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1、 全球熱熔膠行業發展情況
2、 國內熱熔膠行業發展情況
3、 熱熔膠行業存在的風險
4、 熱熔膠行業發展機遇
一、 全球熱熔膠行業發展情況
早期的熱熔膠就是用松香、石蠟、瀝青等熬製的手工塗膠,主要用在家具領域。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出現,才真正推動了熱熔膠的發展。上世紀六十年代EVA、SBS等相繼出現,熱熔膠行業才從美國開始蓬勃興起。由於熱熔膠具有環保、安全、固化迅速、適合自動化生產等突出優點,在過去的十幾年裡,熱熔膠一直是增長最快的膠粘劑品種之一。中國產業洞察網研究顯示,在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1998年,熱熔膠產量約佔膠粘劑總產量的20%,2010年,熱熔膠產量約佔膠粘劑總產量的 40%。
熱熔膠在包裝以及非剛性黏接領域將保持平穩增長,在汽車、膠帶以及建築行業將實現較高增長, 預計2013-2019年,市場規模將從37.76億美元增長到50.14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5%。
2009-2019 年全球熱熔膠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智研數據中心)
發達地區經過多年的市場整合,熱熔膠市場向少數大企業集中。一些歷史悠久的跨國公司,如漢高、富樂等已成為熱熔膠行業的世界性領導者,這些企業已經佔領了全球熱熔膠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這些大公司因其巨大的規模、資金與人才的豐富資源,在研發、採購、製造、銷售和品牌建設等環節具有明顯的優勢。隨著全球化趨勢的進一步深入,預計大公司的市場份額還將繼續增加。當然,由於熱熔膠行業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化和個性化需求,以及中小企業刻意加強的創新能力和組織活力,中小熱熔膠企業仍在全球範圍內大量存在,即使在發達地區也是如此。
二、中國熱熔膠行業市場規模
中國熱熔膠行業是從1985年開始起步的。1985年至1994年是中國熱熔膠的啟動時期。一批熱熔膠先驅者開始研製熱熔膠,如無錫的書本裝訂膠、溫州的標籤膠、順德的膠棒、恆安的衛生巾膠等,開發者逐漸探索和研究熱熔膠的相關材料、配方、設備、工藝、應用要求等,廠家的生產規模小、發展慢,1994 年全國熱熔膠產量才接近 1 萬噸。1995年至2004年,中國熱熔膠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產量從1994年的一萬噸增加到2004年的十三萬噸,各行業應用都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一批民企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萬力粘合也在這個階段發展壯大,尤其實在書本膠和PUR膠方面逐步發展成為國內企業的龍頭。二十一世紀以來,熱熔膠逐步走向成熟,發達國家熱熔膠已佔合成膠粘劑市場的20%以上,而我國還不到10%。
當前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了「新常態」, 熱熔膠粘劑行業的發展也離不開宏觀經濟整體的走勢,總體上在經歷了高速發展期後,步入了成熟和轉型的階段。進入了從規模擴張向品質提升轉變;從要素投入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新常態」。據相關調查統計,2014 年中國大陸熱熔膠行業的銷售總數量和銷售總額增長的速度相比 2013 年明顯放慢,低端產品產能過剩嚴重,市場壓價競爭激烈,技術創新難度加大,效益降低等等不利因素的挑戰更為突出。隨著環保法的日趨嚴格和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環保型膠粘劑己成為我國合成膠粘劑發展的主流。大力發展熱熔膠等環保型膠粘劑,符合膠粘劑產業結構調整方向。
截至 2013 年,我國熱熔膠產量達到 56.8 萬噸,近幾年我國熱熔膠行業產量情況如下圖所示:
2007-2013 年我國熱熔膠行業產量情況
資料來源:智研數據中心
全球粘合劑的巨頭德國漢高、美國富樂等跨國公司都已在國內建立了合資或獨資企業。這些跨國公司帶動了熱熔膠品種的增加和應用範圍的擴大,以及技術水平與質量的提高。隨著技術人才和經營人才的加盟,一些國內廠家也異軍突起,在技術水平、產品質量和市場份額等指標上亦有大幅提高。
我國熱熔膠銷量從2007的22萬噸增長到2013年的54.6萬噸,複合增長率為16.35%。熱熔膠銷售額從2007年的38.9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90.2億元,複合增長率為15.05%。下圖為我國2007-2013年我國熱熔膠行業銷量及銷售額情況。
