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短暫的一生:憶對越自衛反擊戰三等功臣周雲躍烈士

2020-12-04 頭號神評

靖西祭祀回來,又掀起了塵封三十九年的記憶,一幕幕場景浮在眼前,夜不能寐,思緒萬千,由不得提起笨拙的筆,敘述他短暫的一生。

小弟周雲躍,小名榕生,1958年7月7日(農曆五月二十一)在福州出生,父親是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南下幹部,母親是山東革命老區成長 起來勤勞善良的普通家庭婦女。他出生時正是熱火朝天的時代,雖然父親整天忙於工作,但有母親在家操持,再加按當時的條件,家中的經濟還算寬裕。他前 面有兩個哥哥,因為最小,在家中倍受呵護,應該說他的童年是在無憂無慮、幸福快樂的環境中成長的。

直到1969年底,母親被查出得了癌症,不斷地住院治療,父親又進了「學習班」學習。生活秩序被完全打亂,71年底母親去世。父親剛從「牛 棚」中解放出來,結合進領導班子。整天就是開會、學習、下鄉、調研……早出晚歸,有時十幾天也見不到他,有時甚至連工資都忘了領,好象他總有幹不完的工 作,根本無暇顧及家庭,好象忘記了身邊還有一個需要他關心、照顧,需要他溫暖的兒子。長兄早年參軍在外,二哥又被親戚帶回了山東老家,偌大的房子裡經常只 剩下他孤獨一人。十三、四歲,正是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卻迷茫徬惶。他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放縱不拘,我行我素,叛逆的行為更為突顯,尤如一葉孤舟漂泊在大海 上,該駛向何方呢?

受社會上輕文尚武風氣的影響,他愛上了武術,拜師學藝,強身健體。他把小菜地,改造成練武場,埋上自製的單扛、雙扛、吊環,擺上啞鈴、槓鈴、石鎖……住的房間簡直就是健身房,什麼拉力器、三節棍、長槍、短 劍……全是自製器材,寒冬酷暑,他都不知疲倦地練、練、練。練成了強壯的體魄、精湛的武藝。在住家的周邊小有名氣,號稱「鎮屏山」(屏山是福州三山之一, 省政府駐地,省直機關家屬大院也在此)。大院裡種滿了各種果樹,每年還沒到成熟就被孩子們摘得精光。唯有我們住的樓四周的果樹沒人敢採,因為這裡住的是 他。果實纍纍,掛滿枝頭,什麼荔枝、龍眼、文旦、楊桃……成為一景。等到成熟由他組織採摘,分給小兄弟們享用。他廣交朋友,豪情仗義、慷慨大方,曾經私自 領出父親的工資宴請朋友,搞得父親下鄉回來連夥食費都沒了。所以他犧牲的消息傳到大院,同伴們都不相信,說:「榕生那麼靈活,子彈打過來他都會跳開,他會 犧牲?!」

所有這些父親都看在眼裡,也有所耳聞,只是沒往心裡去,想「樹大自直」,到時候他自然會好的。父親是個事業心極強的人,根本不願意為子女操 太多的心。直到有一天,接到小弟校長的電話,要他去學校一趟,說:「你兒子不但『鎮屏山』還要鎮三中,我校三千多學生他要稱老大,我這個校長都管不了他。 你不來說清楚,下周就別來上學了。」——下了最後通牒,父親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又礙於面子,不願聽老師教訓,沒有辦法,只好打電話叫我回來處理。我用 長兄的威嚴和權力,痛罵了他一頓,甚至動手打了他,並動情地對他說:「媽媽臨終時最不放心的就是你,再三囑咐要對你好,不要打你,拉著你的手叫你要聽話, 要爭氣,要讓媽放心。」提到媽媽,他哭了。在媽媽的遺像前他寫下保證書。第二天我領著他,帶著保證書,找到校長、教導主任、班主任、任課老師,一一向他們 說明家庭情況,求得他們諒解,保證不再重犯。從此他真的聽話了,順利地拿到了畢業證。

可能父親覺得家中沒有女人就不象個家,74年沒有和我們商量就找了位後妻。顯然我們兄弟不歡迎這位帶了兩個孩子的繼母。兩個哥哥都不在家,他在那天晚上獨自在街上逛了一夜,想了一夜。

