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老戰士:香港抗日烈士紀念碑被凃汙 要學習歷史

2021-01-20 環球網

香港抗日烈士紀念碑被凃汙 抗日老戰士:要學習歷史 分清敵我

【解說】香港唯一一個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在"9.18事變"88周年前夕被塗汙和破壞。碑身多處地方被噴塗上「反送中」「反送中列士(烈士)」等字樣。

【解說】9月18日一早,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遊擊戰士聯誼會會長林珍便來到烈士碑前。儘管烈士碑上被噴塗的文字已被愛國人士連夜洗去,林珍還是忍不住用紙巾一遍遍擦拭。

【解說】林珍告訴記者,該英烈紀念碑是為紀念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先烈為抗擊日本侵略者所設。如今遭人塗汙,她感到十分心痛,這樣的行為絕對不能容忍。

【同期】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遊擊戰士聯誼會會長林珍

我們所有的老戰士聽到這件事一方面是很心痛,因為保衛香港是我們全港九的人民和全國人民一起進行的鬥爭,是在我們中華民族最危急的時候團結一致對外,是非常隆重,非常光榮的,這段歷史是永遠不能磨滅,永遠不可以消失的。他們竟然將這麼偉大的烈士的烈士碑作為他們反中的烈士碑,是絕對不能容忍的,我們要嚴肅地去譴責,無論他們如何汙染,都擦不去我們對這些烈士的崇拜。

【解說】1941年,香港淪陷進入三年零八個月的日佔時期,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前身)派遣精幹武裝進入香港抗日。次年2月,遊擊隊正式成立港九獨立大隊,成為香港的抗日力量。

【解說】烏蛟騰是港九獨立大隊的活動基地之一,逾九成村民自發組織起來與遊擊隊一起抗擊侵略者,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貢獻。其中40名村民加入遊擊隊,9位戰士獻出寶貴生命。至香港重光後,村民豎立起紀念碑緬懷犧牲烈士。2015年8月,中國國務院公佈《關於公佈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的通知》,大埔烏蛟騰村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成為全港唯一上榜的地點。

【解說】今年是"9.18事變"88周年,林珍呼籲市民勿忘國恥,珍惜和平。近期香港事態逐漸升溫,暴力示威活動愈演愈烈。林珍稱,這樣的違法暴力行為是無知的。希望示威者學習歷史,分清敵我,立即停止暴力。

【同期】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遊擊戰士聯誼會會長林珍

我們將港九大隊在香港進行抗日的三年零八個月的日子,叫扯旗山下的戰鬥。只有昔日扯旗山下的戰鬥,才有今日太平山上的太平。我們希望我們的後代要保衛我們國家崛起、強大,能夠保衛我們每個家庭,要學習歷史,要分清敵我,不要將敵人變成自己的朋友。要劃清這個界限才有希望,才能夠真的擔負起香港發展的未來,希望他們立即制止暴力。