2007-2013 年中國熱熔膠市場銷售情況
資料來源:智研數據中心
總之隨著環保的法律法規的不斷健全,我國工業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斷富裕,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中國熱熔膠市場潛力還有巨大的空間(如在德國和美國,膠粘劑人均年消費量超過 9 千克,而在中國人均年消費量不足 2 千克)。面對宏觀經濟下行的背景,熱熔膠企業應該應用創新提升熱熔膠的品質,主動調整結構,轉型升級以應對各種複雜的挑戰,努力促進熱熔膠行業穩定健康的發展迎接新一輪技術革命,真正個性化、精品化、網際網路化、智能化的新時代。
三、熱熔膠行業存在的風險
1、行業總體風險
熱熔膠行業集中度低、技術力量分散,熱熔膠配方、原材料和關鍵助劑的選擇和使用、設備、工藝路線、質量控制的差別,決定了行業內不同檔次的研發和生產水平。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基本不具備自主研發能力,只能依賴現有通用技術,生產也僅限個別市場容量大的產品,質量控制和原材料、助劑選料等方面的要求也不嚴格,導致持續發展能力不強,這成為了制約國內產業發展和自主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的瓶頸。
2、行業競爭加劇風險
我國熱熔膠企業的規模普遍較小,大部分為民營的小作坊、家庭工廠,因此市場集中度較低。目前,僅有少數企業掌握高端熱熔膠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內企業通過自主研發以替代進口,結合市場需求研發出一批擁有自有智慧財產權的產品。這些少數企業擁有獨特配方,某些關鍵材料由自己合成,並可根據自身工藝流程特點設計製造專用設備,工藝路線亦不斷摸索完善,已形成根據客戶需求研發不同性能產品的研發能力,同時正為未來五到十年內的產品進行預研、專利申請和中試工作,在部分國內高速發展的新興領域產品性能較好、也能較為迅速地應對市場變化。
目前國內產品基本上能滿足國內中低端產品的需求,某些產品的技術水平甚至已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正在開始逐步替代進口產品;同時,某些產品的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在國際市場上也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熱熔膠產品整體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一些中高端產品,差距更加明顯。如作為使用在透明食品包裝中的高阻隔包裝用熱熔膠,其性能要求是高透明、無氣味、衛生無毒、沒有黑點、晶點等外觀缺陷、耐高溫蒸煮、滿足各種加工要求等。由於國內對聚烯烴接枝技術理論和工藝裝備研究還存在不足,開發的熱熔膠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黑點、晶點等質量缺陷,無法使用在進口設備生產高檔多層阻隔包裝膜,只能依靠進口熱熔膠解決。而國際巨頭憑藉其強大的研發能力,擁有獨特的配方,關鍵助劑由自己合成、獨享部分最高端技術秘密,技術研發上佔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3、行業人才流失風險
熱熔膠行業中,技術與研發人員一般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和專業技術,對公司產品性能以及市場發展趨勢均有較為深刻的認識。未來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整個行業對於人才的重視程度也將進一步提高,行業內人員的流動也將逐步加快,行業內的企業面臨關鍵崗位的人才流失對其的正常經營產生影響的風險。
四、熱熔膠行業發展機遇
1、政策扶持
我國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行業主管部門是工業和信息化部。根據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要職責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國辦發[2008]72 號),原由國家發改委負責的石化和化工行業的管理職責劃轉工業和信息化部,具體由原材料工業司承擔。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石化化工處負責化工管理工作,其職責包括:提出石化和化工行業發展規劃、政策,參與固定資產投資管理相關工作;擬定石化和化工產品年度生產指令性計劃和出口總量計劃,歸口管理協調石化和化工行業生產、技術進步、技術監督、統計等工作。
