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一個人還是撞五個人,自動駕駛汽車如何選擇?

2020-11-24 搜狐網

原標題:撞一個人還是撞五個人,自動駕駛汽車如何選擇?

電車難題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倫理難題,它設置了一個這樣的場景:

你駕駛著一輛電車行駛在軌道上。在它的前方,有五個人被綁在軌道上不能逃脫。如果電車繼續行駛,就會碾壓到他們。你可以拉一個拉杆,轉到另一條軌道上,但在這條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你有兩個選擇:

1. 不拉杆,五人死於你手。

2. 拉杆,一人死於你手。

你會怎麼做?

自動駕駛汽車已經上路接受檢測,將來也會碰到類似的難題,它也必須做出相應選擇。

比如,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在剎車失靈或者來不及剎車的情況下,正好道路前方有五人闖紅燈,而車上有兩名乘客。此時,自動駕駛汽車有兩個選擇:

1. 繼續前行,撞死不遵守交通規則闖紅燈的五人。

2. 為避開五人轉而撞向路障,車上兩名乘客喪生。

在這種情形下,人們應該期待自動駕駛汽車如何選擇呢?

功利主義認為,從數量上看,五多於二。因此,五個人的生命比兩個人的生命更加重要。這種情況下,應當犧牲少數人的生命從而挽救多數人的性命。但是,生命是無價的,五條命就一定比兩條命更重要嗎?

道德主義認為:人是目的,而並不是工具。因此,不能簡單認為五個人的生命比兩個人的生命更重要。在面對此類兩難選擇時,應當不作為。

有科學家對這類困境做過測試,結果顯示:當乘客和行人數量比例是1:1時,即一名乘客和一名行人時,75%的受訪者表示應該挽救乘客。但是當行人的數量增加時,受訪者開始轉變思想。如果有5名行人和1名乘客,還有50%的受試者表示應該救乘客。但當行人人數達到100人,而乘客是1人時,支持救乘客的受訪者的比例下降到20%左右。但是,如果你就是那一名乘客呢?你希望自動駕駛汽車保護你還是保護行人?

自動駕駛汽車生產廠家該如何設置,才能讓汽車做出公認為正當的選擇?

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嗎?《人工智慧:國家人工戰略行動抓手》一書中提出了路徑來嘗試解決這一難題:

事前,為機器設定倫理標準,讓智能機器的自主決策行為尊重人類社會的各種規範和價值。在事中或者事後:政府、公眾共同參與,對人工智慧的行為進行監督、審查和反饋,共同實現人工智慧倫理,確保公平正義。

接下來的一個問題是:自動駕駛汽車已經按照人類希望的倫理規範行駛了,但仍出錯了怎麼辦?

讓我們看一個案例:2016年5月7日,在美國佛羅裡達州,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自動駕駛模式下發生車禍致死事件,引發了全球對自動駕駛系統的質疑。

事故當時的情形是這樣的:事故死者Joshua Brown駕駛Model S與一輛正在轉向的白色拖掛車相撞,導致車頂被削,駕駛員身亡。發生撞擊時,車輛的Autopilot自動駕駛系統正處於開啟狀態。數據表明,當時Model S的時速為119公裡/時,而路段限速為105公裡/時,車輛處於超速駕駛狀態。

特斯拉內部調查結果顯示,Autopilot自動駕駛系統無法識別白色的拖掛車車體,將其錯誤識別為高架橋,導致自動剎車系統沒有發生作用,車輛直接在拖掛車下方鑽過,並造成車輛失控。

特斯拉曾警告駕駛者雙手不能離開方向盤,並將注意力保持在駕駛上。很多駕駛者都以為特斯拉Autopilot是全自動駕駛系統,這是一個致命錯誤。經過了6個月的調查分析,美國相關部門宣布,沒有證據表明Autopilot自動駕駛系統對事故負有責任,特斯拉無需召回。

那麼,問題來了:自動駕駛汽車發生交通事故後,應當由誰來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呢?