記者 陳爍 讓寶奎 香港報導

相關焦點

  • 香港抗日英烈紀念碑遭塗汙破壞 市民連夜修復
    原標題:香港抗日英烈紀念碑遭塗汙破壞市民連夜修復海外網9月18日電 香港唯一一個國家級抗戰遺址烏蛟騰抗日烈士紀念碑昨日(17日)被發現遭大肆塗汙破壞,有愛國愛港市民連夜清理,趕在「九一八事變」88周年之前將紀念碑修復。
  • 黃鶯:屢立戰功 捨己救人的河池抗日航空英雄
    位於南京紫金山北麓的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是國內首座國際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2014年9月列入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它集「公墓」「紀念碑」「紀念館」為一體,講述抗日戰爭期間,中、蘇、美等國空軍在中國大地上聯合抗擊侵華日軍的英勇歷史。
  • 昔日清華才子棄筆從軍 抗日英烈熊大縝紀念碑在滬揭幕
    2015年12月6日上午,抗日英烈熊大縝紀念碑在上海福壽園海港陵園揭幕,熊大縝親屬代表、熊大縝戰友子女代表、葉企孫親屬和各界人士一百多人參加了儀式。熊大縝親屬代表、歷史文化學者、民間公益人士及各界代表共同見證了熊大縝遺物安放和紀念碑落成儀式,併集體敬獻鮮花。 熊大縝,1913年12月6日生於上海,祖籍江西省南昌縣岡上鎮月池村。
  • 十九路軍淞滬抗日老兵向陣亡將士敬獻花籃
    新華網廣州9月3日電 (記者張建華)3日上午,廣東省各界在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舉行隆重的敬獻花籃儀式,參加過十九路軍淞滬抗戰的老戰士曾暉等老同志和各界代表1000多人冒雨出席了紀念儀式,深切緬懷為抗日戰爭英勇獻身的先烈。受「獅子山」熱帶風暴的影響,廣州當天大雨不止。
  • 中國的紀念碑(下)
    衡陽抗日英雄紀念碑海口市人民公園革命烈士紀念碑濟南五三慘案紀念碑南京淞滬抗戰紀念碑茂名市革命烈士陵園圖門市革命烈士紀念碑吉林市場革命烈士紀念碑寧夏鹽池革命烈士紀念碑遼寧撫順雷鋒紀念碑雲南省景洪市革命烈士紀念碑貴陽黔靈公園革命烈士紀念碑華鎣山遊擊隊紀念碑上饒市革命烈士紀念碑南通海安市蘇中七戰七捷紀念碑吉林市北山革命烈士紀念塔重慶歌樂山歸國華僑烈士紀念碑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葉城烈士紀念碑齊齊哈爾西滿革命烈士紀念碑廣州起義烈士紀念碑石家莊烈士紀念碑
  • 臺灣同胞抗日歷史的啟示與思考
    回顧臺灣同胞抗日的歷史,有以下幾個特點。 1.臺灣同胞抗日的時間最長,犧牲極為慘烈。在日本侵佔臺灣的50年裡,臺灣人民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爭取臺灣回歸祖國的鬥爭。日本侵臺之初,即遭到臺灣人民的頑強抵抗,其慘烈「遠足以震動天下,俾薄海內外聞之,知中國固大有人在,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
  • 追尋山西呂梁山抗日模範村「石像村」
    為了表彰石像村人民對抗日戰爭的貢獻,1938年,石像村被孝義縣抗日民主政府命名為「抗日模範村」。 「石像小學人人皆知革命烈士的名字,3至6年級的同學都能講革命烈士的故事。」 石踐小學校長任華鵬自豪地說道。「石像村的後代們牢記石像村的抗日史,明白石像的英雄們是如何為國捐軀的,這增加了他們熱愛祖國的信心,使他們更奮發地去學習。」
  • 北京現代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辦「重溫歷史 緬懷烈士」活動
    為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近日,由北京智庫領域社會服務機構第一聯合委員會聯合北京現代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一行60餘人,前往沙峪抗日紀念碑共同主辦了「重溫歷史 緬懷烈士」為主題的活動,追尋紅色記憶,緬懷抗戰先烈,重溫了血與火鑄就的抗戰歷史。
  • 江蘇漣水 那些以抗日英烈命名的鄉村
    如美國的華盛頓州、休斯頓市,前蘇聯的列寧格勒、史達林格勒,我國的秦皇島市、茂名市(潘茂名)、中山市,在國內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中,以英雄烈士命名的縣市也非常多見,如子長縣、志丹縣、尚志縣、靖宇縣、黃驊市等等。以英雄命名的鄉村也並不鮮見。但今天我們要給各位讀者介紹的是,在江蘇漣水縣,以抗日英雄、烈士命名的鄉村數量卻達到5個之多。
  • 銘記太行精神 山西晉中展170餘幅太行英烈紀念碑拓片
    活動中展出170餘幅太行抗日英烈紀念碑拓片。  由中共晉中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太行英烈碑拓片展》,主體展品分「太行浩氣——左權將軍紀念碑」「漳水血花——八路軍將士紀念碑」「以筆為槍——抗戰文職幹部紀念碑」和「子弟保家——太行英雄兒女紀念碑」等四個部分。展出170餘幅太行抗日英烈紀念碑拓片。
  • 投筆從戎 絕食殉國的抗日英雄巫恆通
