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難題:你會怎麼做?

2021-01-14 方鵬伴你走進刑法世界

2009年,哈佛大學哲學系教授麥可·桑德爾的公開課《公正:該如何做是好?》風靡全球。他在這門課程的第一堂中提到當代思想史上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一輛剎車失靈的有軌電車的司機,應該選擇讓電車繼續前行、撞死軌道上的五個人,還是選擇轉動方向盤、撞死岔道上的一個人。

 

桑德爾教授所追問的,就是半個世紀之前英國哲學家菲利帕·富特(Philippa Foot)提出的電車難題,它以極為生動的形式,對西方倫理學的基本立場進行了解讀和批判。電車難題首先追問,為了拯救五個人的生命,能否犧牲一條人命?能,或者不能,這是一個問題。

 

從功利主義者的視角來看,電車司機當然應該轉動方向盤,拯救五個人而犧牲一個人。但是功利主義的批判者認為,一旦轉動方向盤,電車司機就主動殺死了在岔道上的那個人,如果電車沿著正常軌道運行,那個人原本與這兩失控的電車無關,若非司機主動選擇將電車開上那條岔道,那個人就不會死,因此,電車司機在這個時候實際上是主動選擇殺死了一個人,他需要為岔道上的人的死亡擔負責任。換言之,他選擇殺死一個人,他是在主動實施一個不道德的行為,然而此時,電車司機的職業責任,導致這位掌握方向盤的人必須對此做出選擇。作為電車司機,如果他在能夠選擇撞死一個人而拯救五個人的情況下,選擇不作為,放任電車撞死五個人,這同樣也是不道德的。身在其位,他要麼撞死五個人,要麼撞死一個人,在這種情況下,從外部效果來看,似乎撞死一個人是更好的。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為,兩種選擇都會出現道德缺陷,這就是電車難題所提出的道德困境。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哲學家朱迪斯·湯姆森對電車難題提出了一個新的版本,她說,假如你不是電車司機,而是一個旁觀者,你眼見一輛剎車失靈的有軌電車即將裝上五個人,而你站在一個岔道的開關旁邊。你要麼保持旁觀態度,任由電車撞死五個人,要麼扳動岔道開關,撞死岔道上的一個人。你跟電車司機不同,電車司機必須對撞死五個人或撞死一個人做出選擇,而你作為旁觀者,可以選擇介入這個事件,也可以保持無動於衷。

既然不存在必須駕駛電車的職業責任,作為旁觀者的你的選擇,更為純粹的呈現了將一個人的生命與五個人的生命放在一起衡量的時候的道德立場。

功利主義者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因此,無論是電車司機,還是旁觀者,犧牲一個人、來拯救五個人的生命,都是可取的。康德主義者卻反對這種看法,康德主義認為任何社會都應當堅持某些底限原則,比如人的生命神聖不可侵犯,不應當為了任何社會效應犧牲他人生命,這種底限原則就是康德所言的絕對命令,也是人之為人所享有的基本權利,任何社會功利都的獲取,都不得以人類的基本權利為代價。作為旁觀者,既然他不存在如電車司機那樣的困境,最終必須在殺一還是殺五的問題上做出選擇,那麼他就無權犧牲岔道上的那個人的生命,即便他的作為可以拯救五個人的生命。

 

常言道,藝術源於生活,假設的思想實驗,往往又會幻化為現實中的真實案件。舊金山灣區發生了一次真實的失控電車事件,達芙妮·瓊斯見證了這起事件,並扳動開關將電車引入岔道,拯救了五人而犧牲了岔道上的一個人的生命。這起事件導致瓊斯女士被大陪審團提起公訴,並且也在全社會引發了大討論。比如從受害者的家屬的視角而言,這位無辜的犧牲者,他憑什麼要為此作為犧牲。而瓊斯女士,她又憑什麼認定岔道上的那個人的生命比五個人的生命更廉價?他們認為,她無權扮演上帝的角色,去決定他人的命運。 

然而,如果說如瓊斯案的辯方律師所言,扳動岔道開關本身,並非一個特別難以抉擇的行為,僅僅是在拯救五個人的過程中,不慎致一人死亡。那麼如果不存在這樣一條岔道,而是有一條橫跨有軌電車的人行天橋,這個天橋上恰巧站著一個能夠阻止電車繼續前行的體重合適的胖子,作為旁觀者的你,會不會將這個胖子推下橋,逼停電車,從而拯救軌道上的五個人?


