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山東省菏澤市開發區佃戶屯街道張和莊社區內有一處烈士陵園,蒼松翠柏之間安放著100多塊墓碑,碑上的字幾乎都一樣: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二十三師,無名烈士。他們都是在70多年前的解放戰爭中犧牲的戰士。1947年底,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發起菏澤戰鬥,張和莊是戰地醫院。
2008年,陵園守墓人、張和莊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景憲做出一個決定:幫助這些無名烈士「回家」。
但是,由於查不到烈士信息,「回家」之路並不順利。2012年,張景憲、吉文選等人組成了烈士尋親團,為烈士尋親找家的方向逐漸明朗。2013年底,尋親團來到山東濰坊,找到無名烈士們的生前部隊。2014年清明節前夕,通過軍史館提供的資料,尋親團終於拿到了一份烈士名冊。
實地尋訪、打電話、寫信……通過大家一次次的努力以及各地相關部門的幫助,幫助烈士「回家」有了一些進展。
從張和莊社區一路向南,驅車六七十公裡到達山東省菏澤市曹縣文莊村,也有一處安葬無名烈士的陵園。
1947年11月,與曹縣相鄰的河南省商丘市李門樓火車站發生了激烈的隴海鐵路破擊戰,重傷不治犧牲的解放軍戰士被安葬在文莊村。過去幾十年裡,陵園一直由村民和朱洪廟鄉政府管理、維護。每年清明節期間,村民都會自發為烈士們祭掃。
2019年7月,34歲的鄭凱從菏澤市菸草專賣局來到文莊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很快,他了解到無名烈士的情況,也聽到了村民們多年的心願。
就在鄭凱嘗試從DNA檢測上進行突破時,今年清明節前夕,村民們在墓地發現一塊瓦片,為烈士「回家」路提供了新方向。
在村民和愛心人士的努力下,那段歷史逐漸被還原。但是隨著時間流逝,尋親線索正在消失,烈士「回家」路也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