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你會犧牲一個人救五個人麼?你的選擇,暗示了你是什麼人

2021-01-15 心理學與人際關係

有個很著名的思想實驗: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火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火車馬上就要壓到他們。而此時你有一個拉杆,可以讓火車轉換到另一條軌道上。

但問題在於,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那麼,你會選擇就一個人呢,還是救5個人。

(1)救五個人的請看這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你是一個典型的功利主義者,單純的以利益來作為行為的標準,比較漠視道德和規則。你追求的是對大多數人來說的最大效益。

事實上,當你做出這個選擇了以後,你就已經進行了一個「不道德」行為:你要為另一條軌道的死負部分責任(因為他本可以安然無恙)。

(2)救一個人的請看著

這是一種道義主義的選擇,你是一個道德感較高的人,生活中容易受到各種道德,規則的掣肘。

事實上,你並不是救一個人,而是單純放任結果的發生。雖然放任結果發生也是一種不作為的「不道德」。但比起選擇讓一個本來可以不用死的人去犧牲。這種道德折磨要輕微的多。

本質上,上面兩種選擇,就是道德主義和功利主義的選擇。那麼絕大多數人的選擇是什麼呢?

心理學家曾經對此做過調查,發現選擇救5個人的還是佔據大多數。他們發現絕大多數人的心理模式是這樣的:

當傷害可以避免時,人們更傾向於做出避免傷害的決定,而不太考慮收益問題。但是當傷害無法避免時,人們更傾向希望代價的收益能最大化。

但是,這並不是絕對的,因為這個難題還有個「進階版本」:

還是剛才那個場景,只不過你手上沒有拉杆了,也沒有那一個被綁的人,而是你發現身邊有個「胖子」,只要你把他推到鐵軌上,就能擋住火車(當然他也會死),所以你要不要推「胖子」呢?

雖然這個問題本質和上一個問題一樣,但心理學家發現,絕大多數人的選擇就和上個問題截然相反:他們不會主動去推「胖子」。

因為第一種情景下,扳動扳手屬於「低衝突情境」,也就是你間接地造成對他人的傷害。你面臨的道德考驗很低,更傾向於利益優先的原則。

而在第二種情境下,你推「胖子」屬於「高衝突情境」,也就是你直接地造成對他人的傷害。這個時候,你面臨的道德考驗會更加強烈,讓你更難做出違背道德的事情。

所以,面對這兩個問題,你的選擇又是什麼呢?

