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無人車遇上著名的 「電車難題」 它會怎麼辦?

2020-12-05 網易汽車

對城市規劃者來說,無人車主要的吸引力在於可以減少路上的汽車數量,但未來無人車註定會開啟勞工關係、監聽能力和資本分配的新篇章。

36氪1月11日報導 「電車難題」 是一個倫理學領域的思想實驗,自 1967年Phillipa Foot 提出以來,大批哲學家對此樂此不疲。

五個無辜的人被綁在鐵軌上,一輛列車疾駛而來,他們死定了。除非你拉下列車控制杆,使列車朝另一個方向駛去,但那條軌道上有一個同樣無辜的人。拉下控制杆,你能拯救五條生命,但會犧牲另一個:你如何選擇才能不違背倫理?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問題演化出許多新版本,譬如:是選擇讓電車撞死五個人,還是把一個胖子推下去阻止列車前行(胖子也得死);還有一種,胖子恰巧就是這個把五位無辜者綁在軌道上的人,等等。如今,這個辯題因無人車的出現被賦予了新的生命。新的版本是:你的無人車將撞上一輛校車,它意識到它可以選擇殺死你或者拯救一車的孩子。那麼在設置程序時應該如何抉擇?我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電車難題」 總是以各種故作嚴肅、遠見卓識的未來主義姿態出現,並激怒我 。最糟糕的是,這個膚淺的題型不僅偽裝深刻,還演化出各種貌似更深刻、意義更重大的形式。


我們可以換種方式思考:如果你想設計一輛車,讓它在特定條件下故意殺害它的司機,你如何保證司機不會修改程序,確保自己永遠不會被自己的汽車蓄意謀殺?

答案很明顯,借鑑 iPhone 模式。設計一輛汽車,讓它只能安裝通過交通運輸部(或製造商)認證的軟體,並將教人解鎖定以重罪。目前 iPhone、遊戲機和其他設備都上了數字鎖,即業內所說的 「DRM」(數字版權管理)。美國 1998年 頒布的 「數字千年版權法案」 和歐盟 2001年 頒布的 「協調信息社會的著作權指令"禁止去除數字鎖,防止受版權保護的作品被盜版。洩露幫助他人解鎖的信息,如設備中的漏洞等行為也會受到制裁。

圍繞這個問題有很大爭議。無人車的程序必須對一個公路上高速移動的對象負責,尤其是那些脆弱的人類。


但這在現實中顯然根本行不通。大家都知道,每臺被鎖定的設備都可以輕易地 「越獄」。數字鎖法規最主要的目的不是阻止人重新配置設備——而是確保他們不能在企業和產品的幫助下這樣做。2002年 英國電信監管機構 OFcom 宣布了手機解鎖合法化,解鎖你的手機並不難,你可以自己從網上下載軟體解鎖,或找非法破解手機的人。

即使我們可以鎖定汽車的設置,我們也不應該這樣做。數字鎖會在在計算機裡建立了一個計算機所有者也無法進入的空間。數字鎖的相關文件對所有者絕對不可見。當用戶命令作業系統列車數字鎖的目錄下的文件時,文件必須被掩蓋或忽略(以防用戶刪除或替換它們)。當用戶命令作業系統列出所有運行的程序時,數字鎖程序也應被忽略(以防用戶終止程序)。

所有計算機都有漏洞。即使使用多年的軟體,原始碼被無數程式設計師檢查過後,仍會有微小的漏洞。安全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結果。準確地說,安全是一種識別漏洞的過程,以及在對手發現、利用漏洞之前打補丁的過程,也是一種防患於未然,在此之前將對手從系統中消滅,並修補他們造成的破壞的過程。


當 SONY BMG 將數字版權管理軟體暗藏在大量計算機中以阻止 CD 洩漏,它得不被殺毒軟體發現,因為殺毒軟體可以準確將它識別為一個未經用戶許可安裝、違背用戶意願運行的程序。通過改變用戶的作業系統,使其無視任何以一串特殊、秘密的字母串 「$sys$」 打頭的文件。惡意木馬作者一旦發現,就會利用它:當他們的程序侵入 SONY 授權的電腦,程序可以在 SONY 的掩護下,不被殺毒軟體發現。

汽車體型龐大且行駛速度快,可以殺死用戶和周圍的人。黑客可以通過授權的軟體控制剎車、加速器和方向盤(去年夏天的克萊斯勒公司因此召回 140 萬輛汽車)。如果把汽車設計為無法修改的無人車,把任何駕駛員試圖修改程序(比如在 「電車難題」 中選擇自保)的做法視為自私的行為,把乘客視為敵人,事情就會更糟。

「電車難題」 愚蠢的假設之下隱藏著深意。網際網路的世界已經出現了 「合法攔截」,留下後門以供警察監管。這些後門已成計算機安全問題的根源。比如 2011年 中國政府攻擊 Gmail 帳戶,「合法攔截」 疑似政見不同的激進人士;以及 NSA 在 2004年 奧運會期間竊聽希臘政府的競選過程。


