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難題」的自然主義視角

2020-11-23 中國社會科學網
「電車難題」的自然主義視角

2017年06月06日 10:0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殷傑

字號

內容摘要:目前,包括劍橋大學、哈佛大學、伯克利分校在內的多所高校都成立了專門的道德心理學研究室。道德心理學作為一種自然主義的道德研究路徑,正蔚然成風,而其興起和盛行是填補道德問題本質與傳統倫理學研究方法之間鴻溝的必然所向。人類學、心理學等學科的調查研究方法充分增強了思想實驗結果的現實性,而神經科學、生物學中的理論成果和實驗方法能夠在既有倫理學理論的指導下,結合專業知識設計相關實驗,增加研究的針對性和經驗證據,從而消弭了道德問題複雜本質同傳統倫理學研究方法之間的錯位。因此,道德心理學的興起和發展,傳統倫理學對心理學、生物學、神經科學等學科知識和方法的借鑑和融合,是道德問題研究不斷深入發展的必然結果。

關鍵詞:版本;研究方法;有軌電車;選擇;傳統倫理學;倫理學研究;軌道;道德問題;人行橋;道德心理學

作者簡介:作者單位: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

  自20世紀後期哲學家同心理學家借鑑彼此理論成果開始,這種合作研究的趨勢便不斷加強和擴展,目前,包括劍橋大學、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內的多所高校都成立了專門的道德心理學研究室。道德心理學作為一種自然主義的道德研究路徑,正蔚然成風,而其興起和盛行是填補道德問題本質與傳統倫理學研究方法之間鴻溝的必然所向。

  「有軌電車難題」是道德心理學研究中被反覆討論的思想實驗。它假設了這樣一種情形:你正駕駛一輛失去剎車的有軌電車,在軌道前方有五個正在施工的工人,如果電車繼續直行必然會致其死亡,而旁邊的軌道上只有一名工人,你選擇變換軌道撞向一個人,還是繼續直行撞向五個人?該思想實驗由菲利帕·福特(Philippa Foot)在1967年首次提出,後來發展出「有軌電車難題」的開關版本和人行橋版本,作為旁觀者,在開關版本中你可以通過控制開關來決定電車駛向哪條軌道;在人行橋版本中,你可以通過將身旁的胖子推向軌道讓電車停止。

  「有軌電車難題」及其變異版本引發了諸多問題,比如,人們會作出怎樣的道德選擇?在三個版本中是否會作出相同的選擇?哪種選擇才是道德的?年齡、性別、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的差異是否會導致主體作出不同的道德選擇?等等。這些問題凸顯了道德問題的複雜性。它不只關乎人性一般和抽象規範,或是作出道德選擇的具體心理過程,而且同主體的非倫理特徵與人體機能的運行方式、認知結構緊密相關,兼具抽象與實踐的特徵,具有理論演繹和經驗事實兩個維度。一頭連接著道德信念、道德理性、道德規範等傳統倫理學命題,另一頭連接著認知機制、心理過程、社會文化環境等同經驗科學密切相關的重要問題。這正是道德問題的複雜性所在。

  傳統的倫理學研究倚重的是概念分析和思想實驗的方法。思想實驗通過情景假設,依賴思想實驗構造者或少數受眾的直覺或邏輯來判斷、預測人們的反應,可能面臨與現實不符的情況。以「電車難題」為例,傳統倫理學假設人們非此即彼的選擇主要是受到理性的控制,或者情感的影響。而神經科學和心理學針對該問題作出的實驗結果之複雜性,遠超出思想實驗結果的預測。

  心理學家格林(Joshua Greene)與柯恩(Jonathan Cohen)設計實驗,通過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監測人們在「電車難題」的兩個變異版本情形中作出道德選擇時大腦區域的反應。FMRI結果顯示,在開關版本中,與理性對應的認知功能區域更為活躍,而在人行橋版本中,情感區域更為活躍。換言之,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情形下作出道德判斷也受到不同因素的主導。要探明道德判斷過程的真相,就需要對各種道德語境中的要素類型進一步研究。此外,在2012年進行的一項心理學的3-D實景模擬實驗中,在受試者體驗幾乎接近電車難題實際情況的條件下,對受試者大腦監測的結果顯示,那些主要受情感主導的受試者選擇撞向一個工人所在軌道的概率更低。