後媽的到來,使本來就因為他經常惹事而緊張的父子關係更加緊張,經常受到父親的斥責。再加上後媽的偏心、自私、貪婪,憑空家中多出一對弟 妹,他更加孤獨無援,苦悶至極,他給去世的媽媽寫了封《無法寄出的信》,傾訴他的苦衷,對天呼喚:「媽媽!快救救我吧!」(他犧牲後從他的遺物中發現,至 今讀了還令人落淚)

75年,在徘徊、徬惶了之後,他報名到了以產「鐵觀音」茶而聞名全國的福建安溪福前農場下鄉插隊(按當時的政策,兄弟三人,大哥在外工作,二哥回鄉,他完全可以留城)。

小弟在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生活艱苦的深山裡開始了艱難的磨鍊。面對每天繁重單調的勞動和空洞的生活,他設法找來當時禁閱的許多名著,認真 地閱讀,並作了大量筆記,汲取精神食糧,和書中主人翁同悲同喜。為了排遣空虛,他學會了吹口琴,學著拉小提琴,據說他拉的《梁山伯與祝英臺》還有模有樣, 吸引不少聽眾。

他樂於助人,每每有同下鄉的同伴探親來回,他都幫忙挑著行李走十幾裡山路接送到車站。

他慷慨大方,一次父親瞞著後媽託人給他捎來兩斤鹹魚幹,他當即當眾分個精光,毫不保留。他說:「我經常得到人們的幫助,我沒有錢財,只有力氣回報。」

他菩薩心腸,見不得別人受難。有一位朋友妻子要生孩子,手中無錢,當時小弟正有事要回福州。朋友託他到福州賣掉手錶籌錢應急。小弟回到家中跟父親死纏硬磨,直至吵鬧,要了一百元錢,到鄉下用原價買下了那架半新的上海表——算是資助(因為怕直接給他錢,他不接受)。

時過半年,他聽到我生了女兒,來信說:「哥、嫂,恭喜添了千金,我們周家都是和尚,侄女是我們的掌上明珠,一定要好好培養。當叔叔的無錢無 財,只好把與爸爸大吵一架而買來的手錶賣了四十元錢(這是當時他最昂貴的財產)還有平時節省的幾十斤糧票寄去,給嫂子增加點營養,表達我的心意……」寫到 這裡禁不住眼淚又模糊了我的雙眼。

在大山裡三年的艱苦磨鍊,使他的思想更加成熟,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開始了質的飛躍。

78年的陽春3月,懷著美好憧憬,他穿上夢寐以求的軍裝,進入解放軍這所大學校,開始了火熱的軍營生活。

小弟入伍之初是在29軍87師261團(為接防防範蘇聯進犯而調到山西的28軍而組建)。部隊新組建,正在進行營房、工事建設,緊張的基建 任務擺在面前,他剛穿上軍裝就投入到火熱勞動中,他是個幹活不吝嗇力氣的人,掄大錘、搬石頭、拉砂子、拌水泥,什麼重活髒活他都搶著幹。不久他就累倒了, 被送進了醫院,強迫住院休息。

正巧團後勤處主任也在住院,在一次閒談中知道父親在省政府部門工作。當時是計劃經濟,部隊基建需要大量的鋼材、木材、水泥等物資,市場供應十分緊張。主任問:「能不能通過關係給部隊弄些建材補充?」

小弟欣然領令,還沒治好病,就從醫院單槍匹馬直接去了省城福州。

採購建材的過程,初示了他的才能。找叔叔、阿姨們遊說、懇求,穿梭於政府各個部門,表現出他的社交能力;組織兒時的夥伴,找運輸工具,裝 車、卸車,奔波於倉庫、車站、碼頭,凸顯他的組織能力;短短幾個月,經他手採購的鋼材、木材、水泥等十幾個品種,金額達幾十萬元(按當時的牌價可以蓋幾棟 像樣的大樓了)。帳目清楚、手續齊全,表現了他的經濟業務能力。

我常想:要是能活到市場經濟的現在,小弟不是個獻身國防的職業軍人,就一定是一位經濟界的行家裡手。可惜他英年早逝,卻躺在南疆冰冷的墓群中,默默無聞地度過了三十年,沒有一位親屬前去祭奠,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78年12月,他還在福州組織一批物資,突然一封加急電報送到他手中,說部隊有緊急任務,要他立即歸隊。他處理完手頭的事務,告別父親,就匆匆趕回部隊。

