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情況下的電車道德難題
01
想像一下:你駕駛著一輛電車在一條鐵軌上飛馳。有5個修理工在鐵軌上施工,顯然,他們並沒有注意到有一輛電車朝他們撞過來。你本能地踩下剎車,沒想到關鍵時候,電車的制動系統失靈了。千鈞一髮之際,你發現有一條側軌,側軌上只有1個修理工,且電車的方向盤沒有壞,那麼問題來了:你會為了救5個人而轉動方向盤,讓電車駛向側軌嗎?
這就是經典的電車難題,也稱電車撞人悖論。大多數人表示,如果自己是那位電車司機,會選擇變軌。
的確,如果車禍不可避免,我們會本能地考慮如何使損失最小化。顯然,犧牲1人比犧牲5人造成的損失要小很多,這也是大多數人選擇變軌的主要原因。
可反對者的觀點似乎也很有道理:
第一,人的生命無法比較。為了保全5人而犧牲1人,看似是一個"划算的買賣",可同時卻違背了一條道德準則:把生命當作"買賣"。生命本身是無價的,沒有人能評估生命損失的大小。
第二,如果你是那位獨自在側軌的修理工呢?"我本不會有事,是電車司機的主觀行為剝奪了我的生命。"沒有人能決定他人生死。如果換位思考,原本更道德行為卻掉入了道德低谷。
第三,假如在側軌的修理工是你的摯愛呢?或許大多數人就不會選擇變軌了。這又說明了什麼呢?"生命無價"可能也只是相對而言。當決策的結果與自身利益切實相關時,人們就容易拋棄原有的道德觀念,"雙標"也就是這麼誕生的。
02
同樣的場景,一輛電車將撞向5個修理工,不同的是,你是一位旁觀者。你發現身邊有個胖子,胖到什麼程度?只要你把他推向電車,便足以改變電車的方向。當然,這個胖子也會就此犧牲。問題來了:假設你能推動這個胖子,你會去推嗎?
此時,大多數人選擇了無動於衷。
這兩種情況的相同點在於,我們都有能力改變事態的發展方向,也就是有權利決定犧牲1個人還是5個人。
可為何人們的決策卻大相逕庭呢?大家不妨思考一下。
有人說,電車本身不可控,而我們的行為是可控的。"推胖子"是有意識的行為,"推"無異於"故意謀殺"。用"謀殺"的手段去換取他人生命,道德上本身說不過去。
有人立刻反對:這並不是問題的根本,因為"轉動方向盤"也是我們思考過後做出的決定。"轉"和"推"並沒有本質區別。設想一下,如果有一個裝置,可以通過轉動方向盤把胖子推倒呢?
有人說,胖子身為"局外人",讓他牽扯進來是否太無辜了?
其實也不然。誰能說側軌的修理工就不是無辜的"局外人"呢?他本來也不會發生意外。
電車難題的延伸
關於為何兩種情況的決策大相逕庭,本人愚見,是因為我們的主觀意識被潛意識中的責任感所支配。第一種情況,身為電車司機,我們默認自己為局內人,撞人的責任在所難免,儘量減少損失就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因素;第二種情況,身為旁觀者,我們默認自己為局外人,事情本身與我無關,自然也不需要負任何責任。可"推胖子"的行為無疑把自己扯進了事件中。雖然我們救了5個人命,但也因此要為1條人命負責。"迴避責任"的本源心理讓我們望而卻步。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在討論:我們是否應該為了保全更多人而犧牲少數人。對於電車難題,其約束在於討論的對象是"生命",而"生命"的特殊性讓我們放不開手腳。如果將問題延伸,把討論對象換成是"利益"、"思想"等,是否會有不同的見解?比如:我們是否應該為多數人的利益而犧牲少數人的利益?我們是否應該遵循更多人的價值觀念而把"特立獨行"的人排斥在外?
記得李誕在奇葩說裡說過這樣一段故事:有一位記者在採訪完當事人後總有一個困擾,如果把當事人的故事報導出去,會幫助到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意識到社會的一些陰暗並加以防範,可一旦報導,這位當事人的人生可能就完了,因為可能會遭到某些人的報復。這位記者到底應不應該為了更多的人而犧牲這一個人呢?
李誕的見解無與倫比,他說:"不要這樣想問題,因為所謂'會幫助到更多的人',只是一種想像。你為了一種想像,而把現實中活生生的人給犧牲掉了。這麼想問題的人往往知識豐富,卻總覺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總是想怎麼犧牲別人,,怎麼犧牲小的去救大的,怎麼犧牲近的去救遠的。這個世界的維繫靠的是'自私'的人,只有'自私'的活著而不傷害別人,這個世界才能運轉。而為了所謂宏偉的事業和遠大的目標而不計後果地犧牲別人的人,反而頻頻地讓這個世界陷入大火。"
或許,"不選擇"才是最好的選擇。
電車難題的解釋
當然,對於類似的道德問題,遠非幾個案例可以解釋清楚,遠非幾家之言可以理解透徹。思考了這麼多,我們也得聽聽"大學者"們的研究理論:
有一種原始的道德推理:結果主義的道德推理。
結果主義道德推理:事情到底正確與否,取決於你的行為所產生的後果,以及對外界產生的影響。
比如,如果最後被救的有5個人,哪怕有1人犧牲也是值得的。
如果我們對結果主義的道德推理作進一步思考,便會產生一系列疑問。你在考慮是否應該這麼做時,會考慮行為的本身是否是一種道德行為。比如,即使救了5個人,卻殺害了一位無辜者,這種行為本身很難被接受。這就引出了第二種道德推理——絕對主義的道德推理。
絕對主義道德推理:道德有其絕對的道德原則,有明確的責任和權利,而無論所造成的結果是怎樣的。
道德是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人生的每一個決策,沒有絕對的對錯,或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最近,我們討論最多的話題也就是新冠疫情了。為了控制疫情而封城,是否也契合這個道德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