  上述實驗結果說明,單純依靠思想實驗等理論分析方法的道德研究存在一定缺陷:這種方法一方面致使倫理學研究遠離實際,無法充分了解現實情況的複雜性和多變性;另一方面,單純使用邏輯推理只能局限於定性研究,無法得出相對準確和可靠的證據。而將田野調查、社會調查、實驗室實驗等研究方法引入到倫理學研究中能夠充分彌補這一缺陷。人類學、心理學等學科的調查研究方法充分增強了思想實驗結果的現實性,而神經科學、生物學中的理論成果和實驗方法能夠在既有倫理學理論的指導下,結合專業知識設計相關實驗,增加研究的針對性和經驗證據,從而消弭了道德問題複雜本質同傳統倫理學研究方法之間的錯位。

  因此,道德心理學的興起和發展,傳統倫理學對心理學、生物學、神經科學等學科知識和方法的借鑑和融合,是道德問題研究不斷深入發展的必然結果。

 

  (作者單位: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於翠傑)

相關焦點

  • 電車難題:你會怎麼做?
    他在這門課程的第一堂中提到當代思想史上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一輛剎車失靈的有軌電車的司機,應該選擇讓電車繼續前行、撞死軌道上的五個人,還是選擇轉動方向盤、撞死岔道上的一個人。 桑德爾教授所追問的,就是半個世紀之前英國哲學家菲利帕·富特(Philippa Foot)提出的電車難題,它以極為生動的形式,對西方倫理學的基本立場進行了解讀和批判。
  • 「電車難題」,公平到底該怎麼做?一個法理上的難題
    他在這門課程的第一堂中提到當代思想史上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一輛剎車失靈的有軌電車的司機,應該選擇讓電車繼續前行、撞死軌道上的五個人,還是選擇轉動方向盤、撞死岔道上的一個人。桑德爾教授所追問的,就是半個世紀之前英國哲學家菲利帕·富特(Philippa Foot)提出的電車難題,它以極為生動的形式,對西方倫理學的基本立場進行了解讀和批判。
  • 道德永遠是個「難題」——電車難題、自利與理性
    電車難題的無奈答案在《蝙蝠俠:黑暗騎士 》中,小丑劫持了兩艘緊急疏散城市人口的渡輪,一艘船上是普通公民,另一艘船上是囚犯。就這樣,諾蘭把哲學史上著名的電車難題,搬到了商業電影的熒幕上:一輛電車即將撞上兩群人,一邊人更多,一邊人更少,你手裡掌握著決定電車方向的軌道控制器,你會如何選擇?
  • 電車難題的六大主流觀點(上)
    好了今天我們來說電車難題,痴迷於電車難題的男人們就是電車痴漢。1967年,英國哲學家菲莉帕-福特提出了著名的電車難題,基本情況我想各位老闆都十分清楚,就是說有個火車失控了,而火車道前方有五個人,為了不撞死這五個人,火車司機可以選擇變道駛入另一條岔路,但這條岔路上有一個人,那麼火車司機該做出變軌這一操作嗎?
  • 「電車難題」的「道德物化」解法
    近些年來,「電車難題」引發了學術界的各種討論。作為一個思想實驗,其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很快就要碾壓到他們,但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杆(扳道岔),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問題在於,那個瘋子在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無辜的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應該怎樣做?
  • 電車難題的經濟學解釋
    「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其大致內容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
  • 「電車難題」的難題
    在這些思想實驗中,「電車難題」大概是最著名(或者最臭名昭著)的一個問題了,它探討了犧牲小部分的人來拯救電車上更多人性命的可容許性。除了「電車難題」以外,還有數千個其它的思想實驗,有些案例甚至包含了多達數十個不同版本。考慮到思想實驗的存在幾乎和哲學自身一樣久遠,最近的哲學界對它的重視程度似乎有些異乎尋常了。
  • 高人對功利主義的探析,那個歷史上著名的電車難題你解決了嗎?
    電車難題不僅是功利主義者面對的道德困境,也是一般意義上各類學說的道德難題。解決好了,人性得到釋放,解決不好,我們就會迷茫和對抗。1,電車難題電車難題最早由英國哲學家菲利帕·福特在1967年發表的論文《墮胎問題和教條雙重影響》中提出,該問題一經提出,便引起了學術界廣泛的討論。
  • 「電車難題」真有那麼難嗎?
    如果僅僅著眼於怎樣採取行動,那麼電車難題其實真沒什麼難的。通過課堂上的提問回答,桑德爾已經初步展示了人們對兩個問題給出不同答案的統計數據。在效率版的電車難題中,主流意見是允許司機「撞殺」一個人以拯救五個人,反對者屬於異類;而在公平版的電車難題中,主流意見是反對旁觀者「推殺」一個人以拯救五個人,贊同者屬於異類。
  • 好書推薦之《電車難題》
