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難題》:站在人性的軌道交叉口,該如何做出正義的倫理選擇

2020-12-04 悟法析律

導讀:《電車難題》被譽為倫理學上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這是因為它僅僅通過實驗,就能輕易地勾起絕大多數人去挑戰思維極限的欲望,讓人不自覺地代入實驗中,身臨其境的去理性思考,並陷入道德倫理糾結,探尋心中的正義方向!

在一個電車軌道的交叉口的前方,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了電車正要駛向的軌道上,恰在此時一輛失控的電車已經快速駛過來,很快就要碾壓掉這些不能動彈的人;而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作為幸運觀眾的你,發現可以輕易拉起一個拉杆,就能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就在你站在正義制高點要英勇行動時,忽然發現另一條軌道上也被瘋子綁了一個人。

事關他人生死存亡之際,你到底拉還是不拉呢?拉起你可能救了5個人,但卻故意殺害了1個人!不拉你又於心何忍?

在實驗提出50年後,美國奧克蘭還真發生了一個類似的案例;2012年10月5日,瓊斯發現一輛電車失控,在軌道前方有五個人正在行走,她毫不猶豫的拉動了電車道岔扳手,導致失控的電車撞向了另一條軌道上的行人法利,讓其當場死亡。

事情發生後,奧克蘭市民們高呼瓊斯為「女英雄」,市長也授予了她見義勇為獎;然而檢察官卻不這麼看,他們認為瓊斯導致法利死亡的行為是故意殺人,於是對其以謀殺罪提起了公訴,最終法官判處她三年有期徒刑。

如果我們把這個案件的判決結果放在一邊,只是單獨的去看這件事,會不會像奧克蘭大多數市民所認為那樣,這是一個見義勇為的女英雄呢?

就像電車難題的試驗一樣,據實驗結果顯示90%的人會選擇救5人而殺1 人,甚至他們會覺得這種選擇是多麼地充滿正義,是人性中最符合倫理的選擇。

這就讓我們陷入了一個困境!符合人性、道德、倫理的正義,卻不一定是符合法治的正義!道德倫理與法律會在有些選擇上存在衝突!這些衝突的背後是每個人心中公正的真正嚮往。

其實,在面對《電車難題》的選擇困境時,每個人都會自覺地站在人性的軌道交叉口,去作出自己認為正義的倫理選擇; 這是一場關於法律正義與道德正義衝突,倫理選擇如何偏向的糾結,又是一場關於德、理、法衝突下,人性中公正偏向的思想論辯!

將這個問題拋給任何一個讀者,都會讓他不停地去思考,給出自己心中認為最正義的答案;下面讓我們透過思維糾結的狀態,去探尋潛藏的價值衝突。

01

《電車難題》的背後,呈現的是倫理正義與法治正義的衝突場景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面正義的旗幟,指引著自己探尋內心正義的選擇!

時至今日,《電車難題》仍然引起人們樂此不疲的探討,這說明即使經過歲月的流逝,思維的沉澱,人們內心關於正義的認知,仍會在不同的思維情境下趨向統一,倫理正義與法治正義的衝突仍然沒有獲得解決;只讓我們發出理性聲音很容易,但作出選擇卻很困難,呈現的就是倫理正義與法治正義衝突的場景。

五名被瘋子所綁的人面臨著生死存亡,而我們作為幸運觀眾卻可以輕易地救回他們的生命,這是多麼偉大的決策,但是選擇的背後卻要犧牲一名素不相識的路人,難道他的生命沒有價值嗎?還是犧牲者的死重於泰山?因為他的光榮的犧牲,拯救了5個更有價值的生命?

其實這是一種「樸素的倫理正義」,認為犧牲一人救活其他五人很有價值;而「法治的正義」卻要求所有人都堅守法律的底線,法律面前必須人人平等,必須確保每一個生命都得到絕對的尊重。

換個角度來說,假如我們是要被犧牲的那個人,又會怎麼期待電車的行駛方向呢?難道每個人都會大義凜然的說,沒事讓電車衝我來吧,我要的就是偉大的光榮而不是活著!我想當我們要成為犧牲者時,大家的內心真正渴望的還是活著,這才是符合人性驅動的內心期待?

那麼我們又憑什麼選擇犧牲別人呢?如此看來,每個人心中正義的旗幟是有偏向的,作為事外選擇者時可以說得很輕鬆,但作為事內參與者時,期望的就是相反的決定。

最主要的是,法律並沒有賦予行動者可以自主決定犧牲者,決策別人生命的走向!而我們傾向於去犧牲一人時,其實是內心的功利在計算,像做算術一樣認為「以多勝少」才是最有價值的,所以是正義的。

換言之,假如被綁的5個人是癌症晚期,而另外一條叉道上是一名改變世界的知名科學家,那麼僅從價值和貢獻來評判,是1個人的生命更有價值還是5個人的生命會勝出呢?