回到連隊,才知道南疆邊境動亂,越寇時常入侵騷擾邊民,各部隊要抽調人員充實駐廣西部隊,他當即就報了名。

每個連隊只抽幾個人,不知道為何就選上了他?當時他入伍還不到一年,並且已有幾個月沒在連隊了,連實彈都沒打過。也許是他體格健壯、人高馬 大吸引人眼球;也許是他從醫院就直接出差辦事,受命於更上層領導,沒尊重連隊領導;也許……。反擊戰結束後,我們得不到他的消息,十分焦急到處打聽,我曾 通過內網打電話到他原連隊詢問此事,答覆:「是他本人積極要求的,且態度堅決」。按照他的性格,況且相信吧。

79年1月17日出發,經過六十多小時的長途跋涉,他來到廣西貴縣(今貴港市)。補充到41軍122師364團2營機槍連。可能因為他體格 健壯,擔任了既是打擊敵人的重火力,又是敵人重點攻擊對象的重機槍射手——這也合他的脾氣:「打起來過癮」。部隊休整集訓一周進行戰前動員。

1月27日(正是農曆的除夕)晚上出發,經過一天一夜的行進,29日(農曆正月初二)抵達廣西德保縣燕峒公社那布大隊(今燕峒鄉),連春節都是在車上過的。乾巴巴的半斤餅乾就著涼水度過他人生的最後一個春節。

在德保燕峒,部隊顧不上休息就進入了魔鬼式的戰前訓練,所謂「臨陣磨刀不快也亮」,進攻、防禦、射擊、投彈、登山、越野……。這一點從他犧 牲後送回來的補丁羅補丁的軍裝上可以得到印證。他來信總是說:累,累,累,但很激動,熱血澎湃,已做好隨時戰鬥的準備,為祖國準備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

他在信中說:「軍人以身殉國是應盡的職責,在所不辭。如果我在戰鬥中犧牲,望你們不要悲傷,就當作我去尋找親愛的媽媽,真想回到幸福的童 年,投入母親溫暖的懷抱,享受她慈祥的撫慰。」小弟,你見到最擔心你的媽媽了嗎?你們天各一方,一個在祖國的南疆邊陲,一個在祖國的東海之濱,可能天堂沒 有地界,魂歸故裡,父親、母親可能已把你帶回祖先生活繁衍的渤海之濱,在天堂保佑著我們平安幸福。

當我們收到他離邊境還有兩公裡而倉促寫的信時,已經從廣播、報紙上得知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開始了。每天都聚在收音機旁收聽戰況,一份報紙也是看了又看,對照著地圖,了解戰爭進展。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沒有親身經歷的人是不會有那種體會的。那時交通不便,通訊落後,只有靠信件來往互通信息。我們每天都揪著心,焦急地算日子,等啊、盼啊,哪怕是有關他消息的隻言片語也能安慰我們懸著的心。

三月份過完,已經有傳出那裡、那裡有人接到參戰親屬的來信或陣亡通知書。小弟仍渺無音訊,我們不斷猜測:是不是受傷、殘廢了,在那裡住院治 療,不願意給我們寫信?(依他的性格是決不願拖累他人)。是不是被俘等待交換戰俘?是不是與隊伍走散了,還留在越南的熱帶雨林中正艱難地往回爬行?……我 們不停地往他的戰友、同學、同事、原連隊、新連隊……凡是能想到的聯繫地址寫信、拍電報、打電話,總之動用一切通訊工具詢問,可都沒有答覆。焦急的心情到 現在想起來還坐臥不安,真不知道當時是怎麼熬過來的。

直到4月20日,連經受過各種磨難的父親也坐不住了,爭取到一個到南寧開會的機會,25日會議一結束,26日就坐車趕到靖西,現在回想當年 他已是六十多歲的人了,三百多公裡的崎嶇山路,路況又十分不好,隻身一人,真是難為他了。(說來也巧,時隔三十一年後,沒有刻意安排,我們兄弟兩家四人也 在同一天到達靖西),27日又找到靖西安德公社(今安德鎮)小弟所在部隊的團部。小弟的團長、政委、政治處主任都出來接見,叫來了他的連長、班長介紹他的 情況。29日又專程來到烈士陵園小弟的墓前獻了花圈,並署上我們兄弟的名字。在靖西小弟的一位副師長還接見了父親表示慰問。(小弟現在墓地編號為:靖西烈 士陵園一區一排十七號)。

