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73年,守衛無名烈士墓,2018年烈士身份終於被揭開

2021-01-09 館長玉先生

引子

「去年轉鬥陰山腳,生得單于卻放卻。今年深入於不毛,胡兵拔帳遺弓刀。」

——貫休《塞上曲》

將近76載歲月,這個國度發生了太多的變化,曾經的硝煙密布,戰火紛飛場景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人潮湧動、高樓林立,科技進步、經濟騰飛、教育普及這些東西都是前人們不曾能夠想像的世界。雖然他們沒有見證過這一切,甚至都沒有想像過這樣的世界,但是他們卻是這個新時代的締造者,他們在這個國家最危難的時刻挺身而出,他們為國家每做出的一份貢獻,為百姓每做出的一次犧牲都為這個民族的未來多添了一塊磚、一片瓦。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生而無畏的,每個人都有活下去的權力,但是這些先烈們在面臨生死抉擇之時,還是毅然選擇了國家利益和百姓未來。他們的行為無疑是偉大的。在哪些動亂,戰事不斷的年代,戰士們背井離鄉,有的人幸運地活了下來,而有一些卻永遠地留在了陌生的地方。甚至有些人犧牲之後連一個像樣的墓地都沒有,這些往事雖然非常的讓人悲痛,但是對於身處那個時局下的先烈們來說這些都是無法避免的。

抗日戰士

還有一些人,他們的屍骨經過了幾十年歲月依然沒有回到到自己的家鄉,俗話說落葉歸根,無論屍骨在何地能夠被送回到家鄉安葬都是一種對亡者的尊敬和慰籍。本文所要講述的故事就是一個英魂歸故裡的故事,這個故事的時間跨度長達七十餘年。一家三代堅守73年,守衛無名烈士墓,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烈士身份終被解開。守墓者的使命也終在多年之後得到了完成。

三代守墓者

在山西平遙的一個小山村中,有兩座同時建起來的墓地,他們都是屬於已經犧牲的我軍戰士的墓地,不知是何時出現的,當地的村民只知道這是當時在此地區駐守的部隊留下的,兩人是同時犧牲的,最後經過部隊的安葬後他們的墓地就安置於此。公元1945年,由於作戰需要在這裡駐守的部隊即將離開,這兩座墓地和裡面的屍骨自然要被留在此處,於是部隊就找到了一個當地的百姓,希望他能夠幫助照看這兩座墓地,待部隊完成作戰之後再做下一步的安置。

這種犧牲在外鄉的軍人們大部分的安葬方式都比較簡單,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沒因為墓地無人看管最終變成了荒野孤墳,有了老鄉的照看和打理,兩位已故戰士的戰友們才放心地離開了。被委託的這名老百姓對墓中的二人基本上沒有什麼了解,只是隱約的知道好像其中有一個人姓「周」,其餘的信息就不知道了,在五年之後的公元1950年,其中一個墓地擁有者的後人找到了這裡,他們將墓中先烈的屍骨帶走了,這番尋找歷程也是十分的艱辛,好在當時逝者所在的部隊還在附近的一些地區,家屬最終還是找到了這裡。但是另外一個墓地很多年過去了都一直沒有人來尋找過,被委託的老鄉依然多年如一日的看守著這個一直沒人來認的墓地,他知道這是他自己承擔下來的責任,無論多少年都要堅持下去。

最後這個村民等到自己去世的那一天都沒有能夠等到這個逝去先烈的後人來尋找,即便自己已經壽命將終,但是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還將這份使命傳承給了後人,他的兒媳婦名叫賈林香,在公公死後她就接下了這個看守和打理墓地的使命。在那之後的每年清明或者其他節日她都會到墓地去,為墓地打理雜草和培土。雖然墓中的逝者在這裡沒有任何的親人,但是他依然在死後有人為他掃墓除草,和那些留存在荒郊野嶺的孤墳比較起來算是非常幸運的。

賈林香雖然不知道墓地的主人到底是誰,但是她也非常的清楚這是一個為了和敵人作鬥爭而犧牲的英雄先烈,就算自己的公公不特意叮囑自己,自己也會主動承擔起這份責任的。時間再一次地向前推移,轉眼幾十年時光又過去了,但是這個墓地依然沒有人來辨認。賈林香已經六十多歲了,墓地離家也有著很長一段的山路,自己已經走不動了,於是她就將這個工作交到了兒子的手中。於是這個家族的第三代人繼續承擔起了看守烈士陵墓的責任。賈林香,窮極一生都沒有什麼偉大或者遠大的理想,她僅僅希望一家人的生活能夠幸福美滿就可以了,如果說有夢想的話那可能就是希望這份堅守了幾十年的墓地能夠有一個好的歸宿和終結吧。

