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不會為了救五個人而犧牲一個人呢?一直備受爭議的電車難題!

2020-12-04 三才驛站

假設你正看著一輛失控的電車,沿著軌道急速前行,徑直駛向五名無法逃脫的工人,這時你碰巧站在一個轉轍器旁邊,只要啟動轉轍器,電車就會轉到第二條軌道上。那麼問題來了,那條軌道上也有一名工人,不過只有一名,你會怎麼做?你會不會為了救五個人而犧牲一個人呢?

這就是「電車難題」。它是哲學家菲力帕芙特,在1967年設計的道德困境的一個版本,它很受歡迎。因為它迫使我們思考?

如何在進退兩難的情況下作出選擇,我們應選擇的究竟是結果最好的行為,還是堅持道德標準,不讓另一個人死亡?

在一項調查中,大約90%的受訪者表示,啟動轉轍器,殺死一個工人以救五個人,是可以接受的行為。其他的研究,包括對該難題的一項虛擬實境模擬,也得出了相似的結果。

這類判斷與效益主義的哲學原則一致,主張從道德的角度來看,讓最多人獲得最大益處的決定,才是正確的決定。五條人命比一條人命更重要,就算必須害死一個人也一樣,但人們並非總是從效益主義出發,只要稍微調整一下。

電車難題,便可見一斑!

這次,你正站在跨越軌道的一座橋上,而失控的電車正朝你駛來,現在只有一條軌道,但是橋上有一個大胖子站在你邊上,只要把他推下橋,他的身體就會擋住電車。這樣就能救到那五名工人 但大胖子會死,對效益主義者來說,這兩個決定完全一樣。

都是為救五條人命而犧牲一條人命,但是這次,只有大約10%的人表示,把大胖子推下去軌道,是可以接受的行為。我們本能地知道,故意害死一個人,不同於把他們的死當作附帶損害,這麼做感覺上是不對的。但理由卻說不上來!

道德和心理學的交叉,正是電車難題的有趣之處。

這一難題的各種形式表明,我們對於對和錯的認知,不僅僅取決於對利和弊的理性權衡。比方說, 相較於女性,男性更願意把大胖子推下橋。

進行這項思想實驗前觀看喜劇片段的人也一樣,

此外,在一項虛擬實境研究中。比起犧牲女性,人們更願意犧牲男性,

研究人員對思考這一經典和「橋」版本電車難題的人,進行了腦活動的研究,大腦中被這兩個狀況激活的區域,與有意識的決策能力和情緒反應有關。

但是「橋」版本引發的情緒反應更為強烈。大腦中負責處理內心衝突的區域,也會發生更強烈的活動。

兩者之間為何有差別呢?

有一種解釋就是,把人推向死亡的想法會讓自己產生一些情緒,從而抗拒殺人的動作,但是我們倍感矛盾,因為我們知道,這還是邏輯上的選擇,「電車學」遭到了一些哲學家和心理學家的批評。他們認為 這一難題不能揭露什麼,因為它的假設不切實際。以至於參與者們在研究中表現得不認真。

但是新技術的發明,讓這類道德分析變得比以往更重要了。比如說,自動駕駛汽車可能必須決定,是否應該為避免發生嚴重車禍而釀成小車禍。與此同時,各國政府研究的自動駕駛軍用無人機,可能必須決定,該不該冒著平民死傷的風險?去攻擊一個高價值的目標?

要想做出有道德的行動,我們就要事先決定,如何判斷人命的價值和更大範圍的利益!因此,自動駕駛系統方面的研究人員,正在與哲學家合作,以解決將道德編入機器程序這一複雜問題!

由此可見 即便是假設性的難題,也會和現實世界撞個正著!