我國熱熔膠行業的自律組織是中國膠粘劑和膠粘帶工業協會(英文名稱:China Adhesives and Tape Industry Association,簡稱CATIA)。CATIA下設有壓敏膠及製品分會、聚合物乳液膠粘劑專業委員會、橡膠型膠粘劑專業委員會、聚氨酯膠粘劑專業委員會、熱熔膠粘劑專業委員會、工程用膠專業委員會和建築膠粘劑專業委員會等六個專業委員會。CATIA是由從事膠粘劑和密封劑的科研、生產和經營單位組成行業性的、全國性的、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主要職責是圍繞促進我國膠粘劑、密封劑和膠粘帶工業的發展和進步,開展各項活動,為膠粘劑、密封劑、膠粘帶行業和企業事業單位服務,廣泛聯繫和努力促進國內外膠粘劑企業及行業的交流與合作,並積極向政府提出本行業發展的建議,反映行業和企業訴求,在政府和企業之間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
膠粘劑廣泛應用於食品醫藥、電子電器、汽車製造和維修、建築建材、新能源、交通工程和工程機械等多個國民經濟重要領域,作為精細化工的子行業,應用領域涵蓋了所有需要粘接、密封的領域,是國家產業政策重點支持行業。我國的行業政策導向推動了膠粘劑行業的健康發展。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3年修訂本)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年)》、《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1 年修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2008年4月28日)、《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國科發火[2008]172 號)等政策文件提出積極發展八大高新技術領域之一的新材料-高分子材料,同時將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的製備和應用技術作為重點發展方向,並將其列入國家鼓勵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膠粘劑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出了十二五期間要實現「產品結構優化升級」、「發展環保節能型產品」等目標,其中熱熔膠是政策扶持大力發展的產品類型之一。「產品結構優化升級」方面,明確要求淘汰部分產能落後和有毒有害物質含量高的產品,限制溶劑類通用型膠粘劑的發展,大力發展水基型、熱熔型等環境友好型膠粘劑,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力爭在2015年末行業高附加值產品產值比例達到 30%以上;「發展環保節能型產品」方面,明確要求發展熱熔型、無溶劑型、生態型、低溫和常溫固化型、高固含量型等環保節能膠粘劑。
上述產業政策為我國熱熔膠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帶來了巨大機遇,有利於整個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2、橫向併購機遇
目前,低端熱熔膠行業產能過剩,同質化競爭比較激烈,價格戰則是被經常用於競爭的手段。熱熔膠企業的數量眾多,規模大小參差不齊。本行業業務和知名度比較出色的主要有德國漢高、美國富樂、臺灣德淵、上海嘉好、德國克力寶及德國膠王等。德國漢高是世界上最大的膠黏劑製造企業,通過併購獲得眾多子品牌,在2011年收購國民澱粉之後成為中國熱熔膠行業最大的供應商,其產品主要在書刊裝訂膠及PUR領域。除採用併購方式擴張的德國漢高公司外,熱熔膠市場上有力競爭者還有美國富樂公司專業與熱熔膠領域;臺灣德淵在書刊膠及一些其他EVA膠上富有競爭;德國克力寶及德國膠王專注於木工膠,目前這兩家公司在平貼和包覆行業領先於所有膠黏劑企業。這些企業產品技術領先,產品質量較穩定,市場份額較穩固,在國內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由於熱熔膠行業集中度低、技術力量分散,熱熔膠配方、原材料和關鍵助劑的選擇和使用、設備、工藝路線、質量控制的差別,決定了行業內不同檔次的研發和生產水平。國內大多數企業不具備自主研發能力,只能依賴現有通用技術,生產也僅限個別市場容量大的產品,質量控制意識薄弱,在原材料、助劑等方面選料不精,持續發展能力不強。未來行業內通過整合及兼併的手段,能夠實現產能的規模化,使得重複低質量的生產現狀得到改善,也利於打造國內能夠與跨國公司相抗衡的膠黏劑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