    1937年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後,積極參加抗日活動。1938年3月,被國民黨泰興縣政府以擅離職守罪名逮捕入獄。  1938年夏,新四軍挺進江南敵後抗日,創建了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10月,巫恆通被保釋出獄,與陳毅、管文蔚暢談抗戰大計,並送兒子巫健松到新四軍軍部教導總隊學習。1939年3月,成立句容縣民眾抗敵自衛團,主動接受新四軍指導。
  • 鄭建邦:中國抗日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不可替代
    抗戰全面爆發以後,在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上,迅速地結成了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人民在艱苦卓絕的抗戰中所表現的愛國主義精神驚天地、泣鬼神,像張自忠烈士、左權烈士、楊靖宇烈士、趙一曼烈士等等,成千上萬的抗日英烈永遠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脊梁。當然我們也不能忘記,世界人民在中華民族最艱困的歲月裡所給予我們的寶貴的支援。
  • 荔枝炮、箭毒木、毒魚藤:海南南陽抗日的三大「神器」
    海南省文昌南陽地區(原南陽鄉,現文昌市文城鎮南新村、南聯村一帶)是著名的「抗日模範鄉」,抗日堅決,群眾基礎牢固,軍民一致,堪稱典範。記者近日採訪時,除了被當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和抗日殺敵的好兒郎感染,還發現了3件聞所未聞的「抗日神器」:荔枝炮、箭毒木、毒魚藤。
  • 解放海南戰役決戰勝利紀念碑
    解放海南戰役決戰勝利紀念碑。當時,國民黨軍主力已撤到定安縣腹地,而參加雲龍改編後的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四區獨立隊正駐紮在渡口東南方向的雲龍墟。獨立隊隊長馮白駒判定日軍要東進的企圖,為了阻擊日軍東進和掩護群眾撤退,馮白駒命令獨立隊第1中隊中隊長黃大猷和隊附符榮鼎率部於當天上午趕到潭口東岸,利用地形構築工事,準備狙擊敵人。不久,日軍在飛機的配合下向潭口開來,獨立隊堅守陣地阻擊日軍,作戰至黃昏後奉命撤出陣地。
  • 李志斌:抗日神劇褻瀆的而不僅僅是歷史
    李志斌:抗日神劇褻瀆的而不僅僅是歷史 發布時間: 2014-09-10 09:40:58  來源: 荊楚網  作者:這次鬼子丟掉了國產車,開上德國援助的捷達,還用上M16作為制式武器;抗日的也不甘落後,博萊塔92、突擊作戰背心紛紛上陣。(9月9日中國日報網)  據統計第二次是大戰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戰爭中軍民共傷亡7000餘萬人,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其中,中國死亡1人數800萬 受傷人數1700萬 死傷總計3500萬。
  • 抗日英烈胡一新: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樂天派」
    抗日英烈胡一新: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樂天派」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王雨蕭 王靖  2018-12-13 新華社呼和浩特12月12日電(記者王雨蕭、王靖) 內蒙古自治區豐鎮市元山子鄉,冬日的陽光下,胡一新烈士塑像熠熠生輝。
  • 尋訪抗日英模部隊|劉老莊連:82名參戰戰士全部英勇殉國
    兩個年輕人的緣分故事要從70年前說起。1938年9月,神州大地烽煙四起,抗日戰爭如火如荼。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在延安召開,確立了放手組織人民抗日武裝鬥爭的方針。為了配合「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戰略,中央命令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開赴蘇魯豫皖地區,抗擊日寇,創建抗日根據地。
  • 受小兵指認,抗日英雄被割下頭顱帶回日本,73年後被送回國合葬
    九一八國難之後,關東軍全面佔領東北地區,而中國人民從未放棄抵抗,在東北這塊戰場上上演了可歌可泣的抗日遊擊戰。楊靖宇、楊子榮等抗日英雄帶領抗日愛國志士痛擊日本侵略者,他們有的已經犧牲在戰場上,有的幸運的活了下來,但不管是犧牲還是倖存,都值得後世中國人緬懷和學習。
  • 「抗日神劇」的末日到了!廣電總局:違背常理的抗日神劇不得播出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則好消息:廣電總局下發通知,要求相關播出機構不得播出違背常識常理、隨意戲說解讀歷史、過度娛樂化的抗戰題材電視劇。簡而言之,就是不得播出那些「抗日神劇」!看來,抗日神劇的末日到了!不得不說,這一決定確實是大快人心!雖說影視劇為了視覺效果,而做出一些誇張的改編是可以理解的,但那些抗日神劇就純屬於「胡編亂造」,篡改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