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城市規劃者來說,無人車主要的吸引力在於可以減少路上的汽車數量,但未來無人車註定會開啟勞工關係、監聽能力和資本分配的新篇章。
36氪1月11日報導 「電車難題」 是一個倫理學領域的思想實驗,自 1967年Phillipa Foot 提出以來,大批哲學家對此樂此不疲。
五個無辜的人被綁在鐵軌上,一輛列車疾駛而來,他們死定了。除非你拉下列車控制杆,使列車朝另一個方向駛去,但那條軌道上有一個同樣無辜的人。拉下控制杆,你能拯救五條生命,但會犧牲另一個:你如何選擇才能不違背倫理?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問題演化出許多新版本,譬如:是選擇讓電車撞死五個人,還是把一個胖子推下去阻止列車前行(胖子也得死);還有一種,胖子恰巧就是這個把五位無辜者綁在軌道上的人,等等。如今,這個辯題因無人車的出現被賦予了新的生命。新的版本是:你的無人車將撞上一輛校車,它意識到它可以選擇殺死你或者拯救一車的孩子。那麼在設置程序時應該如何抉擇?我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電車難題」 總是以各種故作嚴肅、遠見卓識的未來主義姿態出現,並激怒我 。最糟糕的是,這個膚淺的題型不僅偽裝深刻,還演化出各種貌似更深刻、意義更重大的形式。
我們可以換種方式思考:如果你想設計一輛車,讓它在特定條件下故意殺害它的司機,你如何保證司機不會修改程序,確保自己永遠不會被自己的汽車蓄意謀殺?
答案很明顯,借鑑 iPhone 模式。設計一輛汽車,讓它只能安裝通過交通運輸部(或製造商)認證的軟體,並將教人解鎖定以重罪。目前 iPhone、遊戲機和其他設備都上了數字鎖,即業內所說的 「DRM」(數字版權管理)。美國 1998年 頒布的 「數字千年版權法案」 和歐盟 2001年 頒布的 「協調信息社會的著作權指令"禁止去除數字鎖,防止受版權保護的作品被盜版。洩露幫助他人解鎖的信息,如設備中的漏洞等行為也會受到制裁。
圍繞這個問題有很大爭議。無人車的程序必須對一個公路上高速移動的對象負責,尤其是那些脆弱的人類。
但這在現實中顯然根本行不通。大家都知道,每臺被鎖定的設備都可以輕易地 「越獄」。數字鎖法規最主要的目的不是阻止人重新配置設備——而是確保他們不能在企業和產品的幫助下這樣做。2002年 英國電信監管機構 OFcom 宣布了手機解鎖合法化,解鎖你的手機並不難,你可以自己從網上下載軟體解鎖,或找非法破解手機的人。
即使我們可以鎖定汽車的設置,我們也不應該這樣做。數字鎖會在在計算機裡建立了一個計算機所有者也無法進入的空間。數字鎖的相關文件對所有者絕對不可見。當用戶命令作業系統列車數字鎖的目錄下的文件時,文件必須被掩蓋或忽略(以防用戶刪除或替換它們)。當用戶命令作業系統列出所有運行的程序時,數字鎖程序也應被忽略(以防用戶終止程序)。
所有計算機都有漏洞。即使使用多年的軟體,原始碼被無數程式設計師檢查過後,仍會有微小的漏洞。安全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結果。準確地說,安全是一種識別漏洞的過程,以及在對手發現、利用漏洞之前打補丁的過程,也是一種防患於未然,在此之前將對手從系統中消滅,並修補他們造成的破壞的過程。
當 SONY BMG 將數字版權管理軟體暗藏在大量計算機中以阻止 CD 洩漏,它得不被殺毒軟體發現,因為殺毒軟體可以準確將它識別為一個未經用戶許可安裝、違背用戶意願運行的程序。通過改變用戶的作業系統,使其無視任何以一串特殊、秘密的字母串 「$sys$」 打頭的文件。惡意木馬作者一旦發現,就會利用它:當他們的程序侵入 SONY 授權的電腦,程序可以在 SONY 的掩護下,不被殺毒軟體發現。
汽車體型龐大且行駛速度快,可以殺死用戶和周圍的人。黑客可以通過授權的軟體控制剎車、加速器和方向盤(去年夏天的克萊斯勒公司因此召回 140 萬輛汽車)。如果把汽車設計為無法修改的無人車,把任何駕駛員試圖修改程序(比如在 「電車難題」 中選擇自保)的做法視為自私的行為,把乘客視為敵人,事情就會更糟。
「電車難題」 愚蠢的假設之下隱藏著深意。網際網路的世界已經出現了 「合法攔截」,留下後門以供警察監管。這些後門已成計算機安全問題的根源。比如 2011年 中國政府攻擊 Gmail 帳戶,「合法攔截」 疑似政見不同的激進人士;以及 NSA 在 2004年 奧運會期間竊聽希臘政府的競選過程。
儘管存在這些問題,執法者仍希望留下更多後門。英國內政大臣 Theresa May 頒布的 「刺探者憲章",將迫使公司弱化產品的安全性,使監管用戶成為可能。
我們似乎可以從無人車的合法攔截能力中獲得啟示:警察可以對你的車發送信號,讓它停下。這會比"電車難題"帶來更多問題:一種讓汽車不按乘客意願行駛的內置裝置,對騙子、殺人犯和強姦犯來說簡直是天賜良機。這些人能以此巧妙模仿執法機構的官員。不要說政府的警察這種行為在我們看起來是非法的——更別提敘利亞總統 Bashar al-Assad 的秘密警察,或是 Isis 控制下自封警察的恐怖分子了。
"電車難題"變得更棘手了:對城市規劃者來說,無人車主要的吸引力在於可以減少路上的汽車數量,將私家車轉化為一種無人駕駛的 Uber。Uber 甚至可以被看作一種無人車的演練。你和你的車存在某種關係,但你並不擁有它。你沒有權利改變(甚至監視或確認)無人 Uber 裡的軟體。它會設置為讓第三方控制。比如可以設置一種用戶控制的緊急剎車,並委託保險公司管理,但保險公司顯然不希望這種功能出現。
忘記"電車難題"吧:無人車註定會開啟勞工關係、監聽能力和資本分配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