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兩歲男孩為「電車難題」提供了一個創意解決方案

2021-01-15 網易手機

電車難題(The Trolley Problem)是最早由哲學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一個倫理思想實驗之一。 實驗的內容大致如下:一輛失控的電車即將朝綁在電車軌道上的五個人駛來,而站在遠處的你可以選擇拉一個拉杆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 不過在另一條軌道上還綁著一個人。 此時你有兩種選擇:一是什麼都不做,眼睜睜地看著軌道上的五個人被火車碾壓;而是選擇拉拉杆,但這會令另一條軌道上的那個人死亡。

同樣,不久前有倫理學家也曾針對無人駕駛汽車提出類似的「電車難題」:無人駕駛車如何選擇以下僅有兩個選項的緊急情況,直行撞死前面的5名行人或緊急轉彎撞死路邊的1位行人?這個問題也足以引起汽車製造商火零部件廠商的重視。

現在一位兩歲男孩似乎為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個解決方案出乎所有人意料, 這名男孩選擇將單獨的一個假人轉移到另一條軌道上, 並繼續讓火車「碾壓」所有假人。

本文來源:cnbeta網站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電車難題」的「道德物化」解法
    近些年來,「電車難題」引發了學術界的各種討論。作為一個思想實驗,其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很快就要碾壓到他們,但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杆(扳道岔),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問題在於,那個瘋子在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無辜的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應該怎樣做?
  • 倫理學家靠邊站 ,律師才是解決自動駕駛「電車難題」的定海神針
    雷鋒網按:說到自動駕駛汽車,就不得不提電車難題(Trolley Problem)這個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其大致內容為: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
  • 當自動駕駛遇上「電車難題」
    汽車自主行為是一系列複雜的評估和決策過程的自然結果,無法為我們作出正確的道德選擇,人們也無法對自動駕駛汽車完全信任。 讓自動駕駛汽車製造商擔責,鼓勵人們了解其運行機制,才能慢慢找到解決自動駕駛汽車式「電車難題」的方案。
  • 重讀電車難題:當無人車不得不殺人 誰決定誰生死
    【網易智能訊 9月24日消息】最近,「電車難題」這個一個廣為人知的道德倫理思想實驗,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當未來由汽車來決定我們的生死時,這個難題將成為噩夢般的存在。然而,在許多研究自動駕駛汽車的專家眼中,關於電車難題的討論是過於偏激的。他們認為電車難題是譁眾取寵,而且也無關緊要的。但這種態度是不對的。由於自動駕駛汽車的出現,電車難題將得到解決。
  • 【快評】自動駕駛的「電車難題」是一個錯誤的提問
    在聽過與會發言之後,賽迪智庫政法所的專家介紹了對自動駕駛面臨的「電車難題」的幾點看法:自動駕駛的「電車難題」通常是這樣一類問題:如果一輛自動駕駛汽車的前面兩個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人,比如一個方向是老人另一個方向是婦女,一個方向有1個人另一個方向有5個人等等,這輛自動駕駛汽車如果無法躲避,應當做出何種選擇,依靠何種算法規則做選擇,以及如果造成損害應當承擔何種責任。
  • 高人對功利主義的探析,那個歷史上著名的電車難題你解決了嗎?
    電車難題不僅是功利主義者面對的道德困境,也是一般意義上各類學說的道德難題。解決好了,人性得到釋放,解決不好,我們就會迷茫和對抗。1,電車難題電車難題最早由英國哲學家菲利帕·福特在1967年發表的論文《墮胎問題和教條雙重影響》中提出,該問題一經提出,便引起了學術界廣泛的討論。
  • 「電車難題」,公平到底該怎麼做?一個法理上的難題
    他在這門課程的第一堂中提到當代思想史上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一輛剎車失靈的有軌電車的司機,應該選擇讓電車繼續前行、撞死軌道上的五個人,還是選擇轉動方向盤、撞死岔道上的一個人。桑德爾教授所追問的,就是半個世紀之前英國哲學家菲利帕·富特(Philippa Foot)提出的電車難題,它以極為生動的形式,對西方倫理學的基本立場進行了解讀和批判。
  • 英首相導演苦肉計:預知襲擊但按兵不動,如此解決「電車難題」
    (一) 先給大家出個題,也是倫理社會學中非常經典的「電車難題」: 假如一段鐵軌上綁有5個人,一輛失控的故障電車正從不遠處慢慢開來即將碾壓他們。你可以扳動道岔,讓電車駛向另一段鐵軌,但那段鐵軌上也有一個毫不知情的人。
  • 電車難題的六大主流觀點(上)