英魂歸故裡

在賈林香的過往歲月中,她也曾經無數次的想要探知墓地主人背後的故事,以及他的後人的消息,但是最終都沒有任何消息。但是在她年老之後終於得到了一個機會,她在一次非常的偶然的機會,認識一位叫做王京利的歷史研究者,而他的主攻方向就是軍事歷史,有了王京利的幫助賈林香總算是看到了一絲希望。他們首先是從烈士所在的這支部隊下手,希望能夠找到這支部隊現在依然健在的老戰士,從老戰士的回憶中找到一些此類的信息。他們查閱了各種各樣的資料,想知道當年到底是哪支部隊駐紮在此地,他們經歷過那些戰鬥?為何會將這兩個墓地留存在這個地方?

和一些歷史資料保存部門取得聯繫之後,他們獲得了很多重要的信息,他們走訪了該部隊還健在的一些老戰士和一些老戰士的後人,希望能夠從他們那裡得到一些關於墓地的信息,但是因為時間過去太久了,他們沒有能夠獲得有用信息。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賈林香想到了兩個墓地中的一個,在上世紀中葉被逝者的後人來認領了,她們是不是可以從這裡下手獲得一些有用信息。根據其中一個墓地擁有者桂幹生的後人的說法,另外一個墓地的擁有者是有兩個可能的,首先是一個叫做廖綱紹的人再其次就是鄒開勝。一家三代堅守73年,守衛無名烈士墓,2018年烈士身份終被解開。

她們首先找到了廖綱紹的後人,廖老戰士的後人也是在多方的尋找著逝者墓地的所在地,這次他們也是非常迅速的來到了山西參與辨認,可惜最後的結果卻讓廖氏後人比較失望,墓中的戰士並不是廖綱紹。所以最終的目標就鎖定在了鄒開勝身上,這一次他們的想法是正確的,墓地中的逝者正是鄒開勝,所以看守的老人曾經聽到是「鄒」而不是「周」,他的後人們不遠千裡來到這裡認領了老前輩的屍骨,公元2018年在多方協助之下將鄒開勝的遺骸帶回了家鄉安葬,最終賈林香一家三代人,長達73年的看守使命也得到了完結。

結語

鄒開勝於公元1916年出生在湖北,公元1932年入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戰士。他的從軍生涯經歷了多次慘烈的戰鬥,但是非常不幸的是他沒有能夠存活到最後,隨部隊經過山西平遙的途中,部隊在此遭遇了敵人的襲擊,鄒開勝在這次襲擊中腹部中彈,被送至戰地醫院後搶救無效犧牲,當時和他同時進入醫院的還有桂幹生,同樣都是重傷。那時候的醫務條件十分簡陋,在轉送途中就離開了人世,在當地居民的幫助下二者被安葬在了墓地所在的地方。最終二人的後人都將戰士的屍骨帶回了各自的家鄉,也算是對兩位先輩最大的慰藉了。

