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很火,可是這些問題不解決還是無法上路

2020-11-23 雷鋒網

幾天之前,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浙江省烏鎮開幕。其中在百度展臺,無人駕駛車成了各大媒體的關注焦點,「定位精度達到10釐米」、「比通常2—5米的GPS定位更精確」、「最高時速達100公裡」等數(xuàn)字(yào)式描述一時間鋪滿主流媒體。

但如果你認為無人駕駛僅僅就是精度多少能跑多快,那你可能就把它想得太簡單了……

也許就目前來看無人駕駛離現實生活還有段距離但這註定是大勢所趨,總有一天它會走入你的生活滿大街跑。在這一天到來之前,你需要先搞懂一件事情:為什麼會出現無人駕駛車這種東西?

用無人駕駛先驅谷歌的話說就是:

「無人駕駛汽車可減少99%由於人類疏忽而造成的交通事故。」


但也有一大波兒新的問題隨之而來……

問題一「電車難題」

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幸運的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杆,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然而問題在於,那個瘋子在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是否應拉杆?

(「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的知名思想實驗之一)

有人會問:這和無人駕駛車有什麼關係?

那麼請考慮這樣一種情況:一輛無人駕駛車在馬路上正常行駛,突然對面駛來一輛失控的大貨車,此時無人駕駛車可以向左或向右躲閃,但左右兩側都各有一輛摩託車,不同的是左側騎士沒有佩戴頭盔而右側騎士佩戴有頭盔,當然無人駕駛汽車也可以不躲閃但會造成車內乘客傷亡。綜合以上情況,該如何為無人駕駛汽車預設風險避讓規則?

1)似乎從表面來看躲閃未戴頭盔的摩託車騎士更為合理一些,因為撞向戴有頭盔的摩託車騎士風險會更低一些,也許不會有生命危險但很可能斷掉一支胳膊或一條腿。

那麼假設現在你就是這位戴著頭盔的騎士,你作何感想?你遵守交通法規佩戴頭盔難道不是為了讓自己更安全嗎?而你卻因此付出了慘重代價。另一個沒有戴頭盔的騎士呢,他的行為本身就是違法的,但卻因此得到了縱容。那將來還有誰願意佩戴頭盔給無人駕駛車當「活靶子」呢?

2)既然第一種策略會導致負面結果,那就採取另一種策略,撞向未戴頭盔者,那麼這位騎士很可能因此喪命。很明顯,這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3)那如果不做躲閃撞向大貨車呢?更加的不合理,這已經違背了購車人購買無人駕駛車的初衷!

也許上面的例子屬於極端邊緣的情況,那我們換一種更常見的情景:仍然是那輛無人駕駛車,仍然從對面衝過來一輛失控的大貨車,不同的是無人駕駛車左側是一輛Smart,右側是一輛路虎攬勝。

撞誰?

從保護無人駕駛車的角度來看,應該撞向Smart,但從保護第三方的角度來看,似乎撞向路虎攬勝更為合理。但不管是哪種,作為被撞的一方,無論車主還是汽車製造商,都不希望自己的成為無人駕駛車的「活靶」。

問題二誰來決策?

對於問題一,實際上並不能算是無人駕駛車帶來的新問題。即使是由人類親自駕駛,也會遇到類似的「撞誰」問題,把這個問題放在無人駕駛車上只能算是「電車難題升級版」。甚至可以假設另外一種場景:馬路這邊你一個人在過橫道,同時馬路對面有十個人也在過橫道,而恰好此時有一輛無人駕駛車為了躲避障礙必須衝向馬路一側,如果你只是一名普通的辦公室白領而對面是十個小學生,你覺得它會衝向誰?如果你是一位社會精英而對面是十個地痞小混混呢?


無論是人在駕駛還是機器在駕駛,面臨的問題都是一樣的。但是,與人類親自駕駛不同的是,無人駕駛車的程序是提前編寫好的!如果是人來駕駛,不到火燒眉毛的危急關頭誰也不敢保證自己會做出怎樣的選擇,本能使然。而無人駕駛車不同,它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的緊急措施是提前預設好了的,但無論這種預設採用的是哪種策略都有可能對某一方當事人產生嚴重後果,那為什麼要採用這種策略?是否公平?是否足夠人性?是否經得住道德的考驗?

以及,誰來做出這個決策?

製造商?立法者?車主本人?

誰來做這個決策,誰就有可能被推到道德的風口、倫理的浪尖上。

這已經不是程序算法多麼精妙、傳感儀器多麼靈敏的問題了,程序傳達的終究還是人的意願,而這就成了嚴峻的道德立場問題。

這才是無人駕駛車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全新問題!

問題三誰來負責?

最後的一個問題是,如果無人駕駛車違章或肇事了,誰來「買單」?

