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清華才子棄筆從軍 抗日英烈熊大縝紀念碑在滬揭幕

2020-12-06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12月9日電 蒼天有正道,人間有真情。2015年12月6日上午,抗日英烈熊大縝紀念碑在上海福壽園海港陵園揭幕,熊大縝親屬代表、熊大縝戰友子女代表、葉企孫親屬和各界人士一百多人參加了儀式。熊大縝親屬代表、歷史文化學者、民間公益人士及各界代表共同見證了熊大縝遺物安放和紀念碑落成儀式,併集體敬獻鮮花。

熊大縝,1913年12月6日生於上海,祖籍江西省南昌縣岡上鎮月池村。他曾經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附中,1931年考入清華大學,在校期間,成功試製並拍攝了中國第一張紅外照片。1935年畢業後留校任助教,兼理學院院長葉企孫先生助手,參與清華南遷工作。

清華校園中的大縝與同學(劉深 提供)

1932年冬,熊大縝送給恩師葉企孫的照片。(劉深 提供)

1938年4月,熊大縝放棄赴德留學,推遲結婚,加入八路軍,化名「熊大正」,任冀中軍區供給部部長兼技術研究社社長,領導研製烈性炸藥、地雷和無線電設備。

熊大縝(左二)陪同葉企孫(中)慰問前線抗戰國軍。(劉深 提供)

1939年4月,被冀中軍區鋤奸部以「國民黨特務」罪名秘密逮捕,同年7月,在日軍「掃蕩」轉移途中被處決。1986年8月20日,中共河北省委為其平反昭雪,恢復名譽,按因公犧牲對待。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今天,是大縝先烈102歲誕辰,還大縝的清白人生,公正評價他對抗日戰爭的歷史貢獻,不僅讓熊氏家族如願以償,這也是民族大義和歷史責任。在「文化大革命」中,與大縝情同父子的葉企孫先生,受熊大縝案件牽連,受盡折磨,含冤而死。日月昭昭,熊大縝在他的出生地上海得以安息,與恩師葉先生相伴長眠,令人欣慰。

熊大縝紀念碑項目發起人、歷史文化學者、紀錄片獨立導演劉深先生表示:「這是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歷史時刻,大縝先烈的英魂漂泊了76年,終於魂安於此。熊大縝在參加八路軍之後,為了不連累親友,化名「熊大正」,以必死決心告訴世人,過去的清華才子「大縝」已經不存在了,在抗日戰場上,多了一個叫「大正」的戰士,他用26歲的熱血青春,堂堂正正地書寫了「大正」兩個字。」

熊大縝親屬和各界人士向烈士敬獻鮮花(吳建鋒 攝)

 