    透過一次虛構的審判,首次將大名鼎鼎的「電車難題」巧妙而趣味盎然地予以全景式呈現。 ——《電車難題》 內容簡介 本書虛擬了一樁符合「電車難題」情境的事件及隨之而來的審判,檢控官、法官、被告、受害人家屬、陪審團、律師、媒體、大學師生、電視觀眾、論壇網友等各路人馬紛紛登場,各自表態,一場思維的激烈碰撞就此展開。
  • 世界十大悖論之電車難題
    「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其內容大致是: 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
  • 當AI面對「電車難題」時會如何選擇?
    AI面對「電車難題」會如何選擇 「電車難題」是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其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而此時你可以選擇拉杆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然而問題在於,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是否應拉杆?
  • 目前無解的道德難題:電車難題及其延伸問題
    兩種情況下的電車道德難題01想像一下:你駕駛著一輛電車在一條鐵軌上飛馳。有5個修理工在鐵軌上施工,顯然,他們並沒有注意到有一輛電車朝他們撞過來。你本能地踩下剎車,沒想到關鍵時候,電車的制動系統失靈了。千鈞一髮之際,你發現有一條側軌,側軌上只有1個修理工,且電車的方向盤沒有壞,那麼問題來了:你會為了救5個人而轉動方向盤,讓電車駛向側軌嗎?這就是經典的電車難題,也稱電車撞人悖論。大多數人表示,如果自己是那位電車司機,會選擇變軌。
  • 從法律角度解「電車難題」,原來如此簡單
    「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內最為著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大致內容可概括為:一輛有軌電車駛來,前方的軌道上有5個人,片刻之後這5個人就會被電車碾壓致死;此時你手邊有一個拉杆,拉動之後電車會變道,這5個人可以倖免於難,但變道後的軌道上也有1個人,這個人將被電車碾壓致死。考慮以上情形,你是否應該拉動拉杆?
  • 電車難題——一道經典的倫理哲學思考題!
    這道經典的先救誰難題,令男性同胞傷透了腦筋,回答的好還可以,答不好就送命。為什麼這道題這麼難回答,仔細思考一下,似乎已經不是先救誰的問題了,而是親情和愛情,哪一個更重要?同樣電車難題的難點在於是從功利主義救更多的人還是從道德主義不去傷害這個無辜的人?
  • 《電車難題》:倫理情感難題該如何判定?
    一輛有軌電車失去了控制,前方軌道上有五個人,而旁邊岔道上也站著一個人,司機可以任憑電車繼續前進撞死前方的五個人,或將電車轉向到旁邊岔道上撞死另一個人。問題:司機是否應該改變電車行使軌道?這就是由英國哲學家菲莉帕·富特於1967年提出的「電車難題」,此後關於「電車難題」的討論一直在社會各界人士之間進行,至今都沒有一個結果。託馬斯·卡思卡特在其著作《電車難題》中模擬了一樁案例,從檢察官、辯方、心理學家、哲學家和普通人角度出發,探討了社會中不同身份、職業的人對案件的判斷。
  • 「電車難題」不應成為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緊箍咒
    說起自動駕駛,許多人就會不自覺的聯想到上世紀 70 年代誕生的經典電車難題,這個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正在成為整個行業不斷前進的絆腳石。因此,現在我們是不是該向前看,把這個問題徹底翻篇,不要再用這一道德問題來拷問自動駕駛汽車了?所謂的電車難題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
  • 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不可逾越的鴻溝:「電車難題」
    (原標題: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不可逾越的鴻溝:「電車難題」)
  • 反實證主義的自然主義
    反實證主義的自然主義 2016年01月26日 10:3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方環非 潘麗華 字號 內容摘要:Bhaskar)實在論自20世紀70年代產生,經歷了五個發展階段
  • 德國「對華沉默」,是跳出「電車難題」的正確處理辦法
    哲學界有個著名的電車難題: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幸運的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杆,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然而問題在於,那個瘋子在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是否應拉拉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