儘管存在這些問題,執法者仍希望留下更多後門。英國內政大臣 Theresa May 頒布的 「刺探者憲章",將迫使公司弱化產品的安全性,使監管用戶成為可能。

我們似乎可以從無人車的合法攔截能力中獲得啟示:警察可以對你的車發送信號,讓它停下。這會比"電車難題"帶來更多問題:一種讓汽車不按乘客意願行駛的內置裝置,對騙子、殺人犯和強姦犯來說簡直是天賜良機。這些人能以此巧妙模仿執法機構的官員。不要說政府的警察這種行為在我們看起來是非法的——更別提敘利亞總統 Bashar al-Assad 的秘密警察,或是 Isis 控制下自封警察的恐怖分子了。

"電車難題"變得更棘手了:對城市規劃者來說,無人車主要的吸引力在於可以減少路上的汽車數量,將私家車轉化為一種無人駕駛的 Uber。Uber 甚至可以被看作一種無人車的演練。你和你的車存在某種關係,但你並不擁有它。你沒有權利改變(甚至監視或確認)無人 Uber 裡的軟體。它會設置為讓第三方控制。比如可以設置一種用戶控制的緊急剎車,並委託保險公司管理,但保險公司顯然不希望這種功能出現。

忘記"電車難題"吧:無人車註定會開啟勞工關係、監聽能力和資本分配的新篇章。

本文來源:36氪 責任編輯:任天輝_NA5921

相關焦點

  • 當無人車遇上著名的「電車難題」,它會怎麼辦?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問題演化出許多新版本,譬如:是選擇讓電車撞死五個人,還是把一個胖子推下去阻止列車前行(胖子也得死);還有一種,胖子恰巧就是這個把五位無辜者綁在軌道上的人,等等。如今,這個辯題因無人車的出現被賦予了新的生命。新的版本是:你的無人車將撞上一輛校車,它意識到它可以選擇殺死你或者拯救一車的孩子。那麼在設置程序時應該如何抉擇?
  • 當自動駕駛遇上「電車難題」
    這個難題最熟悉的版本可以追溯到60年代,但它更久遠的版本可以追溯到關於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的討論,以及在那之前的古典哲學。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一輛電車失控了,它會撞到一個被困在鐵軌上的五口之家。
  • 重讀電車難題:當無人車不得不殺人 誰決定誰生死
    更重要的是,關於這個難題的答案還將深刻地重塑美國的法律。要想理解電車難題,首先要考慮這樣的情況:你現在正站在一座天橋上。在你的腳下,一條鐵軌被分成一條主幹道和另一條路線。在主幹道上,有50人被綁在鐵軌上。在主幹道上,一輛電車從橋下疾馳而過,向被困住的人們衝來。幸運的是,天橋上有一個槓桿,當它被拉動的時候,電車能夠改道到另一條路。
  • 電車難題:你會怎麼做?
    他在這門課程的第一堂中提到當代思想史上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一輛剎車失靈的有軌電車的司機,應該選擇讓電車繼續前行、撞死軌道上的五個人,還是選擇轉動方向盤、撞死岔道上的一個人。 桑德爾教授所追問的,就是半個世紀之前英國哲學家菲利帕·富特(Philippa Foot)提出的電車難題,它以極為生動的形式,對西方倫理學的基本立場進行了解讀和批判。
  • 電車難題的經濟學解釋
    「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其大致內容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
  • 「電車難題」的「道德物化」解法
    近些年來,「電車難題」引發了學術界的各種討論。作為一個思想實驗,其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很快就要碾壓到他們,但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杆(扳道岔),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問題在於,那個瘋子在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無辜的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應該怎樣做?
  • 電車難題的六大主流觀點(上)
    今天抽獎來個好東西,你可以說它是可以玩遊戲的充電寶,也可以說它是具有充電功能的遊戲機,總之它是你旅途的最佳伴侶,真是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雖然它很小,但是真的可以滿足你,上面一共有299款經典遊戲,比如魂鬥羅、坦克大戰、超級瑪麗等等等等,唯一的缺點就是你玩兒得太狠了,就不能給手機充電了。
  • 當AI面對「電車難題」時會如何選擇?
    AI面對「電車難題」會如何選擇 「電車難題」是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其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而此時你可以選擇拉杆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然而問題在於,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是否應拉杆?
  • 「電車難題」,公平到底該怎麼做?一個法理上的難題
    他在這門課程的第一堂中提到當代思想史上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一輛剎車失靈的有軌電車的司機,應該選擇讓電車繼續前行、撞死軌道上的五個人,還是選擇轉動方向盤、撞死岔道上的一個人。桑德爾教授所追問的,就是半個世紀之前英國哲學家菲利帕·富特(Philippa Foot)提出的電車難題,它以極為生動的形式,對西方倫理學的基本立場進行了解讀和批判。