參考資料:《塞上曲》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三代人守墓73年,無名烈士身份確認!
    這具烈士的遺骨出土時呈現的姿態,是手臂放在肚子上。張女士說:「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流出來了,外公(鄒開勝)是腹部中彈犧牲的。」73年的謎團終於在11月12日解開。鄒開勝的女兒拿到了等待已久的那份DNA親權鑑定報告,「根據DNA遺傳標記分型結果,被鑑定人3是被鑑定人1的生物學父親」。
  • 菏澤一社區黨支部書記幫無名烈士回家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山東省菏澤市開發區佃戶屯街道張和莊社區內有一處烈士陵園,蒼松翠柏之間安放著100多塊墓碑,碑上的字幾乎都一樣: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二十三師,無名烈士。2008年,陵園守墓人、張和莊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景憲做出一個決定:幫助這些無名烈士「回家」。但是,由於查不到烈士信息,「回家」之路並不順利。2012年,張景憲、吉文選等人組成了烈士尋親團,為烈士尋親找家的方向逐漸明朗。2013年底,尋親團來到山東濰坊,找到無名烈士們的生前部隊。2014年清明節前夕,通過軍史館提供的資料,尋親團終於拿到了一份烈士名冊。
  • 巴黎無名烈士墓100周年:祈願長明之火照亮法國抗疫之路
    &nbsp&nbsp&nbsp&nbsp(抗擊新冠肺炎)巴黎無名烈士墓100周年:祈願長明之火照亮法國抗疫之路&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巴黎11月12日電 題:巴黎無名烈士墓100周年:祈願長明之火照亮法國抗疫之路
  • 烈士墓受風暴海浪侵蝕,熱心人士自籌資金建紀念園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仲崇嶺「在解放海南島渡海作戰啟渡點附近,散葬著在此次戰役壯烈犧牲的烈士。近些年,烈士墓受風暴海浪侵蝕嚴重,社會各界熱心人士自籌資金為烈士合墓。剛剛為烈士獻花的當年渡海作戰船工後代代表陳光傑介紹:「這裡安息的7位無名烈士,都是在解放海南島戰役中犧牲的,去年剛剛合墓到一起。」68年前,原第四野戰軍118師組成一個加強營從燈樓角首渡出發,打響了解放海南島的第一槍。當時,渡海作戰犧牲的烈士,有的被海浪衝回角尾海岸,當地群眾將其掩埋於岸邊;有的犧牲在船上,隨船被運回角尾安葬。
  • 泗陽76歲老兵義務守英魂:烈士有個安息地方,我也就放下心了!
    退伍後,他退伍不褪色,通過近二十年的追尋、奔波,讓很多無名烈士有了安息的地方。   青蔥翠柏守英魂,年近八旬的程興國拿著剪刀正在程道口烈士陵園修剪松柏。1941年、1944年,這裡先後打響了「程道口戰役」和「林宮渡戰鬥」。犧牲的烈士就地掩埋沒有立碑。   「我也是當兵的,萬一我在戰場上犧牲了,沒有一塊碑沒有一座墓,我的家人有所什麼心情呢?所以呢我就下決心,讓這些烈士能有一個安息的地方。」程興國說道。
  • 生命禁區」康西瓦,銘記邊關忠誠烈士
    他們排列成整齊的方陣,背靠祖國的大山,面向聳入雲霄的戰場,以永遠年輕的生命和無言的忠誠,守衛著祖國的邊疆。   「烈士們離不開康西瓦,就讓他們在那裡安息吧」 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軍隊在世界屋脊被迫展開了一場舉世矚目的自衛反擊作戰。
  • 「本報攜手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尋找甘肅籍志願軍烈士親屬」追蹤...
    他也是自10月16日本報攜手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發起為甘肅籍志願軍烈士尋找親屬活動後,目前尋找過程最為曲折的烈士之一。11月18日,在宕昌縣眾多熱心人士的幫助下,我們找到了疑似鄧忠娃烈士的親屬。經過幾天的核實後,最終確認了鄧忠娃烈士的親屬。鄧忠娃烈士的原始籍貫記載是定西岷縣一家村,現在的籍貫為隴南宕昌縣興化鄉尚家灣村。
  • 揭開塵封檔案,再現19歲革命烈士遺書
    可無奈的是,在戰爭年代,不是每一位英雄都能夠平安歸來 也正是因為他們拋灑了鮮血,才造就了現在的幸福生活 今天要為大家揭開
  • 宋玉梅一家三代、劉友紅將代表蕪湖角逐全國「最美家鄉人」
    11月29日23:00,推選參加2020年全國「最美家鄉人」評選蕪湖候選人的投票在今日蕪湖相關頁面截止。根據評委投票以及網友點讚票數(權重8:2),本報最終選出宋玉梅一家三代和劉友紅參與全國評選。
  • 中國一共有多少名烈士?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8月31日經表決,通過了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形式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並規定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 1949年9月30日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奠基日,在國慶節的前一天開展烈士紀念活動,既能充分體現「國慶勿忘祭先烈」的情懷、突出國家褒揚烈士的主題,又能與黨和國家領導人10月1日上午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等烈士紀念活動相銜接,因此確定為這一天。
