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仲崇嶺
「
在解放海南島渡海作戰啟渡點附近,散葬著在此次戰役壯烈犧牲的烈士。近些年,烈士墓受風暴海浪侵蝕嚴重,社會各界熱心人士自籌資金為烈士合墓。
」
建成近8000平方米渡海作戰紀念園
為渡海作戰紀念園揭牌。徐彬攝
中國國防報訊 仲崇嶺報導:海風徐徐、綠樹成蔭。6月15日上午,在廣東省徐聞縣角尾鄉燈樓角,一座高大的渡海作戰紀念碑旁人潮湧動。北部戰區陸軍某合成旅官兵、第四野戰軍後代、當地群眾及企業代表千餘人,為渡海作戰紀念園舉行隆重的揭牌儀式。
這座紀念園是社會各界人士自籌資金建成的,佔地面積近8000平方米。走進紀念園,高大的渡海作戰紀念碑令人肅然起敬。剛剛為烈士獻花的當年渡海作戰船工後代代表陳光傑介紹:「這裡安息的7位無名烈士,都是在解放海南島戰役中犧牲的,去年剛剛合墓到一起。」
68年前,原第四野戰軍118師組成一個加強營從燈樓角首渡出發,打響了解放海南島的第一槍。當時,渡海作戰犧牲的烈士,有的被海浪衝回角尾海岸,當地群眾將其掩埋於岸邊;有的犧牲在船上,隨船被運回角尾安葬。由於長時間受風暴海浪侵蝕,這裡的海岸線逐漸退縮,個別烈士墓直接暴露在潮間帶上,有的墳塋逐年變小……
原第四野戰軍後代、廣東某風電有限公司原董事長張寶賢,在角尾鄉考察安裝風力發電機組時,了解到這一情況,心裡很不是滋味,他說:「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用生命換來的,他們為祖國的解放,青山處處埋忠骨,有很多甚至沒有留下姓名,我們應該更好地紀念他們……」隨後,他聯繫部分原第四野戰軍後代,並與當地政府和群眾協商,專門找了塊地,為散葬的無名烈士合墓。
此後,張寶賢仍覺得為烈士們做得不夠,又與四野後代們商量建紀念園,並得到烈士當年所在部隊——北部戰區陸軍某合成旅及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支持。在烈士墓周圍建起紀念亭、烈士浮雕牆,栽上花草樹木,修建林蔭小路,形成渡海作戰紀念園。
「我的爺爺鄧連灼是個漁民,當年運送解放軍渡海,船到岸了,他也犧牲了,當時才30多歲,遺體都沒找回來,奶奶守寡終生。」烈士的後代鄧煥燕回憶起往事眼圈紅了,「當年解放軍拼著命、流著血,趕走了依島扼守的敵人,那些犧牲的烈士沒有過上一天好日子,無論到啥時,咱都不能忘了他們。」
「當年,我們的父輩能夠打下海南島,離不開當地群眾的支持。」揭牌儀式結束後,當年率領加強營渡海作戰的118師參謀長苟在松的女兒苟曉秋話一出口便哽咽了,「真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這裡的百姓還沒有忘記那些犧牲的烈士,又出力又出錢,做了這麼多好事善事,真的讓我們心裡特別溫暖。」
(本文刊於《中國國防報》2018年6月26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