製造商?車主本人?保險公司?反正不會讓無人駕駛車本身來擔責,就目前的人機關係來看,所有的問題都要歸結為人的問題,而非機器人的問題……

總之,無人駕駛車,並不僅僅是各項參數那麼簡單,它的普及很可能會給整個汽車、交通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不可能是「車在路上跑,交規改一改」那麼簡單,它很可能會對你的道德立場和倫理觀造成衝擊,這些你都準備好了嗎?

[作者介紹]公號:知馬力(zhi_mali),分享汽車乾貨。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佛羅裡達州法律修改,無人駕駛汽車上路,自動駕駛技術安全嗎
    在北京的自動駕駛測試場地裡,十幾家獲得了測試牌照的公司依舊在進行著識別紅綠燈、躲避行人、繞過障礙的測試,離著自動駕駛汽車正式上路似乎還有很遠,但是最近美國佛羅裡達州宣布了允許自動駕駛汽車上路和測試。佛羅裡達州州長羅恩·德桑蒂斯清除了許多以前阻礙公司在該州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汽車的障礙。
  • 谷歌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測試 時速25英裡
    北京時間6月26日消息,據路透社報導,谷歌已經開始在加州山景城的公路上對新款無人駕駛汽車原型產品展開測試。谷歌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測試 時速25英裡(圖片來自ABC News)    這些原型車的最高時速為25英裡,並未設計方向盤和剎車踏板,但是在公共道路行駛的初始時期,汽車仍將通過裝載可拆卸的方向盤和踏板來配備這些功能
  • 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前景詳細說明
    Level 3自動駕駛技術事實上正是自動駕駛技術的一個重要的分水嶺,是「自動輔助駕駛」和「無人駕駛」的區別。Level 2多對應的是目前常見的ADAS(高級智能駕駛輔助)技術。包括了諸如ACC(自適應巡航)、AEB(緊急制動剎車)和LDWS(車道偏離預警系統)的輔助駕駛功能,車輛的駕駛者必須還是駕駛員本人。
  • 你覺得無人駕駛會成為未來的趨勢嗎?
    無人駕駛是未來趨勢,我相信無人駕駛。但是在短期內,就因為無人駕駛時代的到來而放棄考駕照,我是反對的對於,目前的無人駕駛技術來說。只是能保證安全的出門,安全的回家。但是在途中發生違章、違規等情況,無人駕駛技術還是無法做到很好的解決。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 無人駕駛三大靈魂拷問:以後真的可以「無證駕駛」了嗎?_易車網
    不屑的原因是不信,狂熱的核心是期待。動輒五千到一萬元的駕考費用自然不菲,上路一萬公裡的駕駛磨合期又讓新晉「車手」再受摧殘。很多人只見到車展上的概念車「藏起」方向盤,卻不知「司機」在「無人駕駛」體驗車裡手心冒汗。鋪天蓋地的新聞都在說「無人駕駛」來了!可是它真的來了嗎?自動駕駛無人化,取代司機還是便利乘客?
  • 對於普及無人駕駛,我們有了這四點認識 | 雷鋒網公開課
    首輛無人駕駛公共汽車 WEpod 開始在荷蘭一座大學城內進行開放式測試;2 月底,日本無人自駕計程車 Robot Taxi 為了在 2020 年東京奧運前實現商業化營運目標,已經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展開道路實測……似乎無人駕駛離上路真的不遠了。
  • 北京無人駕駛百度測試禁止_百度無人駕駛 北京 - CSDN
    [16] 由於這些道路標示不到位或工程質量不佳,半自動駕駛汽車或全自動駕駛汽車都無法順利行駛。事故風險隨之上升,電腦運算也很有可能做出錯誤判斷。如果不加以解決,這將限制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17]橋梁也是自動駕駛汽車面臨的特殊問題。橋梁「提供的環境信息很少——如上面沒有建築 物——因此車輛很難分辨確切位置」。[18]頻譜不足頻譜不足也是無人駕駛推廣的主要障礙。
  • ...賭城發布一年內可量產無人駕駛汽車,首提無人駕駛四象限概念|獨家
    無人駕駛汽車的市場空間、市場需求、應用場景究竟在哪裡?現在的熱度是否是暫時的虛熱?如果有的話,那麼阻礙無人駕駛汽車商業化的技術因素和外在因素究竟是什麼?大眾是否真的需要無人駕駛汽車?消費級別的無人駕駛汽車的空間有多大?無人駕駛汽車能否真正解決交通問題?還是會讓該問題更複雜?
  • AI+腦控:賦予無人駕駛「雙保險」—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西北工業大學電子信息學院的謝松雲教授研究團隊了解到,他們通過對「腦機融合」這一顛覆性技術的革新研發,有望實現無人駕駛的「雙保險」,使其上路將逐漸成為可行。為解決這一問題,謝松雲團隊創新性的提出了「將意念控制與AI相結合實現腦機融合控制」這一新技術,並研發出多套腦機協同控制系統,有力推動了腦控技術的實際應用。
  • 道路標線褪色 無人駕駛汽車在美「找不著北」
    特斯拉汽車公司執行長埃隆·馬斯克最近在一次發言中說,道路標線褪色的問題簡直讓人「瘋狂」,令這家電動車企業的半自動駕駛汽車無所適從。  路透社3月31日報導,由於美國不少地方道路交通標誌和標線模糊不清,無人駕駛汽車無法辨識,只能怯而停車,令汽車製造商頗為頭疼。
  • 無人駕駛還沒兌現,華為又要搞無人機?