所以,在不同的道德和正義制高點上,我們會得出不同的選擇,這就是思辨的魅力和力量,可以呈現出倫理正義與法治正義衝突的場景,讓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給正義下定義;而當換成我們去犧牲的時候,又回歸本性考慮自己利益的得失,而不是正義與否的問題,這才是人性最深處的正義傾向。

02

數量優勢是功利的結果,法律在生命選擇上是否也應該存在功利主義?

許多人會說,選5個人的生命還是1個人的犧牲,做做算術就知道結果!其實這是基於絕對的數量優勢作出的判斷,將生命簡單的相加後進行量化處理,是功利的體現;如果把這種功利放在法律上,會是正義的嗎?

如果生命的價值可以量化,那麼生命就是有價的;既然生命是有價的,那麼就可以輕易的用利益進行交換,法律會縱容這種用生命進行的交易嗎?

當這個案例被哈佛大學教授修改為:「你現在站在軌道上方的天橋上,你發現要救這五個人,唯一的辦法就是把一個重物放到鐵軌上面,逼停電車。正好你旁邊站著一個陌生的胖子,他的份量足夠阻擋電車,為了救那五個人,你只要輕輕一推就行!而這一次只有10%的人認為,應該把胖子推下去,至於鐵軌上面那五個人只能聽天由命。

為什麼會出現完全相反的選擇呢?這是因為,胖子是被你直接推下去的,我們是直接對人操縱;而在扳動軌道扳手時,我們只是操縱了物體;但結果卻是一樣的,都是5人獲救,1人必須犧牲;前者看來是直接故意殺人,那麼後者也是間接故意啊,我不殺伯樂,伯樂卻因我而死!

從法律上來看,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都是故意在主觀上的形態;可以看出,法律並不鼓勵把生命當成功利的交換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一個生命都是極其崇高和無限珍貴的,需要得到極致的尊重。

這樣來看,沒有任何人可以決策別人的生死,除非這種犧牲是自願的,是法定的,否則都是違法的行為;沒人可以為別人的生命作主,如果簡單的用功利計算生命的價值,那麼法律將沒有邊界存在,人們可以為自己的行為尋找無數看似正義的理由。

沒有邊界的法律,容易讓人們陷入功利中進行選擇,那麼現實中就會出現許多「以多勝少」的選擇,一切都會亂套。

人生而平等!將絕對的生命權去量化成簡單相加的功利,本身就是不公正的體現;1個人的生命價值與5個人的生命價值在法律上應該是等價的,所以法律在生命選擇上並不應當存在功利主義!

03

為了救更多的人而犧牲少數人的生命,是否屬於緊急避險的理由?

或許有的人會認為,為了救更多的人而犧牲少數人的生命,其實是法律上的緊急避險理由,那麼《電車難題》會屬於這種情況嗎?

在《電車難題》中,五名被綁者的生命有危險,如果僅選擇犧牲另一條軌道上的一個人,就可以讓他們活下來,這樣的行為看似在緊急避險;畢竟拉起扳手的行為是可以使他人的人身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5個人被撞死),而此時採取的是損害最小利益的行為(僅1 個人的生命)。

看起來這完全符合法律上關於緊急避險的表述,為了免受更大利益的損害,在緊急情況下可以選擇犧牲更小的利益;而5個人的生命利益是不是比1個人的生命利益更大?

雖然,法律上的緊急避險可以免除罪責,但要完全滿足緊急避險的條件是很困難的,必須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選擇,《電車難題》符合這種情況嗎?

在《電車難題》中,已經達到緊急避險所要求的「迫不得已」程度了嗎?千鈞一髮之際看似很緊迫,不拉扳手不行;假如撞向五個人耗時更長,一人時間更短,那麼在拉起扳手後完全可能在撞向5人時斷電了(所有人安然無恙),高空墜下一重物剛好擋住電車(車輛停止),而另一個人已經被撞,那麼拉動扳手就不是「迫不得已」。

所以,緊急避險看似當時別無選擇,但是在這糾結過程中的有限時間裡,還會發生來自你之外的外力因素,避免事故的發生,所以「迫不得已」的狀態並不是固定的,可能還會發生變動,任何人很難真正的全部掌控。

誰又能確保不會發生拉起扳手外的其他情況發生呢?