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方評論區告訴我們吧!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你會犧牲一個人救五個人麼?你的選擇,暗示了你是什麼人
    有個很著名的思想實驗: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火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火車馬上就要壓到他們。而此時你有一個拉杆,可以讓火車轉換到另一條軌道上。但問題在於,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那麼,你會選擇就一個人呢,還是救5個人。
  • 電車難題探析:到底撞死一個人還是撞五個人
    假設你是一位電車駕駛員,軌道前有5人,電車正向他們碾去;你可以選擇變道,這樣會碾死另一道的1人。請問你的選擇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了我們,到底是選擇撞死一個人還是撞死五個人呢?我想很多人都看到過這個問題,這也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
  • 電車難題:你會怎麼做?
    電車難題首先追問,為了拯救五個人的生命,能否犧牲一條人命?能,或者不能,這是一個問題。 從功利主義者的視角來看,電車司機當然應該轉動方向盤,拯救五個人而犧牲一個人。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為,兩種選擇都會出現道德缺陷,這就是電車難題所提出的道德困境。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哲學家朱迪斯·湯姆森對電車難題提出了一個新的版本,她說,假如你不是電車司機,而是一個旁觀者,你眼見一輛剎車失靈的有軌電車即將裝上五個人,而你站在一個岔道的開關旁邊。你要麼保持旁觀態度,任由電車撞死五個人,要麼扳動岔道開關,撞死岔道上的一個人。
  • 《紅海行動》:八個人救一個人,究竟值不值?
    同樣都是八個人去救一個人,還都是素不相識的人。《紅海行動》裡,最後是二死、二傷、四人生存。而《拯救大兵瑞恩》裡,最後是六死、二人生存。於是,有人就問我,八個人救一個人,犧牲那麼多人,究竟值不值?犧牲的戰士也有家人,他們的家人難道就不會為他們的離去而傷心悲痛嗎?
  • 一直困擾我的「電車難題」看完《奇葩說》李誕講的故事後突然釋然
    又不動聲色地煽動情緒:「而正是那些為了所謂宏偉的事業,為了一些遠大目標,不計後果地犧牲別人,犧牲別的小貓的人,頻頻地讓我們這個世界陷入大火。」李誕講說的那個記者朋友的故事中其實蘊含了一個心理學知識,我們一定都聽過那個著名的「電車難題(Trolley Problem)」是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其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
  • 電車難題的六大主流觀點(上)
    1967年,英國哲學家菲莉帕-福特提出了著名的電車難題,基本情況我想各位老闆都十分清楚,就是說有個火車失控了,而火車道前方有五個人,為了不撞死這五個人,火車司機可以選擇變道駛入另一條岔路,但這條岔路上有一個人,那麼火車司機該做出變軌這一操作嗎?
  • 電車難題——一道經典的倫理哲學思考題!
    不知你是否聽過這樣一道哲學題:一輛有軌電車失去了控制,疾馳向前,司機看見前方的軌道上有五個人,他可以任憑電車繼續前行,那麼這五人一定會被撞死。這時候他發現旁邊恰好有一條岔道,岔道上只有一個人,因此他也可以選擇將電車拐入岔道,這樣就只會撞死一個人。那麼,他是否應當把電車開到人少的軌道上,撞死一個人而不是五個人呢?
  • 「電車難題」,公平到底該怎麼做?一個法理上的難題
    電車難題首先追問,為了拯救五個人的生命,能否犧牲一條人命?能,或者不能,這是一個問題。 從功利主義者的視角來看,電車司機當然應該轉動方向盤,拯救五個人而犧牲一個人。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為,兩種選擇都會出現道德缺陷,這就是電車難題所提出的道德困境。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哲學家朱迪斯·湯姆森對電車難題提出了一個新的版本,她說,假如你不是電車司機,而是一個旁觀者,你眼見一輛剎車失靈的有軌電車即將裝上五個人,而你站在一個岔道的開關旁邊。你要麼保持旁觀態度,任由電車撞死五個人,要麼扳動岔道開關,撞死岔道上的一個人。
  • 《電車難題》:站在人性的軌道交叉口,該如何做出正義的倫理選擇
    事關他人生死存亡之際,你到底拉還是不拉呢?拉起你可能救了5個人,但卻故意殺害了1個人!不拉你又於心何忍?如果我們把這個案件的判決結果放在一邊,只是單獨的去看這件事,會不會像奧克蘭大多數市民所認為那樣,這是一個見義勇為的女英雄呢?就像電車難題的試驗一樣,據實驗結果顯示90%的人會選擇救5人而殺1 人,甚至他們會覺得這種選擇是多麼地充滿正義,是人性中最符合倫理的選擇。
  • 目前無解的道德難題:電車難題及其延伸問題