相關焦點

  • 熊大縝紀念碑在上海揭幕
    深圳特區報訊 12月6日上午,抗日英烈熊大縝紀念碑在上海福壽園海港陵園揭幕(左圖),熊大縝親屬代表、熊大縝戰友子女代表、葉企孫親屬和各界人士100多人參加了儀式,共同見證了熊大縝遺物安放和紀念碑落成儀式,併集體敬獻鮮花。
  • 熊大縝:你別用槍,子彈留著打鬼子,用石頭砸死我吧!
    我國近代科學的奠基人葉企孫老先生有一名愛徒,他年紀輕輕一身才氣,生的一副好面容,英俊瀟灑,多才多藝,長期以來是葉企孫老先生的得力助手,師生二人情同父子,關係極為密切,而但凡談起葉企孫老先生,就不免要提及他的這位愛徒,他就是悲情的清華才子,慘死的抗日英烈:熊大縝。
  • 香港抗日英烈紀念碑遭塗汙破壞 市民連夜修復
    原標題:香港抗日英烈紀念碑遭塗汙破壞市民連夜修復海外網9月18日電 香港唯一一個國家級抗戰遺址烏蛟騰抗日烈士紀念碑昨日(17日)被發現遭大肆塗汙破壞,有愛國愛港市民連夜清理,趕在「九一八事變」88周年之前將紀念碑修復。
  • 抗日老戰士:香港抗日烈士紀念碑被凃汙 要學習歷史
    香港抗日烈士紀念碑被凃汙 抗日老戰士:要學習歷史 分清敵我【解說】香港唯一一個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在"9.18事變"88周年前夕被塗汙和破壞。碑身多處地方被噴塗上「反送中」「反送中列士(烈士)」等字樣。
  • 葉企孫:國士無雙清華教授,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熊大縝1938年,當時抗日戰爭已經全面爆發,熊大縝對葉企孫說他要去參加抗日行動熊大縝同樣是一位出色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在抗日戰爭中,曾經炸碎日軍機車車頭的藥性地雷,正是熊大縝在技術研究社和同事們一起研製而成的。1939年,熊大縝被陷害,被鋤奸部秘密逮捕,罪名是"他是國民黨特務"。
  • 「地雷戰」幕後英雄熊大縝
    抗日時期的中國北方莊稼漢連個炮仗都造不出,八路軍中也極其缺少地雷製造的專業人員,他們怎麼能夠將地雷製造得那樣威力巨大,精緻奇妙,運用得出神入化?其實,歷史的真相不像電影《地雷戰》中講述的那樣,是由一群莊戶人家完成了一次次讓侵略者聞風喪膽的地雷戰的。
  • 銘記太行精神 山西晉中展170餘幅太行英烈紀念碑拓片
    晉中市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太原7月1日電 (楊傑英 張雲)7月1日,《太行英烈碑拓片展》在山西晉中開幕。活動中展出170餘幅太行抗日英烈紀念碑拓片。  由中共晉中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太行英烈碑拓片展》,主體展品分「太行浩氣——左權將軍紀念碑」「漳水血花——八路軍將士紀念碑」「以筆為槍——抗戰文職幹部紀念碑」和「子弟保家——太行英雄兒女紀念碑」等四個部分。展出170餘幅太行抗日英烈紀念碑拓片。
  • 熊大縝遇難
    大舅沉吟道,他懷疑是此前輾轉與熊大縝通過兩次信,都是無線電技術方面的問題,兩人互有請教。因為信函談論的全是技術問題,又是通過大學中轉的,大舅猶豫之際,沒有及時銷毀,或許留下了猜忌與禍根。大舅的同窗熊大縝沒有死於前線、戰火、敵人之手,卻倒在自己人的石塊之下。1939年春天,國共關係急劇惡化,共產黨在各個根據地都成立了鋤奸部,發起了一個旨在清洗漢奸特務的鋤奸運動。
  • 清華教授葉企孫: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回國後的葉企孫得到重要,清華學校(現清華大學)聘請他為物理系主任和教授。新中國成立後,葉企孫在清華學人的一致擁戴下,被任命為校務委員會主席,並履行校長職責,主要負責主持清華大學的校務。熊大縝葉企孫有一位學生名叫熊大縝,他於1931年考入清華大學,畢業後留學擔任葉企孫的助手
  • 清華教授葉企孫: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回國後的葉企孫得到重要,清華學校(現清華大學)聘請他為物理系主任和教授。新中國成立後,葉企孫在清華學人的一致擁戴下,被任命為校務委員會主席,並履行校長職責,主要負責主持清華大學的校務。 熊大縝 葉企孫有一位學生名叫熊大縝,他於1931年考入清華大學,畢業後留學擔任葉企孫的助手
  • 12歲入清華,他終身未娶卻培養79名院士,晚年精神失常成乞丐
    三 葉企孫教出了這麼多偉大的學生,最讓他放在心上、感情最深的,卻是一個不為人知的年輕人,名叫熊大縝。 熊大縝 抗戰爆發後,一身熱血的熊大縝放棄赴德留學的機會,前往冀中抗日根據地
  • 他是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畢生從事研究工作,曾創辦清華物理系
    1911年初,清政府將遊美學務處改為清華學堂,他報考清華學堂獲得錄取,成為清華學堂的第一批學生中的一員。1911年10月因武昌起義爆發,清華學堂停課,葉企蓀轉讀江南製造局兵工中學。1913年夏清華學堂在上海恢復招生,他再次報考並被錄取。1918年6月畢業於清華學校畢業,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學習物理,1920年獲物理學學士學位。
  • 抗日英烈胡一新: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樂天派」
    抗日英烈胡一新: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樂天派」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王雨蕭 王靖  2018-12-13 新華社呼和浩特12月12日電(記者王雨蕭、王靖) 內蒙古自治區豐鎮市元山子鄉,冬日的陽光下,胡一新烈士塑像熠熠生輝。
  • 革命烈士紀念碑旁建違章鐵塔?一場公開聽證會依法捍衛英烈榮光
    英雄應該被銘記,英烈紀念設施必須受到妥善保護。11月13日,福建省檢察院與福州軍事檢察院在閩侯縣檢察院召開了大湖鄉湖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保護公益訴訟公開聽證會。據了解,這也是全國英烈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首次舉行公開聽證。
  • 葉企孫: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在葉企孫的學生中,有一個人叫熊大縝,他便是那按捺不住捨身救國之人。1938年,中國正處於抗日戰爭之際,熊大縝看不下去國家受難,主動向葉企孫提議要去參戰。雖然葉企孫不舍也不忍,但熊大縝既已下定決心,那他便只能支持。他曾說:「事關抗日,事關民族救亡,我無法阻止,也沒有什麼理由可以阻止他」 .據說,在送走熊大縝後,葉企孫曾「約有十餘天,神思鬱郁,心緒茫然,每日只能靜坐室中,讀些英文小說,自求鎮定下來。」
  • 「大師的大師」葉企孫:13歲考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
    科學研究成就卓著  葉企孫生於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自幼聰穎過人,1911年13歲時報考清華學堂,被錄取為第一批學生,但只讀了幾個月,就因辛亥革命回家。兩年後,重新報考,又被錄取。  1918年,葉企孫從清華學校畢業,赴美國芝加哥大學學習物理,除了專業外,他把生活細節與學習聯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