭有一座房子,裡面住著一家五口的奈及利亞人,海灘的另一頭住著一個單身的英國人。你的時間只夠通知其中一家,你會怎麼辦?」在聽眾的竊笑聲中,布朗先生——不愧是個政客——巧妙地規避了前提,答道:「用現代通信方式警告雙方。」

然而,有時候你不可能警告雙方,更不可能拯救所有的人。政客們的確需要做出生死抉擇,醫療系統的官員也是如此。醫療資源有限,是資助一種藥品的開發以拯救X個人的性命,還是資助另一種藥品去拯救Y個人的性命,當一個醫療機構面臨這一選擇的時候,其實遇到的就是「電車難題」的一個變體,只是這一變體不涉及殺死誰的問題。

我們將會看到,電車學已經衍生出了細微但重要的差別。比如,是救五個人還是救一個人,是否要為救五個人而犧牲一個人。紐約州北部的美國陸軍西點軍校是培養未來軍官的地方,作為哲學和「正義戰爭」理論必修課的一部分,所有的學生都必須學習電車學。輔導員稱,這有助於區別美國發動的戰爭與蓋達組織的恐怖襲擊:一方是瞄準軍事設施,並知道攻擊肯定會傷及平民;另一方則是故意瞄準平民。

哲學家們就電車情境是否涵蓋這一差別存在爭議。電車學雖然由先驗派哲學家發明,但現在已經不是他們的專屬了。過去十年裡顯著的哲學潮流是,哲學越來越多地接受了來自其他領域的影響和觀點。電車學就是對這一觀點最好的詮釋。過去十年中,這一倫理學的分支與許多學科發生了交匯——包括心理學、法學、語言學、人類學、神經系統學以及進化生物學,就連哲學最時尚的分支——實驗哲學,也參與其中。從以色列到印度再到伊朗,都有人從事「電車難題」的相關研究。

一些電車學文獻實在太過複雜,因此一位哲學家曾憤怒地說道,這些文獻「使《塔木德》相比之下就像是《經典薈萃》(指的是一套基礎學習指南叢書)」。的確,對於旁觀者而言,鐵軌和電車的奇怪事件看似一個無害的玩笑——仿佛是為久居象牙塔的人設計的填字遊戲。但其核心是對與錯的本質,以及我們如何作為。有什麼能比這更重要呢?