    文丨太平洋數碼說實話我發現不管是中國人還是中國的企業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不吃點虧是不會正視自己的。你還別不信啊,不信咱們可以拿中國企業來跟外國企業對比一下,你就會發現不管是企業文化以及企業的運營模式都有著天大的區別,有時候我時常在想,這些外來企業其實才是本土企業。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跟我一樣的錯覺,因為這些外來企業對我國文化以及本土居民的習性是極其注重的。
  • 奇點臨近,百度無人駕駛汽車將與時間賽跑
    在美國加州,Google總部所在地,直到現在它也無法說服州政府完全相信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做好準備可以上路了。 除了在中國國內測試,百度也將在美國矽谷路測它的無人駕駛汽車。在矽谷,百度設立了百度研究院,負責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由著名的科學家吳恩達領軍。而無人駕駛汽車實際上由百度在中美兩國的團隊共同參與。 無人駕駛汽車是一個能積累先發優勢的領域,而最終可能是個贏家通吃的領域。
  • 無人駕駛汽車革命為何停滯不前?
    ,開始上路英國高速公路,並且準備在倫敦提供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Addison Lee的執行長Liam Griffin說:「自動駕駛汽車最好留給OEM(製造商)應用,並且不作為我們當前計劃的一部分。」受疫情影響,福特公司推出的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也已經推遲了至少一年(2022年)。
  • VI-grade劉崇真:駕駛模擬器在ADAS和無人駕駛中的應用
    構建智能駕駛系統的關鍵」的沙龍,本文是VI-grade中國區經理劉崇真在沙龍上的分享,主要闡述了「駕駛模擬器在ADAS和無人駕駛中的應用」。在ADAS及無人駕駛大熱的當下,系統化測試是必不可少的。但因為在現實場景下測試需要承擔風險以及不菲的成本,同時國家相關法律目前仍不允許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所以類似於駕駛模擬器這樣的仿真測試設備顯得尤為必要。來自德國的VI-grade便是擁有仿真測試全產品系列的一家供應商,據劉崇真介紹,VI-grade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包括運動平臺、軟體以及動力學模型。
  • TED演講:來自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
    > 新聞資訊: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傑裡·布朗25日籤署法案,允許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測試,與普通汽車一同行駛在道路上,但行駛時需要合法駕車人坐在駕駛座,在緊急情況時操縱汽車。
  • 體驗 | 我們在北京打了一輛無人駕駛計程車……
    曾經遙不可及的無人駕駛汽車上路行駛,距離我們還有多遠才能實現?其次是安全員的問題,儘管駕駛過程當中的確無需人工操作,但安全員依然坐在駕駛位上,目視前方,雙手放置在方向盤下面,隨時準備"接管"車輛。部分車流量較大的路段,安全員還是表現的有些"緊張",甚至在車輛併線時,不由自主的把雙手託在方向盤上。
  • 打造平行世界,讓無人駕駛開進現實!
    無人駕駛仿真實景建模技術起源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無人駕駛仿真就是一款專門為無人駕駛算法量身打造的「賽車遊戲」,如同遊戲玩家競技通關、獲得獎勵一樣,如果無人駕駛算法能夠在仿真「遊戲」中「通關」,那麼則意味著這套無人駕駛算法將獲得在現實物理世界上路的資格。
  • 李彥宏乘無人車上路引熱議:違規違法?出事故找誰?
    中新網北京7月6日電 (記者 程春雨 種卿 吳濤)5日,百度AI開發者大會現場連線視頻中「李彥宏乘坐無人駕駛汽車上北京五環」的消息引發關注和疑問。針對「目前我國法律是否允許無人駕駛汽車上路?違法與否、會不會被處罰」等問題,中新網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進行解讀。
  • 蘇州相城區發布智能駕駛「上路計劃」,福特開放自動駕駛汽車數據集
    本周熱點AUTO--REVIEW 3月12日,蘇州相城區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授牌,同時發布相城區智能駕駛「上路計劃」。將在江蘇省車聯網先導區內落地5大類試商用場景,超過10個車隊、80輛以上智能駕駛車輛上路示範運營。
  • 無人駕駛的雷達黑科技:毫米波穿透力強 雷射雷達精度高
    上周,特斯拉發布了一條最新消息,當前所有在產車型(包括即將上市的Model 3)都將搭載Autopilot2.0硬體,並且新的自動駕駛系統可以實現最高級別自動駕駛(Level 5)。  這套硬體中,除了8個攝像頭和12個全新超聲波傳感器之外,一個前向探測雷達引起了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