父親回來轉述六連連長及班長介紹小弟犧牲經過是這樣的:

2月17日早晨四點三十分我軍開始炮擊,打了三十分鐘,萬炮齊鳴,地動山搖。擔任穿插任務的121師先行開始行動,小弟所在的122師這一 天推進了4公裡,18日又前進了4公裡。小弟這兩天是配合二連行動,這兩天的戰鬥進行得很順利,19日穿插的121師已經進去了16公裡,被敵包圍。小弟 所在的122師奉命增援解圍(兩師相距8公裡)。這天小弟配合五連打主攻,戰鬥打得異常激烈,五連傷亡很大

20日五連撤出戰鬥,六連接替打主攻。小弟主動要求留下隨六連參加戰鬥,理由是:我操縱的是重機槍,是重火力,可以支援你們。他的請求得到 了批准(他完全可以跟隨五連撤出戰鬥,心安理得地等到勝利,走過凱旋門,接受鮮花和掌聲,享受幸福美滿的生活。也許經過三天的戰鬥,看到那麼多的戰友犧 牲、負傷,他打紅了眼;也許激烈的戰鬥又激起他習武練拳時那種爭強好勝的習性;也許……,總之他骨子裡那股不服輸一定要戰勝敵人的勇氣,使他放棄了生的希 望,選擇了死亡)。

部隊早上六點發起進攻,九點左右敵人放棄陣地(實際是有意放棄引誘我們)。我們沿著公路緊追不捨,追到穿過三座山包組成的一個三角地帶的峽 谷時(越南人號稱「朔江天險」,當年日本人、法國人都沒攻破),對面山上暗堡裡射出一排子彈。小弟一個箭步衝到一個小土包前放下機槍,準備射擊。突然從左 側山上的暗堡裡射出一發子彈,小弟應聲趴在了機槍上。接著又是一槍,副射手也躺倒了——一位剛參軍兩個月的新兵。在他身旁三、四米的六連一位班長,沒有聽 到我們的機槍響就爬過來,先看到副射手滿頭是血已經犧牲了,又爬到小弟跟前,發現他身上沒有血,脫下他軍帽才發現後腦勺上有一個打穿了的槍眼。其實小弟當 時已經犧牲了,但班長還是給他包紮了傷口(我一直在想要是小弟有一頂鋼盔也許就不會犧牲了,可當時連這點都做不到。),班長給小弟包紮完,把小弟拖到一 旁,爬到機槍旁,正準備射擊,又是一槍打到他的大腿上(一個槍法很好的狙擊手,躲在暗堡裡看著這一切尋機下手。)他昏死了過去。等到他醒來已躺在了包紮所 的病床上。他跟父親講這段經歷時還讓父親看了他受傷的傷口。雙方在這個峽谷地帶一直對峙到晚上九點,友鄰部隊把兩邊山頭攻下來,才救出他們。小弟他們的遺 體都是用坦克運回來的。

最近在網上搜索「朔江戰鬥」,看到幾個版本,但以上是父親的親口敘述。

小弟犧牲的過程已經明了,確鑿無疑。那為什麼事過兩個多月還不通知家屬呢?!部隊答覆:早就發出函件了,因為小弟是從福建安溪入伍的,所以陣亡通知書及遺物都寄到了安溪縣民政局,請他們代轉。部隊還向父親出示了安溪民政局收到遺物後籤收的回執。

父親從靖西回來後,我們打電話到安溪民政局責問此事,一直到5月14日(小弟犧牲近三個月後),才由安溪縣委一位副書記帶著武裝部政委、民 政局長及小弟插隊的農場領導等十幾個人到家裡,送通知書和一包軍用雨衣裹著的遺物。發放了國家規定的伍佰元撫恤金。他入伍前插隊的農場領導又拿出一百元錢 和一百斤糧票,說是農場慰問的。還說了些節哀保重,繼承遺志,繼續革命之類冠冕堂皇的話。——這就是當時一個戰士的身價。

問,為什麼拖了幾個月才通知我們?!答:因為縣領導正忙於春耕生產,沒有時間,還有就是想等到烈士證批下來再一起送來等等。——換到現在,完全可以告他們玩忽職守,草菅人命,叫他們丟掉烏紗帽,更讓人生氣的是至今小弟的墓碑上刻的還是福建安溪人。