  • 郭永懷:以烈士身份被追授的「兩彈元勳」
    郭永懷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兩彈一星」榮譽勳章的科學家。多年來,每憶及此,知情者無不淚目。親手燒毀十幾年研究郭永懷是我國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他的科研方向橫跨了核彈、飛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當年,他也是美國不想輕易放走的尖端科技人才。
  • 老山戰區烈士火化場:他們就這樣走向遠方......
    電影《尋夢環遊記》中說,人的一生會死亡三次:第一次是斷氣那一刻,從生物學角度來說是死亡;第二次是舉行葬禮的時候,這一刻你的身份將會在這個世界上抹除;第三次是這世界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死亡。這一刻將是真正的死亡,從此再不會有人知道你曾來過這個世界。清明節是一種責任,一種承繼。有的人活著,但德不匹位實則死亡,有的人已經死了,但死的其所,相反卻永遠活在人民心裡。可以前不見古人,但決不能後不見來者。
  • 安徽省太湖縣烈士英名錄
    安徽太湖縣有著優秀的革命傳統,無數革命烈士為新中國建立和發展獻出了生命,現把安徽省太湖縣烈士英名錄抄錄如下:嚴炎才 嚴甲橋 嚴繼武 何國平 何家如 何小松 何旺龍 何石和 何維吳國華 吳年友 吳慶珍 吳恩培 吳敦勤 吳敦熹 吳洽升 吳洽林 吳洽林 吳燈勤 吳生民 吳生禪 吳申權 吳的美 吳禮雙 吳禮進 吳禁禪 吳結銀 吳緒倫 吳緒六 吳緒奇 吳緒楷 吳緒約 吳迎春 吳金印 吳銀昌 周丙爐 周會同 周化龍 周志量 周明良 周朝宗 周維喜 哉北春 哉珍永 姚會南 姜取華 姜家平 孫家順 孫正發孟城貴 孟廣信 孟金亢 宋銀元 張嚴爐 張代望
  • 《巴渝革命烈士詩文選錄》展現信仰的力量 收錄133篇巴渝革命烈士...
    重慶日報訊 (記者 蘭世秋)6月30日,在黨的生日即將來臨之際,為配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慶解放70周年獻禮,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舉辦了《初心 使命 奮鬥——巴渝革命烈士詩文選錄》(以下簡稱「《巴渝革命烈士詩文選錄》」)出版座談會。
  • 《輻射4》大烈士怎麼樣 大烈士屬性介紹
    導 讀 輻射4大烈士介紹,大烈士身世之謎圖文分析,玩家在遊戲中不知道可碰到過大烈士,知道其身士是什麼麼,
  • 【科學向日葵】「兩彈一星」唯一「烈士」郭永懷
    上一期我們講述了核技術應用專家安繼剛院士的故事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兩彈一星」唯一「烈士」郭永懷 郭永懷 郭永懷生於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逝世,山東榮成人,中共黨員。
  • 桃花紅雨慰忠魂:記滬東學運和工運的早期領導人費達夫烈士
    1953年2月,當時的上海市榆林區人民政府給烈士費達夫家屬的慰問信 (資料圖片)在「愛國主義教育」的範疇裡,我們通常都知道柔石、胡也頻、殷夫、李偉森、馮鏗「左聯五烈士」。很少有人知道,這五烈士與其他19位共產黨員一起於1931年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殺害於上海龍華。
  • 湖北省暨武漢市烈士紀念日向英雄烈士敬獻花籃活動隆重舉行
    原標題:湖北省暨武漢市烈士紀念日向英雄烈士敬獻花籃活動隆重舉行 湖北日報訊 (記者李保林)9月30日,2020年湖北省暨武漢市烈士紀念日向英雄烈士敬獻花籃活動在武漢二七紀念館隆重舉行。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應勇,省政協主席徐立全,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王玲等領導同志,同社會各界代表一起參加敬獻花籃活動。
  • 專訪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原指導員李雲鵬的妹妹李愛雲
    時值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我踏上淮陰這塊用烈士鮮血染紅的土地,採訪了被習近平總書記稱為「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抗爭的傑出代表」的劉老莊連原指導員李雲鵬的妹妹李愛雲。 一說起劉老莊82烈士,一聊起大哥李雲鵬,剛從醫院做完胃部手術的李愛雲一下子就健談起來。她回憶道,李雲鵬原名李亞光,父親李夢祥是名小學教員,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大哥才有機會一直讀到高小。
  • 她是中俄混血美女,殺害過李白、茅麗瑛等烈士,解放後結局如何
    1950年5月,剛剛解放的上海依然人人自危,國民黨特務依舊潛伏城市的各個角落。在新生的上海,每天都有暗殺以及城市被不法分子破壞的事件發生,危害極大,引起了民憤。在全力搜捕了一年之後,這位殺害過茅麗瑛、李白等烈士的女特務鈕梅波終於在上海南京路「大滬舞廳」側面的一條弄堂裡被抓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