    好了今天我們來說電車難題,痴迷於電車難題的男人們就是電車痴漢。1967年,英國哲學家菲莉帕-福特提出了著名的電車難題,基本情況我想各位老闆都十分清楚,就是說有個火車失控了,而火車道前方有五個人,為了不撞死這五個人,火車司機可以選擇變道駛入另一條岔路,但這條岔路上有一個人,那麼火車司機該做出變軌這一操作嗎?
  • 世界十大悖論之電車難題
    「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其內容大致是: 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
  • 「電車難題」真有那麼難嗎?
    只需將兩個版本的電車難題做個比較,就會發現:第一,決策人發生了變化。在效率版的電車難題中,只有作為局內人的司機才能決定誰死誰活;但在公平版的電車難題中,一個作為局外人的旁觀者卻掌握了生殺大權。這個變化非同小可,意味著權力的擴張。其二,被犧牲的受害人發生了變化。
  • 「電車難題」,為何總覺得受傷的不會是自己?
    今天在B站聽完了羅老師講解電車難題,感覺受益匪淺,但我想到的是另一個問題,為何身邊很多人都覺得死一個比四五個要好,說的理所當然,說的毫無愧疚,如同他們就是掌管一切的主宰,但為何他們從來沒想過那一個人是他自己或者他的直系親屬?
  • 「電車難題」的難題
    在這些思想實驗中,「電車難題」大概是最著名(或者最臭名昭著)的一個問題了,它探討了犧牲小部分的人來拯救電車上更多人性命的可容許性。除了「電車難題」以外,還有數千個其它的思想實驗,有些案例甚至包含了多達數十個不同版本。考慮到思想實驗的存在幾乎和哲學自身一樣久遠,最近的哲學界對它的重視程度似乎有些異乎尋常了。
  • 電車難題的經濟學解釋
    「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其大致內容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
  • 「電車難題」的自然主義視角
    「有軌電車難題」是道德心理學研究中被反覆討論的思想實驗。它假設了這樣一種情形:你正駕駛一輛失去剎車的有軌電車,在軌道前方有五個正在施工的工人,如果電車繼續直行必然會致其死亡,而旁邊的軌道上只有一名工人,你選擇變換軌道撞向一個人,還是繼續直行撞向五個人?
  • 現在自動駕駛出車禍 更像是「酒駕」,無關「電車難題」
    事實上,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們已經建立了一個名為「道德機器」(Moral Machine)的測試,旨在記錄人們對自動駕駛汽車在各種條件下應如何反應的看法。但是,用電車難題來理解當前的自動駕駛汽車是存在問題的。它在解決自動駕駛汽車或工人的道德問題上做得非常糟糕。為這些目的部署它,尤其是將其作為工程上或政策制定上的答案或參照,會讓機器道德變得不完整或者更加危險。
  • 電車難題:你會怎麼做?
    他在這門課程的第一堂中提到當代思想史上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一輛剎車失靈的有軌電車的司機,應該選擇讓電車繼續前行、撞死軌道上的五個人,還是選擇轉動方向盤、撞死岔道上的一個人。 桑德爾教授所追問的,就是半個世紀之前英國哲學家菲利帕·富特(Philippa Foot)提出的電車難題,它以極為生動的形式,對西方倫理學的基本立場進行了解讀和批判。
  • 電車難題:自動駕駛汽車的道德難題
    但是,今天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卻遇到了這三大定律無法解決的問題。那就是電車難題的升級版——自動駕駛汽車的選擇難題。具體的場景比如這樣,一輛自動駕駛的汽車在路上行駛,這時候突然冒出來一個人橫穿馬路,這時候人工智慧檢測到了這個意外,但是剎車已經來不及了,這時候它就面臨了一個選擇。
  • 保大人還是保孩子:中國版的電車難題
    對此,老百姓有著通俗的理解,醫生有著專業的回答,一個被大多數人認為的正確答案是:保大人,放棄孩子。但從法律角度看,答案則要複雜得多。  生命從什麼時候開始起算?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傳統有著不同的認識。  一個人的降生意味著一個新的民事主體出現,有著獨立的權利和義務,其合法權益受法律的保護,除了戰爭、依法執行死刑和墮胎以外,人的性命任何時間任何理由均不能為他人所剝奪,哪怕被殺者是個嬰兒,哪怕殺人者是父母親人醫生護士,在刑法的故意殺人罪的犯罪構成中,可沒有什麼成人嬰兒親人陌生人的區分。
  • 「電車難題」不應成為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緊箍咒
    幸運的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杆,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然而問題在於,那個瘋子在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是否應拉杆?如果以電車難題為基礎來一次發散思維,你確實能得到大量難以解答的問題。比如,自動駕駛汽車應該為了保行人而放棄駕駛員嗎?那麼事故當頭,老人和年輕人誰更應該做出犧牲?如果車輛能獲知附近駕駛員的信息,在車輛失控前它是否應該根據這些信息進行選擇性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