  • 「電車難題」不應成為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緊箍咒
    同樣都是面對產婦難產,不同的處理方式會帶來不同的道德結論。Foot 當時還引申出了許多類似的情況,其中之一就與有軌電車司機有關。另外一個則屬於法官面對的難題,她設想如果法官不判處一位無辜群眾的死刑,暴徒就威脅要衝擊法庭。第二個設想就與電車難題類似,法官要做出選擇,到底是為了正義犧牲多數人的生命,還是為了多數人的利益犧牲無辜者。
  • 現在自動駕駛出車禍 更像是「酒駕」,無關「電車難題」
    你是讓電車變換軌道撞死一個人,還是什麼都不做,讓它撞死五個人? 關於電車難題,你可能並不陌生:一輛失控的電車正沿著一條軌道向下衝去。軌道前方有五個工人, 如果電車衝過去,他們肯定會被撞死。但你可以用一個操縱杆把電車轉向鄰近的軌道上,但是那個軌道上也有一個工人,如果電車衝過去了,他也同樣會被撞死。
  • 電車難題:自動駕駛汽車的道德難題
    1、智能汽車的道德難題著名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他的《機器人系列》裡面,提出了影響力極大的機器人三定律。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者因不作為而使人類受到傷害。第二定律,除非違背第一定律,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 高人對功利主義的探析,那個歷史上著名的電車難題你解決了嗎?
    這些變式修改了一些前提條件,也許會導致人們作出不同於經典電車難題的選擇。變化1:電車剎車失靈,面前的分叉口呈「Y」形,左邊綁著5個人,右邊綁著1個人。你是駕駛員,需要決定開往哪邊。醫生是否應該殺死這個人,並用他的5個不同器官分別救治5個瀕死患者?以上都是電車難題的變種,其意思和意義和電車難題所要表達的都大同小異。學術界對於「道德應遵循什麼最高原則」的問題看法不同,也因此有回答電車難題的不同視角和解讀。關於道德(電車難題)的解讀大致可以分為自由主義、功利主義和德性主義、共同體主義等流派。
  • 從法律角度解「電車難題」,原來如此簡單
    「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內最為著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大致內容可概括為:一輛有軌電車駛來,前方的軌道上有5個人,片刻之後這5個人就會被電車碾壓致死;此時你手邊有一個拉杆,拉動之後電車會變道,這5個人可以倖免於難,但變道後的軌道上也有1個人,這個人將被電車碾壓致死。考慮以上情形,你是否應該拉動拉杆?
  • 「電車難題」的難題
    在這些思想實驗中,「電車難題」大概是最著名(或者最臭名昭著)的一個問題了,它探討了犧牲小部分的人來拯救電車上更多人性命的可容許性。除了「電車難題」以外,還有數千個其它的思想實驗,有些案例甚至包含了多達數十個不同版本。考慮到思想實驗的存在幾乎和哲學自身一樣久遠,最近的哲學界對它的重視程度似乎有些異乎尋常了。
  • Nature大型調查:當AI遭遇電車難題,它將拯救誰?
    ,特斯拉轎車撞上作業車,駕駛員不幸身亡;......The Moral Machine實驗它要求用戶對虛擬的車禍做出一系列道德決策,類似於著名的「電車難題(trolley problem)」。「電車難題(Trolley Problem)」是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其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
  • 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不可逾越的鴻溝:「電車難題」
    (原標題: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不可逾越的鴻溝:「電車難題」)
  • 道德永遠是個「難題」——電車難題、自利與理性
    電車難題的無奈答案在《蝙蝠俠:黑暗騎士 》中,小丑劫持了兩艘緊急疏散城市人口的渡輪,一艘船上是普通公民,另一艘船上是囚犯。就這樣,諾蘭把哲學史上著名的電車難題,搬到了商業電影的熒幕上:一輛電車即將撞上兩群人,一邊人更多,一邊人更少,你手裡掌握著決定電車方向的軌道控制器,你會如何選擇?
  • 【快評】自動駕駛的「電車難題」是一個錯誤的提問
    在聽過與會發言之後,賽迪智庫政法所的專家介紹了對自動駕駛面臨的「電車難題」的幾點看法:自動駕駛的「電車難題」通常是這樣一類問題:如果一輛自動駕駛汽車的前面兩個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人,比如一個方向是老人另一個方向是婦女,一個方向有1個人另一個方向有5個人等等,這輛自動駕駛汽車如果無法躲避,應當做出何種選擇,依靠何種算法規則做選擇,以及如果造成損害應當承擔何種責任。
  • 「電車難題」的自然主義視角
    「有軌電車難題」是道德心理學研究中被反覆討論的思想實驗。它假設了這樣一種情形:你正駕駛一輛失去剎車的有軌電車,在軌道前方有五個正在施工的工人,如果電車繼續直行必然會致其死亡,而旁邊的軌道上只有一名工人,你選擇變換軌道撞向一個人,還是繼續直行撞向五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