相關焦點

  • 你會不會為了救五個人而犧牲一個人呢?一直備受爭議的電車難題!
    假設你正看著一輛失控的電車,沿著軌道急速前行,徑直駛向五名無法逃脫的工人,這時你碰巧站在一個轉轍器旁邊,只要啟動轉轍器,電車就會轉到第二條軌道上。那麼問題來了,那條軌道上也有一名工人,不過只有一名,你會怎麼做?你會不會為了救五個人而犧牲一個人呢?
  • 《紅海行動》:八個人救一個人,究竟值不值?
    同樣都是八個人去救一個人,還都是素不相識的人。《紅海行動》裡,最後是二死、二傷、四人生存。而《拯救大兵瑞恩》裡,最後是六死、二人生存。於是,有人就問我,八個人救一個人,犧牲那麼多人,究竟值不值?犧牲的戰士也有家人,他們的家人難道就不會為他們的離去而傷心悲痛嗎?
  • 著名的思想實驗之一,你會選擇用1個人的性命換5個人的存活嗎?
    關於「電車難題」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這是數論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工人綁在了電車軌道上,當電車失控襲來時,你就剛好掌控著他們的生命,你手中有一個拉杆,你可以選擇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但那一條軌道上有一個工人正在施工,這時,你會如何做選擇?犧牲一個人拯救五個人嗎?西瓜視頻創作人全球檔案館為我們闡述這一選擇的利害關係。
  • 電車難題探析:到底撞死一個人還是撞五個人
    假設你是一位電車駕駛員,軌道前有5人,電車正向他們碾去;你可以選擇變道,這樣會碾死另一道的1人。請問你的選擇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了我們,到底是選擇撞死一個人還是撞死五個人呢?我想很多人都看到過這個問題,這也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
  • 撞一個人還是撞五個人,自動駕駛汽車如何選擇?
    原標題:撞一個人還是撞五個人,自動駕駛汽車如何選擇? 電車難題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倫理難題,它設置了一個這樣的場景: 你駕駛著一輛電車行駛在軌道上。在它的前方,有五個人被綁在軌道上不能逃脫。如果電車繼續行駛,就會碾壓到他們。
  • 「岔道困境」:為救五人犧牲一人還是不救人
    顯然,剎車失靈了,而前面有五個人被捆綁在鐵軌上。如果這個人什麼都不做,這五個人將被電車軋死。幸運的是,他身邊有一個開關,只要扳動開關,就能讓失控的電車轉向另外一條鐵軌,即他面前的一條鐵路支線。不妙,又出差錯了:他看見另一條鐵軌上也綁著一個人,改變電車的方向肯定會讓這個人送命。他該怎麼辦?從現在起,我們將把這一困境稱作「岔道困境」。
  • 《極限挑戰》裡面火車問題你會怎麼選擇?是救這五個人還是不救?
    能讓你不老不生病不死永遠做一個快樂的傻子的無憂島的代價是忘記生命中所有擁有的的記憶和家人,然鵝回憶裡生命中曾走過路過和現在還擁有的身邊的親人愛人和朋友是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那些溫暖感動快樂幸福的回憶是就是活著的意義吧,等真正面對生命最後一刻的時候,想想這一生遇到的美好,死亡也真的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了。那麼個問題來了:是救五個人而害死個無辜之人?還是無動於衷?
  • 心理學:你最常接觸的5個人,就代表了你的個人水平
    大家都說,跟優秀的人做朋友,自己也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這並不是雞湯,這個話其實一點都不假。 在心理學上有個有趣的效應——「變色龍效應(chameleon effect)」,又被稱為「無意識模仿」。
  • 薩特:你該選擇殺死一個人,還是看著五個人死去?
    在薩特的小說、短篇故事和劇本以及哲學論著裡,他寫下了關於世界的身體感受和人類生活的結構與情緒,他思考著:獲得自由意味著什麼。在薩特看來,作為一個人,根本沒有預先被決定的本性。我總是先我自己一步,邊前行,邊構築自身。你可能認為你可以用一些標籤定義我,但你錯了,因為我始終會是一件正在加工的作品。我是我自己的自由:不多,也不少。
  • 單戀你的人,會在微信上這樣暗示你,很準
    或者說你有嘗試過去暗戀一個人沒有?其實,喜歡一個人就像是穿堂而過的微風,不想被他發現,又害怕他看不見。因此,要想知道,單戀你的人,會在微信上這樣暗示你,很準。許小姐最近喜歡上了一個男人,黃先生。就這麼一直曖昧了一個多月,許小姐都打算放棄了,黃先生卻終於開竅了,他主動對許小姐表白了,並且告訴許小姐,他明白了許小姐的暗示。單戀一個人的時候會想得特別多,任憑嘴上再怎麼克制,行為也是會給出這樣的暗示的。1.每一天都對你說「早安,晚安。」
  • 不拉杆撞5人,拉杆撞1人,你的選擇是什麼?
    想開啟秘境,進入秘境的通道,必須要做出選擇。問題:假設遠處有一列奔馳的火車追過來,鐵軌上綁著五個人,如果火車過來的話,這五個人就會被撞死。但是在你們手邊有一個拉杆,只要你們一拉,火車就會變道,在另一個軌道上,另一個軌道上有一個人,同樣是被綁在那裡的,也會必死無疑。而你們自己是安全沒有危險的,你們可以控制這個杆,所以你們是選擇拉杆還是不拉?黃渤解讀:要不然就是救5個人,要不然救一個人。