    千鈞一髮之際,你發現有一條側軌,側軌上只有1個修理工,且電車的方向盤沒有壞,那麼問題來了:你會為了救5個人而轉動方向盤,讓電車駛向側軌嗎?這就是經典的電車難題,也稱電車撞人悖論。大多數人表示,如果自己是那位電車司機,會選擇變軌。
  • 「岔道困境」:為救五人犧牲一人還是不救人
    ——聖奧古斯丁一個男人站在鐵道邊,突然他看到一輛失控的電車正朝他呼嘯而來。顯然,剎車失靈了,而前面有五個人被捆綁在鐵軌上。如果這個人什麼都不做,這五個人將被電車軋死。幸運的是,他身邊有一個開關,只要扳動開關,就能讓失控的電車轉向另外一條鐵軌,即他面前的一條鐵路支線。不妙,又出差錯了:他看見另一條鐵軌上也綁著一個人,改變電車的方向肯定會讓這個人送命。他該怎麼辦?
  • 當AI面對「電車難題」時會如何選擇?
    AI面對「電車難題」會如何選擇 「電車難題」是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其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而此時你可以選擇拉杆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然而問題在於,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是否應拉杆?
  • 「電車難題」中,如果你是那個扳道工,你會扳道嗎?
    ;你可以選擇扳道,將電車引向岔道,但問題是岔道上也有一人在工作,必將躲避不及,同樣會被撞死,你會選擇扳還是不扳?你扳道還是不扳道實驗還設置了另外一種條件,你可以挽救主道上的5人,但唯一的辦法是推下橋上一個胖子,犧牲他來阻擋電車繼續前進。
  • 著名的思想實驗之一,你會選擇用1個人的性命換5個人的存活嗎?
    關於「電車難題」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這是數論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工人綁在了電車軌道上,當電車失控襲來時,你就剛好掌控著他們的生命,你手中有一個拉杆,你可以選擇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但那一條軌道上有一個工人正在施工,這時,你會如何做選擇?犧牲一個人拯救五個人嗎?西瓜視頻創作人全球檔案館為我們闡述這一選擇的利害關係。
  • 「電車難題」真有那麼難嗎?
    在效率版的電車難題中,主流意見是允許司機「撞殺」一個人以拯救五個人,反對者屬於異類;而在公平版的電車難題中,主流意見是反對旁觀者「推殺」一個人以拯救五個人,贊同者屬於異類。有分歧很正常,共識從來都是稀缺品,有多數意見就不錯了。
  • 高人對功利主義的探析,那個歷史上著名的電車難題你解決了嗎?
    電車難題具體內容:一個瘋子把5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幸運的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杆,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那個瘋子在那另一條軌道上也綁了1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應該拉拉杆嗎?電車難題還有許多「變式」。
  • 電車難題的經濟學解釋
    「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其大致內容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
  • 《電車難題》:倫理情感難題該如何判定?
    一輛有軌電車失去了控制,前方軌道上有五個人,而旁邊岔道上也站著一個人,司機可以任憑電車繼續前進撞死前方的五個人,或將電車轉向到旁邊岔道上撞死另一個人。問題:司機是否應該改變電車行使軌道?這就是由英國哲學家菲莉帕·富特於1967年提出的「電車難題」,此後關於「電車難題」的討論一直在社會各界人士之間進行,至今都沒有一個結果。託馬斯·卡思卡特在其著作《電車難題》中模擬了一樁案例,從檢察官、辯方、心理學家、哲學家和普通人角度出發,探討了社會中不同身份、職業的人對案件的判斷。
  • 撞一個人還是撞五個人,自動駕駛汽車如何選擇?
    原標題:撞一個人還是撞五個人,自動駕駛汽車如何選擇? 電車難題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倫理難題,它設置了一個這樣的場景: 你駕駛著一輛電車行駛在軌道上。在它的前方,有五個人被綁在軌道上不能逃脫。如果電車繼續行駛,就會碾壓到他們。
  • 「電車難題」不應成為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緊箍咒
    說起自動駕駛,許多人就會不自覺的聯想到上世紀 70 年代誕生的經典電車難題,這個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正在成為整個行業不斷前進的絆腳石。因此,現在我們是不是該向前看,把這個問題徹底翻篇,不要再用這一道德問題來拷問自動駕駛汽車了?所謂的電車難題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