德國的自動駕駛汽車法案做了這樣的規定:司機參與駕駛的,依其注意義務和過錯承擔責任,否則製造商承擔責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世界科學知識與技術倫理委員會提出了一個可行的解決辦法:採取責任分擔的解決途徑,讓所有參與到機器人的發明、授權和分配過程中的人來分擔責任。

來源|微信公眾號:騰訊研究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現代社會的「電車難題」:自動駕駛系統在意外來臨時會撞向誰?
    文章來源 | S-Tech作者 | 羅錦霖 「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駛來,列車前面有兩條軌道,正常行駛的軌道上被綁著五個人,而另一條軌道上綁著一個人;你的手中有一根操控杆可以控制列車的行駛軌道,如果不拉下操縱杆,列車將撞上五個人,另外一條軌道的一個人將會得救;如果拉下操縱杆
  • 電車難題探析:到底撞死一個人還是撞五個人
    假設你是一位電車駕駛員,軌道前有5人,電車正向他們碾去;你可以選擇變道,這樣會碾死另一道的1人。請問你的選擇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了我們,到底是選擇撞死一個人還是撞死五個人呢?我想很多人都看到過這個問題,這也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
  • 自動駕駛「電車難題」如何解?不同的文化給出不同的答案
    在方向盤掌握在人類手中的時候,當事故發生時,駕駛員作出的決策是基於現場的狀況、過往的駕駛經驗,還有很大一部分是瞬間發生的本能反應,同時,人類駕駛員也將為其決策承擔可能的社會和法律責任。但在依賴程序做決策的自動駕駛領域,我們需事先就教會程序如何進行選擇,這時我們就不得不事先作出選擇:當事故無法避免時,誰的安全應該放在首位?這背後的原因又該如何解釋?
  • 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不可逾越的鴻溝:「電車難題」
    據外媒報導,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自動駕駛汽車面臨的問題遠比人們想像中的來得更複雜。
  • 當自動駕駛遇上「電車難題」
    本文看點 自動駕駛汽車上路引發了一系列關於生命的哲學性思考,當死亡必將來臨時,汽車上的電腦該做如何選擇?最有效的方式是讓自動駕駛汽車選擇自我毀滅。
  • 你會不會為了救五個人而犧牲一個人呢?一直備受爭議的電車難題!
    假設你正看著一輛失控的電車,沿著軌道急速前行,徑直駛向五名無法逃脫的工人,這時你碰巧站在一個轉轍器旁邊,只要啟動轉轍器,電車就會轉到第二條軌道上。那麼問題來了,那條軌道上也有一名工人,不過只有一名,你會怎麼做?你會不會為了救五個人而犧牲一個人呢?
  • 自動駕駛的道德問題是真實存在的,但未必就是「電車難題」
    目前來看,人工智慧的實際應用中一個非常宏偉也非常有前景的領域就是——自動駕駛。自動駕駛有望將人類從駕駛汽車,這個最不安全也是最浪費時間精力和各種資源的領域解放出來,將帶來整個汽車行業乃至整個社會形態的革命。然而自動駕駛的安全性疑慮和呼聲一直不小:總有很多人不放心將自己的性命寄託於一臺機器上。
  • 給卡車穿上「隱身衣」,讓自動駕駛車輛撞上它!這場自動駕駛比賽,比...
    部分題目具體的畫風,是下面這樣的:到底是攻擊對手,還是讓自己跑更快?如何在限定時間內,超越所有小隊的賽車,並獲得競速賽第一名?不過,獲勝團隊最後沒有選擇加入攻擊算法,而是集中全力提升了自己的路線規劃和控制算法,這也使得他們與第二名快速拉開了差距。獲勝團隊表示,如果車輛優化得夠好,攻擊算法就追不上它,其實也能成為一種取勝策略。一張「貼紙」,讓卡車消失除此之外,自動駕駛算法的避障也是一個重要的技術。
  • 自動駕駛技術讓機器的道德困境提前到來 算法要如何在生命與財產...
    這個實驗是這樣的,假象你看到一輛電車,馬上就要撞到前方鐵軌上的六個人,這時你有機會扳動道軌,令其衝上另一條只有一個人的鐵軌,你如何選擇?根據常規的「大多數利益傾向」原則,你應該犧牲一個人來拯救六個人的生命,但如此一來你就要為這一個人的死而負上部分責任,而假如你什麼都不做坐看電車事故,這種做法卻也同樣有著道德上的瑕疵。
  • 【快評】自動駕駛的「電車難題」是一個錯誤的提問
