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訊 (記者 蘭世秋)6月30日,在黨的生日即將來臨之際,為配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慶解放70周年獻禮,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舉辦了《初心 使命 奮鬥——巴渝革命烈士詩文選錄》(以下簡稱「《巴渝革命烈士詩文選錄》」)出版座談會。
該書由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編輯、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是一本重溫歷史、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仰的紅色文化讀物,書中精選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62位重慶籍,以及在重慶戰鬥、犧牲的烈士的詩文書信遺作共133篇(首),顯示了革命者至情至愛的人性之美,凝結著共產主義者理想信念的精神之花,展現了信仰的力量。其中,王良烈士的書信是首次公開出版。
《巴渝革命烈士詩文選錄》中的革命烈士,有「此生不死,必見光明」的楊闇公、有以「堅決」「奮鬥」「犧牲」自誓的漆南燻,有面對敵人審訊時驕傲回答「四川有幾個配當共產黨」的李蔚如,有「信仰堅定、不怕犧牲」的趙世炎……
座談會上,市檔案館館長李華強表示,讀了《巴渝革命烈士詩文選錄》,他深受感動,「書中的內容閃爍著理想的燦爛光芒,表現出革命烈士對革命理想的追求帶著理性的認知。」重慶社科院黨組書記、院長唐青陽認為,《巴渝革命烈士詩文選錄》中的烈士詩文書信體現了巴渝革命先烈們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對理想和真理的不懈追求、真摯的家國情懷和人民情懷、視死如歸的使命擔當以及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
「精神的痛苦,無法驅除。左右的環境,又如潮的壓迫而來,處此域中,惟有奮鬥。此身不死,必見光明。」《巴渝革命烈士詩文選錄》中摘錄了楊闇公的這段日記內容。座談會上,楊闇公的曾孫高陽說,楊闇公一共留下了三本日記。據悉,這三本日記最先藏於楊闇公重慶的家中。他犧牲後,其妻趙宗楷偷偷將日記從重慶帶回雙江,藏匿在老家房間的牆洞裡保存下來。1949年以後,楊闇公的子女將日記捐獻給了國家。
高陽說,每次重溫這些日記內容,她都會被楊闇公的精神所感動,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一直都在踐行生而為公的人生觀,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