小弟和他成千上萬戰友們的英勇奮戰、流血犧牲,從大的方面來講,打擊了入侵的敵人,維護了邊疆安寧。傳承了中華民族為國家的利益,眾志成 城,不畏犧牲的優良作風,嚴懲了狼心狗肺、餵不熟的白眼狼。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不懼強敵、不怕高壓,堅決維護國家主權的決心與行動,「敲山震虎」警告了那 些對中國別有企圖的國家,為我們至今仍在高速發展的經濟贏得安定的周邊環境。同時也暴露出十年文革所造成的嚴重後果,為以後的軍隊整頓,推動國防現代化建 設提供了最直接的血的教訓。戰爭不相信空洞的政治口號,只是勇敢不怕死是打不敗敵人的,要靠實實在在堅強的軍事實力說話。

從我們家庭來講:父親既是老革命,又帶上烈士爸爸的光環,被選為市人大代表、區人大委員。當年「老山、者陰山英模宣講團」巡講到福州時還被 邀上了主席臺,發表激情昂揚的講話,登上省報的頭版頭條,滿足了他的政治需求。後媽收走了小弟的撫恤慰問金,滿足了她對金錢的需求。後媽的女兒則「接過哥 哥的槍」走進軍營,鍍了一層金,退伍後得到一份安逸的工作。我和大弟都用烈士哥哥的名義,調動了工作。以他一人的犧牲全家人都得到實惠,說是恩澤全家一點 都不為過。古語:「死者為大」,在這裡長兄代表受恩於他的全家給你深深的鞠躬致謝了!

回顧小弟短暫的一生,有過無憂無慮的幸福童年。十二、三歲正是長身體學知識的關鍵時期,母親生病去世,父親心裡只有工作,不顧家庭,兄長們 又無力相助,他孤獨、徬惶、徘徊。是艱苦的勞動鍛鍊了他,是解放軍這所大學校鑄造了他的英雄壯舉。留下他不畏艱險、為祖國的利益英 勇奮戰,永不服輸,拋頭顱、灑熱血,無怨無悔的寶貴精神財富。

小弟犧牲後這三十年,無論是社會還是家庭都發生巨大的變化。大弟成家,父親去世。兄弟兩人各自生兒育女,養家餬口,柴米油鹽,衣食住行,每 天都忙忙碌碌、平平庸庸。也經歷了社會轉型所帶來的陣痛,下崗失業,奮鬥拼搏……直到退休。小弟影子時常浮現眼前,也有心前往祭祀,但種種原因未能成行。

此次來到小弟墓前,看到國家撥付巨款幾次修整的陵園,配備專人管理,工作井井有條,周圍是挺拔的群山,青松翠柏簇擁下,一排排整齊的烈士 墓,猶如整裝待發的將士,莊嚴肅穆。那裡有小弟的團長、營長、連長、排長及一千多名親密戰友,他並不孤獨寂寞。陵園被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廉政教育基 地。每年清明,熱情樸實的靖西人都會組織各部門前來掃墓,烈士們的戰友、親屬有專程、有路過、不時地從全國各地前來祭奠。