    在聽過與會發言之後,賽迪智庫政法所的專家介紹了對自動駕駛面臨的「電車難題」的幾點看法:自動駕駛的「電車難題」通常是這樣一類問題:如果一輛自動駕駛汽車的前面兩個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人,比如一個方向是老人另一個方向是婦女,一個方向有1個人另一個方向有5個人等等,這輛自動駕駛汽車如果無法躲避,應當做出何種選擇,依靠何種算法規則做選擇,以及如果造成損害應當承擔何種責任。
  • 現在自動駕駛出車禍 更像是「酒駕」,無關「電車難題」
    軌道前方有五個工人, 如果電車衝過去,他們肯定會被撞死。但你可以用一個操縱杆把電車轉向鄰近的軌道上,但是那個軌道上也有一個工人,如果電車衝過去了,他也同樣會被撞死。你是讓電車變換軌道撞死一個人,還是什麼都不做,讓它撞死五個人?
  • 「讓火車撞九個人還是撞一個人?」面試中的世界難題
    某企業在招聘經理的時候,就出了這麼一個問題,來自哈佛大學:某天,有十個孩子相約去鐵軌玩,九個孩子選擇在新軌玩,一個孩子選擇在舊軌玩,並勸其他九個孩子不要在新軌玩,有火車通過,很危險。但是九個孩子並沒有理會他,繼續在新軌玩,這時候,火車開過來,當司機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剎車了。
  • 陳景輝:自動駕駛與乘客優先|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2006
    這個特殊性嚴重改變了討論的結構:傳統交通事故的核心是責任的承擔與分配,這主要是個法律性質的問題;但自動駕駛問題的核心,必將從責任的分配轉移至生命安全的分配上,這主要是個道德問題,而法律的話題被降級為派生性的第二順位問題。 具體來講,當自動駕駛汽車不可避免地發生涉及生命損失的碰撞事故時,自動駕駛汽車(道德算法)應當如何選擇?它應當選擇撞誰?
  • 特斯拉電動無人駕駛汽車再發車禍:特斯拉、Uber自動駕駛車禍盤點
    本周二美國加州地方政府稱一輛開啟了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的特斯拉轎車撞上了一輛停著的巡警車,事發地點在美國南加州地區。當時停著的巡警車內並沒有警員,特斯拉司機受了輕傷。這已經是今年以來在美國發生的第三起因特斯拉自動駕駛功能開啟時發生的嚴重車禍。
  • 自動駕駛汽車的「電車難題」:缺少通用道德準則
    自動駕駛的支持者和批評者,都喜歡拋出一個問題 —— 當碰撞不可避免的時候,誰應該接管車輛的駕駛操作、誰又該被撞死?為了解公眾對此事的態度,麻省理工學院決定對來自不同國家、地區、文化、社會團隊的 230 萬人進行採訪。結果發現,他們對回答不盡相同。
  • 無人駕駛很火,可是這些問題不解決還是無法上路
    然而問題在於,那個瘋子在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是否應拉杆?那麼請考慮這樣一種情況:一輛無人駕駛車在馬路上正常行駛,突然對面駛來一輛失控的大貨車,此時無人駕駛車可以向左或向右躲閃,但左右兩側都各有一輛摩託車,不同的是左側騎士沒有佩戴頭盔而右側騎士佩戴有頭盔,當然無人駕駛汽車也可以不躲閃但會造成車內乘客傷亡。綜合以上情況,該如何為無人駕駛汽車預設風險避讓規則?
  • 面試中的世界難題:讓火車撞九個人還是撞一個?你會怎麼回答
    最後火車開過來了,當司機發現他們的時候,已經來不及剎車了,這時候司機有三個選擇:第一,強行剎車,列車會脫軌,乘客損失慘重;第二,開向新軌撞上九個孩子;第三,開向舊軌撞上那一個孩子。如果你是司機,你會怎麼選擇?(本問題拋開為什麼小孩能到鐵軌玩,因為這不是重點!)第一個面試者:我會開向新軌,正常行駛撞上九個孩子!因為保護車上乘客是我的職責。
  • 用了陀螺儀的汽車永遠撞不倒的,還沒見過吧!
    但在美國,有人卻發明了一輛永遠撞不倒的電動車Lit Motors C-1準確來說它是一輛只有兩個輪子的電動汽車自動調平懸架功能,不僅大大提升了駕駛安全性,而且不像一般的兩輪代步工具,車停了你得用腳撐地或放下車撐保持平衡,C-1停車即走,它會自動保持平衡。
  • 我國首款「兩輪汽車」上市,自帶陀螺儀卡車都撞不倒
    我國首款「兩輪汽車」上市,自帶陀螺儀卡車都撞不倒汽車是當下主流的交通工具,但隨著汽車數量的增多,堵車的情況時有發生,尤其是早高峰時期,堵車已成為個別地區的家常便飯,有人就以此為靈感,並設計出一款獨特的汽車,再也不怕堵車了!
  • 特斯拉自動駕駛又致人死亡!
    NTSB報告稱,肇事車輛在一條限速89公裡/小時的公路上以110公裡/小時的速度行駛,在撞上一輛半掛車前大約10秒司機啟動了自動駕駛系統,但在事故發生前不到8秒,系統並沒有檢測到司機的手放在方向盤上。數據和視頻顯示,事發時駕駛員和輔助駕駛系統都未作出規避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