所以,即使在千鈞一髮之際,我們不並不能排除主觀外的客觀外來因素出現,為救5人而剝奪1人的生命不屬於「迫不得已」,不成立法律上的緊急避險理由,除非法律授權,否則我們不能拿別人的生命去犧牲,不然就像瓊斯一樣,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結語

《電車難題》的試驗歷經數十年,帶給我們的不僅是關於倫理選擇的哲學思考;還有保護生命權獨立的法治思考;但更多的是指引我們在是與非,德與法,法與理的邊界探尋正義的精神,搭建法律的正義,思辨生命的哲學。

與其說《電車難題》是一個實驗,不如說它是一個問題,是可以引領我們思考倫理正義與法治正義的思想盛宴,可以讓每個讀者都自覺代入其中,進行法律理想與現實的思考,倫理困境與矛盾的化解,道德評判與生命價值的平衡,最終得出的是個性化的多元結果,與每個人內心真正的正義取向。

如果想像中的問題在現實中出現,首先應該交由法律來審判而不是民意作出評判,就像瓊斯一樣,民意的評判左右不了法律審判的結局,真正的現實正義是法治正義的精神之旅!

相關焦點

  • 《電車難題》:倫理情感難題該如何判定?
    一輛有軌電車失去了控制,前方軌道上有五個人,而旁邊岔道上也站著一個人,司機可以任憑電車繼續前進撞死前方的五個人,或將電車轉向到旁邊岔道上撞死另一個人。問題:司機是否應該改變電車行使軌道?「如果旁邊軌道站著的是我們的朋友、親戚、孩子,我也能這麼選擇嗎?」「法利先生長得就跟我的父親一樣,看起來那麼地和藹可親,這樣死去太可憐了……」縱使她們知道「最多數人之最大幸福」的理論,但選擇也很可能不一樣。
  • 電車悖論—生活中的倫理選擇困境
    《墮胎問題和教條雙重影響》中首次提出:假設你是一名電車司機,你的電車以60km/h的速度行駛在軌道上,突然發現在軌道的盡頭有五名工人在施工,你無法令電車停下來,因為剎車壞了,如果電車撞向那五名工人,他們會全部死亡。
  • 「電車難題」,公平到底該怎麼做?一個法理上的難題
    2009年,哈佛大學哲學系教授麥可·桑德爾的公開課《公正:該如何做是好?》風靡全球。他在這門課程的第一堂中提到當代思想史上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一輛剎車失靈的有軌電車的司機,應該選擇讓電車繼續前行、撞死軌道上的五個人,還是選擇轉動方向盤、撞死岔道上的一個人。
  • 電車難題——一道經典的倫理哲學思考題!
    不知你是否聽過這樣一道哲學題:一輛有軌電車失去了控制,疾馳向前,司機看見前方的軌道上有五個人,他可以任憑電車繼續前行,那麼這五人一定會被撞死。這時候他發現旁邊恰好有一條岔道,岔道上只有一個人,因此他也可以選擇將電車拐入岔道,這樣就只會撞死一個人。那麼,他是否應當把電車開到人少的軌道上,撞死一個人而不是五個人呢?
  • 電車難題:你會怎麼做?
    他在這門課程的第一堂中提到當代思想史上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一輛剎車失靈的有軌電車的司機,應該選擇讓電車繼續前行、撞死軌道上的五個人,還是選擇轉動方向盤、撞死岔道上的一個人。 桑德爾教授所追問的,就是半個世紀之前英國哲學家菲利帕·富特(Philippa Foot)提出的電車難題,它以極為生動的形式,對西方倫理學的基本立場進行了解讀和批判。
  • 「電車難題」的自然主義視角
    「有軌電車難題」是道德心理學研究中被反覆討論的思想實驗。它假設了這樣一種情形:你正駕駛一輛失去剎車的有軌電車,在軌道前方有五個正在施工的工人,如果電車繼續直行必然會致其死亡,而旁邊的軌道上只有一名工人,你選擇變換軌道撞向一個人,還是繼續直行撞向五個人?
  • 該翻篇了!「電車難題」不應成為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緊箍咒
    說起自動駕駛,許多人就會不自覺的聯想到上世紀 70 年代誕生的經典電車難題,這個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正在成為整個行業不斷前進的絆腳石。因此,現在我們是不是該向前看,把這個問題徹底翻篇,不要再用這一道德問題來拷問自動駕駛汽車了?所謂的電車難題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
  • 當AI面對「電車難題」時會如何選擇?
    AI面對「電車難題」會如何選擇 「電車難題」是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其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而此時你可以選擇拉杆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然而問題在於,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是否應拉杆?
  • 高人對功利主義的探析,那個歷史上著名的電車難題你解決了嗎?
    電車難題不僅是功利主義者面對的道德困境,也是一般意義上各類學說的道德難題。解決好了,人性得到釋放,解決不好,我們就會迷茫和對抗。1,電車難題電車難題最早由英國哲學家菲利帕·福特在1967年發表的論文《墮胎問題和教條雙重影響》中提出,該問題一經提出,便引起了學術界廣泛的討論。