把胖子推下橋、阻止電車撞死五個人,與扳動岔道開關拯救五個人的差別,在於把胖子推下橋首先殺死了這個不幸的胖子,然後再拯救了軌道上的五個人。這個胖子他只是十分不巧地站在橋上看風景,而且十分不巧地擁有恰好能阻止電車繼續前行的適格的體重,這一切都不應當成為他被推下橋的正當理由。而扳動岔道開關則是先拯救了五個人,而在拯救五個人的過程中,導致岔道上那個人的犧牲。

然而,究其本質,兩種情況實際上並無根本區別,都是犧牲一個人的生命,從而拯救五人。把胖子推下橋,與扳動開關殺死岔道上那個人,兩者為什麼會在人們的認知上造成截然不同的印象?絕大多數人願意選擇扳動岔道開關,然而只有極少數人原意將胖子推下橋。

這時,倫理直覺主義就出場了,卡斯卡特認為,倫理直覺主義導致人們認為親手殺人,是一種更大的罪惡,而通過工具致人死亡則是更可接受的。正如89%的陪審員會認為扳動岔道開關的人無罪,而只有11%的陪審員認為將胖子推下橋的人無罪。倫理困境,在多數時候,也是人們心理接受程度的困境。

那麼,作為旁觀者的你,在無其他辦法可選的時候,可會把胖子推下橋?




《電車難題》:該不該把胖子推下橋

[美]託馬斯·卡斯卡特,朱沉之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作者簡介:

呂亞萍,浙江東陽人。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學院講師。


原文載於《法律與生活》2016年第7期。


相關焦點

  • 「電車難題」,公平到底該怎麼做?一個法理上的難題
    電車難題首先追問,為了拯救五個人的生命,能否犧牲一條人命?能,或者不能,這是一個問題。 從功利主義者的視角來看,電車司機當然應該轉動方向盤,拯救五個人而犧牲一個人。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為,兩種選擇都會出現道德缺陷,這就是電車難題所提出的道德困境。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哲學家朱迪斯·湯姆森對電車難題提出了一個新的版本,她說,假如你不是電車司機,而是一個旁觀者,你眼見一輛剎車失靈的有軌電車即將裝上五個人,而你站在一個岔道的開關旁邊。你要麼保持旁觀態度,任由電車撞死五個人,要麼扳動岔道開關,撞死岔道上的一個人。
  • 你會不會為了救五個人而犧牲一個人呢?一直備受爭議的電車難題!
    假設你正看著一輛失控的電車,沿著軌道急速前行,徑直駛向五名無法逃脫的工人,這時你碰巧站在一個轉轍器旁邊,只要啟動轉轍器,電車就會轉到第二條軌道上。那麼問題來了,那條軌道上也有一名工人,不過只有一名,你會怎麼做?你會不會為了救五個人而犧牲一個人呢?
  • 「電車難題」中,如果你是那個扳道工,你會扳道嗎?
    電車難題最早是由菲利帕·福特(Philippa Foot)於1967年提出,它是一個關乎人類倫理道德問題的思想實驗,大概內容是這樣的:假設你是電車站的扳道工,一輛電車突然剎車失靈正極速駛來,主道上有5個工人正在專心工作,難以躲避電車,如果電車繼續在主道上行駛,這5人很大可能被撞死
  • 電車難題的經濟學解釋
    「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其大致內容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
  • 「電車難題」的自然主義視角
    「有軌電車難題」是道德心理學研究中被反覆討論的思想實驗。它假設了這樣一種情形:你正駕駛一輛失去剎車的有軌電車,在軌道前方有五個正在施工的工人,如果電車繼續直行必然會致其死亡,而旁邊的軌道上只有一名工人,你選擇變換軌道撞向一個人,還是繼續直行撞向五個人?
  • 當AI面對「電車難題」時會如何選擇?
    AI面對「電車難題」會如何選擇 「電車難題」是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其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而此時你可以選擇拉杆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然而問題在於,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是否應拉杆?
  • 「電車難題」的「道德物化」解法
    近些年來,「電車難題」引發了學術界的各種討論。作為一個思想實驗,其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很快就要碾壓到他們,但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杆(扳道岔),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問題在於,那個瘋子在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無辜的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應該怎樣做?
  • 目前無解的道德難題:電車難題及其延伸問題
    兩種情況下的電車道德難題01想像一下:你駕駛著一輛電車在一條鐵軌上飛馳。有5個修理工在鐵軌上施工,顯然,他們並沒有注意到有一輛電車朝他們撞過來。你本能地踩下剎車,沒想到關鍵時候,電車的制動系統失靈了。千鈞一髮之際,你發現有一條側軌,側軌上只有1個修理工,且電車的方向盤沒有壞,那麼問題來了:你會為了救5個人而轉動方向盤,讓電車駛向側軌嗎?這就是經典的電車難題,也稱電車撞人悖論。大多數人表示,如果自己是那位電車司機,會選擇變軌。
  • 從法律角度解「電車難題」,原來如此簡單
    「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內最為著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大致內容可概括為:一輛有軌電車駛來,前方的軌道上有5個人,片刻之後這5個人就會被電車碾壓致死;此時你手邊有一個拉杆,拉動之後電車會變道,這5個人可以倖免於難,但變道後的軌道上也有1個人,這個人將被電車碾壓致死。考慮以上情形,你是否應該拉動拉杆?
  • 當無人車遇上著名的「電車難題」,它會怎麼辦?
    「電車難題」是一個倫理學領域的思想實驗,自1967年Phillipa Foot提出以來,大批哲學家對此樂此不疲。 五個無辜的人被綁在鐵軌上,一輛列車疾駛而來,他們死定了。除非你拉下列車控制杆,使列車朝另一個方向駛去,但那條軌道上有一個同樣無辜的人。拉下控制杆,你能拯救五條生命,但會犧牲另一個:你如何選擇才能不違背倫理?
  • 當無人車遇上著名的 「電車難題」 它會怎麼辦?
    新的版本是:你的無人車將撞上一輛校車,它意識到它可以選擇殺死你或者拯救一車的孩子。那麼在設置程序時應該如何抉擇?我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電車難題」 總是以各種故作嚴肅、遠見卓識的未來主義姿態出現,並激怒我 。最糟糕的是,這個膚淺的題型不僅偽裝深刻,還演化出各種貌似更深刻、意義更重大的形式。
  • 電車難題的六大主流觀點(上)
    抽獎還是老辦法,6.66元你懂的,第一次參與的老闆如果不知道怎麼操作的話,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回到2049,點擊首頁下方的續命按鈕便可查看。好了今天我們來說電車難題,痴迷於電車難題的男人們就是電車痴漢。我想任何一個火車老司機都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我們也不可能真的做這樣一場實驗,所以這是一個思想實驗,而電車難題也是最為著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後來,電車難題又出現了各種衍生版本,比如美國哲學家湯姆森就提出了這樣一個版本,說你站在一座跨越電車軌道的天橋上,這裡的火車道沒有岔道,只有唯一的一條軌道,軌道上站著五個即將被撞死的人。
  • 當自動駕駛遇上「電車難題」
    讓自動駕駛汽車製造商擔責,鼓勵人們了解其運行機制,才能慢慢找到解決自動駕駛汽車式「電車難題」的方案。 並非「電車難題」 首先,來理一下我們試圖回答的問題。 對於我們正在討論的這些情況,顯然有些杞人憂天。這是因為它們不是在真實世界中可信的情況,而是「電車難題(Trolley Problem)」這個古老思想實驗的變體。
  • 「電車難題」真有那麼難嗎?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就是站在橋上看風景的那個人,你會怎樣做?絕大部分人的選擇是不推。這個做法被認為是公平指向的。如果僅僅著眼於怎樣採取行動,那麼電車難題其實真沒什麼難的。通過課堂上的提問回答,桑德爾已經初步展示了人們對兩個問題給出不同答案的統計數據。
  • 高人對功利主義的探析,那個歷史上著名的電車難題你解決了嗎?
    電車難題具體內容:一個瘋子把5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幸運的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杆,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那個瘋子在那另一條軌道上也綁了1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應該拉拉杆嗎?電車難題還有許多「變式」。
  • 世界十大悖論之電車難題
    「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其內容大致是: 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
  • 電車難題——一道經典的倫理哲學思考題!
    不知你是否聽過這樣一道哲學題:一輛有軌電車失去了控制,疾馳向前,司機看見前方的軌道上有五個人,他可以任憑電車繼續前行,那麼這五人一定會被撞死。這時候他發現旁邊恰好有一條岔道,岔道上只有一個人,因此他也可以選擇將電車拐入岔道,這樣就只會撞死一個人。那麼,他是否應當把電車開到人少的軌道上,撞死一個人而不是五個人呢?
  • 道德永遠是個「難題」——電車難題、自利與理性
    電車難題的無奈答案在《蝙蝠俠:黑暗騎士 》中,小丑劫持了兩艘緊急疏散城市人口的渡輪,一艘船上是普通公民,另一艘船上是囚犯。就這樣,諾蘭把哲學史上著名的電車難題,搬到了商業電影的熒幕上:一輛電車即將撞上兩群人,一邊人更多,一邊人更少,你手裡掌握著決定電車方向的軌道控制器,你會如何選擇?
  • 「電車難題」的難題
    在這些思想實驗中,「電車難題」大概是最著名(或者最臭名昭著)的一個問題了,它探討了犧牲小部分的人來拯救電車上更多人性命的可容許性。除了「電車難題」以外,還有數千個其它的思想實驗,有些案例甚至包含了多達數十個不同版本。考慮到思想實驗的存在幾乎和哲學自身一樣久遠,最近的哲學界對它的重視程度似乎有些異乎尋常了。
  • 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不可逾越的鴻溝:「電車難題」
    (原標題: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不可逾越的鴻溝:「電車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