靖西烈士陵園已成為我們心靈的聖地,永遠的牽掛。有機會我們還會帶上直到你犧牲仍掛念的侄兒、侄女前來看你。

小弟也許找到了他人生很好的歸宿。小弟安息吧。

作者:周雲躍烈士的大哥

相關焦點

  • 對越自衛反擊戰最慘烈的一場戰役,工兵動用兩噸汽油和12噸炸藥
    對越自衛反擊戰是中國最近的一場戰役,在這場戰爭中湧現出的一大批優秀將領現在都成了解放軍的中流砥柱。對越自衛反擊戰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也讓在十年動亂期間軍隊急劇下降的戰鬥力在戰爭中得到了極大提升,重新喚醒了中國軍人的血性和榮譽感。
  • 為什麼要打響對越自衛反擊戰?理由有三個,最後一個令人不得不服
    一聲令下,20萬解放軍直奔中越邊境,1979年3月,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正式打響,這是解放軍對在中越邊境進行挑釁和入侵的越南軍隊的一場自衛反擊戰。那年我們打的非常激烈,甚至都攻到了越南的首都,但最終我們還是打道回府了,並沒有讓越南徹底從世界地圖上消失。
  • 對越自衛反擊戰,19歲的中國女兵不幸被俘,為保守秘密多次想自盡
    誰知轉眼間越南就開始對中國刀劍相向,為了保衛領土,我國才發起了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方派出了二十萬人進入越南國土,最後死傷超過兩萬人,除了烈士外,還有一些因為不得已的緣故被敵俘獲的士兵,戰後國際紅十字會組織了換俘,被俘的中國士兵大都安全回到了祖國,其中還有幾名女兵。
  • 越軍稱他是「眼鏡王蛇」,對越反擊戰他斃敵300人,戰後不幸早逝
    炮兵對於反擊戰中,我軍的炮兵偵察兵同樣湧現出眾多偵察英雄、一等功臣,其中名氣最大,最令越軍聞風喪膽的戰士叫徐小丹徐小丹不但在解放軍中名號叫得響,更是越軍炮兵的噩夢,他來無影去無蹤,只要他出現,越軍的炮兵幾乎都跑不了。對越反擊戰時,徐小丹時為第一軍炮兵9師16團偵查股長,兩山輪戰之後,帶領炮兵偵察兵開赴老山戰場。
  • 解放軍一個月打碎越南的「世界第三夢」,自衛反擊戰的前因後果
    1979年2月17日,十萬解放軍來到越南北部邊界,開始對越自衛反擊戰。這支部隊分別由雲南及廣西向越南的諒山、高平、下江、老街、萊州進軍。最後,因我軍已經達到「懲罰越南」的目的所以停戰,於3月17日將軍隊從越南完全撤回。 原本越南對於這場戰鬥還表現得比較低調,在媒體及公開場合對此是隻字不提。
  • 對越自衛反擊戰軼事:越南女特工打傷蟒蛇,結果出現了這麼一幕
    就拿40多年前的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來說吧,英雄的解放軍就出現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而戰鬥英雄徐雅軍就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他還有過傳奇的經歷。1979年2月28日,19歲的年輕戰士徐雅軍負責保護受傷的戰友回去療傷,然而卻意外迷路了。越南這個國家地處東南亞,多叢林,不是本地居住多年的人很容易走著走著就分辨不出方向了。
  • 「對越自衛反擊戰」真相:打破蘇越對我合圍態勢,教訓一下小越南
    1979年2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幾十萬大軍同時從廣西、雲南兩個方向發起對越作戰。至3月5日,第55軍等部隊攻克諒山。同一天,中國政府發布聲明,對越作戰目的已經達到,解放軍開始從越南撤軍。早在1978年底,中央軍委和政治局討論對越作戰問題時,就已經定下決心,不論戰果如何,我軍攻克高平、諒山一線後不得戀戰,即行撤回。在對越作戰之前,鄧小平已經跟美方打過招呼,美方默認我們的行動,依此打擊蘇聯,所以只是譴責、遺憾而已;而蘇聯又受制於美國,無法投入與中國的戰爭,雖然叫囂、調兵、威脅,但不敢作出實際行動。
  • 對越自衛反擊戰,雙方犧牲的最高將領都是誰?中國有兩個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還是有進行過幾場戰爭,這裡不得不提的當然就是對越南的那場反擊戰,雖然說這場戰役耗時不算長,也就是一個月的時間,但是在那之後,雙方還是有過多次摩擦,所以也是又持續了十年的時間。雖然戰爭規模不算太大,但是傷亡也是必不可少的,那麼在這場戰爭當中,雙方都有什麼人犧牲呢?我們來看一下。
  • 對越反擊戰:最慘烈肉搏戰,越軍一個加強團,我軍只有9人!
