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困難捐物資
測溫、登記、消毒,採摘、整理、裝車,一切緊張而有序進行。不到3個小時,3噸蔬菜採摘完畢,看 著齊齊整整裝上車的蔬菜,成員們累卻打心眼兒裡開心。這是2020年2 月1日早晨的一幕。前一晚,理事長平東林聯合其他合作社要一起為前線 捐贈物資,他們逐一給成員打電話商 議,立即得到響應。第二天天不亮, 禾禾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成員們就 穿戴整齊來到蔬菜大棚。2月1日中午和下午,3 噸蔬菜、2000 枚鴨蛋、 500公斤大米和100罐麵條交到了市 公安民警、環衛工人手中。事實上,1月29日早,禾禾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即投入一線物資捐贈的戰鬥中。平東林和成員第一時間向紅四方公司預訂2噸次氯酸鈉消毒劑。通過積極溝通,公司連夜召集員工生產,第二天一早交付。疫情期間缺乏物流資源,合作社把運輸需求信息發到朋友圈,幾經輾轉,找到一輛小貨車,熱心腸的司機得知內情,推掉了其他生意,專門跑了一趟,把藥品運輸到天長市紅十字會,由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統一調度使用。為保證物資有效精準對接,合作社還跟蹤了後續調度分配過程。
一線防疫戰病毒
疫情防控期間,合作社還組織成員有序使用無人機、背負式噴霧器對天長市汊澗鎮12個村社區開展消毒防疫,對有感染者的汊澗鎮張營村集中居住區每天多次噴灑消毒。成員們按照早晚班交替有序進行,所有人不拿報酬,義務承擔。一位曾經的貧困戶說:「2018年底,在我落魄的時 候,是政府和合作社幫助我,帶領我通過養鵝致了富,現在正是我報答 國家和組織的時候。每天挨家挨戶 噴灑藥劑也不覺辛苦,還鍛鍊了身體。」 他們的舉動也得到了天長市政府、市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為保護合作社成員的生命健康,鎮上領導為他們調來防護服等物資。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帶著專業的設備,成員們略顯笨拙的身影落在村民眼裡,連平時不好惹不服管教的人也嚴守著「不串門、不聚集」的規定。合作社最初怕村民不聽管理,還專門安排了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街上做溝通,成員們都說:「看來我們還多慮了。」
凝心聚力成一體
防疫捐贈工作的開展也加強了合作社凝聚力,為村「兩委」的社區管理工作注入了有生力量,成員也為能通過合作社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兒而自豪。成員江春福說:「自己不覺得辛苦,也不嫌累,面對疫情,能出一份力就要出一份力。我堅信,萬眾一心的我們定能取得這場疫情的最終勝利 !」 這樣的結果讓理事長平東林的心裡很暖。2015年—2017年, 平東林還是菲律賓遠東大學教育管理系碩士生。因為一次逛超市,看到小小南瓜賣到15塊錢1個,他有了回家搞有機農業的想法。2018年,他牽頭成立禾禾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集種植、養殖、銷售於一體,致力於生態農業和健康農業發展。美好的願景面臨殘酷的現實挑戰。最初, 幾個青年骨幹和上了歲數的莊稼人無法互相信任,平東林的父親充當黏合劑,合作社為農戶提供社會化服務,成就了合作社最初的贏利點。平東林始終沒忘發展有機農業的初衷,多方奔走溝通,通過優先墊付成本、優惠分紅政策等措施,使幾戶老鄉入了社。他積極發展「稻田 + 綜合種養」,有稻蝦共養基地 945 畝,稻鴨共養基地60畝,稻蟹試點基地20畝。小龍蝦因為食用成員 自己種的有機黃豆、玉米,長得很慢,但肉特別緊實,比市場上普通的小龍蝦賣得貴,依然供不應求。平東林欣喜地告訴記者,合作社2019 年上半年的有機農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成員們都分了紅,也更加信任他了,願意把土地交給他。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給成員們吃了「定 心丸」,這位年輕人也帶動了一方 人走上有機農業致富道路。
合作組織譜新篇
一場新冠肺炎戰役,讓真正的勇士站了出來,這勇士不一定是天生的 英雄,可以是身邊的普通人。他們是護士、警察,是建築工人,是基層管 理者,也是合作社人。天長市禾禾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僅是萬千為戰「疫」提供物資保障的合作組織之一,他們體現的組織性、紀律性和戰鬥力讓我們得以勾勒全國合作組織在這次非常時期展現的群像。合作組織不僅是基層經濟發展組織,也具有支持鄉村社區治理的良好素質,這個群體有實力、有熱望,是村「兩委」等既有基層力量外參與基層發展治理的有效載體。相較村集體, 合作社本身就是依託實體產業的經濟組織,能有效帶領小農戶參與現代農業發展;相較企業,他們有更強的公益屬性;相較家庭農場來說,他們的組織性更強。在2020 年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 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我們有理由期待合作社作為基層組織在鄉村發展和 治理中有更多的實踐與擔當。
來源:《中國農民合作社》期刊2020年第3期
點擊【藍色標題】查看徵訂指南
合作社人必讀|2020年《中國農民合作社》在線訂閱指南(視頻)