  • 在天堂遇到的五個人:遊樂園跳樓機故障,83歲老人捨身救下女孩
    人這一生本就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懂舍離,知奉獻,才有收穫。片中的上尉說了一句話:我們都做出了犧牲,但你卻誤解了犧牲,面對犧牲,你心懷怨恨,無法釋懷自己已經失去的東西,但犧牲不是一種恥辱,你應該以他為榮。犧牲應該是一件光榮的事情,有時候,你覺得犧牲是你失去了什麼,其實那只是你將這些東西轉交給了別人。
  • 你的圈子,早已決定了你的人生和命運|心理學解釋圈子定律
    圈子定律心理學家認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動物。」積極的暗示能催人奮進,消極的暗示則可以使人鬥志全無。正如「鄧巴數字」理論裡的圈子定律:——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圈子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圈子不大,暗示卻不少,比如,一個人的影響力不可小覷。
  • 電車難題:你會怎麼做?
    電車難題首先追問,為了拯救五個人的生命,能否犧牲一條人命?能,或者不能,這是一個問題。 從功利主義者的視角來看,電車司機當然應該轉動方向盤,拯救五個人而犧牲一個人。換言之,他選擇殺死一個人,他是在主動實施一個不道德的行為,然而此時,電車司機的職業責任,導致這位掌握方向盤的人必須對此做出選擇。作為電車司機,如果他在能夠選擇撞死一個人而拯救五個人的情況下,選擇不作為,放任電車撞死五個人,這同樣也是不道德的。身在其位,他要麼撞死五個人,要麼撞死一個人,在這種情況下,從外部效果來看,似乎撞死一個人是更好的。
  • 心理學:一個人負能量,讓人暗中嫌棄的三個表現,你有嗎?
    心理學上對人的心理能量有過很多研究,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案例分析,我們已經知道負能量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是會傳遞、傳染給周圍其他人的。所以如果你身上有負能量的特徵,請發現之後,儘快改變,如果你周圍有這樣的人,要麼幫他一起改變,要麼遠離他,如下是一個人負能量的三種行為表現,供你參考。
  • 心理學:一個人的眼睛,會暴露他真實的內心,錯不了!
    心理學:一個人的眼睛,會暴露他真實的內心,錯不了! 心理學家指出,其實從心理學上講,通過眼睛來傳情達意,向對方暗示自己內心的想法,是一種極其普遍的心理現象。從生理學的角度上驗證,有研究表明:「眼球後方感光靈敏的角膜處含有數量驚人的感光細胞,將近1.37億個,這些感光細胞在任何時間都可同時處理150萬條信息,並將這些信息迅速傳至大腦。這也同時決定了眼睛在人的五種器官中是最敏銳的,大概佔感覺領域的70%以上。」
  • 心理學:人際關係差的人,大都有這五個表現,你有嗎?
    為什麼有些人會人際關係差,有時是我們可能是我們無意中做了這幾件事,有這幾種表現,你有嗎?之前女兒沒有考上,她就非常擔心,總是跟自己老公抱怨,想到女兒上公立的學校,女兒就可能會吸毒,整個人生都會毀了。後來她通過與窮人接觸,發現其實這些人其實很善良,最後她接受了女兒上公立學校的事實,是因為她覺得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個人品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個人總是試圖想要改變他人,總認為自己是對的,那麼她永遠 都不會意識到別人身上的美好與他人身上的價值。
  • 心理學家:你第一個愛上的人,反映了你最大的弱點是什麼
    很多時候,性格不僅僅在「明面」上影響一個人的行為表現。更會在潛意識層面,暗中影響一個人的行為。 而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種在潛意識上的影響,往往對一個人的改變更大。你選擇的職業,喜歡的生活,甚至愛過的人,可能都是由這些潛意識來決定。 反過來說,你的這些潛意識選擇,也能反映出你內心最深處的秘密,最不願提及的往事,甚至是最大的弱點。
  • 把你的大腦放進營養液,給你一輩子的幸福感,你願意嗎?
    呂秀才提出的難題是否有道理我們暫且不多討論,但邏輯悖論這種東西,確實是有這樣的特點:一開始讓你覺得毫無意義,但就是面對這樣「無意義」的問題,你還是會陷入困局,直至懷疑人生。這篇文章我們就列舉五個著名的邏輯悖論,看看你是否能理清其中的前因後果,得出一個最終答案。
  • 「電車難題」中,如果你是那個扳道工,你會扳道嗎?
    ;你可以選擇扳道,將電車引向岔道,但問題是岔道上也有一人在工作,必將躲避不及,同樣會被撞死,你會選擇扳還是不扳?你扳道還是不扳道實驗還設置了另外一種條件,你可以挽救主道上的5人,但唯一的辦法是推下橋上一個胖子,犧牲他來阻擋電車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