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九點半/文
在對越反擊戰中,有兩種偵察兵比較常見,一種是執行捕俘、情報收集的偵察兵,他們如同特種兵,來往穿梭於戰區,湧現出眾多捕俘偵察英雄。還有一種偵察兵,他們的目標是火炮,這些戰士通過訓練,可以聽聲辯位,根據炮彈直徑、軌跡、火力等一系列數據,來尋找定位敵方的火炮陣地,他們就是被稱為「火炮獵手」的炮兵偵察英雄。

對於反擊戰中,我軍的炮兵偵察兵同樣湧現出眾多偵察英雄、一等功臣,其中名氣最大,最令越軍聞風喪膽的戰士叫徐小丹。徐小丹不但在解放軍中名號叫得響,更是越軍炮兵的噩夢,他來無影去無蹤,只要他出現,越軍的炮兵幾乎都跑不了。
對越反擊戰時,徐小丹時為第一軍炮兵9師16團偵查股長,兩山輪戰之後,帶領炮兵偵察兵開赴老山戰場。大家都知道兩山輪戰是在老山、者陰山等周圍山頭打起來的,中越邊境的這一地帶山勢陡峭,叢林密布,炮兵陣地藏在其中很難被發現,因此雙方交戰時,幾乎很難找到對方的炮兵並且殲滅掉,作為火炮獵手的徐小丹就是穿山越嶺尋找敵炮兵陣地,而後引導我方炮兵轟炸的。

1984年6月,徐小丹開赴老山前線後,就接到了偵察命令。由于越軍炮兵的阻攔,我軍進攻部隊一度受阻,必須要找到越軍炮兵陣地將其拔掉。面對茫茫大山,只聞炮聲不見炮兵,徐小丹臨危受命,試圖通過蛛絲馬跡,抽絲剝繭圈出越軍火炮的大致方位,通過炮彈制式型號可知火炮型號及火炮口徑,根據火炮口徑可推出其射程,而後結合落彈點劃出一個扇形範圍。
通過地圖,徐小丹發現在扇形範圍內有一小塊平地,越軍火炮極有可能就擺在這塊平地上,圈定地點後,他便拿著望遠鏡死死的盯住那塊平地,一夜都沒合眼,就為了驗證他的推算。果不其然,凌晨左右,平地上出現一閃即逝的亮光,那是火炮擦出的一星火化,一個不留神就會錯過。百分百確定越軍火炮藏身地點後,徐小丹立即引導我方炮兵,幾發炮彈過去,掀翻了越軍炮兵陣地,首戰告捷。

但是在戰場上,由於地形、天氣等影響,很多時候單靠火炮口徑推算方位也是難以實現的,這就要求像徐小丹這樣的「火炮獵手」們翻山越嶺,潛入敵境偵察,晝伏夜出。徐小丹如同眼鏡蛇一般,遊走於山嶽密林之間,尋找著獵物,在敵人睡夢中引導炮兵將其掀翻。
徐小丹之所以能在偵察兵中脫穎而出,除了對火炮知識滾瓜爛熟於心之外,他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將雲南西南邊境的氣象知識參透,能做到通過觀察雲層、風勢、水紋等提前預知各種氣象,為炮兵提前做戰鬥準備。果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從1984年6月上到老山參戰,到1987年7月,3年多時間裡,徐小丹成為令越軍膽寒的「眼鏡蛇王」,越軍都知道解放軍偵察兵中有這麼一個「炮兵獵手」,因此為躲避徐小丹,越軍不得不打一炮換一地,以防被全殲。但在徐小丹更勝一籌的偵察技能前面,絕大部分還是敗下陣來。
徐小丹參加兩山輪戰以來,先後捕捉到越軍420餘個火炮陣地或重要目標,引導我軍炮兵幹翻越軍火炮60餘門,汽車25輛,殲敵炮兵300餘人。戰後徐小丹被授予兩山輪戰「一等功臣」、「炮兵偵察英雄」稱號。
不幸的是,徐小丹這位英雄偵察兵沒有犧牲在中越戰場上,而是倒在和平時期的崗位上,2010年9月28日,徐小丹因病早逝,年僅55歲。徐小丹雖然離開了,但他的英雄事跡國人不該忘記,整個對越反擊戰期間,共有8000餘解放軍戰士犧牲,他們平均也才20歲左右,如果不是犧牲,現在或許很多人都是爺爺輩了,筆者一直說過,這個國家我們唯一不能黑的就是軍人,祝願曾經的參戰將士!

歷史九點半,每晚與你一起讀歷史。歡迎留言、轉發、收藏,如果你也愛歷史,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