  • 倫理學家靠邊站 ,律師才是解決自動駕駛「電車難題」的定海神針
    雷鋒網按:說到自動駕駛汽車,就不得不提電車難題(Trolley Problem)這個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其大致內容為: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
  • 電車難題的六大主流觀點(上)
    好了今天我們來說電車難題,痴迷於電車難題的男人們就是電車痴漢。1967年,英國哲學家菲莉帕-福特提出了著名的電車難題,基本情況我想各位老闆都十分清楚,就是說有個火車失控了,而火車道前方有五個人,為了不撞死這五個人,火車司機可以選擇變道駛入另一條岔路,但這條岔路上有一個人,那麼火車司機該做出變軌這一操作嗎?
  • 世界十大悖論之電車難題
    「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其內容大致是: 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
  • 「電車難題」的「道德物化」解法
    近些年來,「電車難題」引發了學術界的各種討論。作為一個思想實驗,其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很快就要碾壓到他們,但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杆(扳道岔),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問題在於,那個瘋子在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無辜的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應該怎樣做?
  • [視頻]兩歲男孩為「電車難題」提供了一個創意解決方案
    電車難題
  • 【快評】自動駕駛的「電車難題」是一個錯誤的提問
    在聽過與會發言之後,賽迪智庫政法所的專家介紹了對自動駕駛面臨的「電車難題」的幾點看法:自動駕駛的「電車難題」通常是這樣一類問題:如果一輛自動駕駛汽車的前面兩個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人,比如一個方向是老人另一個方向是婦女,一個方向有1個人另一個方向有5個人等等,這輛自動駕駛汽車如果無法躲避,應當做出何種選擇,依靠何種算法規則做選擇,以及如果造成損害應當承擔何種責任。
  • 現在自動駕駛出車禍 更像是「酒駕」,無關「電車難題」
    [摘要]關於電車難題,你可能並不陌生:一輛失控的電車正沿著一條軌道向下衝去。軌道前方有五個工人, 如果電車衝過去,他們肯定會被撞死。但你可以用一個操縱杆把電車轉向鄰近的軌道上,但是那個軌道上也有一個工人,如果電車衝過去了,他也同樣會被撞死。
  • 重讀電車難題:當無人車不得不殺人 誰決定誰生死
    【網易智能訊 9月24日消息】最近,「電車難題」這個一個廣為人知的道德倫理思想實驗,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當未來由汽車來決定我們的生死時,這個難題將成為噩夢般的存在。然而,在許多研究自動駕駛汽車的專家眼中,關於電車難題的討論是過於偏激的。他們認為電車難題是譁眾取寵,而且也無關緊要的。但這種態度是不對的。由於自動駕駛汽車的出現,電車難題將得到解決。
  • 撞一個人還是撞五個人,自動駕駛汽車如何選擇?
    原標題:撞一個人還是撞五個人,自動駕駛汽車如何選擇? 電車難題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倫理難題,它設置了一個這樣的場景: 你駕駛著一輛電車行駛在軌道上。在它的前方,有五個人被綁在軌道上不能逃脫。如果電車繼續行駛,就會碾壓到他們。
  • 從法律角度解「電車難題」,原來如此簡單
    「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內最為著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大致內容可概括為:一輛有軌電車駛來,前方的軌道上有5個人,片刻之後這5個人就會被電車碾壓致死;此時你手邊有一個拉杆,拉動之後電車會變道,這5個人可以倖免於難,但變道後的軌道上也有1個人,這個人將被電車碾壓致死。考慮以上情形,你是否應該拉動拉杆?
  • 「電車難題」的難題
    思想實驗,作為一種短小的假象場景,被哲學家們發揚光大,他們設計出獨立的,並且往往和我們形成並實踐道德的日常生活差異巨大的場景,藉此探討關於某種倫理準則的合理性。在這些思想實驗中,「電車難題」大概是最著名(或者最臭名昭著)的一個問題了,它探討了犧牲小部分的人來拯救電車上更多人性命的可容許性。除了「電車難題」以外,還有數千個其它的思想實驗,有些案例甚至包含了多達數十個不同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