    在很多戰爭電影和劇集中,會出現許多肉搏戰的場面,讓大家印象深刻,但是在對越反擊戰中有肉搏戰的情況嗎?答案肯定是有的,而且還有很多,今天就來介紹一個十分慘烈的肉搏戰鬥,其中出現的戰鬥英雄讓我們敬佩。這場戰鬥發生於1981年5月16日,我方廣西軍區3師9團2營5連奉命堅守法卡山3、4、5號高地,而越軍為了攻打這些高地,出動了一個加強團向法卡山發起進攻,我軍戰士拼命阻擊,在炮火的援助下和越軍浴血奮戰。但是越軍也不甘示弱,在凌晨3時組織一個連向最前沿的5號高地發起突進,我軍戰士連續射擊,越軍一個接一個的倒下。
  • 對越自衛反擊戰勝利,慶功宴許世友敬酒來者不拒,最後不知喝多少
    許世友將軍履歷輝煌,少林寺所學的一身武藝都被他發揮在了戰場上,也是憑藉赫赫戰功,他成為了開國英雄,受萬人敬仰。許世友將軍在1985年被診斷出患有肝癌,當時他的病讓醫療小組犯了難,肝癌的治療戒酒是必須的,但是喝酒是許世友將軍的終身嗜好,讓他戒酒比登天還難。對於戒酒他也早就明確表過態了,戒飯可以,戒酒不行。
  • 兩彈一星功臣中唯一獲「烈士」稱號的科學家是誰?錢學森是他師兄
    聽到這一悲痛消息,周總理差點沒有站住,幸好張秘書扶住了他。原來,1968年12月5日,郭永懷在青海核試驗基地發現了一個重要實驗事項,他著急回北京分析一組數據。於是他乘了一個加班的小飛機,就在飛機準備在南苑機場緩緩著陸時,距離陸地僅400多米的時候,飛機突然出發生機械故障,在1公裡以外的玉米地裡墜毀。
  • 對越反擊戰,為何有一批戰士自殘?真相讓人心中酸澀!
    對越反擊戰,為何有一批戰士自殘?真相讓人心中酸澀!1979年我國發動了對越反擊自衛戰,我國組建軍隊進入了越南進行作戰,但是由於越南的地理環境還有天氣十分的惡劣,群山環繞遍布熱帶雨林還有突變的天氣等等,對我國的戰士來說是個極大的挑戰。
  • 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兵回憶:我軍偷渡過河,發起進攻時越軍在看電影
    當抗日戰爭結束之後,中國的軍隊並沒有得到喘息的機會,因為不久之後爆發的對越反擊戰我們也是參戰方之一。在1979年時,戰爭拉開序幕,我國正式對越軍發起進攻。那時候的越南,不管是偵查水平還是軍隊秩序來說,和我軍相比水平都較低一些。
  • 戰鬥英雄張長海,退役後備受戰爭創傷煎熬,還患上短暫性失憶症
    1985年7月,他跟隨部隊對越軍駐守的一處高地進行全面偵察。當時他帶領兩名戰士,利用夜視儀仔細觀察高地情況。次日晚上9點,他們從潛伏處往下搜索50米,排除地雷30枚,之後將新的地點作為潛伏地。但張長海覺得還不夠,既然是偵察就要越仔細越好,距離越近越好,這樣才能觀察得更加細緻,才能收集到更加全面的情報。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為什麼不繼續打了?答案在這裡
    在1979年,越南頻繁騷擾中國,而中國出於自衛,直接出兵進攻越南,但是到了最後的緊要時期,在那時即便越南頑抗到底,也已經完全抵不過中國的進攻的勢頭,就在越南首都即將被中國軍隊進攻侵入的的最後的最緊要的關頭,中國此時卻轉頭就調走,直接撤兵,沒有使戰爭持續下去。
  • 對越反擊戰流血犧牲的一塊土地,卻因談判洩密而失去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時,上述653號至655號界碑地域是一個熱點戰場。廣州軍區第41軍122師365團2營奉命從中越邊境112號界碑(舊界碑)至弄平嶺(今657號至658號界碑地域)方向突破,殲滅據守馬利村、長白山、徒豪、735高地等地域的越軍,消除敵人對師主力翼側的威脅,並進一步發展攻擊。
  • 《巴渝革命烈士詩文選錄》展現信仰的力量 收錄133篇巴渝革命烈士...
    重慶日報訊 (記者 蘭世秋)6月30日,在黨的生日即將來臨之際,為配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慶解放70周年獻禮,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舉辦了《初心 使命 奮鬥——巴渝革命烈士詩文選錄》(以下簡稱「《巴渝革命烈士詩文選錄》」)出版座談會。
  • 【官莊好人】李錦華:兩句承諾 一生奉獻
    點上一根煙、灑下三杯酒,在南京雨花功德園烈士墓前,李錦華哽咽著說:「唐偉,我又來看你了……」人們不知道,眼前這位背部微駝的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