(本文為騰訊文化獨家籤約的合作方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有軌電車難題:殺死五人還是殺死一人?
    其觀點是選擇在殺死一人還是殺死五人;這個悖論的提出是為了批判功利主義的觀點:「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而湯姆森並不認同這一說法,她認為如果什麼都不做,不讓電車轉彎,這五個人很難說是你殺死的,電車一旦轉彎,就會有一名無辜的人因為你而喪命。這個選擇實質是:任由五個人死亡和謀殺一個人之間的問題,即謀殺比任人死亡更糟。
  • 火車撞一人還是五人,孫紅雷最後做出了自己的抉擇,網友:暴露了
    其實極限挑戰最後收官的時候也還是算挺用心的,大家介紹和「大長老」于偉國交流之後就到秘境尋找張藝興,結果一開始就碰到了「火車撞一人還是五人」的難題,大家開始意見不統一都難以抉擇!開始我們我們黃渤黃老師故意把主題引導「救人」方面,沒想到被我們老實的王迅點破了,一個是就人,一個是害人,完全不一樣的!
  • 88歲老兵救落水幼童 戰場上為保通訊曾用身體導電
    88歲老兵救落水幼童 戰場上為保通訊曾用身體導電 原標題: 危急時刻,附近正在澆菜的88歲老人何友毅丟下水瓢,不顧安危入水將小孩救起,而自己卻因體力不支陷入淤泥。後被其他人救起。  這不是何友毅第一次救人,早在15年前,他就在同樣的地方救起了另外一名小孩。  他還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 水中救人的正確方法!
    而腦子裡又有另一個聲音: 「我真的能把他(她)救上來嗎?」 那麼,這樣的情況下,你是救,還是不救?在這樣的問題上沒有對與錯 不救的話,可能是基於自身能力水平的考慮 做出的一個正確選擇 如果盲目下水救人,搞不好雙雙遇難 所以救與不救的對錯 不是旁觀者能夠下定論的 關鍵在於: 如果決定下水救人,該怎麼救?
  • 《洞穴奇案》:在極度虛構的困境中,如何踏出一條現實的正義之旅
    但當我們將全部判決書放在一起,卻又不得不面臨選擇的困境,甚至還會帶著疑問去思考,假如由我來撰寫判決書,我又會陷入怎樣的糾結之中呢?這個案例是一場關於法律與道德平衡,情理與正義取捨的法哲學對話,又是一場關於情、理、法衝突下,何為公正的論辯思想盛宴!
  • 撞一個人還是撞五個人,自動駕駛汽車如何選擇?
    不拉杆,五人死於你手。 2. 拉杆,一人死於你手。 你會怎麼做? 自動駕駛汽車已經上路接受檢測,將來也會碰到類似的難題,它也必須做出相應選擇。 比如,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在剎車失靈或者來不及剎車的情況下,正好道路前方有五人闖紅燈,而車上有兩名乘客。此時,自動駕駛汽車有兩個選擇: 1. 繼續前行,撞死不遵守交通規則闖紅燈的五人。
  • 兄弟廢渣池救人弟弟昏迷不醒 被救者未現身
    兄弟廢渣池救人弟弟昏迷不醒 被救者未現身 原來,肇慶市懷集縣兩兄弟在廢渣池救人後,弟弟意外地昏迷不醒,成為植物人(見圖),哥嫂為救其而花光所有積蓄,眼看著要停止治療,只好在廣州街頭賣腎懇求援助。當時的被救者迄今拒絕前來探望,誰來救「救人英雄」成難題。
  • 你會不會為了救五個人而犧牲一個人呢?一直備受爭議的電車難題!
    你會不會為了救五個人而犧牲一個人呢?這就是「電車難題」。它是哲學家菲力帕芙特,在1967年設計的道德困境的一個版本,它很受歡迎。因為它迫使我們思考?如何在進退兩難的情況下作出選擇,我們應選擇的究竟是結果最好的行為,還是堅持道德標準,不讓另一個人死亡?
  • 救人救到底 河南身殘醫生再為患者捐獻淋巴細胞
    劉振起再次為患者捐獻淋巴細胞。 文梅英 攝中新網鄭州5月11日(記者 韓章雲 通訊員 文梅英)繼2019年8月26日捐獻造血幹細胞後,5月11日,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醫生劉振起在鄭州再次為同一患者捐獻淋巴細胞,助力患者康復。
  • 泉城「蜘蛛俠」:救人這事從沒後悔過
    李世增:「我救了別人的家庭,別人也救了我的家庭」  再提及4年前的那場火災,李世增告訴新時報記者,當時救完人以後,他們都沒想在現場多待,後來面對記者的採訪,他們也十分不好意思。「頭一次對著那麼多照相機,挺緊張的。」  如今李世增已有40歲,還是一名「蜘蛛俠」。於他而言,這份高危職業是維持一家老小溫飽的重要來源。李世增兒子的身體情況,也曾一度讓眾人掛念。
  • 《侏羅紀世界2》6月15日開啟恐龍新世界 首次救龍不救人
    而在這一部中,恐龍們將面臨滅頂之災,於是就有了第一次以「不救人而救龍」為主線的「侏羅紀」。「每個鏡頭都很重要,不管是雨水還是黑暗,不管是牆上的投影還是樹木斷裂的聲音,不管是你看得見的還是看不見的東西,都在幫助我們營造一種恐怖懸疑感,讓觀眾得到更多信息,營造緊張張力,同時在恐怖的基礎上,再加上喜劇歡樂的元素。」
  • 醫學生跪地救人無效遭惡評 導師:她們已是有經驗的臨床醫生,其中...
    ▲因最終未救回男子,兩名女生流淚離開。圖據微博這段視頻一度在網絡熱傳並引發關注。不少人為她們點讚的同時,惡評也因男子沒能被救回而接踵到來——質疑彭、陳二人沒有行醫資格證。隨著相關輿論發酵,甚至有網友惡搞造謠她們被死者家屬告上了法庭。8月23日,「兩名醫學生跪地救人無效卻遭惡評」的消息一度登上了熱搜榜。
  • 城市發展能否走出「電車困境」
    為解決城市流浪者問題,一向以商業友好自居的西雅圖甚至推出了針對大企業的「人頭稅」,要求營收超過2000萬美元的企業要為全職員工繳納每人275美元的稅費。亞馬遜也清醒地意識到,人口只有70萬的西雅圖已無法承受自己的再度擴張。這也是亞馬遜在全美範圍內尋找新址修建第二總部的原因之一。
  • 救人救到底!南陽「公益達人」再捐淋巴細胞助力患者康復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蔡君彥 救人救到底!再次捐獻救人的耿偉,臉上的笑容與當年捐獻造血幹細胞時一樣燦爛。2009年前,耿偉參加無償獻血時,偶然看到捐獻造血幹細胞可以救人的宣傳,毅然報名加入。2015年5月,經中華骨髓庫檢索,耿偉與一名血液病患者HLA(人類白細胞表面抗原)配型相同。他毫不猶豫答應捐獻,經過高分辨檢測和全面體檢,耿偉完全符合捐獻條件,於2015年8月3日成功捐獻了造血幹細胞,成為河南第500例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 外國熱議大象為救小象墜崖,這到底是人類想像,還是自然現象
    最近有新聞稱,泰國有數隻大象溺斃於瀑布中,事發國家公園的管理員推測,成年象為救家族中一頭被困的小象,故而鋌而走險,深入瀑布,沒想到全部犧牲。管理員的說法,立刻受到全球關注,人們被大象之間的情誼感動了,紛紛在網上留言。然而,有媒體發問:拋開人類臆想的情感因素,大象擁有同情心,並捨身救小象的可能性到底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